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暴汗(糖尿病患者出汗)
有些糖尿病可能是“睡”出来的?这十个信号别不当回事
许多人都知道,
糖尿病与“吃”的关系很大,
为什么糖尿病会与睡眠扯上关系?
昨天一则热搜
让不少网友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
有约君查阅相关资料发现:
原来2型糖尿病和睡眠之间
确实存在诸多关联。
No.1
熬夜、睡不够?
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今年3月发布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跟踪随访了超过24万人长达12.5年后发现:睡眠不足(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还发现,尽管健康饮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但不足以弥补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
睡得少伤身,睡得晚也可能伤身。
2023年,著名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长期熬夜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研究指出,相较于早睡型的参与者,晚睡型的参与者更容易报告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72%。
研究者同样发现,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或许能改善熬夜带来的患病风险,但不能完全抵消。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那……长期上夜班的人怎么办?
别慌,研究人员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上述提到的风险仅在白班工作的人群中明显,而对于固定通宵工作的人不明显。这也提示,将工作时间表与夜班工作者的自然节奏保持一致可能是有益的。
No.2
睡太久、睡不醒?
患糖尿病风险也增加!
既然睡太少伤身,那一觉睡10个小时 ,总该是件好事?
没想到吧,也有风险!
一项发表在《睡眠健康》的研究发现,无论其他生活方式如何,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
其中,相比于每晚睡8小时的人,睡10小时、11小时、12小时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升高20%、50%和80%。
偶尔久睡不是大问题,但如果是长期有睡不醒的问题,不妨关注一下血糖情况。
No.3
睡觉常打鼾?
患2型糖尿病风险更高!
为什么打呼噜也会和糖尿病有关?
这关系可真不小。打呼噜可不是“睡得香”的表现,应警惕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此外,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指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应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
No.4
午睡时间太长?
也会影响代谢!
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第65届年度科学会议上,有科学家指出,白天打盹超过40分钟会大大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腰间赘肉等。
2023年发表在《肥胖》期刊的一项研究则指出,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过30分钟的人与高BMI、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41%相关,特别是腰围、空腹血糖和血压方面。
小结:
偶尔一次睡懒觉或熬夜,通常问题不大,但长期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是不推荐的。成年人建议在7~8小时为宜,最好是养成规律睡眠习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午睡时长则建议控制在15~30分钟内。
如果患有影响睡眠质量的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失眠、磨牙、梦游等,应及时就医治疗。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知多点
这些不起眼症状
或是糖尿病的信号!
怎么发现糖尿病?
很多人都能答出“三多一少”,即: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
——这也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然而,现实中有这些典型症状的患者其实并不多,即使有,症状也不明显,尤其是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多见。
临床上不少患者是在体检时、做术前检查、分娩时,甚至等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时,才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导致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
因此,更重要的是意识到糖尿病前期的隐匿性。除了每年定期做一次正规的血糖检查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捕捉到血糖异常的“影子”?
留意这10个信号:
1.腹型肥胖
很多人觉得BMI(身体质量指数)正常就不用担心糖尿病,但是BMI正常的人也可能是个“隐形胖子”,就是脂肪都堆积在腹部,肚子特别大的人。临床观察发现,这类人患糖尿病的风险特别高。
2.总是疲倦、嗜睡
人体血糖过高时,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反应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导致疲倦、乏力、嗜睡。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日间极度嗜睡的几率约是健康人群的2倍。
3.异常出汗
长期血糖偏高,可以导致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比如天气不热却总是暴汗,且主要集中在头面部、上半身躯干,但四肢不出汗。
4.视力模糊
老年人视力下降或者眼前出现黑影,未必是年老眼花,可能是长期高血糖的信号,甚至已经引起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5.胸闷气短、胸痛
常年血糖高会让血液黏稠,血管斑块堆积,导致氧气“输送”缓慢,心脏“干活”变得吃力。
6.口腔问题
与一般人相比,糖尿病人更容易出现牙周炎、龋齿、牙龈萎缩、口腔黏膜感染等口腔问题,可能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病变、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钙质流失等有关。
7.皮肤异常
长期血糖过高,还可能导致全身皮肤瘙痒、皮肤真菌感染等。
8.胃肠不适
血糖长期过高会让人时有上腹部饱胀的感觉,呼气时能闻到烂苹果味,还可能伴有顽固性便秘或腹泻。
9.泡沫尿
尿液里有细小、绵密且久久不散开的泡沫,要小心可能是肾脏出问题,可能与糖尿病肾病或尿路感染相关。
10.手脚麻木
血糖高还会引起手、脚感觉异常,比如麻木感、蚁行感、针刺感等。
以10个信号中,
有不少是不起眼的小细节,
只要注意观察,
糖尿病便不再“隐身”。
糖尿病人体重解读:胖不胖,不是只有体重说了算
民间有一句话说得好“一白遮白丑,一胖毁所有”。
没错,肥胖不仅毁了你曼妙的身材,严重的话还有可能毁了你的健康。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者的胰岛细胞肥大增生,体内胰岛素的作用减低,存在胰岛素抵抗,不减肥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至于衡量糖尿病患者到底胖不胖,体重还不是唯一的标准,还需要看以下几个指标:
体质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方法为:体重/身高(㎏/㎡ ),如果BMI ≥ 24,即为超重,BMI ≥ 28为肥胖;18.5≤BMI<24即为正常。
腰围: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专家共识中指出,中心型肥胖前期是男性腰围 85-90cm,女性腰围80-85cm;中心型肥胖是男性腰围 ≥90cm,女性腰围≥85cm。
腰臀比:即为腰围和臀围的比值。当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5时,可以被判定为“中心性肥胖”。
「比如已有5年糖尿病病龄的王阿姨身高为160cm,体重130斤,腰围100cm,臀围98cm,从可以计算出王阿姨得各项指标:
体质指数为65kg/1.6㎡≈25.39>24,超重;
腰围98cm>85cm;
腰臀比100cm/98cm≈1.02>0.85。
所以从各项指标来看,王阿姨越“线”了,而且从最终结果来看,王阿姨为中心性肥胖」
一.那么什么是中心型肥胖呢?
中心型肥胖也称为腹型肥胖,即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为中心型肥胖。简单理解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间粗,两头细”,如果描述得更精准一点就是男性的“将军肚”身材,女性的“苹果腰”身材。
二.中心型肥胖有什么危害呢?
肥胖会伴随着胰岛素受体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长期下去将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同时它还是糖尿病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关键因素。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够降低心血管风险。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减肥是重中之重。
减肥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不仅需要你有超乎常人的毅力,还需要你掌握正确的减肥方法。那些管不住嘴、动不了腿,还有那些急于求成极端减肥的人都成不了,什么沙拉代餐健身卡,绝食暴汗刮油茶...你确实没少折腾,但是走上了“歪门邪道”,减肥不见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这些错误减肥方式不可取
人间正道是沧桑,减肥走“歪门邪道”不可取!
1. 过运动:
什么是过量运动呢, 比如,对于一个不经常体育锻炼的人,单次进行中高强度及以上运动超过1小时,如长时间的快跑、登山,或者运动后感觉很累、很费力,说明你可能过量运动了。,这种过度的运动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如睾酮降低,并导致ACTH等激素升高。
2. 生酮饮食:
生酮饮食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如果一个人停止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且不配合运动的话,减掉的体重很可能会反弹回来,之前做的努力,吃过的苦,抵过的馋,所有一切都可能前功尽弃。
而且无论摄入哪种类型的脂肪,机体都可能处于酮症状态,这可能导致对动物脂肪或饱和脂肪的严重依赖,会带来长期的健康风险。
3. 节食减肥、饮食不规律:
关于吃,减肥的人很容易步入误区:要么一顿饱一顿饥,要么顿顿饥。
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节食减肥是最不提倡的一种方式,虽然你胖,但是你的身体每天还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其正常运转,如果长期节食,会使你身体的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糖分缺乏等物质缺乏,从而导致全身症状以及多系统受到损害;
同时节食减肥还会导致人体基础代谢水平下降,并产生强力的ACTH饥饿,而且一旦没忍住开了口,那么很容易会暴饮暴食,从而导致体重反弹。
饮食不规律同样如此,如果你一顿饥一顿饱,那么饱的那一顿很可能是暴饮暴食,从而导致体重反弹,得不偿失,那么还不如好好吃饭呢。
减肥从来没有捷径,坐吃躺瘦的好事也从来不会发生在你我身上,记住,你曾经吃过多少肉,就必须留多少汗,急功近利的减肥不可取!
四.糖尿病患者正确减肥,要做到这4点
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提倡健康的减肥方式,即平衡膳食 适量运动,:既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偏食,宜在专业医师、营养师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热量差,配合运动提升人体自身的基础代谢率,轻松愉快健康的减脂。
①要早睡: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躺在床上刷手机迟迟不入睡的时候,肚子有时候会饿的咕咕叫,当你抵挡不住饥饿感,很可能会吃点零食甚至咬牙点了外卖填饱肚子。没错,熬夜会消耗身体能量,因此常常会有饥饿感。
同时,熬夜还会使身体的代谢发生紊乱,不利于脂肪的代谢,甚至还会加重体重。
因此科学减肥,建议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因失眠导致激素紊乱而引起血糖波动过大,进入恶性循环。
②要适度吃主食水果:
想要健康减肥,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能拒绝摄入碳水化合物,因为碳水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建议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或者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和食谱。。
豆类、富含纤维的谷物类(每份食物≥5 g纤维)、低GI的水果、蔬菜和全谷物食物均为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减肥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搭配,也可以吃得丰富多彩,健康而营养。
③要适度吃肉:
减肥不是不让你吃肉,而是要适度摄入肉类,因为肉类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如鱼肉、鸡肉、猪肉、牛羊肉等。注意肉类的烹饪方式和总量。
④要适度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因此建议减肥的糖尿病患者要适度进行运动,可以结合自身的健康状态,做一些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等。对于有运动风险的患者,可咨询专业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案。特别提醒大家:对于有心脑血管高危风险的人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且运动前要进行必要的评估,特别是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医学评估(如运动负荷试验等)。同时需警惕运动过程中、运动后,发生低血糖。
当然,血糖过高时,也不宜剧烈运动,所以为了优化运动时的安全性,建议与医生联系,获得专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有来医生.肥胖和糖尿病的关系[EB/OL].
https://www.youlai.cn/ask/697A9AzgOng.html
[2] 糖尿病与肥胖有有什么关系?[EB/OL].
https://mip.haodf.com/zhuanjiaguandian/6127960142.htm
[3] 中国医学论坛报.2型糖尿病与肥胖的九大真相.[EB/OL].
https://www.sohu.com/a/299644062_456026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
[5] 李晓玲.肥胖伴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的体重管理[J].2019,34(11).
[6] 公众号idiabetes.生酮饮食知多少.
图片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请谨慎阅读。未经本平台和相关权利人书面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或引用。若本内容存在任何疏漏,请尽快与本平台联系,可发送信息至【causahealth-content@causacloud.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网红减脂餐、暴汗服真能减肥?专家:反弹可能更厉害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夏天到了,不少人又开始了曲折的减肥之路,各种减肥方式层出不穷。近日,不少博主不约而同推荐了“暴汗服”“暴汗裤”,称“暴汗服”是新型减肥黑科技,消耗的卡路里比一般的健身服更多,瘦身效果事半功倍。更有一名长年“征战”在减肥路上的女子穿着“暴汗服”大跳健身操,结果因为心悸晕倒被送进了医院。“暴汗服”究竟是智商税还是瘦身利器?最近网上流行的芝士、汉堡、披萨等“网红”减脂餐真能减肥吗……记者请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杨景哥主任医师和个案管理师吴丽娜为大家答疑解惑。
穿“暴汗服”大跳健身操 造成严重电解质紊乱
40岁的林女士(化名)是个生意人,事业很成功,但身材一直是她的痛。这12来来,她一直在减肥的路上“征战”,各种各样的方法都尝试过了——吃代餐,吃减肥药,穿“暴汗服”跳操,包保鲜膜跳操,参加各种减重训练营……前前后后加起来都花了100多万元,却总是在减肥-复胖-减肥的路上徘徊。身高158厘米的她体重170斤,BMI高达34。最要命的是,各种并发症都找上门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最近,在某教练指导下,林女士开始穿着“暴汗服”大跳健身操,一周至少跳4次,一次跳一个小时,开始一个星期减了4斤,林女士大受鼓舞。谁知第二个星期的周二下午,她刚跳了半个小时,就大汗淋漓,然后觉得心悸胸闷,最终晕倒,被家人送到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
“她因为短时间内大量出汗,导致水和电解质流失,血液黏度增加,中枢神经受损引发晕倒。”杨景哥说,经过详细问诊和全面检查,医生表示林女士符合减重手术指征,最终林女士下定决心做了减重手术。“只要做好后续管理,林女士的体重有望在一年左右恢复正常。”杨景哥说。
“暴汗服”真的是新型减肥黑科技吗?NO!
最近,穿着“暴汗服”运动在健身圈很流行,号称可以让减肥效果更明显。杨景哥介绍,可能结果并不能如大家所愿。
“暴汗服”的主要材质是聚酯纤维,就是利用衣服材质的不透气性或隔热性能,让人们在运动时出更多的汗。当在高温环境下运动时,尤其是高湿度时,穿“暴汗服”产生的热蓄积更严重,容易导致体温过高或热疾病,同时因为出汗过多会导致水和电解质流失,血液黏度增加,心血管压力倍增,心肺负担过重,容易造成中暑、脱水、头晕、中枢神经损害,甚至引发猝死。
为什么穿“暴汗服”运动会瘦呢?
吴丽娜介绍,因为排走的是水而不是脂肪。人体约2/3都是水,短时间内急速大量出汗确实能导致体重减轻,但体重减轻并不等于减去了脂肪。人体出汗减去的体重只是暂时的,运动后通过补充水或食物,体重又会回升。
“我们的减脂效果跟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有关。一般来说,持续时间超过40分钟的有氧运动才有减肥效果。”吴丽娜介绍,她接触过的一个案例张小姐,为了快速减肥,用保鲜膜包裹腹部、腿部跳健身操,结果也是跳到虚脱晕倒,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抢救。“裹着保鲜膜跳操跟穿‘暴汗服’是一样的原理,我们不建议普通人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减重。”吴丽娜建议,运动时更适合穿着舒适、透气性好的衣物,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量大、排汗多时还应该及时补充电解质。
“网红”减脂餐真能减肥吗?专家:反弹可能更厉害!
穿“暴汗服”减肥不靠谱,那么最近大火的芝士、汉堡、披萨等“网红”减脂餐靠谱吗?吴丽娜表示,小心越吃越肥!
最近,网上兴起了一股“减脂餐”热潮,芝士、汉堡、披萨等高热量的食物,在博主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了好吃又不胖的“减脂餐”——只要去掉酱汁、芝士,汉堡就是具备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的营养均衡的减脂餐。这是真的吗?
“绝大多数超重者对食物是没有抗拒力的,自律性差,汉堡、披萨、奶茶……这些高热量减脂餐是很多胖友的挚爱。而‘网红’减脂餐,就是抓住了他们的这种心理,给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事实上,抛开分量谈减肥都是耍流氓。我不能说这些博主的减脂餐毫无科学依据。毕竟,同样一份餐单,有人吃了能减重,有人却越吃越胖,因为每个人摄入的分量不同,消耗也不同,一个很简单的原理,只要你消耗的热量比摄入的多,自然就能瘦下来。”
汉堡、披萨等食物,实际所含的热量可能并不高。一个汉堡的热量大概是500多千卡,如果再搭配一些低热量的蔬菜,一顿饭的热量大概在600千卡左右。正常情况下,一个成人的基础代谢在1200~1600千卡,也就是说,单就热量摄入而言,只要每天摄入的热量小于人体的基础代谢,就能减重。所以,吃汉堡对某些人来说是可以减重的。
关键问题是,对有些胖友来说却是不能减重的,因为他们的自制力本来就差,吃了汉堡、披萨,又去吃其他的食物,结果总量就超标了。另外,这样的减脂餐短时间内吃还可以,但你能坚持吃一辈子吗?一旦开始正常饮食,体重就会快速反弹,不仅体重白减了,还损害健康。“所以,不能长久坚持的减脂餐都是不靠谱的,要实现可持续性的减重,‘管住嘴迈开腿’才是真理。”吴丽娜说。(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