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医糖尿病(石林彝家中草药糖尿病)
火疗不是中医技术 养生机构可开展 若宣传功效属非法
来源:澎湃新闻
火疗属于中医医疗技术吗?
“火疗由于不属于中医医疗技术范畴,原则上是可以在一些养生机构开展,一些中医保健技术如按摩、推拿等也可以在养生机构开展,但如果这些机构宣称火疗的功效,那就被列入非法行医,监管部门也可以进行查处。”一名上海中医专家说,“如果是破皮,或一些特殊的技术,如疤痕灸、针刀等创伤性的技术由无医师资格的人员开展,或在非医疗机构开展也属于非法行医。”
12月28日,澎湃新闻记者向多名中医专家核实到,目前,上海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均未开展“火疗”项目。但是,国内部分民族医可能使用与火有关的方法,并有少量文献报道,如彝医火疗法治疗风寒湿性关节痛,在当地民间得到使用。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院长房敏教授、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吴焕淦等专家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发布的《中医医疗技术手册》里没有关于火疗的内容,国家和上海发布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现行国家高等院校中医药教材,均无关于“火疗”的内容。
专家指出,目前,上海市医疗服务项目中,跟火(或热)相关的医疗技术有拔火罐、各类灸法、敷熨熏浴、火针等技术,均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如太乙神针实按灸,是将艾条燃着端,隔布或绵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根据不同疾病每穴按灸若干次。
除了按照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应注意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实热证和阴虚证不宜使用此技术,糖尿病、血液病患者禁用,同时,操作时应避开头面部、大血管处和重要脏器以及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
再如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近期媒体报道的“火疗”从操作技术角度与中医传统针灸疗法没有关系,亦不属中医推拿疗法范畴。
专家表示,中医技术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医务人员使用中医技术时,需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并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院感防控要求。针对部分特殊技术,会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不管是中医医疗技术还是民间疗法,都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禁忌范围。
【新春走基层】“阳光疗愈,我在永仁更好了!”
近日,“旅居云南”火出了圈,随着康养旅居热潮兴起,许多游客在云南放慢脚步,向阳避寒、康养旅居,细细品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永仁县,这座年平均气温19.2℃的阳光小城,同样也吸引着许多省内外游客来旅居康养,享受不一样的冬日暖阳,真正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馨愿景。
从新疆伊犁的凛冽寒冰,到楚雄永仁的温柔暖阳,一位名叫朱璐的医生,在这里书写了一段关于生命奇迹与心灵归宿的感人故事。
朱璐,这位曾在新疆伊犁默默奉献的医者,却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困扰,不得不暂别她热爱的岗位,生活一度陷入了无尽的阴霾。轮椅上的日子,反复无常的病情,寒冷的气候,仿佛都在诉说着绝望。然而,朱璐心中那份对生命的执着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驱使着她踏上了一场寻找希望的旅程。
一次偶然的网络邂逅,让朱璐与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被誉为养老的天堂。与丈夫尚可骋商议后,他们毅然决定前往云南,寻找一片能让他们重获新生的乐土。经过朋友的引荐,永仁县,这个位于云南省北部的小城,以其充足的阳光和宜人的气候,成了他们的最终选择。
初到永仁,朱璐便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蓝天白云下,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温暖而惬意。在这里,朱璐的身体仿佛被奇迹唤醒。手脚逐渐变暖,僵硬的身体也离开轮椅,重新站了起来。香甜的瓜果和新鲜的蔬菜,让她胃口大开,因病而消瘦的身体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更令朱璐感动的是,永仁人民的热情与好客。他们真诚的笑容,贴心的关怀,让朱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希望的光芒。她说:“来到永仁后,我真的觉得奇迹发生了。这里的阳光、环境、民风,一切都恰到好处,仿佛大自然也在帮助我康复。在这里,我不仅身体得到了康复,心灵也得到了滋养。”
朱璐的丈夫尚可骋也对永仁赞不绝口。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这里,却没想到几天的相处,便让他们深深爱上了这个充满阳光与希望的地方。他们最终决定在永仁买房定居,将伊犁的两套房子出售,举家搬迁至此,开始新的生活篇章。
在永仁的日子里,朱璐和尚可骋不仅享受到了悠闲自在的生活,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居住的玫瑰阳光城小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步道上,住户们聚在一起享受阳光的沐浴,或带孩子玩耍,或聊家常琐事,或下棋健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区内还设有全民健康管理分中心,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针对小区内多数为康养旅居人群的特点,该分中心整合了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结合政府实事项目,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提供风险评估、筛查干预、规范诊疗、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全程健康管理服务。这让旅居康养人群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问病不出门、首诊在家门”的便捷卫生健康服务。
永仁县中医院的彝医特色疗法也让朱璐夫妻二人赞不绝口。朱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曾让她痛苦不堪,但在这里,通过针灸、按摩、推拿等疗法,她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大大减轻了痛苦。
除了享受生活和治疗服务,朱璐和尚可骋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交活动。他们喜欢交友,结识了许多当地的朋友。大家相约钓鱼、逛菜市场,享受着悠闲惬意的生活。当地的朋友还常常邀请他们夫妻二人去家里做客,品尝地道的杀猪饭,感受浓郁的乡土人情。
永仁县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了玫瑰阳光城、云上阳光、阳光仁庭等康养地产项目,为前来定居的人们提供了更多优质的选择。这里以“康”为主体、“养”为特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阳光康养发展之路。
阳光聚人,阳光兴城。永仁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越的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定居。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生命的奇迹。2024年前三季度,永仁县共接待外地游客157.06万人(次),共有康养人口约17050人,其中常住康养人口约3350人,流动康养人口约13700人。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选择到永仁康养旅居,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记者 杨继荣 钟国涵 通讯员 陈礼平 张桂伟 起晓燕)
编辑丨段绍玉
来源丨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一审丨段绍玉
二审丨李彦锟
三审丨符文华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苦尽甘来是余甘,云南人喜爱的养生果子——滇橄榄
余甘子,又名滇橄榄、橄榄、油柑、庵摩勒、庵摩落迦果等,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初食味酸涩,食用后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子。因其在药食两用方面的巨大潜力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药食同源”名单,极具开发潜力与价值。
目前,余甘子被广泛运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各行各业,市场上基于余甘子主要开发的产品形式主要包括果粉、糖果、含片、饮品等。
传统用药方面余甘子是利咽开音之要药,主要用于咽干、咽痒、咽痛、咳嗽、失音、腹胀等症。具有清热利咽、润肺化痰、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方面证实余甘子具有保肝、抗氧化、抗菌、抗疲劳、抗癌、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等丰富的药理活性。
余甘子的用法
1.生食。新鲜余甘子生食清热利咽,消食化积。
2.泡食。泡食余甘子是云南百姓常用的一种食用方法,常搭配甘草、盐或小米辣、生姜,加沸腾过的凉水浸泡,酸脆爽口。泡食余甘子是自然发酵的过程,期间能大量产生乳酸菌,有学者通过确定余甘子和仔姜的最优配方,发酵余甘子仔姜特色泡菜,并通过感官评分发现,乳酸菌发酵后的余甘子特色泡菜苦味降低,口感清脆,滋味鲜甜,具有余甘子独特的清香。
3.腌制。盐渍作为一种传统的腌渍方法,不仅使滋味变得独特,同时还减少了细菌的滋生,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盐处理下的余甘子腌制品具有较好的保色效果,抗坏血酸的保留率也相对更高,有效地保留了营养成分。此外,在大理,人们常用紫苏叶腌制余甘子,具有疏风利咽之效,口感酸甜清爽。
4.入药。当前,余甘子入药在民族医学中各具特色。例如:余甘子是藏药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味植物药,藏医药中很多著名的藏药都有余甘子,常见的有可用于治疗于多血症、高血压、肝胆疼痛、声哑目赤、口渴、口唇发紫、月经不调等疾病的复方制剂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治疗糖尿病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三果汤便等;傣医则喜用余甘子根和余甘子叶用于配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皮肤病;彝医常用余甘子树皮和树叶用于治疗脓疱疮和咽炎;壮族医生运用余甘子茎治疗风湿疾病;佤族医生运用余甘子叶治疗目赤肿痛等等。
本文作者:陈蓉
医学博士,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师。师从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李伯藩,彝医药专家、“全国最美医生”张之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医水膏药疗法代表性承人余惠祥,全国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郑进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主持课题2项,参与课题10项,参编专著6部,专利5项,发表国家中文核心4篇,普刊4篇。
擅长:肿瘤术后治疗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