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戒粉(糖尿病人戒烟能吃点什么零食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戒主食能治糖尿病?

戒主食能治糖尿病?

有流言称,戒掉淀粉类食物、少吃果糖含量高的水果、不喝饮料、拒绝加工食品,就能治好糖尿病。真相是,大多情况下,病情好转是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种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片面夸大某种特定方法的功效。

18世纪末,英国一位医生率先注意到低碳水饮食对糖尿病的治疗价值。他让人们认识到高碳水饮食对于糖尿病的不利影响,但这也是当前众多饮食误区的思想源头,比如“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随便吃菜不要紧”等。

如过度限制主食,长期不进食或极少进食碳水化合物,脂肪不得不过度提供热量,这对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大脑和心肌代谢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高脂、高蛋白的过量摄入加重肝肾代谢负荷,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也有可能因此升高。

科学的糖尿病饮食模式并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饮食,而不能盲目追求某种饮食“特效”。 据人民网

起搏器可降解

美国西北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出据称全球首个可生物降解的短期起搏器,轻薄且无需电极导线或电池,理论上数周内可被人体吸收,适用于心脏需要临时支持的患者。

起搏器由柔性材料制成,缝两针即可固定在心脏外壁。它包括两个金属电极,由外层涂钨的镁制成,可溶解,不会产生有毒物质。线圈也由外层涂钨的镁制成,用于收集外部天线的信号。其他部分使用的材料多为聚乳酸,聚乳酸外壳厚度决定起搏器在体内存在时长。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的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可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如可吸收手术缝合线、人造皮肤等。

研究人员说,目前医生为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需要经手术将金属电极缝在患者心肌上,电极导线从胸口伸到体外与起搏器连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取出,但这些金属丝“可能移位或成为感染源”。相比之下,新型起搏器优势明显。 据新华社

来源: 浙江老年报

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烟吗?喜欢吸烟的人,有必要现在了解下

在生活中有很多男性有吸烟的习惯,而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吸烟对身体来说是有极大的伤害,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果长期吸烟对身体以及病情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就如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人认为糖尿病和吸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所以自己在控制血糖期间吸烟并不会有什么伤害,却不知道在患上糖尿病后是一定要戒烟的。

糖尿病人为什么一定要戒烟?

有研究调查显示,经常吸烟会导致身体的血糖水平升高,而且让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以及一氧化碳和其他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会直接影响到身体的胰岛素,而且还会导致胰岛素正常的发挥效果,跟着出现问题。

另外糖尿病人长期吸烟容易让自己的血糖难以控制,因为烟草中含有烟碱,这种烟碱会刺激身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而让血液升高,让血糖出现波动,同时经常吸烟容易导致血脂以及血压跟着失去控制。这种情况下就极其容易影响到心脑血管并且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人要知道吸烟对身体是有极大的伤害,对病情也不利,所以糖尿病人是一定要戒烟的。

而且可能有很多糖尿病人会发现自己在患上糖尿病后很容易出现一些其他感染疾病,这主要是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关系,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而如果持续吸烟会导致免疫功能被削弱,这样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就更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有些糖尿病人容易出现癌症。

由此可见,糖尿病人不要认为吸烟和病情没有什么关系,在控制血糖期间也持续吸烟,糖尿病人只有戒烟才能帮助控制血糖,也能避免吸烟对身体的损害。

不过可能有一些糖尿病人因为是老烟民,所以没办法一下子戒烟,因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燕铭曾接受采访表示,糖尿病人经常吸烟会导致肺癌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率提高,所以糖尿病人一定要戒烟,如果没有办法一下子戒烟或者是实在戒不了,就要控制好自己每天吸烟的数量,要注意每天控制在5支烟左右。

总而言之,糖尿病人吸烟是不利于身体的,所以糖尿病人在日常要特别的注意,只有让自己完全戒烟,才能够避免烟草对自己血糖以及身体的伤害。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防治有七戒

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对待糖尿病,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向糖尿病患者提出以下“七戒”:

一、戒节食过度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十分重要。但是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过度节食或偏食,将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热量不足、饥饿性酮症,降低身体的抵抗力。正确的饮食疗法是在满足患者生理活动所需的前提下,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要保持营养平衡。饮食治疗不能搞“一刀切”,对明显消瘦或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放宽饮食控制。

二、戒减肥过度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通过减肥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也并非越瘦越好,应当以符合标准体重为宜。过于消瘦会导致营养状况恶化,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消瘦者由于肝糖原储备降低,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使低血糖的危险性增加。

三、戒降糖过度

糖尿病患者往往比较担心高血糖的危害,事实上,低血糖也同样危险。轻度低血糖表现为心慌、出汗、头晕及瘫软无力,重度低血糖则会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死亡。此外,长期低血糖,还会导致智力障碍甚至痴呆(尤其是老年人)。

四、戒运动过度

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途径,对糖尿病患者大有裨益。但要注意运动方式以及强度,并且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运动,否则将会适得其反。糖尿病患者在开展运动锻炼之前,有必要做一次全面体检,听取专业医师的指导意见。

五、戒忧虑过度

许多糖尿病患者心理负担很重,经常失眠,整日焦虑悲观、自怨自艾,导致血糖升高或波动。尽管目前糖尿病尚不能根治,但只要保持良好心态,控制得好,同样可以享受幸福人生。因此对于糖尿病,要既来之则安之,以平常心对待。焦虑不安不仅于事无补,相反还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和波动,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六、戒大意过度

有些患者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就是血糖高点儿而已,自己身体没啥不舒服,不妨碍吃喝,就对此满不在乎,把医生的嘱咐当做耳边风,既不用药,也照样大吃大喝。还有些患者,开始很重视,时间一久,觉得没什么大事,就逐渐放松了警惕,擅自停药,随心所欲地进食。殊不知,糖尿病往往是秋后算账,到那时候,恐怕吃后悔药也来不及了。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便病情不重,也万万不可大意,否则只会自食恶果。

七、戒依赖过度

糖尿病患者的过度依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于依赖医生,二是过于依赖药物。事实上,糖尿病的良好防治,既不是医生单方面的事,也不是单凭药物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医患(包括患者家属)双方的共同配合,同时也需要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配合。它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所谓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就是这个意思,那些过度依赖医生与药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杨建宇 北京知医堂中医诊所主任医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糖尿病家庭调养(jiankangbaiz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