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净化血(糖尿病净化血液)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0
文章目录:

5万一次的血液净化能降血脂、抗癌?专家就回应了俩字

昨天,小艾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朋友晒出自己去做医美的小视频,视频里她被扎针抽血,然后注入臭氧,视频中的工作人员解释道,这是在做血液净化。小艾去找朋友私聊,问她怎么突然去做了这么个美容项目,她说:“这可是最新的医美项目,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帮身体排毒,提升免疫力,还能防癌抗肿瘤呢!”“啊?这么多好处,那要多少钱呀?”“也不贵,5万一次,我感觉做完之后,真的人都精神了,你要不要也试试?”

小艾被说的有点心动,但犹豫却一点没减少: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血液净化真的能防癌抗肿瘤吗?

血液净化项目,又称“臭氧自血疗法”、“三氧疗法”,近些年,“血液净化”这个项目得到了许多爱美人士的追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都有这个项目,甚至有人推荐了国内的美容机构做这个项目。很多医美机构声称此项目不仅可以治疗肝病、中风、白癜风、糖尿病、失眠,还能作为抗肿瘤的辅助疗法,提升患者免疫力。

但是,国内卫生部门表示,从未审批过美容机构或民营医院开展“血液净化”这个医美项目,也就是说,国内做“血液净化”这个医美项目的,都没有取得资质。

那么,血液净化本身是否有抗肿瘤作用呢?医学专家表示,没用!所谓的“血液净化”,不是美容项目,是手术!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普通病人根本不需要做“血液净化”,更没有美容养颜、防癌抗癌的作用。即使在正规医院的无菌操作室做这种项目,也会有一定的感染风险,更别说根本没有资质的美容机构了。

美容机构将“三氧疗法”的功效吹得天花乱坠,却故意回避了客户们将会承担的健康风险。专家指出,血液净化如果操作不当,空气进入到血管内,会造成空气栓塞,进而可能引发患者心衰甚至死亡。

不规范的操作和消毒不合格还可能导致感染血液疾病,比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郭亚兵指出,“对于大部分内科疾病,三氧疗法还处于临床研究和实践积累数据阶段,尚需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预防肿瘤,还需科学对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平时多笑笑

2018年10月24日,在《放飞心情与养生》为主题的院士大讲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首次以慢性疾病患者情绪调节为题,为公众科普相关知识。

在讲座上,钟南山院士表示,长期处于压抑、悲伤、绝望等负性情绪状态下的人群,肿瘤发生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并可促进癌的转移,使癌症恶化。保持良好情绪对癌症防治则有正向影响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大约有10%的恶性肿瘤会自然消失,且很少复发;有多种因素可使恶性肿瘤自然消失,而乐观的心态、自我身心放松、进行情绪的自我合理宣泄和调节就是其中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正性情绪有利于机体分泌一种抗癌物质,增强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为了自己的健康,不妨多笑一笑,注意排解不良情绪。

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五气”是致癌元凶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曾在《肺癌防治出现拐点》一文中阐明,肺癌的致病元凶可归结为“五气”,即室外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厨房油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以及爱生闷气。

要远离“五气”防范肺癌,能做的有很多。例如,倡导低碳出行,避免雾霾天气外出。又如,吸烟者主动戒烟,不吸烟者远离烟气,避免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污染。

此外,在家里尽量选择健康的烹调方式,完善厨房通风设施;倡导绿色装修,使用环保部门认可的建材和装修装饰材料,新装修的房屋入住前要通风至少三个月。平日里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生闷气,多与他人沟通,寻找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遵循“粗、淡、杂、少、素”膳食准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曾态度坚决地说:“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他表示,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发生,提倡以谷类 (包括豆类) 、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主, 适当搭配动物性食物 (禽、肉、水产、乳蛋) 的平衡膳食。

这不是郝希山院士的一家之言。在迄今为止提出了预防癌症膳食指南的国家里,全世界的专家不约而同提出了几条基本内容。首先第一条,就是要控制膳食中脂肪的摄入量,提出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应超过膳食总热量的30%。

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在膳食中的比例,还要减少蛋、肉、乳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比例。每天应保持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成年人每天摄入200—400g为宜,并且注意粗粮和细粮搭配。此外,还应控制膳食中盐腌、烟熏和炭烤的食物,不吃霉变和变质食物,以减少食物中致癌物的摄入。

著名肿瘤学家汤钊猷教授:预防癌症,“两动” “两通”

“两动”,即动体和动脑,“两通”是两便的通畅和血脉的通畅。生命在于运动,长期坚持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很多疾病包括多种癌症的发生都和久坐不动有关,久坐不动,膳食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便秘、肥胖、血液不通畅等毛病。勤动脑也很重要,不仅防癌,还可以防老年痴呆症等。所以,要多运动、勤动脑、合理膳食。

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专家建议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以预防癌症。毕竟预防癌症比治疗癌症更简单,更容易。其实生活中很多致癌因素是可控的,事在人为。但寄希望于保健品、所谓的医美项目,根本不靠谱,可能还会对身体有害,大家还是不要再交智商税了。#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

参考资料:

[1] 唐琳. 空气污染“助癌为虐”[J].科学新闻,2013(11).

[2] 刘坚,宋泽庆. 肺癌的研究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05)

[3] 张旭. 预防癌症,从健康膳食开始[J].中医健康养生,2019(0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3岁小伙血脂“爆表”,血液净化洗出一大袋黄“油”

来源:【读特】

23岁的小耿(化名)年纪轻轻就有糖尿病,最近几个月的放纵饮食一下子让血压、血脂爆表,转氨酶异常,到了用药物难以控制的程度。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肾脏病科为小耿做了“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洗出一大袋橙黄色的“油”后,血脂“断崖式”下降,效果立竿见影。

清除出来的“油”。

爱吃不动 血糖血压血脂全部超高

小耿患糖尿病5年了,血糖、血压、血脂“三高”,体重220斤,平时很少运动。去年,在医生的帮助下,他通过药物 饮食控制,一度成功减肥,可停药半年后,又恢复了不良生活习惯,每顿大鱼大肉,每天奶茶、可乐、夜宵不断。

3月底体检,小耿查出血压高压达到190mmHg,自己和家人都吓到了,爸爸特意从外地赶到深圳,督促他住院治疗。随后,小耿住进深大总医院内分泌科,相关检查后发现,他的甘油三酯高达45mmol/l,超出了正常值几十倍!他被确诊为“高脂血症”,血糖、血压、肝功能、尿酸等多个指标超高,有很高的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内分泌科与肾脏病科会诊后,推荐了一种降脂“神器”:DFPP(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小耿和爸爸一听吓了一跳,年纪轻轻就要做“透析”?

肾脏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琴解释,“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是通过对分离后的致病血浆进行二级分离,然后将去除致病因子的血浆与血液输回体内,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已经在多个临床科室广泛应用。

小耿在治疗中。

小耿和爸爸同意了肾脏病科的方案。经过一次DFPP治疗后,小耿的血脂迅速降到7.63mmol/l,效果立竿见影。小耿继续在内分泌科综合治疗,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降压,几天后,血压、血糖也控制下来,顺利出院。

医生叮嘱他,以后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监测血糖血压,低糖低脂饮食,加强运动,多晒太阳。

血管年龄决定寿命 控制血脂不容小视

高脂血症常被称为高血脂,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或)胆固醇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脂血症所致的病理损伤最为严重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血管年龄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若想健康长寿,需要严格控制血脂的水平。平时注意饮食清淡,增强体育锻炼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以医疗手段来控制预防此类疾病,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可以有效地选择性清除体内的致病因子,降低血脂、胆固醇以及改善多种亚健康状态。

近年来,DFPP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脂血症、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重症肝炎、肝衰竭、急进性肾炎、重症胰腺炎、甲亢危象、血液系统疾病等。但值得注意的是,DFPP仅是更有效和迅速地去除致病因子,为后续临床治疗创造更好的治疗时机,并不能取代病因治疗,因此不能忽视病因治疗。

(原标题《23岁小伙血脂爆表 血液净化洗出一大袋黄“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王琴 王苏琦 文/图)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瑞金病例|三个重肝病人,都被这个技术救活

在和疾病较量的过程中,瑞金始终勇往直前,创造了无数个奇迹,积累了众多独创性的经验。正因为一个一个成功救治的案例,才使得今天的瑞金成为病人信赖、员工自豪、同行尊敬、社会满意的医院。

引起肝病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病毒感染导致的肝病,比如常见的乙型肝炎;有的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有的是酒精或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的是遗传代谢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等。

得了肝病,一定要及时有效进行干预,否则有可能经历大家都熟悉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从慢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过程可能要经历10~20年的时间,这期间各种诱因:像劳累、饮酒、细菌病毒感染、暴饮暴食等都可以诱发疾病加重,发生肝衰竭,这才是病情最危重的时刻,随时可以危及生命。

1

郭先生今年49岁了,平时工作繁忙,应酬也多,喝酒无节制。今年3月,郭先生突然感到非常疲惫,每天睡觉醒来,总感到浑身乏力,腹胀,没有食欲。皮肤变得越来越黄,精神也萎靡不振。辗转就诊几家医院得到的结论是,肝衰竭,非常危险。

焦急的郭先生和家人最后来到了瑞金医院感染科,经过门急诊必要的防疫观察隔离后,郭先生住进感染科病房,经过系统、快速的检验检查,王晖主任、林兰意主任和赵钢德医师组成的医疗团队综合郭先生病史和各项指标,诊断他为:典型的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已经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本次因劳累等诱因,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肝衰竭,黄疸居高不下,腹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技术(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是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即采用“换血”的方式把病患血浆中的毒素排掉,把病人含有毒素的血浆换成健康的血浆,每次约换掉全身50%左右的血浆,同时提供新鲜血浆,排出毒素的同时为肝细胞的修复再生提供良好微环境,促进肝脏损伤修复。随着技术进步,现在还有不用血浆的DPMAS等人工肝治疗方式,可以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肝技术治疗,郭先生的总胆红素TB 从504 umol/L下降到196.9 umol/L,凝血酶原时间PT也逐步恢复到了正常范围。这个时候王晖主任团队才松了一口气。其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内科综合治疗,郭先生肝功能逐步改善,胃口改善,病情逐步趋于稳定,并于最近出院了。

瑞金医院36号楼

2

某些情况下的暴饮暴食也会诱发肝脏疾病。来自浙江的蔡先生,在连着吃了三顿小龙虾后突感浑身不适,前往当地医院救治,黄疸指标久久不降,使用激素等药物治疗仍效果不佳。前不久来到瑞金医院,被诊断为胆汁淤积性肝炎,蔡先生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感染科王晖主任带领林兰意主任、赵钢德医师等组成的团队综合分析蔡先生的病史,各项检验检查得出结论:蔡先生应该是在糖尿病基础上,胰腺囊肿等原因出现慢性胆道感染等因素诱发继发性胆管炎,本次因短时间大量蛋白摄入、一些化学毒物等因素,加重胆管周围炎症,胆管狭窄,出现明显的胆汁淤积性肝炎;稳定蔡先生的血糖、控制感染后,王晖主任给蔡先生积极申请人工肝治疗,并根据病情,采用了血浆置换 DPMAS联合的方式,几天后,蔡先生小便颜色由深浅了,浑身的不适也减轻了,黄疸由550umol/L下降到169umol/L。

因此,有肝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饮食,同时要注意服用药物是否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因为在慢性肝炎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刺激,如过度劳累、服用某些药物、饮酒等,都可能加重肝炎进展,甚至出现暴发性肝衰竭。

潘女士发现自己患有乙肝已7、8年了,她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病情控制得很好。今年3月份,停了2个月的抗病毒药,5月份复工以后,她逐渐感到没有胃口,浑身乏力,甚至无法站立,6月初,潘女士已难以支撑,短短6、7天,体重就掉了13斤!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最后来到瑞金感染科,经检查发现,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均大大超标,被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而且,她的凝血酶原时间达到26秒,处于肝衰竭的中期,若按照既往经验,仅进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抢救成功率只有50%,所以需要更多的救治手段。经过王晖主任团队积极的积极申请,并得到输血科邹玮主任大力支持,人工肝治疗再次发挥作用,在内科积极治疗的基础上,2次人工肝治疗后,潘女士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黄疸从375umol/L降到了200,凝血酶原时间从26秒恢复到15.8秒,乏力纳差等症状明显缓解。

3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瑞金医院建立重症肝炎研究室,提出了诸多创新性治疗方案,包括肝细胞再生治疗、血液净化治疗方案等,并提出了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理念。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攻关,重症肝炎死亡率由过去的100%降低至30%以下。

如今,瑞金感染科对重症肝炎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在发病机制、诊断预警和治疗措施上都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创新,对重症肝炎进行了更精细化的管理,收治的重肝患者近乎占据上海市级医院收治人数的一半,“有重肝,找瑞金”的口碑不胫而走。

慢性乙肝患者,一定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定期复查;酒精性肝炎的患者,一定要戒酒、定期复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要减轻体重体脂、纠正代谢紊乱;糖尿病的肝病患者要控制血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生肝衰竭,阻断疾病进程,挽救患者生命。

一次成功的救治,背后是一个团队或者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瑞金人攻坚克难、一切为了病人的信念从不改变,对医学高峰的追求也永不止步。

撰文:李东 张子晴

编辑:韩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