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全国排名(糖尿病全国排名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数,我国居世界第一!西安交大连出重大科研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2021年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糖尿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如眼睛、肾脏、心脏、神经等,造成无法逆转的功能损害和器官衰竭,防治工作迫在眉睫。作为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安交通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糖尿病防治方面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 在2型糖尿病的线粒体表观遗传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尽管细胞核D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参与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已有大量研究,但线粒体DNA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参与机制鲜有报导。今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刘健康教授冯智辉教授团队、医学院臧伟进教授团队以及空军军医大学高峰教授团队等密切合作,从线粒体DNA甲基化调控线粒体稳态入手,在线粒体表观遗传学参与胰岛素抵抗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从线粒体表观遗传学的新角度揭示了线粒体稳态失衡参与胰岛素抵抗形成的分子机制,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和防治策略。

论文评委认为“这一发现是线粒体基因调控和代谢疾病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该研究成果以“Hypermethylation of Hepatic Mitochondrial ND6 Provokes Systemic Insulin Resistance”为题,被Advanced Science接收发表。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曹可副教授、博士生吕伟强王雪强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刘健康教授冯智辉教授为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龙建纲教授杨铁林教授董珊珊副教授许洁助理研究员,贵州航天医院马庆庆主任、林牧医师,交大二附院邹璇副研究员、交大医学院臧伟进教授以及空军军医大学高峰教授等为文章的共同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单位。

  • 在糖尿病慢性伤口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糖尿病慢性伤口辅料研究已成为糖尿病临床治疗领域一项久攻不克的难题。传统伤口敷料因缺少相应的生物功能且难以更换,无法有效保护伤口,易使伤口产生局部的氧化应激状态、血管损伤及继发感染,导致迁延不愈。因此,研制具有与皮肤组织相似的力学功能和多重生物功能的新型伤口敷料迫在眉睫。今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成一龙课题组与口腔医院李昂教授课题组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水凝胶伤口敷料,该敷料基于茶多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苯硼酸络合物构建,通过将EGCG与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APBA)形成的动态交联剂与丙烯酰胺进行自由基共聚,实现高效安全治疗糖尿病慢性伤口,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以“Green Tea Derivative Driven Smart Hydrogels with Desired Functions for Chronic Diabetic Wound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6.8)上。口腔医院博士生赵晓丹、口腔医院副研究员裴丹丹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成一龙与口腔医院李昂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陕西省颅颌面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的支持。论文的表征及测试得到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大力支持。

  • 研究发现吸烟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近10倍。在中国,目前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中国的其他研究显示,体重及肥胖率的增加仅能解释中国近几十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的50%。这提示其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变化(包括吸烟)也可能导致糖尿病风险的增加。近几十年来,中国男性的吸烟大幅度增长,目前大约三分之二的男性吸烟,消耗了全球约40%的烟草总量。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英国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于2018年发表的一项在中国进行的研究显示,吸烟显著升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在这项研究中,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刘鑫博士与牛津大学、北京大学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吸烟和戒烟与糖尿病风险的关联。研究对象为从中国10个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各5个)招募的、基线调查时无糖尿病病史的约50万余名成年人,并通过常规死亡报告系统及住院记录追踪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在9年的随访中,一共观察到新发二型糖尿病13500例。研究人员发现,在同时调整年龄、社会经济地位、饮酒、体力活动与体质指数后,长期吸烟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5-30%。研究还显示,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与吸烟量和更早的开始吸烟年龄呈明显剂量-效应关系。该研究共同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青年教师刘鑫博士。

  • 主编《糖尿病足全程管理与护理》一书

西安交大一附院施秉银院长和换药中心阮瑞霞副主任护理师主编、内分泌科施秉银教授研究生团队、换药中心护理团队主力操刀、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马现仓院长助理团队协助编写的《糖尿病足全程管理与护理》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发行。

作为全国顶尖内分泌专家的施秉银院长见过太多因为糖尿病足而致残的患者,他将为患者保肢、让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损失最小作为自己——一个医者的使命。在得知换药中心阮瑞霞老师处理糖尿病足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后,施秉银院长迅速组织本书编著团队,从2008年开始筹备,利用九年时间厚积薄发,终将本书编写完成。在此期间,施秉银院长多次组织编写团队研讨会,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诊治理念融入到本书中。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马现仓院长助理团队负责组织协调,严格把关,联合多学科专家进行参与整个编写工作,阮瑞霞老师也将多年的糖尿病足护理经验通过案例呈现给读者。整个编写过程突出“全程管理”,目的是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患者理解、掌握并受益。

  • ……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糖尿病相关领域的疾病诊治、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接下来,交大人将继续创新探索、开阔视野,深入思考、凝心聚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同时,学校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以及《西安交通大学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二十条》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糖尿病病人的管理及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教职员工对糖尿病的认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

重磅!中国2型糖尿病「CVD极高风险地图」出炉,天津、贵州、黑龙江排名前三……

2024年7月17日,一项题为《2型糖尿病患者极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病率:一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筛查研究》的研究报告于知名学术期刊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发表。通讯作者为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郭立新教授、潘琦教授。
研究共纳入2020~2022年间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未包括西藏、台湾、香港和澳门)1669家医院的1,870,720名2型糖尿病(T2D)受试者,研究发现,基于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指南标准,

67.50%的T2D患者面临心血管疾病(CVD)极高风险!

中国T2D患者CVD极高风险地理差异

这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T2D患者CVD风险评估观察性研究,提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形势严峻,需加强对风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和管理,如高血压、体质指数(BMI)和血脂异常等。

弥补空白:我国近七成T2D患者伴CVD极高风险!

随着中国T2D患病率的不断攀升,CVD已成为这些患者的主要健康威胁,显著影响T2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相关的CVD约占所有T2D患者的29.4%-46.0%,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T2D患者患CVD的高风险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和更大的经济负担。对血糖控制和危险因素地管理,可潜在地将CVD的风险降低约50%。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指南基于年龄、疾病持续时间和靶器官损伤的综合评估,将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分为极高、高和中等三个级别。CVD极高风险的糖尿病患者CVD相关死亡的10年风险超过10%。对CVD风险的评估可以识别出CVD风险极高的个体,以便进行早期个体化血糖控制方案和生活方式干预,这已被证明有助于减缓CVD并发症的进展。

为此,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牵头进行了本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筛查研究,旨在对T2D的CVD风险进行分类评估。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覆盖了中国30个省份的1669家医院,共纳入了1,870,720名T2D患者,分类标准依据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的指南。

➤极高风险:

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a)ASCVD;(b) 任何靶器官损伤;(c) 三个或更多CVD危险因素;(d)糖尿病病程>20年。

➤高风险:

糖尿病病程≥10年,没有任何靶器官损伤或CVD危险因素。

➤中等风险:

年龄<50岁,糖尿病病程<10年,没有任何CVD危险因素。

中国2型糖尿病CVD极高风险地图出炉!——天津、贵州、黑龙江位列前三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达67.50%的T2D患者面临CVD极高风险,考虑到本研究中30个省市自治区的样本量与中国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不完全一致,为消除各省间样本的不平衡,估计中国T2D患者极高CV风险的全国加权患病率为67.35%。图1显示了每个省市自治区的比例。

图1 中国T2D患者CVD极高风险地理差异

在纳入研究额30个省市自治区中,海南T2D合并CVD极高风险患者比例最低为40.09%,天津比例最高,为79.14%。排名前十分别为:天津、贵州、黑龙江、湖北、辽宁、吉林、云南、河南、湖南和重庆。

表1 202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T2D患者CVD极高风险比例

从中国不同区域来看,CVD高危人群患病率比例以东北(75.82%)、中部(73.65%)和西南(72.66%)较高。南部地区的CVD极高危风险相对最低,为60.15%(表2)。

表2 中国不同地区T2D患者CVD极高风险比例

比例随年龄、BMI、病程的增加而上升

1.年龄

心血管疾病非常高危人群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人群心血管疾病非常高危人群患病率为52.48%,50-65岁人群为69.96%,>65岁人群为79.99% (p<0.0001)。

2.BMI

在BMI分层中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对于BMI在18.5-25之间的受试者,极高危CVD风险比例为61.40%,而超重个体(BMI:25-30)和肥胖参与者(BMI>30)的这一比例分别增加到73.05%和81.48% (p<0.0001)。

3.糖尿病病程

所有病程超过10年的T2D患者都被归类为高危或极高危风险人群,其中82.25%的患者属于CVD极高危人群。

此外,即使在病程≤10年的T2D患者中,也有64.60%的患者存在CVD极高风险。在并发症和合并症方面,所有T2D患者中有32.17%出现ASCVD,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蛋白尿17.73%,肾功能受损18.05%,左室肥厚11.69%,视网膜病变16.97%。因此,与没有上述并发症的T2D患者相比,有并发症的患者患CVD的高危比例明显更高。

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通过多变量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等均为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因素。这提示我们,对于T2D患者而言,这些可控风险因素的管理尤为重要。

小结

这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T2D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观察性研究。标准化省份数据后,中国T2D患者中CVD极高危患病率估计为67.35%,换言之,约近七成的患者10年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超过10%。

这项研究不仅为中国T2D患者的CVD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相关CVD的预防和控制贡献了宝贵经验。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干预措施,为2型糖尿病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心血管健康防线。正如研究团队所强调的,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信 源

Wang, W., Qiao, J., Zhang, L., Zhang, J., Luo, J., Chen, C., ... Guo, L. (2024). Prevalence of very hig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population-based cross-sectional screening study.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1(1-10). https://doi.org/10.1111/dom.15763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全国糖尿病地图来了!这些地区糖尿病高发,竟与当地人的吃有关!

中国糖尿病人数全球第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中国占1.14亿。意味着全世界超1/4的糖友来自中国!

而这1.14亿人口,又分布在祖国各地……

首先看看你的家乡,糖友多吗?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东北、西北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糖友往往相对较多!

而大数据发现,一些省份的饮食喜好或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几种吃法,或与糖尿病有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的“国人饮食行为图谱”,发现:

▼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

▼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这一条算是好事儿)

宁光院士

▍1. 东北、华北人:爱吃煎炸、烧烤食品

煎炸食品、烧烤食品倾向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及BMI(体质指数)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煎炸、烧烤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高纬度地区居民倾向于食用煎炸食品,尤其是冬季寒冷地区的居民喜欢煎炸食品,如东北和华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煎炸或烧烤口味。

▼ 喜欢吃煎炸口味: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以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等。

▼ 喜欢吃烧烤口味: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北京、河北、海南等。

煎炸、烧烤食品往往油脂较多,一般植物性油脂经过长时间的加热后,其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会变成饱和脂肪,不仅吃多了对血管不利,而且吃多了也容易发胖。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约50%的肥胖者将来会患上糖尿病,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超重或肥胖。

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半夜“撸串”,几个人围一桌吃点烧烤,喝点小酒,然而,夜宵过后直接睡眠,身体消耗热量少,就容易囤积脂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研究显示,与晚7点前吃晚餐相比,晚11点吃夜宵会让身体存储更多脂肪。

然而相反的是,美国研究者发现,坚持吃煮、炖、蒸食物,不食用烧烤、煎炸或烘烤食物,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抗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2. 经济发达地区:爱吃甜食和烧烤

甜食与糖尿病患病率正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贪吃甜食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而据数据统计,烧烤食品和甜食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受欢迎;夏事炎热地区的居民喜欢甜食,但是不喜欢辣食品。比如上海、江浙一带菜品相对偏甜。

糖可快速提供能量,但超量也相对易形成脂肪。研究表明,肥胖、龋齿甚至糖尿病人的增多确实与糖的经常超量摄入有正相关的影响。

果脯、甜点、肉铺、红烧菜品、糖果、果酱、果冻、蜜饯、雪糕、冰淇淋、含糖饮料……都是含糖大户。就拿甜饮料来说,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报道并不少见。

过多的甜饮料是“棺材盖儿上的另一枚钉子”,虽然摄入过多糖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不过,它会让人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给我们的胰腺系统造成很大负担,哪天胰腺一旦累了,无法分泌胰岛素,就会诱发糖尿病。而且饮料里的高糖分还不耽误长肉,超重、肥胖都找上来了。

▍3. 西南西北地区:爱吃辣

辣口味食品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负相关。可以简单理解为爱吃辣的人,倾向于糖尿病患病率低。

高海拔地区居民喜欢麻辣食品,但是不喜欢烧烤食品和甜食。一般喜辣地区多分布在西南及西北地区。

↓↓↓图中红色越深,表示越倾向于辣口味。西藏、湖南、青海、陕西、重庆、四川等都是比较喜辣的地区。

宁光院士在采访中强调“我不是让大家去吃辣,但从研究中来看,麻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小编猜测,也许与喜欢吃辣的地方,不太喜欢吃甜食和烧烤也有关系。

总之,一句话就是说,“适当吃辣,少油炸”!当然糖尿病不仅与吃有关,它更是一种生活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医生,这样预防它!

▍1. 一周必须有足够的运动

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对成年人预防糖尿病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要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周最好达到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最好再每周增加两次阻力运动,即举哑铃、做拉力器运动等健身器械运动。只有配合这样的运动才能增加肌肉能量,真正做到预防糖尿病。

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在平时都会佩戴智能运动手环,记录一下每天走的步数。

▍2. 定期关注腰围和体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医生认为,日常还要关注自己的腰围和体重,这能起到对糖尿病的预警作用。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这些人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腰臀比,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3. 控制食物的总热量

预防糖尿病,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是关键,还有要限制高糖食品、高油食品等垃圾食品。

中国人主食已经吃得过多了,要注重吃全谷物、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天然谷物,少吃一些加工食品。

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高珊说:“平时我在家里做饭时会在大米中加一些谷物,粥里加入芸豆等豆类,吃这些食物还是非常有营养的。我很在意自己的饮食,会严格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

▍4.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精神因素主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系统,所以,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可以导致气机郁结。

糖尿病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代谢病,内分泌——免疫——神经网络系统发生了变化会导致胰腺功能损害,劳心劳神损坏了我们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也会引起代谢问题。


参考资料:

① 健康时报网《宁光院士:中国糖尿病患者增加有三大主因》

②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宁光院士发布国人代谢指数 可评估心血管发病概率》

③ 东方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糖尿病未来肯定能被完全治愈》

④ 健康时报网《国人摄糖量30年升5倍 你吃了多少“隐形糖”》

⑤ 健康时报网《内分泌医生这样防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