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侨本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和桥本)

晶报 0
文章目录:

记录侨故事丨吴裕光:为8200多位归侨侨眷排过忧解过难

吴裕光,越南归侨,原深圳市光明新区侨联一届副主席、原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街道侨联主席。1950年出生于越南广宁省云屯县。1978年底因越南排华回国,并于1979年1月被安置在深圳光明华侨畜牧场(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

数十年来,吴裕光深耕侨务工作,以为侨服务为宗旨,为光明地区归侨侨眷谋福祉,解决归侨侨眷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广受侨界群众肯定和好评。2005—2009年连续5年获评深圳市侨联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中国侨联授予“从事侨联工作20年以上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广东省侨联授予“从事侨联工作30年以上工作者”称号;2009年被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吴裕光

“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只能靠自己”。在圳美社区,吴裕光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那是儿子吴强在2012年3月23日结婚时他们在家门口的合影,而在这张照片下面,就配着这么一句励志的话语。一直以来,吴裕光都将其作为鞭策自己和三个子女努力上进的座右铭。

圳美社区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北片区,与东莞市的黄江镇相毗邻。这里的户籍居民中,广府原住民和归侨侨眷的比例接近1∶1。归侨侨眷之中,大多都是从越南回来的,72岁的吴裕光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越南记忆:上过战场,打过美国

1950年,吴裕光出生在越南广宁省云屯县下龙乡的一个华人家庭里。云屯县位于广宁省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星罗棋布着60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吴裕光在越南的老家就在其中一个岛上。云屯县距下龙市(如今的广宁省省会,市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下龙湾有“海上桂林”之美誉)约50公里,与越南芒街(跟中国交界)的直线距离仅70多公里。

吴裕光家里有兄弟姐妹一共9个,他排行老二。据吴裕光介绍,爷爷是中国人,在日军侵华时从广西逃难到了越南。吴裕光的父亲也是在越南出生的。吴裕光的外公是中国人,外婆是越南人,但他们在骨子里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在吴裕光的记忆中,虽然那个时候是生活在越南,但是他们的根还是在中国。“很多越南人其实都是中国人的后裔,他们很多人都认了祖宗,祠堂、神台上写的都是中文字。越南的很多文化习俗,像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都跟中国差不多。”

“当时我们在越南的那个村里,基本都是华人,大家都认祖归宗,都学中文,越文学校反而开不起来,我从一年级到初中,学的都是中文。”吴裕光透露,自己的初中毕业证就是在越南那边的中文学校拿到的,“胡志明(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1890—1969年)还在的时候,越南是可以随时学中文的,之后就不能再学中文了。”

吴裕光在越南拿到的初中毕业证书

1969年,吴裕光初中毕业,随即进入了一所越文学校读高中。“那边的高中没有中文学校,而且当时我们在越南的乡里,读高中的人不多,也就三五个人。不过,越南的高中学校里有一门课是中文。”吴裕光顺便补充了一句:“现在在越南,会中文的人可吃香了,工资很高的。”

高中毕业后,吴裕光就去参军了。他要保卫自己的家园,于是参加了“越南战争”。这是一场越南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实现国家统一的民族解放战争,当然其中也少不了中国对越南人民正义事业的大力支持。用吴裕光的话来说,就是“越南打美国,他们上前线去打美国侵略者”。

1975年5月,越南战争结束,越南实现了国家统一。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吴裕光就被安排在一个合作社里当会计员。这个合作社其实是一个船运公司,男的在社里负责在海上跑运输、打渔,女的则在家负责后勤工作。因为上过高中,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成了合作社里的一名干部,手下管理着50多名妇女,主要负责加工面条给国家。

很可惜,这种宁静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吴裕光及其家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初到光明:一片荒凉,人少地多

自1975年越南统一以后,中越关系开始恶化,大规模的排华运动在该国蔓延开来。在1979年以前,当地针对华人的暴力活动司空见惯,而且在1979年之后仍未绝迹,甚至还相当严重。

在一篇题为《从排斥到接纳:越南华人政策的转变》的学术论文中,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陈衍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主要是“当时的越南领导集团出于对国际层面上和国家利益层面上更深的考虑,同时企图通过阻挠华人生计而达到抑制其经济发展的目的,或者通过转移对国内社会矛盾的视线而达到安抚土著民族的目的”。(参见《世界民族》2008年第6期)

正是因越南政府实施全面的排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大批华侨华人纷纷沦为难民,不得不拖家带口逃离越南,经水路和陆路回归祖国或前往第三国。1978年底,吴裕光和家人从越南广宁省云屯县坐船到了芒街,再向北跨过北仑河,进入中国境内。他们在广西东兴逗留了一个月,次年1月,被安置在广东省宝安县的光明华侨畜牧场(俗称“光明农场”)。

据《深圳侨务史志》记载,光明华侨畜牧场的前身是广东省国营光明农场,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国营农牧企业,也是当时深圳归侨侨眷较集中的地方。至1977年,农场已经接收了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回来的归难侨163人。1978年7月至1979年6月,光明华侨畜牧场又先后接收了6批909户4349名被越南当局驱赶的难民(大部分是华侨华人)。当时,中国政府基于人道立场,配合联合国难民署,接收了25万余被越南当局驱赶出来的归难侨,安置在光明华侨畜牧场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约占深圳归侨总数的20%。

这些从越南回国的归难侨分别被安置在石介头、红坳下、果林、上其、凤凰、东周、木墩、北岗、红湖、圳美等自然村,共分18个点。另据《光明归侨30年》记载,当年农场按人均6平方米给归侨分配了砖瓦房,男未满60岁、女未满50岁的全部安排为农场职工。虽然创业初期正式职工人均工资只有29元,但在那个时候能当上国营农场职工还是周边乡镇农民十分羡慕的事情。

当年安置越南归侨的果林村(图片来源:《光明归侨30年》)

时至今日,吴裕光仍然清楚地记得,他们一家来到光明的时间是1979年1月21日,安置地点是圳美大队。“我们当时回来这里就是种稻谷,后来又种甘蔗,还有部分人去种象草,养奶牛。我们一家就住在圳美大队,当时队里有个菜场,是光明农场专门给香港供应蔬菜的,就叫圳美菜场。”吴裕光说。

只是,回忆起初到光明的场景,吴裕光连说了几个“荒凉”。“我们当时回来,光明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土地,有部分本地人都跑去了香港,留下这里的土地都荒废了,没有人耕种。当时的光明真是人少、地多。”吴裕光说得一点也没有错,原来光明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有一个外号,就叫做“深圳的西伯利亚”。由于条件还比较差,生产比较落后,经济不宽裕,再加上生活习惯、语言等不适应,部分归难侨人心不稳,初期还出现了个别外逃现象。

回国后不久,吴裕光夫妇与一对女儿在深圳的合照(图片来源:吴裕光)

扎根光明:生活美满,要好好珍惜

近年来,光明区开始逐渐成为深圳科研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也正慢慢实现从一个农场到“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的华丽蝶变。在吴裕光现在所居住的新湖街道圳美社区,南边是风景如画的华侨城光明小镇,北边则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和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区,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呼之欲出。

“现在光明、深圳都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老了可以有退休金,小孩上学也免费了。我们归侨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如今是最幸福的了。这个不是我一个人讲的,周围的老百姓也都这样讲。”吴裕光口中的“改革开放的红利”,应该是指过去10多年以来,省、市、区各级政府在当地实施的侨心工程、安居工程、同富裕工程、三业(学业、就业、创业)工程、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工程等重大惠民政策,不断改善着归侨侨眷的整体生活水平。

“现在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洋楼,干农活的人也少了。”说到这里,扎根光明40多年的吴裕光突然幸福地笑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美满,说明了党和政府的归侨政策在光明是真正落到了实处,这个改革红利很难得,要好好珍惜。我真的很感动,有时候说到以前经历的磨难,他们(归侨)都会忍不住流泪。”

吴裕光表示,他在越南出生的那个地方是海边,比起越南内地许多山区,经济条件已经算是不错的,但是,相较深圳而言,还是差远了。“就算是现在越南一个国家的经济全部加起来,都不如深圳一个市,对吧?”吴裕光向记者问道。

他说得一点儿都没错。网上可以查到的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越南的GDP为3626亿美元,而深圳的GDP则达3.07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度平均汇率计算,约为4750亿美元。

“我们现在还有不少亲戚在越南,那边的生活现在怎么样,我是了解的。”在吴裕光家中的电话旁边有个旧笔记本,上面用越文密密麻麻写满了一个个他越南亲友的联系电话。虽然已经离开出生地几十年,但是他每个星期都会与在越南的妹妹、老表、同学或战友联系一两次,以前是打长途电话,现在则是用微信沟通比较多。

吴裕光用越文记下了越南亲友的联系电话

令吴裕光感到高兴的是,现在深圳已经开通了直飞到他越南老家云屯县的航班,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深圳—云屯”的机票含税价还不到700元。“深圳飞到那边也就一个多小时,而且我们在越南的老家距离云屯国际机场就1公里远。”吴裕光兴奋地说。

为侨服务:做人的工作,要有感情

当初吴裕光一家被安置在光明农场圳美大队,本来是要务农的,但那个时候,在回国的越南归侨当中,读过书的人并不多,而吴裕光的中文已经初中毕业,越文也有高中毕业的水平。一开始,吴裕光就被安排在队里当记工分的记分员,后来他又当了统计员、出纳员和保管员,再后来还当上了圳美菜场的副场长。

“我在越南读过中文学校,也读过越文学校,回到祖国,在深圳这边又继续读了中专(深圳市工业学校),后来还读过函授的大专、本科。我的中文是在越南学的,与在国内的人接受的中文教育还是有差距的,不提高不行,否则,肯定会对工作有影响。”吴裕光坦言,自己一辈子就喜欢读书,所以才会想着在工作之余不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从这些话中,或许就不难理解,为何他会将“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只能靠自己”这一句励志的话,当作时刻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了。

吴裕光既是归侨,也是一名侨务工作者。他常说,做好侨务工作,为侨服务,是他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他所热爱的事业。在光明,只要见到归侨侨眷有困难,天性坦诚热情的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去提供帮助,许多归侨侨眷遇到困难也会主动请吴裕光出谋划策。

2010年春节,吴裕光(左五)到石介头看望慰问百岁归侨老人黄五妹及其家人(图片来源:《光明归侨30年》)

2000年,吴裕光当选光明街道侨联主席。过去,在光明街道侨务中心,吴裕光的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接待室,每当有归侨侨眷去找他诉苦、求助或者谈心,他总是笑脸相迎,并递上一杯暖暖的热茶。

吴裕光承认,其实在光明做侨办、侨联的工作压力挺大的。“因为很多地方省市的侨办、侨联都要来深圳学习交流,如果搞不好,会影响到安定团结。”

吴裕光还透露了多年以来总结出的一点工作心得:“为侨服务,也是做人的工作,一定要有感情。有时候有些工作,不灵活,没有感情,一定不行。侨务工作有自己的特点,有统战性,还牵扯到海内外的关系,我们做好侨务工作也是做好统战工作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做好做细。”

2003年,为了给回国时因超龄没有安排工作的老归侨争取养老生活补助,吴裕光到市、区有关单位跑了一次又一次。他耐心地倾听老归侨的诉求,对他们的心声感同身受,并毫不厌倦地向有关部门详细说明了归侨老人们一生的艰辛。终于,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下,光明地区归侨侨眷的困难情况得到根本性改善。当年10月,宝安区政府特批当时的光明街道128名回国时因超龄没有安排工作的归侨老人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300元。

2006年5月,吴裕光又到当时的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法为已退休的872名归侨核实退休补贴,其中为101名未办手续的归侨老人补办了手续,并帮助他们领到了养老补贴,从而能够在深圳安享晚年。

档案里密密麻麻的数字显示:过去几十年,吴裕光已为8200多位归侨侨眷排过忧、解过难。

2006年9月,中国侨联成立50周年,给吴裕光颁发了一个“从事侨联工作20年以上”的证书,以表彰他不辞辛苦地为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服务;2008年12月,广东省侨联成立50周年,吴裕光又被授予“从事侨联工作30年以上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7月,吴裕光再被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对此,吴裕光表示:“做了几十年的侨务工作,得了奖我感到非常荣幸。国家给我颁这些奖,可能是觉得我过去几十年的工作做得对,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归侨和侨眷的关心。虽然这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认可,但我也是代表归侨这个群体领的奖。”

吴裕光手捧获得的“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晶报拍摄。参考资料:《深圳侨务史志》《光明归侨30年》《世界民族》《向光而生,献礼特区:他们见证光明》《深圳侨报》)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武莹 曾广霖

编辑:阎建伟

岛内痛批赖清德再抛“台独”言论

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本来妄图借助2024岛内选举之前的“过境”窜美行程让美国放心,消除“疑赖论”,但美方的低调安排,让赖清德不得不主动发声为自己辩解,甚至将“疑赖论”甩锅给大陆。

针对赖清德日前接受彭博社专访时大肆鼓噪“台独”分裂谬论,中国驻美使馆16日指出,赖清德是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解放军报则表示,倚美是邪路、谋“独”是绝路、促统是正路,中国人民解放军密切关注台海形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赖清德为遭美方“冷遇”辩解 台媒体人:都是套路

赖清德12日至18日以所谓“特使”身份率团出席巴拉圭新任总统就职典礼,中途以所谓“过境”之名,窜访纽约、旧金山。当地时间16日,赖清德在即将结束巴拉圭之行时,与随团媒体举行茶叙,极力为遭到美方“冷遇”进行辩解。

赖清德辩称,“出访”前,有些人说无法经过美国东部或没有办法去华盛顿,所以“规格降低”,这些都不是事实。这次自己时间紧迫,要完成蔡英文交代的任务就已经很不容易,因此“没有特别另外再去安排跟美国官员见面”。赖清德还特意给自己“贴金”,声称这次台当局与美国团队讨论过程,“彼此默契信赖”,“过境”顺利,“相当稳健、负责任”。

他甚至声称,不管“疑赖论”或“疑美论”都是大陆的宣传,目的是要分化台湾方面与美国关系,在台湾社会创造错误认知,进而影响明年岛内选举。

而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扬明就表示:“嘴巴上说这是所谓‘中国大陆的认知作战’,“疑赖论”、“疑美论”全部都是所谓‘中国大陆的认知作战’,这就是民进党一贯的套路。”

实际上,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长期靠激进“台独”立场捞取政治资本。7月12日,他的一席所谓“走入白宫”说,再度引来美方的警觉和关切,要其立即澄清。

曾在白宫担任中国事务官员的丹尼斯·维尔德证实,美方对赖清德的此番言论“颇感焦虑”,希望台湾方面能够“避免出现陈水扁式的局面”。压力之下,7月27日,赖清德接受美国彭博社专访,试图洗掉“台独”标签以及美方对他的疑虑。彭博社15日刊登此次专访内容显示,赖否认自己是“台独金孙”,强调自己“没有所谓的独立路径”,“会延续蔡英文的路线”。

对此,台北市民意代表罗智强认为,赖清德从他一开始否认他是“台独金孙”,到现在去说他“没有独立路径”,“就百分之百是受到美国压力嘛”。而台湾资深媒体人谢寒冰也表示,谈及怎么样才能让台海和平,赖清德说他没想过,就是从头到尾骗人,对赖清德来说这个只是个口号,所谓的什么“两岸之间要和平”全部都是骗人的,“目的只是为了要骗选票,只是为了告诉台湾民众说‘你选我放心,我不会战争’”。

不过,“装”不过三秒,赖清德的“台独”本性再度暴露无遗。在冠冕堂皇地声称自己的责任“是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后,赖清德继而妄称“这现状就是台湾已是主权独立”。

值得注意的是,赖还抛出包括所谓“两岸互不隶属”“台湾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台湾全体人民共有”在内的、所谓“新三段论”谬论,以此来包装“台独”。赖清德进一步鼓吹,这已成为台湾社会的所谓“共识”,妄图用“台独”来绑架全体台湾社会。

台湾《中国时报》刊发社论直指,赖清德称“台湾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以此作为“台独”新定义,既是刻意混淆两岸主权与治权之间的关系,也将维持两岸和平善意的模糊空间彻底戳破。

文章指出,赖清德口口声声“尊蔡”,但他完全无视岛内根本法律,跳过“两岸同属一中”的模糊空间,直接与大陆摊牌,比蔡英文还要大胆冒进、自以为是,这才是美国“疑赖论”的根本原因。赖清德想去除美方疑虑的企图不言而喻,却与他的言行相互矛盾,只有更加深质疑。

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扬明对此解读,赖清德在暗示,既然因为民进党执政,所以等于“台独”的理念已经达成,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另外宣布什么“台独路径”。

“那既然现在已经实质‘独立’,这不就坐实了赖清德‘台独金孙’的标签完全存在?整个论述反而坐实了赖清德“台独金孙”的角色。”

实际上,就是因为“疑赖论”愈加深重,美国方面此次的接待,相当低调。纵观赖清德此番行程安排,12日启程、13日“过境”纽约、当天就要离境,16日“过境”旧金山实际上只是转机,并未过夜,17日凌晨就得离开,直到18日凌晨抵台。

外界注意到,赖清德此前在“过境”纽约时,已是当地深夜。“美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仅在社交媒体上对赖清德“表示欢迎”,却以出席自家妹妹婚礼为由,未亲往接机,仅派出低层级下属接待赖清德。隔天中午举行的“侨宴”上,罗森博格在提前录制的视频中,还专门提到“一中政策”。

赖清德并不甘心外界所说的“闭门侨宴”,便在巴拉圭与媒体茶叙期间声称,“不是闭门侨宴,而是公开可以报道”,然而台媒根本没有对“侨宴”会场进行任何报道,焦点都是爱国华人华侨在会场外的抗议活动。

此外,赖清德还大谈自己在纽约“还去看了棒球”。不提还好,实情更为尴尬。本来外界都在关注,短暂的纽约“过境”,除了中午的“侨宴”,在台当局鼓吹的所谓“台美默契”下,美方是否安排重要的官员、州长、市长或友台的国会议员会面。

但台当局“驻美代表”萧美琴,在社交平台贴出的一张照片却“漏了馅”。这张她与赖清德在棒球场的背影照,配文称“老朋友相见,难得忙中偷闲!”。网友看后狂喷,“侨宴”后就那么点时间就得离开纽约,根本就是没人接待,就看了这场球,哪还有什么“难得忙中偷闲”?台媒称,飞老远过来只能“偷闲”看棒球,媒体不会转播带到画面、现场球迷更无感,一张照片透出淡淡惆怅。

中国国民党籍前民代蔡正元感慨道,美方要操控民进党的政治人物太容易了,“每个人都会乖乖听美国人的话,蔡英文和赖清德他们大概没有那个分量或者没那个本事可以冲撞美国所设下的规矩,因为他们记得以前陈水扁想要冲撞一下,后来被搞得鼻青脸肿”。

台北市民意代表罗智强则谈到,如果赖清德因为“台独”的理念,或者说他的所谓信念,逃脱了美国的控制和手段,那就是“天大的灾难和风险”,“美国可不要一个无法受控的‘麻烦制造者’、‘自走炮’,把美国卷进一个它并不想进去的漩涡”。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对于美国彭博社最新释放的对赖清德专访的内容,岛内舆论为之震惊,一个之前自诩所谓“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竟称“没有所谓的独立路径”,资深媒体人黄光芹分析台湾政坛有两个赖清德,一个是“主张‘台独’的”赖清德,一个是“将‘台独’理念隐藏起来的”赖清德。

分界线就是,参选2024以前和参选2024以后。资深媒体人陈凤馨分析,赖清德在彭博社的发言主要目的是消除美国对他的疑虑,但赖清德根深蒂固的“台独”理念,让美国态度依然有所保留,赖清德虽然为了掩人耳目而不断改变包装,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将实质与表象蒙混处理,实际上是台海和平的一大问题。

对于赖清德大肆散布“态度”言论,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5日答记者问表示,赖清德冥顽不化,这次更利用“过境”窜美鼓噪“台独”分裂谬论。再次表明,赖是不折不扣的“‘台独’工作者”、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其所标榜的所谓“和平”论调完全是谎言。这样的人只会给台湾带来兵凶战危。

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指出,赖清德为谋取政治私利,大肆鼓噪“台独”分裂谬论,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是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赖所谓“维持台海现状”实质是搞“和平分裂”“一中一台”,所谓“与民主国家并肩同行”实质是攀附外部势力为其谋“独”撑腰。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是美方一些人执意推进“以台制华”。“台独”没有出路,任何幻想勾连外部势力谋“独”挑衅的企图都注定以失败告终。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15日还在第十一届莫斯科国际安全会议的大会演讲中警告,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统一是历史大势。

“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妄图‘以台制华’,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16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发表钧声的署名文章指出,我们要正告赖清德之流的“台独”分子:玩火者必自焚,“台独”就意味着战争。文章指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密切关注台海形势,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坚定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作者丨张洪硕,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致公党福建省委联合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走入政和县铁山镇开展“爱心助侨”捐赠活动

海峡网9月4日讯(林文强)9月3日,由致公党福建省委联合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开展的“爱心助侨”捐赠仪式在铁山镇凤林致公小学举行,致公党省委专职副主委吴棉国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致公党福建省委秘书长王惠忠,联络处处长许学凤列席。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枫涛,福州开元寺当家、基金会常务理事智义法师,致公党南平市委副主委吴敏君等出席捐赠仪式,政和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苏久勤,铁山镇党委书记葛文清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致公党福建省委、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捐赠凤林致公小学“爱心助侨”助学金10000元,捐赠改善教育设备专项资金20000元。

据介绍,凤林致公小学现有学生70多人,教师10人,师资力量及校园配套相对落后。

吴棉国在捐赠仪式上表示,致公党省委将继续秉持“致力为公,善行大闽”的社会服务理念,依托致公党党员、海外侨胞、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努力为相对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扩大致公党的社会影响。同时,勉励同学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做爱心的传递者,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馈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关爱。此外,他对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本性大和尚爱心善举表示感谢。

“爱心助侨”项目是致公党福建省委会发挥“侨”“海”特色优势,依托致公党党员、海外侨胞、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参与,重点围绕贫困地区归难侨和贫困侨眷子女开展爱侨助侨暖侨的一项爱心工程。主要内容包含:“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力基础教育、奖学奖教,实施“助梦计划”、送医问诊、关爱侨民健康、捐资助建等。该项目旨在让老区苏区贫困地区孩子、特别是归侨侨眷子女也能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助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创办。成立以来,一直秉承本性大和尚倡导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天下乐、大悲天下苦的佛教慈善理念,积极开展助学助残,施医施药等公益活动,足迹遍布八闽大地,近年来,已累计向社会捐助善款300余万元,在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20年新学年开学之际,基金会已累计向贫困学生捐赠专项助学金21万余元。

据悉,此次活动是致公党福建省委与福州开元志业文教慈善基金会的首次联合,今后双方将深化合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共同努力。

来源:海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