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蜜糖尿病(蜜糖能治糖尿病吗)
糖尿病患者能否服用蜜丸制剂?看看专家怎么说!
最近,一位糖尿病患者拿着一瓶六味地黄丸来门诊咨询:“医生,我看这六味地黄丸的说明书上写着,这六味地黄丸是蜜丸制剂,我糖尿病都8年了,带甜味的都不敢吃,怎么能吃蜜丸呢?”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临床上蜜丸制剂有很多,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些“蜜丸”真的是绝对禁忌吗?
什么是蜜丸制剂
蜜丸是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蜂蜜作为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的固体制剂。丸重≥0.5g为大蜜丸,丸重<0.5g为小蜜丸。
此外,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匀制成的称为水蜜丸。滋补类中药、儿科用药、贵重及含有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或水蜜丸。蜜丸或水蜜丸质地柔润,具有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蜂蜜的作用
蜂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纲目》中记载:蜂蜜,“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易饥、大便干燥等症状,属肺燥津伤、胃火炽盛、阴液不足所致,而蜂蜜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润肺止咳之功效。此外,蜂蜜作为中药炮制辅料,具有协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蜂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微量元素“铬”有降血糖的作用,对葡萄糖耐量受损者效果更好;“镁”参与胰岛细胞的功能调节,可改善糖代谢指标,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钙”能影响胰岛素的释放;“锌”可维持胰岛素的结构与功能等。
蜜丸并非糖尿病患者的“禁区”
目前这个问题争议很多。主要是因为蜂蜜的基本成分是糖类物质(主要为果糖和葡萄糖),约占70%-80%。但葡萄糖为单糖,进入肠道以后无须消化便可直接被吸收入血,不需要酶的分解,因此,食用蜂蜜后会令血糖水平波动很大。如果长期、大量地食用蜂蜜,会造成血糖的不稳定,对病情的控制极为不利。
然而,有很多专家指出,吃糖并不是罹患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绝对不吃甜食也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关键。《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中指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既要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能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营养需求。糖尿病患者对糖源的选择尤为重要,要求这些糖的代谢不依赖于胰岛素,如蜂蜜中含有的果糖,它可直接被肝脏吸收,并不依赖胰岛素介导进入细胞内代谢,不会引起反应性低血糖,是良好的营养性糖源。
因此,蜜丸或水蜜丸并非是糖尿病患者不可触及的禁区,但不宜长期大剂量服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选择服用,且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用量。
文/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 张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糖友如何使用六味地黄丸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其病位在于肝脾肾,而一般认为肾脏是人体的元阴之根本,因此患上消渴症一直主张补肾养阴。不少糖友把六味地黄丸当做保健药来吃,这样做对治疗糖尿病有效吗?
糖友如何使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的身世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圆(丸)”。在古医籍中有地黄丸方近20首,而流传最为广泛且沿用不衰的是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该方是钱乙从东汉张仲景方——金匮肾气丸中减桂枝、附子而成,当时作为幼科补肾专药。其方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空腹淡盐汤或温水送服,每日2次,每次1丸,也可作汤剂煎服。因方中药共六味而以地黄为君,故名为六味地黄丸。方中地黄、山茱萸、山药,谓之“三补”,以补肾养阴为主,兼补肝脾;茯苓、泽泻、丹皮,谓之“三泻”,利湿泻浊的同时,兼可泻火。它是以补肾为主、补泻结合的名方,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软、咽干、头晕、耳鸣、遗精、阳痿、盗汗等症。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
六味地黄丸主要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随症加减。对于肾阴亏虚为主,以“下消”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患者最为适用。现代研究发现,它不仅有一定的辅助调节血糖作用,而且对于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等也有一定益处。
经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六味地黄丸又衍生出许多方剂,其中尤以知柏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最为常用。知柏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主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杞菊地黄丸则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用于治疗肝肾不足之视物昏花或目痛干涩等症。这三首方剂都可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但临床应用时又各有侧重。
糖友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 六味地黄丸以补益药为主,补益药具有补虚扶弱的作用,也有“闭门留寇”的弊端(“寇”指病邪)。当患者出现感冒、咳嗽、发热等外邪入侵症状时,要暂停服用补益药,以免恋邪。
* 对于形体肥胖、身重肢困、口黏不爽、舌苔厚腻的患者来说,治疗应该以化痰除湿为主,此时应慎用六味地黄丸,否则可能助湿生痰,使痰湿之邪久滞难去。
* 某些身体虚弱的患者,消化力弱、脾胃功能差,服用六味地黄丸可能产生胃满腹胀的不适症状,应先服用健脾和中之剂,扶益胃气,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投地黄丸之类的补肾之品。
* 六味地黄丸原方为蜜丸,有大蜜丸、小蜜丸之分。大蜜丸一般每次1丸,小蜜丸一般每次6克,每日两次,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虽为蜜丸,由于其中糖分较少,尚不至于引发血糖波动。
* 因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药,中医一般要求秋后服用为宜,有时也需因人而异,服药时间应掌握在空腹服用,可在早间和晚间分两次服下。中医要求服用含地黄的方药时应忌食萝卜,同时应少食油腻、辛辣、荤腥。
* 六味地黄丸毕竟是辅助调节血糖药物,不能替代降糖西药,切不可随意减药或停药。
治糖尿病胃病的7张好方
国医大师秘方验方整理挖掘国医大师治疗养生方法和民间各种各样的民间方法,包括验方、师承、针灸、推拿刺血、刮痧艾灸、拔罐拨筋、伸筋、拍打拉筋、康复、运动损伤、各种针刀刃针、松解针、古九针、脐针腹针、四维立体针等。
公众号
补晓岚治疗糖尿病胃病,辨证分三类证候处理。
他认为消渴之胃病,多系胃寒痛,也有少许胃热之证。
胃寒痛
一、荜澄散
《扁鹊心书》中治胃寒有积滞。
药物:荜澄茄15~24g,高良姜15~24g,肉桂6g,厚朴15g,陈皮15g,公丁香9g,桔梗9~15g,三棱6g,香附15g,甘草9g。
加减法:证属阴黄者,加茵陈60~125g;大便秘结,加酒军6~9g;膈下及两胁冷胀痛,思热饮者,加吴茱萸3~6g;胃痛轻微者,可减少三棱2~3g。
二、理中汤加味
治胃寒食少。
药物:白术15g,党参15g,砂仁9g,白蔻仁6g,胡椒3g,甘草9g,干姜9g。
水煎温服,日3次。其中砂仁、白蔻仁、胡椒三味药研细末,饭后温开水吞送。
三、白通汤
《伤寒论》中以治胃寒积水。
药物:干姜30g,附子24~36g,葱白7根。
注意:姜附以武火先煎1小时,尝一滴不麻嘴后,再加葱煮15分钟,每服100ml,日3次。
四、备急丸加肉桂方
《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治寒甚停饮剧痛。
药物:大黄、干姜各60g,肉桂、巴豆霜各30g。
四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重0.1g),每次服6粒,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五、补一落口舒
《中藏经》中以治气滞、血瘀、食积。
药物:广木香、莪术各250g,干漆炭30g。
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后,米糊为丸如黄豆大(每丸重0.15g)。每次服4~5粒,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胃热痛
一、黄连荜茇汤
《补晓岚经验方》中以治胃热微痛。
药物:黄连9g,荜茇3g,白芍15g,生甘草9g。水煎,日服4次,每次80~100ml。
二、清中汤
《统旨方》中以治胃中大热作痛。
药物:黄连6g,炒栀子、陈皮、茯苓、法夏各9g,制香附6g,甘草、草蔻仁各3g。水煎温服,每服100ml,日3次。
以上方剂,应用多年,每奏良效。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