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渗湿糖尿病(糖尿病去湿气最好的药)

心血管专家罗继红 0
文章目录:

血糖高,多是“脾虚”所致,中医名方:健脾化湿,巧妙稳血糖

看到主题的时候,相信已经知道,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糖尿病与脾虚夹湿”的关系。

直接进入正题,先给大家讲医案:

该女子姓何,年龄23岁,但已经患糖尿病2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呢,效果一般,可以说是“忽好忽坏”。

于是就决定投中医调理一下看看,初次见该女子的时候,只见身材纤瘦,坐着的时候弯腰弓背,看起来特别的没有力气,乏力,问诊的时候话也不多,说多了就感觉累。

最厉害的是该女子旁边的两个大水壶,自从开始问诊就一直喝水,询问得知,一天喝水差不多有5000ml左右。

主要的症状:食欲不振,嘴巴发甜,腹胀,大便稀,小便多,月经色淡延迟,乏力,困倦。脉沉细,舌苔白润

检测了一下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8点多。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见方:

扁豆,茯苓,苍术,藿香,佩兰,莲子肉,陈皮,白术,薏苡仁,桔梗,砂仁,党参,山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月余之后,患者口渴、小便的现象明显减轻,大便也有了成型的趋势,血糖也降到了14点多。

既然有效果,那就继续投用月余,患者再服用30剂,结束后,血糖降至9点多

之后,又根据患者的表现,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配上“金匮肾气丸”进行改善,血糖再次检测将至7点多,也逐渐稳定。

一年以后复诊,病情没有再复发,已经稳定。

从症状上来看,该女子血糖出现异常,主要因素是因为“脾虚湿盛”,因为水湿不化,才导致出现糖尿病诸证。

口甜说明水湿困于脾脏,脾之味泛于口。大便稀,是因为湿邪不被运化所致,腹胀,中焦之气升降无权,舌苔白润,是因为水湿泛于舌面

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湿邪困于脾脏的时间越长,脾就不能生化气血,气血不足,人就容易乏力,犯困。

该女子喝水还多,脾又不运化水,就直接变成了尿液排出体外,于是患者的小便就特别的多,同时,身体得不到应有的水分滋养,于是就会口渴,不断喝水,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脾的运化能力越来越差,以至于身体内的能量无法被正常运用,于是血糖就会开始升高。

缘由清楚了,下面就来看下方子:

扁豆,茯苓,苍术,藿香,佩兰,莲子肉,陈皮,白术,薏苡仁,桔梗,砂仁,党参,山药。

方中的党参、白术、山药、苍术等有利于强健脾气;薏苡仁,茯苓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和中除湿;佩兰、藿香芳香化湿;砂仁理气化湿消胀。桔梗引脾精入口腔,解决口渴。

这就是整个用药的思路,非常简单明了。

因为糖尿病是“代谢类”疾病,代谢也就是中医讲的“运化”,而体内所有器官,掌管运化的就是“脾脏”。

也因此,脾和糖尿病之间可以说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尤其是一些“腹型肥胖”的人,通常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大家如果有相应的问题,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切勿随意用药。

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靠谱的中医师!

降血糖先得分清体质,来对号入座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发病率日益提高。患者得了糖尿病以后,具体症状及发生哪些并发症,各有不同,笔者认为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国人对糖尿病普遍比较易感,糖尿病发生发展存在体质学基础,所以治疗糖尿病须以分清体质为基础。阳明胃热体质、少阴肾虚体质、少阳肝郁体质、厥阴阴虚肝旺体质、太阴脾虚体质之人均可发病,其中尤以阳明胃热和少阴阴虚体质最容易发病。

阳明体质

最常见于

阳明胃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身体壮实,体形丰满或肥胖,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旺盛,属于能吃、能睡、能干的那一类人,多见于成功人士,实权派或财富人物。这类人胃热比较盛,工作努力,或过嗜醇酒厚味、高热量饮食,就可以形成胃肠结热、脾胃湿热等,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引发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口渴引饮,消谷善饥,烦热,大便干结,或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干或黄腻,脉滑数有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便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

治疗

当清泄结热或清化湿热,方剂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加减。大便不畅者,可以配合腹部按摩。

少阴体质

少阴阴虚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一般体形瘦长,体力尚好,精力比较充沛,食欲比较好,思维敏捷,多知识分子,睡眠比较少,或有失眠倾向,多见于瘦人2型糖尿病。因为肾阴虚,阴虚则火旺,或加以经营谋略,用脑过度,内生心火,火热伤阴耗气,则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眼花,咽干口渴,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尿黄,大便偏干,腰膝酸软,或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进一步发展容易发生糖尿病性神经衰弱、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治疗

重在滋阴补肾,兼以清热,中药可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生脉散、参芪地黄汤加减。日久阴阳俱虚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肾气丸等。

厥阴体质

常见于

厥阴肝旺、阴虚肝旺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格壮实,体力好,精力充沛,食欲好,如张飞之类的人物,控制情绪能力很差,性格多暴躁易怒,容易急躁,冲动,做事不计后果。一经不良情绪影响,就内生肝火,或气郁化热,伤阴耗气,或引动肝阳上亢,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一步发展容易并发脑血管疾病、眼底出血等。

临床常表现为

头晕面赤,烦热口渴,性急易怒,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舌苔黄,脉弦大有力。这类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病,进一步发展可发生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治疗

重在平肝清热,可用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等。

少阳体质

少阳气郁、郁热体质者。

这类体质平素体质比较弱,体力较差,精力也比较差,食欲一般或比较差,消化功能不太好,有时爱腹胀、拉肚子,平素爱生闷气,女性多见,心眼小,看问题比较悲观敏感,遇事爱钻牛角尖,有抑郁倾向,被称为林黛玉型,可见于少部分糖尿病病患者。加之糖尿病病程缠绵,根治不容易,患者普遍存在悲观情绪,所以得病以后表现为气郁或肝郁脾虚证者很多。

临床常表现为

胸胁胀痛,咽干口燥,烦躁易怒,神疲食少,大便不调,神疲抑郁,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少腹作痛,或小腹坠胀,小便涩痛,舌边有红点,舌苔起沫,脉弦细或兼数,进一步发展常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合并抑郁、糖尿病胃肠病变、月经不调等。

治疗

应当疏肝清热,可用加味逍遥散、小柴胡汤。痰热内郁,心胸烦闷,失眠者,可用黄连温胆汤;肝胃郁热,头晕目赤,大便干者,用大柴胡汤。

太阴体质

太阴脾虚或脾虚湿滞体质者。

这类人平素体格虚弱,或体形虚胖,面色黄,一般体力差,食欲比较差,素体脾气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大便容易稀,有腹泻倾向,平素相对比较怕冷,容易发生胃肠疾病,被称为刘备型。因为脾气偏虚,正常运化水谷,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差,如果再加以饮食失节,醇酒肥甘,就会变生痰湿,或变生湿热、痰火,进一步伤阴耗气,即可发生糖尿病。

临床上表现为

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脘腹胀满,大便不调,或有呕吐恶心,饮食减少,形体消瘦或虚胖,舌淡红,苔白,脉细缓。这类糖尿病常伴血脂异常,如果失治误治,可导致糖尿病腹泻、糖尿病胃肠病变等。

治疗

应当益气健脾、渗湿调中,可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四妙丸、连理汤等。

所以,只有分清患者的体质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方用药,才有可能使糖尿病者不出现或晚出现并发症,已发生糖尿病并发症者病情不发展,从而使患者免于致死、致盲、致残之苦。

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 赵进喜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健康之路|口甜、口咸、口淡的朋友们看过来!

口中经常感到甜腻腻的?

不吃盐,嘴里也会觉得咸

最苦恼的是

吃饭老是觉得尝不出味道

这可能是疾病预警的一种信号,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翟兴红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

1

口中发甜

口中发甜的原因是脾胃有热。

但,嘴里常有甜味的人也需警惕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增高唾液当中的甜分也会增高。所以当人品尝到甜味儿时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口甜的常见症状有3种,下面小编带您逐一认识↓↓↓↓↓↓

口甜口疮

口甜伴随口疮胃火大引起的。

推荐:知母葛根黄连汤

知母属苦寒药,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葛根可以解肌清热、生津止渴,另外它还可以降糖,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黄连去火,可以清热、解毒、燥湿。

此方可泻胃火,同时对血糖有点偏高的病人,还有降糖的作用!但需注意,它只是一个缓解的方子,不能长期饮用

如果您觉得口甜,还伴随口疮,还不想喝这个方子,可以尝试吃苦瓜下火

注意苦瓜性寒,可配合辣椒一起炒菜吃

口甜口黏

口甜伴随口黏多由脾胃湿热引起。

推荐:香兰饮

两味药各取6克,用开水冲泡服用。

藿香常用来解暑;佩兰芳香化湿有醒脾的功效。

不管是血糖增高引起来的口甜口黏,还是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引起来口甜,都可用此方缓解。

除了代茶饮,您还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缓解口甜口黏,一起来跟专家学习一下吧~

口甜口干

热邪伤阴、阴津不足会出现口甜和口干。

口甜口干病人舌象

推荐:养阴清热茶

将药材洗净,按量放入水中煮20分钟,饮用即可。

麦冬养阴清热,有清心安神、润肠通便、滋阴润肺止咳的功效;玉竹甘寒,能养阴、生津、止渴,不伤脾胃;芦根可以生津止渴。

三种药同时用,可以起到养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

2

口咸

口咸,肾液上乘也”,长期口咸需警惕肾脏疾病。

3

口淡

口淡乏味吃什么味道都吃不出来吃什么都吃不香,这都是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脾胃功能失调常见人群:

老年人、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身体比较弱的病人、慢性病患者、热性病患者等。

推荐:健脾养胃粥

山药入脾、肺、肾三经,可以平补肺、肾、脾脏的脾气和阴津;白扁豆入脾胃经,可以健补脾胃;茯苓是一味常用的健脾渗湿的药材;大枣性甘平,可补脾胃,还可以养气血。

口中的酸甜苦辣咸,能帮助我们了解并对症调理身体的健康状况!养好身体,才能吃嘛嘛香哟!

健康之路

《口中五味辨健康》(下)

播出时间:6月28日 18:12

更多相关精彩内容

口苦、口臭、口舌生疮,用它们泡茶喝!最有效了!| 健康之路

5个穴位,1种水果,清胆火效果棒棒哒!| 健康之路

春困秋乏还和“胆”有关? | 健康之路

日报 | 口苦、梦魇,和你的胆有关?

快速赶跑“口腔溃疡”,2个中药方屡试不爽!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张泓 郭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