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醉糖尿病(茶糖尿病患者可以喝吗)
[健康生活]糖友用茶6条谨记,逃过血糖波动
很多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习惯喝茶,糖尿病患者在饮茶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小糖的脚步了解下如何健康用茶。
谨记6点,逃过血糖波动1
糖尿病人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
2
喝茶的时间最好在晚饭之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3
糖尿病患者喝绿茶,应用冷开水泡茶1个小时后方可饮用,如果开水冲泡,开水会使茶叶中的多糖类物质受到严重破坏,使治疗效果大大降低。
4
糖尿病患者喝茶宜淡不宜浓,浓茶兴奋性较强,可使心跳加快,还会诱发心脏病。茶叶中含有的鞣质具有收敛作用,如果茶汁过浓,可导致便秘,这是糖尿病患者的大忌。
5
饮茶宜少不宜多,大量饮茶会增加体内水分,加重心肾负担,导致过度兴奋,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增加。
6
饮茶不宜晚,如果喝得过晚,会影响晚上睡眠,造成夜间失眠,对控制血糖也不利。
作业糖友一次饮用多少茶比较合适?明天12点我们准时相约糖友家线上课堂,获取答案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喝咖啡?怎么喝才健康?
初识咖啡,你一定会被它浓郁的香气,醇厚的口感所吸引。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咖啡早已不再仅仅是我们休闲放松时的选择,更是悄然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这个曾经的"日常伙伴",却在有关其健康影响的讨论中引发了诸多争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神秘面纱,看看权威机构给出的答案吧!
据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以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健康成年人每日可享用3至5杯咖啡,而咖啡因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10至400毫克之间。这意味着,你可以尽情享受咖啡带来的愉悦,而不必担心过量摄入咖啡因。
那么,孕妇和儿童能否享受这份快乐呢?报告明确指出,孕妇应尽量避免饮用咖啡,每天的咖啡因摄入量不应超过150至300毫克;而儿童及青少年则不宜饮用咖啡,每天的咖啡因摄入量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2.5至3毫克。这提醒我们,在享受咖啡的同时,也要关注到特殊群体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咖啡是否致癌的话题。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证明喝咖啡会致癌。相反,有部分证据表明,咖啡甚至能够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肝癌。这无疑给广大咖啡爱好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那么,咖啡是否会增加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呢?报告指出,健康成年人适量饮用咖啡(每天1至2杯)并不会增加患病风险。不过,对于那些对咖啡因较为敏感的朋友们来说,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如同“茶醉”一样。因此,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饮用频次和饮用量哦!
此外,咖啡是否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也是大家关心的焦点。中国营养学会的《食物与健康-科学证据共识》指出,适量饮用咖啡(每天3至4杯)或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而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糖尿病协会等机构也表示,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饮用咖啡,但需注意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何正确地享用咖啡呢?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以1至3杯为宜,最好在早餐及午餐后饮用,这样既能促进肠胃蠕动,助消化,又能分解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另外,喝咖啡时要尽量避免加糖和咖啡伴侣,以免增加热量摄入。若想品尝甜味,不妨适量加入牛奶,再搭配一些代糖品。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咖啡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虽然适量饮用咖啡对健康成年人并无太大影响,但过度摄取咖啡因确实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特别提醒,大量饮用咖啡、茶类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会影响钙质的吸收,从而加大骨质疏松的隐患。为了保护骨骼健康,建议每天的咖啡摄入量控制在3杯以内为佳。
至于咖啡是否会影响睡眠质量,答案同样是因人而异。由于咖啡因具有一定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因此咖啡和茶都能起到提神醒脑的效果。然而,人体对咖啡因的反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对于敏感人群来说,可能会对睡眠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所以,建议大家根据个人体质,适度控制饮用咖啡的频率和饮用量,以确保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总的来说,咖啡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饮品,其对健康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探讨。通过以上权威机构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咖啡,享受其带来的美味与乐趣,同时也不忘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让我们一起,在品味咖啡的过程中,探寻更多关于健康的奥秘吧!
糖尿病喝茶能降血糖吗?他亲自实验,试了三种茶,结果让他想不到
经常有糖尿病患者问:喝什么茶能降血糖?会这么问,就说他相信喝茶能降血糖。
56岁的老胡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得糖尿病好多年了,对喝茶降血糖,一直深信不疑,所以他每天都要喝上几壶绿茶。前段时间,同为糖尿病患者的糖友告知,空腹血糖高的话,可以喝点白茶,降低空腹血糖,效果很好。老胡真就信了,转而去买了白茶。
也是出于好奇,他想着看一下白茶和绿茶,哪一种茶叶的降糖效果更好,然后就亲自做了这么一个实验。
实验一:白茶。老胡在晚上8点左右,空腹状态下,泡了一壶白茶,差不多三四百毫升,放温之后喝完。喝之前测量血糖是6.8mmol/L,喝完一小时后血糖7.2mmol/L,2小时后血糖6.9mmol/L。
结论:本来血糖仪也有误差,对比数值发现,白茶对血糖几乎没有影响,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二:黑茶。同样在晚上空腹状态下喝了一杯安化黑茶,喝之前血糖是6.8mmol/L,喝完半小时后血糖是6.7mmol/L,喝完1小时后血糖是6.7mmol/L,喝完2小时后血糖是6.8mmol/L。
结论:血糖基本没有变化,血糖波动很小,短时间内喝茶,对降血糖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人更饿得慌。
实验三:绿茶。晚上8点左右,喝了一杯浓浓的碧螺春绿茶,喝之前空腹血糖是6.7mmol/L,喝完半小时后血糖6.8mmol/L,1小时后血糖是6.5mmol/L,2小时后血糖是6.6mmol/L。
结论:血糖基本没有变化,喝了没有坏处,但是对降血糖,也没有明显的好处。
老胡在对比完三种茶叶后,其实还是有点失望的。不过,他还是自我安慰说:喝茶降血糖肯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看出来效果的。道理是这样的,可到底喝茶能不能降血糖,老胡的心理也没有底了。
王药师想说的是:糖尿病患者可以喝茶,但千万别指望着喝茶来降血糖。
一、关于喝茶能降血糖的说法。喝茶能降血糖,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曾经有研究拿绿茶做过研究,但并非直接用的绿茶,而是以绿茶提取物——茶多酚和茶多糖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的“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相比,添加茶多酚或茶多糖的实验组大鼠症状有所缓解,尤其是饮水量明显减少。
另外,研究显示,茶多糖组大鼠的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
因此,研究得出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茶多酚抑制血糖升高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看到这样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肯定喜出望外,觉得喝茶能降血糖,算是坐实了!但是,这样的研究真的足以证明,喝茶能降血糖吗?
王药师又来辟谣了!
首先,研究所用的是绿茶提取物,而非绿茶,且不说绿茶冲泡时,真正能被人体吸收的有效成分少之又少,即便真的能被吸收,本身绿茶中所含的茶多糖、茶多酚就极为有限,根本比不了浓缩的提取物。
其次,研究针对的是大鼠,并非人体临床实验。所以,到底茶多酚、茶多糖对人体的降糖效果有多大,仍旧不得而知。
研究人员也明确指出了,在实验中,茶多糖和茶多酚都只能抑制血糖升高,而不能降低血糖,可能是因为茶多酚和茶多糖只是添加在大鼠的饲料中,所以大鼠体内的瞬间有效浓度不够高。同样地,糖尿病患者喝茶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便在人体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真的有效,但降糖效果也会受到有效成分浓度的限制。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喝茶是可以的,但想要用喝茶来代替吃降糖药,达到显著的降糖效果,就不切实际了。奉劝各位患者,千万不要对喝茶降血糖,抱有太大的希望。
二、糖尿病患者正确的喝茶方法。先不说别的,老胡空腹喝茶,还有晚上喝茶的做法,都是有问题的。
- 一方面,空腹喝茶会使得肠道吸收茶叶中过多的咖啡碱,导致心慌、头晕、乏力、手抖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醉”现象,尤其不能空腹喝太浓的茶。
- 另外一方面,睡前喝茶也是错误的,因为茶叶中所含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会兴奋大脑神经,使得精神亢奋,引起失眠,继而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尤其是对于本身睡眠质量不好,神经衰弱的患者,晚上更不应该喝茶。
提醒糖尿病患者,喝茶对于健康有利无害,但前提是要正确喝茶。
1. 喝茶时间要正确。空腹不喝茶,睡前不喝茶,饭后也不能立即喝茶,应该当做两餐之间的茶歇,至少餐后1小时再喝茶。
2. 喝茶要喝对。不要喝太浓的茶,不要喝凉茶,不要喝过夜的茶,茶叶不要冲泡太长时间、不要冲太多次,喝茶要适量,一天一壶冲泡三次,喝三杯足以。
3. 喝茶要谨慎。吃药不能喝茶,胃溃疡患者、贫血患者、营养不良者、神经衰弱者、女性经期、孕妇或哺乳期女性等,有以上情况者,不建议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