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早(糖尿病的早餐吃什么才好)
糖尿病早期的几大症状 早发现早预防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上该疾病,但根据数据显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患上了糖尿病,因此即使再年轻,我们也要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预防措施。
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出现哪些症状预示着糖尿病的发生?别着急,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几个问题。
哪些症状可以预示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症状。
而糖尿病在前期时常没有症状出现,但是如果出现了以下症状,就需要注意了,这些症状有很大概率是糖尿病造成的。
01
尿多
尿多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尿多的情况,是因为患者的体内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身体的组织器官无法有效使用葡萄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增高。
而血糖浓度增高会使尿中的糖含量也升高,尿液渗透压也因此变高,人体的水分就会被吸入到尿液之中,引起患者出现多尿的症状。
02
喝得多
由于尿多的症状,患者体内的水分会大量丢失,导致细胞内发生脱水,进而刺激渴觉中枢,令患者产生口渴感,从而增加了患者的饮水量和饮水次数。
因此,喝得多和尿多是互相关联的,喝得多也会促进排尿增多,反之亦然。
03
吃得多
如果得了糖尿病,患者会很容易感到饥饿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患者体内的糖分利用过快,引起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的状况,从而引起患者的饥饿感。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细胞无法有效使用糖分,进而刺激了大脑的饥饿中枢,引起患者出现饥饿感,但是进食后往往没有饱腹感,导致患者会不断进食。
04
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05
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06
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如何预防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而预防糖尿病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控制高糖类物质的摄入
想要避免患上糖尿病,我们在饮食上就需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避免造成血糖升高。
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高糖食物有蛋糕、饼干、雪糕、冰淇淋、山楂片、糖果、果味饮料等,这些食物要严格控制食用量。
☆适当进行锻炼
很多人喜欢一直待在椅子上、沙发上或是床上,而不花点时间进行锻炼,而缺乏锻炼会增大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想要预防糖尿病,就需要每天抽出时间进行锻炼,帮助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如果有以上症状发生,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手段。
而预防糖尿病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做到控制糖量的摄入和多加锻炼,就能起到不错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可定期体检,从而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
来源: 吉林12320
糖尿病早期的7大症状,早发现早干预,及时预防不慌张
糖尿病初期的七大警示信号,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重要提醒,及早察觉并采取行动,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带来的恐慌,更是对生命质量的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往往在不经意间,血糖水平逐渐攀升,而自身却毫无察觉。这种情况往往持续到并发症开始显现,如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或心血管问题等,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此时前往医院确诊,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预防与治疗时机,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糖尿病,这个看似普通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实则暗藏杀机。其本身或许并不可怕,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其可能引发的上百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从轻微的皮肤感染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从视力下降到心血管疾病,无一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了解并识别糖尿病初期的七大警示信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这些信号如同灯塔,指引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确的方向,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首先,频繁感到异常口渴,需不断饮水以缓解,这是糖尿病初期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高血糖导致的体内水分平衡失调,患者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喉咙有灼烧感。这种口渴感并非简单的缺水所致,而是血糖调节功能已经出现问题,身体在试图通过增加饮水量来稀释过高的血糖浓度。因此,当频繁出现口渴症状时,切莫掉以轻心,应及时进行血糖检测。
其次,高血糖会促使肾脏排出多余糖分的同时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尿量增多及排尿次数频繁。这不仅让患者频繁跑厕所,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引发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此外,尿量增多还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再者,即使食欲增加,体重却可能不升反降,这是糖尿病初期另一个令人困惑的症状。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以供能,导致体重减轻。这种体重下降并非健康的减肥方式,而是身体在发出警告信号。因此,当发现自己在食欲增加的同时体重却持续下降时,应高度警惕糖尿病的可能性。
此外,容易感到疲劳也是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状之一。由于细胞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体内能量代谢出现紊乱,患者往往会感到全身无力、精神萎靡。这种疲劳感并非简单的休息不足所致,而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
视力模糊则是糖尿病初期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症状。高血糖会损害眼睛晶状体和视网膜的功能,导致视力下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因此,当发现视力突然下降或视物模糊时,应立即就医检查。
同时,伤口愈合速度减慢也是糖尿病初期的一个重要信号。由于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影响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导致伤口愈合速度减慢。这不仅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最后,皮肤可能时常感到干燥、瘙痒。这是高血糖导致皮肤水分流失所致。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如湿疹、皮炎等,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当发现皮肤出现干燥、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了解并识别糖尿病初期的七大警示信号对于预防并发症、保护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还能在疾病初期及时发现并干预,从而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你对此是否已有足够了解呢?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守护自己的健康吧!
早发现早干预 远离糖尿病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对糖尿病也越来越重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洁介绍,针对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
这些征兆请多留意
张洁介绍,当自己或家人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时,就要留意是不是患上糖尿病了。所谓的“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莫明地减少。如果出现反复性泌尿感染,也要留意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另外,如果身体上出现反复性真菌感染,比如反复患脚气等疾病,也要考虑是不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想要检测是否已经患上了糖尿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测一下血糖,如果空腹检测的血糖数值大于6,就要警惕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及早干预及时就医
张洁提醒,发现自己患上糖尿病后,应早干预早治疗。比如,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数值大于9,就要警惕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并发症,要及时就医,请医生诊断是否需要用药降糖。
另外,调整饮食、多运动,也是干预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早餐、午餐按时吃,晚餐适当提前吃,吃完晚餐后就不再进食,延长空腹状态的时间。在选择肉类食物时,可多选择鱼、鸡、鸭、牛羊肉等。同时,要加大运动量,坚持每周完成不少于150分钟的有氧训练。
三个误区需要避免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三个认知上的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尤其是老年人,不能让血糖降得特别低,因为身体经常处于低血糖状态,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个误区是“饭吃得越少越好”。如果每餐都吃得特别少,可能会患上肌肉衰减或者骨质疏松。另外,吃得太少,也可能会造成人体代谢失衡及营养不良,严重的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贫血。
第三个误区是“运动量越大越好”,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陷入这个误区。有氧运动量过大,比如长时间跑步、快走,可能会造成膝关节劳损,对人体造成伤害。通过运动方式控制血糖,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根据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自身的运动。
本报记者 胡智伟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