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绝育糖尿病(猫做完绝育后会得胰腺炎吗)
如何管理犬猫的“困难型”糖尿病?一文告诉你
在少数糖尿病患病动物(犬猫)中,血糖控制可能很难实现。这可能导致持续的临床症状,反复的低血糖或波动的胰岛素需求。控制不良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糖尿病治疗的困难或患病动物并发疾病。成功的稳定血糖需要对可能导致不稳定的问题的认识,以及对这些潜在原因的彻底和合乎逻辑的调查方法。
难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病动物是很难稳定下来的。这可能发生在最初的需要稳定的时期或者在以前能被控制但是动物可能会发展出其他的问题时。大多数患糖尿病的猫狗都可以很容易地稳定下来,而那些不能稳定的猫狗,通常在临床表现方面分为三类
- 尽管有足够的治疗,但是还是有持续的临床症状。
- 复发性低血糖。
- 胰岛素需求波动。
一个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病动物应该有临床症状的改善。不能有多尿、多饮或多食的症状。除此之外,动物应该没有低血糖发作,并保持正常体重。预期的胰岛素剂量约为1.0-1.5 IU/kg(每天使用一次);最高为1.0 IU/kg(每天使用两次)。血液检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手段,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下图是控制患病动物预期值的一份指南。重要的是要结合临床症状使用这些药物,不要仅仅根据检查的结果随意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控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管理问题,包括不正确的程序或胰岛素问题,如用药不当,吸收不良,产品变质或过期。
- 胰岛素作用时间短。见下面图1
- 胰岛素引起的高血糖,是指一天中血糖有一个戏剧性的波动——从非常低到非常高。见下面图2
- 胰岛素抵抗——这是另一种降低动物对胰岛素反应的情况。见下面图3
第一类问题通常是在调查病史中发现的,而最后三种通常是在葡萄糖曲线上发现的。葡萄糖曲线是显示全天血糖浓度的图表:红线表示一天中血糖的最高和最低可接受水平。
图一:胰岛素作用时间短的葡萄糖曲线
图二:葡萄糖曲线显示胰岛素引起的高血糖
图三:显示胰岛素抵抗的葡萄糖曲线
调查研究第一步是仔细研究病史,这应该包括以下问题——
- 动物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 胰岛素注射的剂量、频率和时间是否相同?
- 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是40IU/ml还是100IU /ml?
- 胰岛素有效吗?稀释了吗?
- 胰岛素冷藏了吗?
- 有没有其他的药物治疗?
- 雌性动物有没有绝育?
重要的是要评估动物的血糖记录以及胰岛素使用记录,确保任何剂量的胰岛素改变都是适当的。每次增加的剂量也不应超过10%,而且不应超过每两、三天一次,而频繁的用药变化会导致动物躯体运动过度。
下一步是对患病动物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称重。然后可能有必要观察主人给动物注射胰岛素,观察时,检查药瓶是否轻轻混合,在没有气泡的情况下,抽出正确的剂量,一些宠物主人的注射技术是正确的,而有些主人注射时存在错误,可能会戳穿皮肤打漏了。最好再通过检测血糖和检测血清果糖胺来确认控制不足。如果不稳定的原因在这个阶段还不明显,那么就需要一个葡萄糖曲线。每1 ~ 2小时测一次血糖,时间为12 ~ 24小时。在评估一条曲线时,有一些特征需要评估。这些都是必须考虑进去的:
- 胰岛素何时产生作用
- 最低点葡萄糖
- 胰岛素作用时间
- 有高血糖症吗?
- 有低血糖吗?
- 理想的用餐时间是什么时候?
上文中的三张葡萄糖曲线图显示了在葡萄糖曲线上检测到的三种主要模式。在图一中,胰岛素的持续时间不够长(有时被称为胰岛素的快速代谢),解决办法是将注射的频率增加到每天两次。在图二中,有明显的由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然后,动物通过产生对抗胰岛素的激素来应对这种情况,从而导致高血糖,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将胰岛素的剂量减少三分之一或一开始的初始治疗剂量,并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在图三中,全天血糖并没有真正降低,这被称为胰岛素抵抗,应该考虑到使用的胰岛素剂量很高,采取的措施也是降低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但是胰岛素抵抗这种模式也会出现在那些胰岛素剂量使用过低的动物身上,这是引起不稳定的常见原因。胰岛素抵抗通常是由并发的疾病状态引起的,我们应该寻找潜在的原因,有许多潜在的潜在原因包括:
- 未绝育的雌性动物的发情期糖尿病
- 感染,如尿道、牙病等
- 类固醇或孕激素疗法
-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 肢端肥大症(猫)
- 肥胖
- 吸收不良
- 胰腺炎
- 甲状腺机能亢进(猫)
- 甲状腺功能减退(狗)
- 抗胰岛素抗体
- 肾功能衰竭
- EPI
最后一类是复发性低血糖。这通常可以从临床症状,低血糖测量在最低点和注射前,以及低血清果糖胺水平来判断。可能是胰岛素的剂量过高,但对猫来说,这也可能是暂时性糖尿病或糖尿病缓解的结果。20%到40%的糖尿病猫进入缓解期,通常在确诊后的第一到三个月。缓解可能持续数周到数年。如果猫使用低剂量的胰岛素而出现了血清果糖胺和血糖很低,那么应该停用胰岛素并且密切监测猫的症状是否复发。
猫糖尿病的病因、发现以及预防
猫也会得糖尿病么?是真的,在最近的十年里,猫咪得糖尿病的概率已经提高了近20%。和人类一样,猫咪得了糖尿病也会大幅拉低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
猫咪糖尿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今天就来说一说。猫也会得糖尿病么?
1. 猫咪糖尿病的机理是什么?糖尿病的产生原因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功能丧失,导致身体内血糖浓度长期高于正常值无法恢复。
胰岛素不仅是人也是猫咪的唯一具有降血糖的激素。当这个激素出现功能异常时,就会出现糖尿病。
除了可以调节血糖,胰岛素还可以储存营养物质和促进合成代谢。所以,糖尿病的猫咪,生活质量会大幅下降。
2. 猫得了糖尿病有什么表现?如果猫咪有下面这些表现,就有可能是它患上了糖尿病:
多饮、多尿、多食,特别是食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却在减轻。这就是宠物医学上经常说到的“三多一少”,是从症状甄别糖尿病的基础表现。
除此之外,患病猫咪还会出现嗜睡、精神萎靡、走路异常(一般用后肢中间的一个关节着地行走,学名叫跖骨,跖行)、被毛粗乱等。
3. 什么样的猫咪容易患上糖尿病?目前确定的能增加糖尿病风险的原因包括:肥胖、老龄、激素类疾病或激素水平异常、以及药物刺激。
把猫养胖快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了,然而猫咪肥胖就会减少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
老龄猫咪也是糖尿病的高发群体,普遍多见于十岁左右的猫咪。这个年纪的猫咪胰岛素的质量逐渐下降,就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激素疾病和水平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比如经常提到的绝育手术,也会因为影响激素水平增加糖尿病风险。另外,还有一些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会影响猫咪身体内的激素水平,增加糖尿病风险。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所以使用药物要慎重。
4. 猫咪糖尿病能不能预防?目前对于猫咪糖尿病还没有科学系统的预防措施,只能根据多发群体来加以纠正,比如:别把猫养太胖;尽量减少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定期体检等。尤其是老龄猫咪更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工作。
很遗憾,现在还没有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的方法,目前有效的支持疗法就是胰岛素治疗。由于每只猫咪的实际情况不同,所需要的胰岛素类型和剂量都有所不同,所以治疗糖尿病需要谨遵医嘱。
家长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猫咪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减肥的道理是一样的“少吃多动”。家长们需要保证猫咪饮食均衡,饮食结构高蛋白低碳水,既不暴饮暴食,也不会让猫咪感到饥饿。
另外,家长需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和猫咪玩耍,保障猫咪有充足的运动。
我们是【优嗅】,一群已经出道的宠物医生。让我们一起成为TA们优嗅,嗯,是优秀的好家长吧~
猫咪“甜蜜的负担”,当患有糖尿病时,应如何治疗?
猫咪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很多人眼中是超级幸福的,不仅餐食按时送到嘴边不说,还有专人负责铲屎,各样玩具更是应有尽有,令人羡慕极了!
而最近猫咪糖尿病,却逐渐出现在养宠家庭的视线中,日益严重。
没错,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得糖尿病,
其实猫咪也是会得糖尿病。
今日就为大家介绍一则宠爱国际猫科、内科专家「张英」医生接诊的「糖尿病合并子宫蓄脓感染」病例,一起来了解下。
〖 宠 爱 国 际 病 例 本 〗
图|网络
- 名字:咔咔
- 性别:女孩
- 年龄:7岁
- 品种:中华田园猫
主诉病史
家长发现家里的中华田园猫阴门处流脓性分泌物,近一段时间饮水多,排尿多。精神食欲未见明显异常,未免疫,驱虫不详。
医院检查
临床检查:腹部皮肤变薄,腹部血管纹理清晰可见,腹部变大,阴门处流脓性分泌物。
系统检查:
1、体型正常
2、听诊心、肺
3、免疫完全,精神状态尚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生化检查
血气化验
尿检:尿糖 ,尿比重1.008
PCR猫杯状病毒感染阳性
DR检查
B超检查
初步诊断
猫糖尿病、子宫蓄脓感染
合并杯状病毒感染
治疗方案
控制好血糖后绝育手术
猫咪较少发生糖尿病时的慢性并发症,与狗狗不同,猫咪不发生糖尿病性白内障。
猫糖尿病常见的形式是IDDM,当食物和降糖药物对IDDM无治疗效果时,必须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并防止酮症酸中毒。
患猫需要控制好血糖的后,做子宫病理性摘除术,术后对伤口护理,并控制好血糖,术后第六天,血糖控制良好,伤口愈合良好。
病例讨论
猫咪糖尿病
糖尿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数糖尿病猫在诊断时都大于9岁(平均为10岁)。平均每400只猫即有1只发生。糖尿病确切病因不清,但中年肥胖猫常见。雄性猫发生率是雌性猫的2倍。胰腺先前的疾病、遗传、激素失衡、感染和一些药物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如果发现猫咪患上糖尿病,要及时送医治疗,听取医生的治疗方案。
另外铲屎官需要正确的方法去照顾它,要让猫咪补充足够营养直至身体状况稳定之后,要细心照顾,定期注射胰岛素,日常饮食可选择处方粮或者低碳水化合物,并定期回诊,记录好猫咪的食欲、体重及喝水等情况,与医生进行沟通讨论。
除此之外,需要监控体重,超重而患病的猫咪需要减肥,并随着猫咪体重的变化,调节胰岛素注射量。
猫咪的糖尿病和人类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铲屎官必须遵照医生制定的饮食量,时间及食物等,来维持猫咪的健康,切记不要擅自更改饮食量或剂量哦。
更多治疗实例
宠爱国际猫咪友好医院,让猫咪看病不再恐惧↓
17岁,雄性。猫咪已绝育、频繁呕吐,没精神有一周的病程 家长发现情况后,带来来就诊 有2级肾衰病史。经综合检查诊断为:4级肾衰 结石 肝损伤 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和慢性炎症 脱水10%{病危} 结膜黄染 触诊单侧肾萎缩。24小时特护,纠正脱水调整体征,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恢复良好。
宠爱国际内分泌科
该科室承担内分泌代谢病的诊疗、保健任务,拥有日本富士AU10V动物内分泌分析仪等设备。宠爱国际是国内较早设立小动物内科专科门诊的医院,在小动物内科诊疗领域享有盛名。特色门诊包括内分泌腺体肿瘤摘除手术,肾上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副甲状腺肿瘤,胰脏肿瘤摘除,内分泌疾病药物调控,生长激素不足/过多,甲状腺功能低下/亢进,库兴氏症/爱迪生氏症,糖尿病调理,肾上腺脑积水门诊等,同时充分发挥医院的综合优势,组建“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团队”,如与普外科、内镜中心、麻醉科、ICU等多团队合作开展了外科治疗糖尿病及其它内分泌疾病并发症;与康复理疗科合作开展肥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的营养治疗;与泌尿外科多团队合作,在肾上腺病变的筛查及内分泌高血压的诊治方面成效明显;与超声诊断科、磁共振与CT影像中心、病理科合作,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方面进一步形成特色;与神经外科合作, 提高了垂体疾病的诊治水平;与普外科合作,联合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等。联合我院外科(胃肠道内分泌肿瘤、甲状腺肿瘤,甲状旁腺肿瘤)、泌尿外科(肾上腺肿瘤)、脑外科(垂体肿瘤)的综合优势,建立 “内分泌肿瘤学科群”,提高了临床处理内分泌疾病的能力。在各项疾病诊疗的过程中,良好的疗效显示出宠爱国际内分泌诊疗中心的诊治特色优势。
宠爱国际猫科
该科室得益于医院专业的猫病诊断及照护能力,包括猫的慢性口炎及慢性肾衰竭、异物手术、血球血液及气体分析、预防医学及老年猫医学等,给爱猫提供完善的医疗照顾,致力于猫科医疗质量与福利,并针对猫咪特质来教育猫咪家长对于看诊流程的配合,让猫咪能快乐上医院并将紧迫性降至更低。
预防方案及康复后保健措施
猫咪的糖尿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经常口渴,饮水量异常增多
❗️日渐消瘦,体重大幅下降
❗️尿量增加
❗️食欲良好,食量增加
❗️精神不济,活动量下降
❗️毛发失去光泽,呈现蓬乱状
❗️步行困难,呈现跖行状态
❗️一般跳跃或攀爬有难度
什么样的猫咪会更容易患有糖尿病呢?
❗️肥胖猫咪:拥有不良的饮食习惯,活动量少,会导致猫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老年猫咪:9岁以上猫咪更常见,因为猫咪对胰岛素的利用能力下降;
❗️去势的公猫: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肥胖、以及增加胰岛素的抵抗。
当发现猫咪患有糖尿病,家长可以做什么?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维持合理的范围的血糖值、预防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为治疗目的。
日常做好药物治疗 良好的生活方式管理。
❗️维持饮食平衡:科学喂养,为猫咪选择合适的食物。
❗️保持适量活动:多陪伴猫咪,鼓励和引导猫咪活动。
❗️监控体重:定期监测体重,了解猫咪近段时间体重变化。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最好选择。
好的,谢谢医生。
主治医师
大部分糖尿病猫咪是需要终生治疗,但也有部分猫咪经药物治疗和良好生活管理后,依旧可以拥有和普通猫咪同样幸福的喵生。
各位家长们还需摆正心态,给予猫咪格外的关心和爱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