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荣月(糖尿病户)

美通社摘要 0
文章目录:

丁香园对话陈荣月:重视科普患教,让公民成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杭州2020年7月17日 /美通社/ -- “《荣月讲糖》,助您健康!……”

打开抖音,听了一期“荣月讲糖”,最大的感受就是舒适、放松。专业而又亲切的形象、娓娓道来温柔的声音,仿佛能够减轻身患糖尿病所带来的忧愁、恐惧;数十年的专业及科普经验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句,让人在一分钟内即可轻松掌握一个糖尿病科普知识点。

创作抖音“荣月讲糖”的这位医生叫陈荣月,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许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身为院长,为何却热衷于“玩抖音”?为何“荣月讲糖”能够越来越火爆?近期,带着这些疑问,丁香园联系到陈荣月院长,与其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完整访谈视频可点此查看:https://dxy.me/oAVuSn

爱做科普的院长:大众的问题就是我的下一个选题

当问及为什么要做抖音,陈荣月院长表示,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让未患糖尿病的人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糖尿病患者学会如何延缓疾病发展、保护自己以及与医生并肩作战击溃疾病。

陈荣月院长告诉我们,她从没有想过要当“网红”,从来不刻意“吸粉”来把抖音号做大,甚至连背后策划选题的团队也没有,只是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地想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大众的问题就是我的下一个选题”,陈荣月院长如是说。

而恰恰是这样的真心,让“荣月讲糖”在大众群体间的传播和信任度越来越高,也让很多医生表示羡慕和敬佩。

面对“火”起来的“荣月讲糖”,陈荣月院长以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如今的心态:为了让更多人从中收获最准确的医学科普知识,她会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更新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并继续坚定科学的立场,客观地讲解涉及产品的信息。

事实上,在抖音等当下这些火热的新媒体平台出现之前,陈荣月院长就一直在积极为大众科普医学知识,是一位名至实归的“科普达人”。在陈荣月院长看来,新媒体平台增加了科普知识在群众间的传播,能够让成千上万的人从中获益,因此值得投入精力和时间坚持更新。

医患沟通的核心:发自内心地为患者着想

无论是在网络平台上,还是在线下病房或门诊,面对患者,陈荣月院长始终保持微笑和耐心,从来不向患者发火。因为,她总是习惯于站在患者的角度,尊重患者、发自内心地为患者着想。这是陈荣月院长的工作原则,也是她对其他医生的期望。

陈荣月院长认为,治愈疾病并不是医生的最高成就,事实上很多疾病都不能完全治愈;医生真正的最高成就应该是:取得患者的信任并站在患者的立场上为他指明最符合身体当下和未来长期健康利益的做法。这也正是医患沟通的最大价值。

当然,除了发自内心地为患者着想,陈荣月院长还建议在医患沟通、患者教育方面要重视科普的力量,通过科普来拉近医生与公众的距离,让患者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层面尽可能与医生接近。

此外,还要保持耐心,可能需反复多次沟通。无论医患在医学认知方面的差距有多大,在人格、尊严方面都是平等的,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能有高高在上的说教甚至冲患者发火。

控制血糖:院外好才是真的好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仅仅进行科普教育然后依赖于患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的医生进行科学的管理。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对此,陈荣月院长以放风筝比喻道,“在院内我可以轻松控制,血糖不稳能及时看到数据然后及时调节;但一旦出院,风筝线就断了,难以准确了解血糖信息,更无法及时调节。”所以说,血糖控制,院内好通常并不困难,而院外好才是真的好。

有句歌词叫“你走的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陈荣月院长一直希望她的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走的多么远,也走不出她的视线”。幸运的是,随着互联网医疗相关技术的发展,如今陈荣月院长的这一愿望已经能够实现。

陈荣月院长介绍,医院正积极尝试和完善“医患共管”的新型诊疗模式,包括建立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以及引入三诺“院内外一体化糖尿病管理平台”等等。

这样一来,当患者在家中使用血糖仪测血糖时,所测结果会同步传输到医生面前,医生可以根据所测结果及时指导患者用药及告知注意事项。不仅如此,医生还能够在平台上获取患者一段时间内(比如1周、1个月)的血糖波动图表,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患者病情,给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结语

在探索互联网医疗的路上,陈荣月院长自认为仍是新兵,但是她们并没有一味观望、模仿,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去做好踏实的践行者、勇敢的创新者和积极的引领者!今后,陈荣月院长希望继续通过利用更多更新的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把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最终实现“让公民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而让所有人得更少的病、更晚地得病,得了病不迷茫、学会积极应对疾病以及死亡。”这也正是陈荣月院长眼中的“健康中国”。

荔枝虽好吃,糖友要慎食

文章来源:《糖尿病之友》杂志2022年7月刊

作者简介:陈荣月,河南省许昌红月糖尿病医院(原许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糖尿病主任医师、教授,许昌学院医学院客座教授。曾荣获“中国百佳魅力女性”,抖音、快手《荣月讲糖》的网红科普专家。

编辑:程嘉

盛夏时节,美味荔枝秀色可餐,不少朋友都喜欢食用。那么,糖友可以吃荔枝吗?吃荔枝对控制血糖有什么样的影响?

荔枝的营养价值

荔枝与香蕉、龙眼、菠萝并称为“南国四大水果”。荔枝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钾和维生素C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吃200~350克水果较为适宜。按一颗荔枝20克来计算,大约10~17颗就可以了。

糖友吃荔枝对控制血糖有什么影响

警惕高血糖 荔枝本身含糖量高,糖友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另外,大量进食荔枝后,血糖可能会有短暂下降,但果糖最终还是会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造成血糖波动大。

小心“荔枝病” 进食大量荔枝可以引起以低血糖为特征的“荔枝病”。荔枝含有高浓度果糖,大量果糖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甚至于过度分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从而诱发低血糖。

糖友吃荔枝,不仅可能会引起高血糖,也有可能会带来低血糖风险,增加胰岛B细胞负荷以及引起血糖波动,建议糖友慎吃荔枝。

糖友吃荔枝要注意什么

荔枝的含糖量在18% 左右,属于高糖水果,不推荐糖友作为日常水果。

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尝尝鲜、解解馋,可以在血糖控制平稳(即血糖基本达标)的前提下少量食用,并注意以下问题:

注意食用时间,切勿睡前或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两餐之间食用。

注意食用量,建议食用荔枝的量在80克(果肉)以内,遵循食物交换原则。

一般一次4~5颗,还要细嚼慢咽。

在开始吃的时候还要测一下血糖,如果血糖比日常偏高可以吃2~3颗。

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可同时食用荔枝。

不吃未熟的荔枝和荔枝干。

果皮带绿的荔枝糖分低吗

荔枝有300多种,很多荔枝的果皮并不是通体鲜艳的红色。建议糖友最好根据荔枝品种来确定果皮颜色是否正常。

新鲜的荔枝果皮皲裂平坦有规则,手感紧致而有弹性;也有些颜色发青的荔枝可能属于光照不足或没有熟透,最好不要吃。任何果实没太熟的时候,都会存在糖少、酸多的现象,不仅口感酸涩,还会影响消化。

如何防治“荔枝病”

“荔枝病”其实是一种低血糖症

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清晰地解释了荔枝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是荔枝中含有两种降低血糖的毒素—α-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这两种毒素可能是荔枝不仅会使人产生低血糖状态,还把人体维持血糖稳定的糖异生途径(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封闭了,甚至还能降低人体分解脂肪供应能量的能力,让人体感觉全身发软、头晕眼花。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好在这些毒素不会积累,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身体代谢掉。

吃了荔枝之后,只要正常吃饭,及时获取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反应。因此,千万不要因为吃了荔枝之后得到很多糖分,就忽略掉一餐。

“荔枝病”的表现 轻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手抖、大量出汗,重者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还会导致死亡。此时如果能及时监测血糖,会发现血糖明显下降。

“荔枝病”的处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后,轻症者应在20分钟内喝葡萄糖水,再吃100~200克碳水化合物;重症者应即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有条件的话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葡萄糖并即刻测血糖,以最快的速度送医院救治。

“荔枝病”的预防 有研究表明,健康人每日吃40~80颗荔枝有补益作用,只有在3餐进食量减少,又连续过量进食时才有可能会引起中毒性低血糖的“荔枝病”。因此,在一日三餐正常的前提下,适量摄入荔枝能有效预防“荔枝病”。

吃荔枝可以降血糖吗

荔枝属于高糖水果,用吃荔枝的方式降血糖并不靠谱,反而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主要原因有3个:

一是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是体内分泌胰岛素的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荔枝不是药,解决不了胰岛素分泌的问题。

二是过量进食荔枝会在较短时间内引起低血糖,但时间较长后,果糖还是会转化成葡萄糖,使血糖不降反升。

三是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兼有血脂异常,而食用大量的果糖会引起血脂紊乱,造成恶性循环。

血糖控制达标的糖友可以适量吃荔枝。糖友千万不要因为荔枝吃得过多可以导致低血糖而误认为荔枝可以降血糖。

以互联网为健康赋能,立体传播惠及更多群众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丁连营

在许昌,有这么一位“网红”。

她在抖音平台上拥有21万的粉丝。

她的个性签名上写着:在自己健康快乐的同时,引领更多的人健康快乐!

她就是近日成功入选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举办的第二届“百个巾帼好网民故事”的许昌红月糖尿病医院主治大夫陈荣月。

3月15日下午,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来到许昌红月糖尿病医院,陈荣月正在与患者沟通,听到陈荣月用温柔而有力地话语安慰患者:“要保持乐观心态,莫焦虑、莫紧张,平和心态对健康恢复很是重要。”

据了解,除了日常的线下看诊,陈荣月每周二、周四用直播平台传播健康知识,现场连麦患者,用网络架起“仁爱”的桥梁。陈荣月说道:“在医院问诊能帮助到的人是非常有限的,只有不断‘走出去’,运用互联网传播专业知识才能普惠更多的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陈荣月还在抖音平台开设了“荣月讲糖”系列科普知识分享,用网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健康知识传播,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人对慢性疾病的看法与态度。

陈荣月始终坚持“1➕n”模式:1指不断夯实与提炼自身的医学知识,做精做透;n指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科普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荣月表示将继续坚守初心,大胆创新,秉持自身特色,将更多的科研成果与实战经历惠及给更多的“糖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