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下酒菜(糖尿病人可以吃酒菜吗?)

伍医生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春节将至,糖尿病患者可以饮酒吗?这5点一定要注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春节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推杯换盏,酒似乎成了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这一行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酒精对血糖的影响复杂多变,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低血糖、高血糖,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从医学角度详细探讨糖尿病患者饮酒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科学的指导。

酒精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酒精进入人体后,会直接影响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肝脏是人体的“糖仓库”,可以储存并释放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稳定,但酒精会抑制这一功能。

研究表明,饮酒后肝脏优先代谢酒精,导致其无法及时释放储存的葡萄糖,从而引发低血糖,尤其在空腹状态下更为危险

此外,酒精还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使得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一些含糖量高的酒类(如甜酒、利口酒)还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长期饮酒更可能对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而这些正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靶器官。

糖尿病患者饮酒的5个注意事项1.避免空腹饮酒,防止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患者饮酒时必须避免空腹状态。

酒精会抑制肝脏释放葡萄糖,若此时血糖过低,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甚至昏迷的情况。

建议患者在饮酒前适量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小米粥等,以减轻酒精对血糖的影响。

临床上,低血糖的发生常被低估,但它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根据2019年《中国低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病率在长期饮酒者中显著升高。

2.选择低糖、低酒精度的酒类

糖尿病患者在饮酒种类的选择上需要格外谨慎。一些酒类含有高糖分或高酒精浓度,会对血糖造成更大的波动。

例如,甜酒、鸡尾酒、利口酒等含糖量较高的酒类应尽量避免,而干红葡萄酒、低糖啤酒等相对安全。

权威研究显示,适量饮用干红葡萄酒可能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益处。

干红葡萄酒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如白藜芦醇,具有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然而,即使是低糖、低酒精度的酒类,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严格控制饮用量。

3.控制饮酒量,适量饮酒的标准

糖尿病患者饮酒应遵循“适度”原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男性每日饮酒量不应超过1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克酒精。

具体换算如下:

· 15克酒精相当于约450毫升啤酒(酒精度约4%);

· 或约150毫升干红葡萄酒(酒精度约12%);

· 或约50毫升白酒(酒精度约40%)。

过量饮酒不仅会引发低血糖,还可能对胰岛细胞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饮酒时避免高糖、高脂肪的下酒菜

春节家宴中,饮酒往往伴随着各种美食,但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搭配。一些高糖、高脂肪的下酒菜(如糖醋排骨、炸鸡、蜜汁肉类等)会显著升高血糖,同时增加体重、加重胰岛素抵抗。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脂、低糖的饮食作为下酒菜,例如:蔬菜沙拉、清蒸鱼、白灼虾等。

这些食物不仅热量低,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

5.饮酒后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糖尿病患者在饮酒后需要密切关注血糖的变化,尤其是在饮酒后的4-6小时内。

这段时间是酒精影响肝脏代谢的高峰期,低血糖可能悄然发生。

建议患者随身携带血糖仪,定时监测血糖。

此外,家人应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办法,例如:若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意识模糊),立即让其食用含糖食品(如葡萄糖片、糖水等)。

中医对糖尿病患者饮酒的看法

中国传统医学对酒的认识博大精深。《黄帝内经》中提到:“酒者,百药之长”,说明酒在适当情况下也可入药。

然而,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患者多阴虚燥热,饮酒可能助火生热,加重病情。

一些中药材如葛根、山药、枸杞子被认为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若患者确有饮酒需求,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加入这些药材泡酒,但需注意控制用量。

糖尿病患者饮酒的总体建议

糖尿病患者饮酒并非完全禁止,但需谨慎对待。以下是几条总结性建议:

1. 是否饮酒应咨询主治医生,根据自身病情决定。

2. 一些患者因肝肾功能受损或并发症严重,需完全禁酒。

3. 饮酒前后注意饮食调节和血糖监测,避免空腹饮酒。

4. 严格控制饮酒量,选择低糖、低酒精度的酒类,同时避免高脂、高糖的下酒菜。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但健康始终是最重要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应以科学为依据,合理安排饮酒与饮食,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新年。

参考资料

1. 《酒精代谢与低血糖的关系》,张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8年

2. 《红酒中的多酚与糖尿病的关系》,李志强,《国际糖尿病杂志》,2020年

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4. 《中国低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9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得了糖尿病,还想天天喝点儿小酒,长期下去会怎样?

根据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9.7-11.6%左右,患者总人口肯定超过了1亿人。中国又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尽管还没有确实的统计数据,估计经常喝酒的糖尿病患者肯定是以千万计的。对于数千万有饮酒习惯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达标率肯定是更低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更高的。

喝酒对血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喝酒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病风险,酒精有着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两者的叠加将诱发严重的低血糖反应,导致患者陷入深度昏迷的危险境地。其次,糖尿病患者本身需要服用多种药物,酒精会影响这些药物的疗效,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最后,酒精会严重伤害胰腺的健康,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即使胰腺炎治好了,胰腺功能的损伤也会使得糖尿病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喝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吃更多的下酒菜,这些食物往往含有较高的热量,也会导致血糖的失控。总的来说,喝酒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大幅度的波动,一方面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另一方面使得患者的血糖处于极为混乱的状态之下,更加难以控制。喝酒对糖尿病患者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大家千万不要劝糖尿病患者喝酒,患者本人也最好能够把酒彻底戒了。如果一时戒不掉,也要减少饮酒的量和次数,每次不要多于25克(1两50度的白酒),每周喝酒的次数也不要超过2次。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除了要保证血糖达标之外,还要尽量减少血糖的波动幅度。为了能够减少血糖的波动幅度,除了要少喝酒、少抽烟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在家测量自己的血糖。研究表明,了解自己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比那些不了解的患者大都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血糖;

2、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糖尿病患者都会精心选择自己饮食的品种和数量,往往忽视进餐的时间也要相对固定,这样才能减少血糖的波动幅度;

3、做一些力量练习。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控制自己的体重、消除胰岛素抵抗,对降低血糖都是非常有用的。除了快步走、慢跑这样的有氧运动之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增加一些力量练习,因为肌肉占比高的人,血糖更加平稳。

4、学会保持平稳的心态。急躁和紧张的心态,会使身体释放大量的升糖激素,不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

5、提高睡眠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中,很多人都会出现失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问题,这都不利于保持血糖的稳定,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关注自己的睡眠质量。

糖友驾车,带点甜食

来源:生命时报

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周 艳

国外有调查显示,约1/3的交通事故发生在糖尿病司机身上。为何患上糖尿病之后,会变成“马路杀手”,糖尿病究竟如何影响驾车安全?

当血糖过高时,糖友易出现视物模糊、头晕等症状直接影响开车;而低血糖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心慌、手抖及注意力减退,进而影响认知功能,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或意识丧失,导致开车时易发生意外事故。保证驾车安全,糖友要先做好3件事。

第一,尽量避免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发生。首先,驾车前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制定合适的行车计划,尽量不开夜车,且随身携带食品和药物。驾车过程中,糖友要规律进餐及服药,切忌暴饮暴食、长时间不吃或三餐不规律。一旦出现明显的饥饿感、心慌、手抖、出汗、视物模糊等低血糖反应时,如果不方便测血糖,可随时进食适量糖果或碳水化合物;在方便位置立即停车,补充食物和饮料,待症状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驾车。

此外,司机应随身携带手机和糖尿病疾病卡,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呼叫家人或120,及时就近救治。需注意,曾出现过“无症状低血糖”的糖友应尽量避免驾车。因为“无症状低血糖”往往没有征兆,会直接进入低血糖引发的神志不清阶段,酿成交通事故。

第二,积极治疗并发症。定期检查视力、眼底、神经系统、血糖、血压、血脂、尿常规、心电图等项目,筛查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如果糖尿病病史长、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眼部疾患,影响视力;也容易出现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并发症,导致肌无力、手足麻木、手脚反应不协调,进而影响开车时的反应。此外,由于糖友出现无痛性心梗、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也要同时筛查,以防情绪紧张时发病。

第三,禁酒。任何人都不可以酒后驾车,糖友平时也要禁酒。俗话说,“酒是粮食精”,热量比较高,1克酒精有7千卡热量,接近1克脂肪。且饮酒时,糖友不可避免地会吃点下酒菜,无形当中增加了一天的总热量。

在肝脏代谢时,酒精会减弱葡萄糖代谢,引起餐后血糖的波动;酒精又可促进胰岛素作用,加快糖代谢,导致血糖降低。如果发生低血糖,无法有效与醉酒相鉴别,可能由于未引起重视而延误治疗。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