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主题设计(糖尿病日主题)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线上举办 科普糖尿病防治知识

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左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左三)、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市场准入与公共事务企业副总裁林敏(左四)等参加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 杜燕 摄

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左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左三)、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市场准入与公共事务企业副总裁林敏(左四)等参加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 杜燕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杜燕)正值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来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医疗企业代表等今天齐聚线上,共话糖尿病防控工作,认为要丰富健康教育载体和形式,打造好糖尿病预防的“社会疫苗”。

打造好糖尿病预防的“社会疫苗”

今天,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宣传组、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家庭报社主办,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协办的“糖尿病科普、健康中国‘E起来’——2020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活动通过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糖尿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实践支撑。在社会层面,应大力整合专家力量和媒体资源,充分动员医务人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丰富健康教育载体和形式,打造好糖尿病预防的“社会疫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比起千篇一律的倡导和信息灌输,有针对性地做好分众传播非常关键,能更好地促进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的传播。

90后“戏精女护士”刘欢分享了自己对糖尿病的认识。她表示,不少年轻人觉得糖尿病是父辈祖辈的病,与自己无关;不少中老年人觉得糖尿病是“富贵病”,与自己无缘。然而,如今每9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因此每人都必须树立糖尿病防控的意识。

饮食控糖、科学运动抗击糖尿病

前段时间,23岁的电竞选手UZI患上Ⅱ型糖尿病的消息引起不小的反响,折射出糖尿病年轻化的社会现状。知名电竞教练“奶茶”在连线中表示,他所在的队伍非常注重饮食管理和加强锻炼,以减少罹患各种职业病特别是糖尿病的风险,让队员们以更强健的体魄投入到训练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林矗、蔡晓凌表示,目前很受年轻人欢迎的高糖饮料和高脂肪食物并不利于体重的保持和血糖控制。生活中常见的大部分蔬菜如青菜、番茄等都适合“糖友”。营养科营养师崔铭萱则推荐“糖友”选择苹果、梨、柚子等“低升糖水果”,避免或减少食用香蕉、菠萝等糖分较高的热带水果。

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除了饮食控糖,科学运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云南小伙黄栋今年25岁,9岁时被查出患有Ⅰ型糖尿病。“16岁时,我爱上了骑行,想通过科学运动来证明自己、对抗糖尿病。”黄栋在连线中表示,目前已积累了2500多公里的骑行总程,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鼓舞更多人正确认识糖尿病,追求美好生活。

社区医院成守护民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基层医院承担了血糖检测与药物治疗这两项糖尿病防控的重要工作。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王俊香提到,平时,该院主要通过年轻人的入职与年度体检、中老年人的门诊筛查和免费体检发现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社区目前设立了“糖尿病健康课堂”,并开展健步走、健身操、自行车比赛等。通过医防融合、社区联动与健康管理,让社区医院成为守护民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活动上揭晓了健康中国“E起来”糖尿病科普作品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包括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与优秀奖20名。其中,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健康生活,远离糖尿病》夺魁,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护理专委会的《糖尿病科普海报》和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糖尿病健康科普》分获第二、三名。(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淳中专校以联合国糖尿病日为契机 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每年的11月14日为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为倡导合理膳食,引起各方面重视,联合国糖尿病日前夕,2022级烹饪结合专业优势,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糖尿病主题班会

通过收集有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在班会上与大家进行分享。通过知识分享,大家也明白了糖尿病中,1型主要遗传因素,2型主要是不良饮食因素,糖尿病也没有那么可怕,生活中95%的糖尿病都是2型。

绘糖尿病主题手抄报

高淳中专校学生通过前期收集到的资料,以笔为媒进行海报的设计。在校学生处的指导下,两天时间共设计出数十张的海报,并将海报张贴在食堂门口,利用中午时间向全校师生,食堂及环卫阿姨宣讲。不少学生表示,这样的“干货”以后要多来点,回家要向父母传达,一定要注重健康的饮食方式。

寻找饮食零料中的“糖”

零食饮料可以给学习之余充电,深受同学们喜欢。可你知道吗,零食饮料中的含糖量也出奇。为了减肥不吃饭,吃零食相对而言也不可取。高淳中专校烹饪班的学生在学校小超市里寻糖也有很大收获,比如饼干类含糖量高达73%、薯片类含糖量也有57%。通过找“糖”活动,大家也明白了,以后要少吃零食与饮料,即使吃了也要把握好度,这样我们才能预防糖尿病。

一起动起来防糖防躺

通过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也了解躺平的危害,并号召大家一起动起来防糖。参与活动中的王同学非常开心,她表示经常运动预防肥胖,养成好习惯才能健康一辈子。策划者表示,举办这样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管住嘴迈开腿拒绝躺平,才是引领风尚的主流。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明天才会更好。

来 源:江苏省高淳中专学生处

审 核:戴 微

签 发:陈冬良

2019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发布(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2019年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现就做好2019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通知如下。

一、宣传主题

2019年“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是“防控糖尿病 保护你的家庭”

二、宣传重点

2019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以家庭和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测为重点,提倡知晓个人及家庭成员血糖水平,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防控糖尿病。为便于各地更好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修订了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宣传材料。

三、活动内容

(一)提高认识,做好宣传活动的组织动员。各地要充分认识当前糖尿病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将“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防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二)统筹资源,强化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各地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和学协会等群团组织优势,坚持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宣传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紧密结合,集思广益、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社会覆盖面广、传播效果好的宣传活动。

(三)持续发力,形成浓厚宣传氛围。各地要将主题宣传日宣传和日常科普宣传有效结合,将糖尿病防控知识纳入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养老机构等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内容,通过集中宣传营造糖尿病防控宣传声势,通过日常科普宣传将糖尿病防治知识融入百姓生活,持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附:

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一、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二、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三、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一)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五)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糖尿病的预防

(一)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二)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四)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五、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

(一)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二)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四)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