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巧克力囊肿糖尿病(巧克力囊肿会导致糖类125,119高吗)

上观新闻 0
文章目录:

这种缠绵的疾病,有一个浪漫的名字……

巧克力,是一种浪漫的甜品,但有一种以它冠名的疾病——巧克力囊肿,却是很多女性朋友的梦魇……患病的女性,不仅每个月的“那几天”要经历剧烈的小腹痛,而且还是女性不孕症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巧克力囊肿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却有着恶性肿瘤的蔓延、种植、转移的特点,缠缠绵绵,久治不愈。

近日,一位41岁的李女士来到同仁医院就诊,说起自己“巧克力囊肿”的奋战史,真是一波三折、不堪回首!

01

8年抗战,不断切换的希望与绝望

2013年,在来大姨妈的那几天,李女士肚子疼的异常厉害。感到反常的她来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卵巢上有一个巧克力囊肿,大小约5cm。一听到要手术切除,李女士顿时害怕了,想挨过去,挨到囊肿自己消退。

第一次手术

可病情不遂人愿,2014年5月,囊肿增大到6cm,在医生的强烈建议下,李女士接受了第一次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李女士恢复的很好,可惜好景不长,2016年5月,李女士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卵巢上的同一部位长出大小约5cm的囊肿。

第二次手术

李女士还是决定挨一挨,挨到2018年7月,囊肿增大到9cm,此时必须要做手术了。医生先给李女士注射了一针GnRHa药物,GnRHa是一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组织的生长。之后进行了第二次的腹腔镜手术,切除了囊肿。

可仅过了4个月,卵巢上的同一部位又长出大小约6cm的囊肿。无计可施的李女士决定尝试下中医疗法,然而因种种原因还是失败了。之后痛经症状越来越严重,月经越来越多,还伴发严重贫血和子宫肌腺症。

02 巧克力囊肿是巧克力吃多了吗?

巧克力囊肿只不过长得像巧克力酱,它真正的名字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通俗点来讲,就是子宫内膜本来应该老老实实呆在子宫里的,结果由于种种原因跑到了卵巢并“定居”下来。卵巢上的子宫内膜也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出血,但出的血却没有通道排出,只好囤积在卵巢里。血液越积越稠厚,时间长了会形成陈旧性积血的囊肿。此外,子宫内膜还可能进入子宫肌肉层“扎根生长”,引发子宫肌腺症。

03

治疗巧克力囊肿,讲究慢工出细活

巧克力囊肿和子宫肌腺症折磨的李女士身心俱疲。2020年4月,她来到同仁医院就诊,遇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此时她的囊肿达到14cm,肌腺症病灶达到10cm,还有痛经和贫血的煎熬。妇科慢性盆腔痛专家丘瑾主任在全面评估之后,制定了药物缓解症状,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药物管理的综合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几乎没有一蹴而就的办法,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需要各种治疗手段,在术前术后配合使用。

药物治疗阶段

首先,医生每月注射一次GnRHa,治疗3个月后,李女士的大姨妈暂时没有来了,疼痛减轻,贫血也改善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好了起来。检查报告上也有喜讯,虽然巧克力囊肿并没有缩小,但子宫肌腺症的病灶从10cm缩小到6.1cm。

手术治疗阶段

接下来,是时候开始手术治疗了。由于李女士做过两回手术,肠道和子宫、肠道和卵巢“粘连”地非常紧密,大大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

但是本着“以人为本,迎难而上”的精神,凭借精湛的微创技术,丘主任微创团队成功施行了计划的腹腔镜手术,切除了囊肿和肌腺症病灶,李女士的危机终于解除。

术后李女士恢复的很好,4天后成功出院,后续将继续在门诊接受药物治疗。

术后管理阶段

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没有除掉囊肿的病因,术后5年内近一半患者的囊肿会复发。囊肿甚至可以发生癌变,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把巧克力囊肿当作“慢性病”,制定长期管理计划,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避免重复手术。

当然,专业的事情还是得交给专业的团队,在丘瑾主任领导下的同仁医院妇科微创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以及疾病病情程度制定专业-个体化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04

个体化管理:三个重视,三个预防

巧克力囊肿患者即使接受手术治疗,仍有很高的复发率,有研究显示:术后2年复发率为21.5%,5年复发率为40%-50%,27%的患者在4年内再次入院。从客观上来说,巧克力囊肿易复发是因为手术中病灶被遗漏和新发病灶出现。而主观因素是术后没有重视药物长期管理。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李女士的疾病很快复发,给身体健康和经济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巧克力囊肿在生育年龄女性中发病率高达5-10%,有盆腔疼痛症状的青春期女孩发病率可达到50-70%,25-40%的患者会出现不孕。巧克力囊肿虽属良性疾病却像恶性肿瘤一样,会侵犯周围器官,应被作为 “慢性病”进行个体化管理。

在同仁医院妇产科,对于巧克力囊肿病人的管理:

三个重视:

重视疾病的早期识别与“临床”诊断;

重视全疾病病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以及疾病产生的累积效应;

重视干预的远期获益;

三个预防:

预防疼痛带来的生活负面体验(近期目标)

预防生育力受损,平衡生育计划与生育力保护的关系(重要目标)

预防次生并发症(远期目标)

慢性盆腔痛中心

如果您正受到痛经的困扰,如果您已经被诊断为巧克力囊肿或者子宫肌腺症,如果您有不明原因的小腹疼痛,请来同仁医院慢性盆腔痛中心就诊,我们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会竭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慢性盆腔痛多学科联合门诊,一站式帮您解决困扰!

(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爱情而已》热播,梁友安体检查出的巧克力囊肿,到底是什么病?

昨天,吴磊和周雨彤的新剧《爱情而已》开播,今天周雨彤扮演的女主角“梁友安”就上了热搜。

#梁友安体检查出巧克力囊肿#,让不少女性网友们一下子感同身受。

什么是巧克力囊肿?它和“巧克力”有关系吗?

网友们还很关心,是不是“生孩子”真的是治愈良药?能不能吃避孕药等等问题。

树兰(杭州)医院妇科方向明医师介绍,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学名为“卵巢内膜样囊肿”,正如剧中所说,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病。

目前最被临床认可的致病因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简单些来说,就是月经期间经血经输卵管反流进入腹腔,经血中的活性内膜组织种植在其他部位所致。长在腹膜叫做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长在子宫肌壁间叫做子宫腺肌症,长在卵巢上就形成了妇产科医生常说的“巧克力囊肿”。

由于女性子宫内膜种植到卵巢上,仍然具有内膜的活性,会随着月经周期剥脱出血,但由于血液不能排出体外,包裹形成囊肿,逐渐增大,囊肿内的陈旧性的血液看起来像巧克力样液体,因此得名。

其实这个病和巧克力

没有半毛钱关系

方向明说,巧克力囊肿经常会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也就是月经不调;同时伴随痛经,这个痛经的特点是越来越痛,让人不得安宁;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痛,包括性交痛、排便痛等等。

另外,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只有在体检或因不孕做检查时才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比如,女主角“梁友安”就是体检时发现的。

1

剧中医生建议,如果女主角已经结婚的话,尽量早点生孩子,这是为什么?

很多网友纳闷,生孩子还是这个病的“良方”吗?

方向明:“巧克力囊肿”在育龄女性中发病率为10%~15%。它除了让患者在每次经期痛苦万分之外,最大的麻烦是还可能引起不孕。因为它会影响到卵巢、输卵管的功能,由它导致的女性不孕率高达50.9% 。

此时剧中医生建议“怀孕生子”,主要考虑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加重,患者“不孕”的可能会增加,宜早不宜迟;同时“生子”也确实是个天然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巧克力囊肿”主要是随着经期变化增大,因此怀孕后加上产后哺乳时间,会有1—2年的时间不来月经,复发的时间也会顺延。甚至微小病灶被孕期高水平的孕激素抑制后,可以让囊肿自然萎缩。

另外,这个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它有效期限大概也就是1—2年,等孕后月经恢复,激素又会出来兴风作浪,那么“巧囊”也就非常有可能复发。

因此,如果选择生育二胎或者三胎,“多孕育多停经”,那么复发以及病情加重的概率就会低很多。

不过“巧囊”患者是否建议怀孕还是需要专业的妇产科医生或者生殖学科医生经过相关检查以及诊断把关。

2

既然只要不来月经就能控制“巧囊”

那是不是可以口服避孕药来治疗?

方向明:通过长期口服短效避孕药来抑制排卵,减少经血逆流,并用高效的孕激素对抗雌激素,可以达到避免巧克力囊肿复发的效果。但口服避孕药需长期服用,同时排除禁忌证,避免血栓增加风险带来的并发症。

目前育龄期女性首选药物治疗,像GnRHa类似物、孕激素等均可。

在巴西圣保罗召开的第12届子宫内膜异位症大会(wcE)上,各国专家达成了共识: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应该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进行长期的终身管理。

虽然“巧囊”的形成病因复杂,不明确,但是生活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预防及减少其发病或复发。

1、防止经血逆流:避免经期性生活及剧烈运动;及时发现并治疗生殖道畸形、闭锁、粘连等疾病。

2、无生育要求时应避孕,避免或减少意外妊娠导致的人工流产术。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生育功能低下甚至不孕,“巧囊”会进一步导致卵巢功能受损,生育力减退。因此,尽早完成生育是治疗的重点,选择正确的助孕治疗方式会大大改善妊娠结局。

欢迎加入“妇科—浙医在线交流群”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有巧克力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相关妇科问题想咨询,欢迎加入妇科—浙医在线交流群,我们会不定期邀请专家在群内答疑。

通讯员 邹芸 谢晨

橙柿互动记者 俞茜茜

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大揭秘

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引起的月经过多、严重痛经和不孕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和促进生育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治疗目标。但药物治疗的疗效是暂时性的,停药后症状复发,因此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前应当充分知情告知。目前可用于子宫腺肌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01

主要用于缓解子宫腺肌病的疼痛,以及减少月经量。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应用要警惕胃溃疡的可能。

口服避孕药02

主要用于缓解子宫腺肌病的疼痛,以及减少月经量。副作用:较少,偶有消化道症状或肝功能异常。40岁以上或有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及吸烟)的患者,要警惕血栓栓塞的风险。

口服孕激素类药物03

可缓解子宫腺肌病的疼痛,以及减少月经量。其中,地诺孕素(dienogest)是一种新型合成孕激素,作用机制:通过负反馈作用中度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造成低雌激素的内分泌环境;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抑制子宫内膜中的炎症反应和抑制内膜血管生成。副作用:主要是子宫不规则出血,其他少见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头痛、乳房胀痛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04

可以有效、快速缓解疼痛、治疗月经过多以及缩小子宫体积。GnRH‑a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GnRH‑a也可作为大子宫或合并贫血患者的术前预处理及术后巩固治疗。副作用:主要是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绝经相关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性欲降低、失眠及抑郁等,长期应用则有骨质丢失的可能。副作用的治疗包括联合调节、反向添加治疗。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05

LNG‑IUS放置方便,可以持续缓释左炔诺孕酮5年。临床应用表明,LNG‑IUS对子宫腺肌病痛经、慢性盆腔痛和月经过多均有效,已经得到多个指南的推荐以及患者的认可,其效果优于复方口服避孕药。可作为月经过多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首选治疗。副作用:月经模式的改变,包括淋漓出血及闭经;子宫腺肌病患者中LNG‑IUS使用后的脱落和下移时有发生。

中医中药06

以缓解痛经为主。

其他可用于减少出血的药物07

云南白药、氨甲环酸。氨甲环酸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对于有血栓形成倾向及有心肌梗死倾向者应慎用。对缺铁性贫血者止血的同时还应使用铁剂,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提高铁的吸收率。

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和有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时需个体化与规范化结合、长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兼顾 。聚焦超声消融(FUAS)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方法,应用超声波良好的穿透性、方向性和可聚焦性的特点,将超声波自体外聚焦于体内靶区域,使组织温度骤升至65 ℃以上产生热效应,导致病变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同时产生空化效应及机械效应,以达到不损伤周围组织但破坏病灶的效果。子宫腺肌病作为一种慢病,子宫腺肌病患者也需要长期管理甚至终生管理,FUAS根据不同类型的子宫腺肌病,FUAS 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更满意的远期疗效。

参考资料: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06):376-383.张炼,王智彪,郎景和.聚焦超声消融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J].中华医学杂志,2020(13):965-966-967.注:本文药物、技术不做任何治疗推荐,具体问题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