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糖尿病吗(自检糖尿病用什么方法)
22岁健康人竟被诊断出糖尿病!线上“疾病自测”套路深
不知何时,网络上涌现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测试题。在回答诸多问题后,答题者被要求必须支付19.9元至29.9元的费用,才能解锁答案。一番答题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不少人会选择付款解锁答案。然而,此类问卷却被许多保健品贩子利用,成为了其制造健康焦虑,兜售高价保健品的工具。
一些保健品贩子通过制作高血糖自测、高血压自测等题库,以付费解锁答案的方式,将测试者引流至某某“专家”微信号上,再以专家一对一帮助的名义,引导测试者花费比市场价格高出数倍的价钱,购买高价保健品。
记者通过暗访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专家”或自测问卷,其实已涉嫌冒用医生的身份进行线上问诊,这些问卷或“专家”对疾病的诊疗一知半解,却敢于快速给出患病的结论,甚至将健康人确诊为疾病患者。不仅如此,为了销售保健品,“专家”们还会阻拦咨询者线下问诊,劝说测试者先吃药再“查一下”。
调查
“疾病自测”套路深
参与测试,健康人被测出糖尿病
为了测试疾病自测题的真伪,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记者先后选择了多个线上自测题库进行测试。这些题库大多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见病相关联。市民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关问题时,很容易被这些自测问卷吸引,并参与测试。
在网上搜索病情时出现了自测问卷
在参与了多个疾病自测后,暗访记者被分别要求支付19.9元、29.9元等,获取测试结果,并通过添加专家企业微信号的方式,获取答案。
这些问卷结果显示,尽管暗访记者在测试前刚刚体检,各项指标十分健康,但还是被对方认为已出现了糖尿病早期症状。
“你这个情况是糖尿病早期了。”健康专家-何主任告诉记者。微信资料显示,他来自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紧接着,他就将话题引到了兜售保健品之上,并给记者直接发来了两款降糖保健品的链接。两个链接都来自于一个叫做“知你健康商城”的小程序。
面对如此迅速的诊断过程,暗访记者质疑:“我需不需要去医院先测个血糖,之前血糖没有过异常啊。”
谁知,“何主任”却表示:“你要先去调理,后续症状恢复以后再去查一下看看就可以。”“血糖值只能参考。”
“何主任”与暗访记者的对话中已确认记者的血糖异常
解读“专家”实则对自测报告一无所知
在多轮测试中,记者发现,这些名义上的“专家”,虽然以解读报告为由引导测试者添加了微信并为此支付了费用,但这些“专家”们,大多对测试者在问卷中回答的内容,一无所知。
企业微信号隶属于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专家”“健康管理-肖老师”在和暗访记者的沟通中,就对暗访记者提出的解读问卷的要求,表示抗拒。
她不断重复问卷中已存在的问题,要求暗访记者重新给出答案。
“是否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瘙痒、伤口不愈合等情况啊?”她问道。
“你这些问题,问卷中我都回答过了。你们到底是不是问卷结果解读啊?”面对重复的问题,暗访记者回答。
对此,“肖老师”并未解释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到问卷,而是回答称:“你可以去医院跟医生犟一下的。”随即,再也未进行过任何回复。
“肖老师”并未解释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到问卷
和前述“何主任”一样,尽管对记者是否患有疾病了解不多,但这位“肖老师”却乐于向记者分享各类补品的链接。她向记者发来了许多内含购买秋冬进补品链接的公众号文章。记者所花费的29.9元咨询费,更像是花钱给自己的微信里插入了一份广告。
“肖老师”向记者推荐的滋补品链接
冒充医生,头像和名字都是假的
可以看出,在这些“专家”眼中,所谓的自测报告不过是一种引流工具。如果有人不幸连续被引流到一位“专家”处多次,那么他甚至可能会遇到报告解读费用打了水漂的情况。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就曾遇到了这种情况,在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链接支付了19.9元和29.9元后,记者被告知,需要付费添加同一位名为“健康调理专家—王主任”的企业微信,才能获得结果。
这位“专家”的企业微信同样隶属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添加微信后,这位专家只字未提暗访记者曾两次购买了服务一事,仅向记者发来一份评分为66分的“糖尿病自测题报告单”,就开始了他的分析。
记者的糖尿病分析报告仅有66分
在分析中,他同样表示,暗访记者“已有糖尿病早期症状”,并要求记者购买降血糖的保健品。言语之间,似乎很负责任。
“健康问题很严谨,不合适不会给你推荐,对你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王主任”说。
然而,当暗访记者提出是否能够进行线下问诊时,这位看似严谨的“专家”,却话锋一转,推拒了起来。
“这个要预约比较久,线下基本都是约满了。”“王主任”说。语毕,他还给暗访记者发来了一张像是拍自医院病房的照片。然而,当记者表示愿意等待,并咨询具体地址时,这位“王主任”却不再回复了。
在此次暗访所接触的所有“专家”中,这位“王主任”是看上去最像医生的一位,他也始终以医生自居,微信头像也是一位医生的形象。
为了弄清楚“王主任”是否确有其人。记者辗转联系到了“王主任”头像的所有人。这位所有人确实是一名医生,但他既不姓王,其工作地点也不在“王主任”自称的深圳。他是来自山东某中医院的一位叶姓肝病专家。
在得知叶医生的形象被人盗用后,叶医生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叶医生始终在山东行医,从未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其擅长的治疗领域也并非糖尿病。
叶医生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被人盗用他们也很无奈
起底
线上疾病自测已成保健品贩子引流工具
那么,诸如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网络上冒称医生或“专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答案或隐藏在这些“专家”们不断试图向咨询者推送的链接之上。
以“何主任”和“王主任”所属的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在为咨询者快速确诊后,他们都要求咨询者去一家名为“知你健康商城”的小程序,购买其推荐的保健品。
资料显示,“知你健康商城”的开发者就是武汉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随机对比几款商城的保健品发现,这些保健品的价格大多远超市场价格。
例如,一款名为金奥力牌葛根苦瓜铬胶囊,在“知你健康商城”的售价为每瓶188元。但同品牌同规格产品,在淘宝的售价仅为每瓶约27元。
一些曾在“知你健康商城”购买过保健品的消费者,似乎也发现了问题。“知你健康商城”仅有的几条评论,均是差评。
有消费者问:“平台上面的医生就是骗子吗?”
网友对“知你健康商城”的评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需获得相应资质。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该机构需为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必要条件为医疗机构在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取得包含“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记者通过调查核实,发现无论是卖保健品的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还是卖膏方的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都不具备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资质。
在和暗访记者的交流过程中,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家公司并不是医疗机构,平台上所谓的老师是“一些从医院出来的人员”。平台上所销售的产品,也大多是保健品。
“就是纯保健的,肯定不会是医院的。”“知你健康商城”客服人员说。
与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相关的“灵熙康城”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所属的集团虽有自己的医院,但该集团医院的互联网诊疗许可,尚在申请之中。
“所以我们在前端咨询的都是老师,卖的这些膏滋类的(产品),它都是属于普方,是药食同源的,本身比较温和。”两家公司的客服人员均表示,即使血糖正常的人吃了他们的降血糖产品,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它们对身体不会有任何的一个刺激性和伤害性的。”“灵熙康城”客服人员说。
记者 张益维、贺佳君
来源: 新闻晨报
自测血糖准不准,这些细节你掌握了吗?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糖尿病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全球有超过4.2亿人患有糖尿病,全球2个人中就有1个成年人患有2型糖尿病,自己却不知情。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血糖监测是保障。
作为一名合格的糖尿病患者,正确的血糖检测是必备技能,这样不仅可以直观体内血糖变化,对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自测血糖准不准?
一天要扎好几次,手指都成筛子了测出来血糖还不准这可亏大了!
大家快来跟着小编,全面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方法吧!
01
血糖控制需重视
#血糖检测必不可少#
※在疾病早期获得治疗,并控制血糖水平正常且平稳十分重要。如果在糖尿病患病早期就能够强化血糖控制,可以显著降低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降低死亡风险。
※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坚持遵医嘱用药,以及定期进行足部、视网膜、肾脏、口腔等检查是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
※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
02
自我血糖检测
#学习一点都不难#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和时点取决于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在开始前应由专业医师进行指导。
在测血糖前要准备好血糖仪、家用采血笔、一次性采血针、试纸、消毒酒精棉片、纸巾/干棉球、血糖记录本等必需材料。
然后,我们就可以跟随视频的讲解逐步学习自测血糖的具体步骤啦!
划重点
1、测血糖前准备好工具。
2、将准备采血的手臂自然下垂片刻,然后按摩采血部位(指腹侧面)。
3、采血时不要挤压采血部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将获得的结果做好记录,就医时可以交给医生作为参考
5、采血使用过的垃圾也要注意分类丢弃。
在家自测血糖,哪几个环节最容易出错?
1、洗手后马上采血 自测采血主要是采指血,所以每次采血前要用香皂清洁双手。需要注意的是用清水冲刷干净后,要用毛巾擦净并充分晾干,然后再采血。否则手上带有水珠甚至香皂泡沫残留,都会导致测量结果失真。
2、指尖消毒不规范 有些人洗干净双手后,还会用碘酒、碘伏及其它消毒剂对手指进行简单消毒。其实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普通“医用酒精”消毒,简单擦拭一次即可。
3、不出血就挤一挤 “挤一挤”的操作不仅挤出了血,也挤出了更多的组织液,相当于检测的血液被稀释,因而会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正确的做法是增加针刺的深度,必要时换个手指采血。
4、重复使用采血针 采血针使用后,难免会沾染上血液或体液,即使擦拭干净,也会有肉眼看不见的残留。如果反复使用同一个采血针,不仅会增加感染风险,也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血糖仪长时间不校准 有些血糖仪使用前要调整显示代码,须与试纸盒代码保持一致。另外,血糖仪跟家庭血压计一样,都要定期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
6、根据血糖测量值自行调整药物 在家使用血糖仪测量的血糖结果,只是得到了某一次的血糖值,并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波动情况。如果只根据某一两次的测量结果而擅自增、减药物,其实是很片面的。建议有疑问的患者,到医院去咨询主治医生,了解情况后再综合判断是否调整药物。 (北京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