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管她(糖尿病不治)
活在糖尿病恐惧里的人:知道血糖高,但又不想吃药,给你3个方法
前几天,我发微头条,说微胖减肥的事情:
具体内容见下图:
然后下面有粉丝留言提问:
邱医生,那这种怎么减肥呢?
我身高155cm,体重120斤了,每年增加几斤;
腰腹胖,而且湿重,舌有齿痕,腰腹部总怕冷怕风;
2007年怀孕后期出现了妊娠糖尿病,2017年开始关注血糖,餐前血糖逐年增长到近8了;
餐后血糖又逐年变高,医生一直没有告诉我是糖尿病;
今年因疫情,还没来得及检查;
另外目前运动我只能慢走(做过半月板手术),生完孩子后至今腰一直疼痛。
我今年马上48岁了。
右边是危险的苹果型身材
我们来逐点分析一下:
BMI高了目前身高155,体重120斤,计算得知BMI是25kg/㎡,已经超标了。
关键是已经知道胖了,但体重还在每年增加,一方面说明随着年龄增长,代谢下降了。
另一方面说明还不够重视问题。
必须要开始学习健康饮食了。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腰腹胖腰腹胖,有齿痕,而且怕冷。
按照她的描述,这是典型的寒湿体质,内在运化能力很差,导致她的脂肪不断堆积在腰腹部。
这也意味着脂肪大量堆积在内脏,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血脂等风险。
这种情况建议一定要配合中药调理和适当运动。
她自己的描述,空腹血糖逐年增长到8,医生还没说是糖尿病。
空腹血糖8,已经超过糖尿病诊断标准;逐年增长,说明好几年都高了,几乎100%可以确诊糖尿病,不管医生说不说,都是。
建议:
1.详细评估血糖及并发症情况——因为已经高了几年了,而且还不知道空腹的情况;
2.建议服药治疗——血糖继续高下去,并发症出现就很麻烦了;
3.可以配合使用二甲双胍——体重超标同时有血糖问题,首选二甲双胍;
4.必须健康减肥——健康减肥能让血糖控制更平稳,在糖尿病发病初期,可以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
估计存在产后的关节形态问题,比如骨盆前倾等;
建议:多做上肢运动(如哑铃操)、游泳、单车等无负重运动;
坚持靠墙站、学习骨盆前倾的自我测试和恢复。
这种情况,我遇过非常多;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糖尿病,而是不想用药,或者说:
不想一辈子用药。
其实对于早期糖尿病者,尤其是伴有肥胖的,只需要坚持健康减肥一段时间,体重减个10斤左右,都能明显改善血糖的情况。
我们医生最害怕的就是像这位粉丝一样,拖!
糖尿病不积极处理,只会越拖越糟糕。
无法面对的糟糕
在不需要吃药的时候,拖到吃药;
在不需要打胰岛素的时候,拖到打胰岛素;
在没有并发症的时候,拖到并发症。
把自己从一个原本健康的人,拖成一个终身药罐子,真的是害了自己。
血糖升高对全身器官都有明显损害
其实她的具体处理方案,很简单;只需要控制饮食加清除寒湿就可以。
1.按照黄色食谱,每个月减3-4斤,只需要坚持三个月,血糖就会有明显改观。
(点我头像,关注,食谱在我主页第一条)
2.从中医角度来讲,寒湿体质严重影响了体内代谢,必须努力改进!
建议内外结合:
内服健脾祛湿的中药或者食疗;
外用生姜花椒等泡脚,散寒除湿。
3.运动以无负重的上肢运动(如哑铃操)、游泳、单车等为主。
这三个方法,基本上寒湿体质血糖轻度升高的人,都适用;
但是仍然要到医院检查,明确目前血糖情况;
该短期内用药的时候,就应该配合医生,先用药,在逐步控制,寻求停药的机会。
男子患上糖尿病不管不顾,最终被截肢 专家: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这五点
华龙网4月4日13时40分讯(首席记者 黄宇 通讯员 熊志翔)近日,李先生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了左脚大拇指截肢手术,而截肢的原因,竟是他此前检测出血糖高却未遵医嘱。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这五点。
李先生此前多次体检发现血糖升高,由于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一个月前,李先生因为口渴多饮多尿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查,发现空腹血糖13mmol/L,餐后血糖高达20mmol/L以上,医生建议他开始胰岛素治疗,李先生认为小题大做,没有听医生的建议,在外面的药房自行拿了一些口服药,平时也没有监测血糖,依旧在外面大吃大喝。
半个月前,李先生不小心弄伤了左脚大拇指,伤口一直不愈合,他在家附近的小诊所包了所谓的“中药”,谁知情况越来越差,伤口开始红肿伴溃烂,足趾皮肤发黑,疼痛不适,逐渐感麻木且痛觉减退,并开始全身发热,体温升高。
无奈之下,李先生只得再次来到医院,经检查发现,李先生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白细胞升高,局部伤口已出现坏疽和大量的脓液,足趾骨暴露在外,邻近的深部骨组织已出现骨髓炎,局部细菌培养发现多种细菌,诊断糖尿病足(wagner 4级),由于病情较重,李先生被转入骨科接受截肢手术。
该院内分泌肾病内科主任吴绮楠介绍,全球每年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其一生中发生糖尿病足,国外逾50-70%的下肢截肢是由糖尿病足引起,且缺血性溃疡截肢后5年的生存率不足50%;我国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40倍,大约85%的下肢截肢是糖尿病足引起。
专家提醒,在糖尿病足中,预防大于治疗,要做好以下五点:
1、重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并做好相关记录。
2、要控制好全身的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建议糖友们每年做一次针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检,包括眼底和足部,平时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针对足部的保健,糖友们需要平时注意在生活上爱护自己的足,每天自我检查双足,避免过度的行走和劳累,注意洗脚水的温度,不要超过40度,避免烫伤,注意足部个人的清洁卫生和护理,选择舒适的鞋袜。
4、多吃蔬菜,少吃煎炸食品,不吃甜食。每天适当运动,戒烟戒酒。
5、不可轻信不正规不合法的冒牌医疗保健机构,如各种没有相关资质的自然疗法、足浴保健等。
特别提醒,糖友们如果出现了足部受伤,也不要惊慌,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轻轻拭干,用干净的医用敷料覆盖并每天更换敷料,如果伤口在1-2天内没有好转的迹象,或局部出现红、热、肿等表现,这时候即使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也应去医院找医生处理。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使糖友们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糖尿病拖着不管、该吃该喝,会造成哪些危害?
“如果糖尿病本身的可怕程度是1,那么慢性并发症的可怕程度就是5-10”——这句话并不夸张,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来势凶猛,可治可防,但慢性并发症会慢慢损伤脏器,需要早发现和早治疗。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视物遮挡等表现,大部分患者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视力改变不明显。眼底检查是发现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最合适的方法。
2、糖尿病肾脏病一旦肾功能出现问题,糖尿病肾脏病已非早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眼皮肿、下肢肿、贫血、泡沫尿等症状。
如果尿常规尿中见尿蛋白,说明肾脏损害到了中期,查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出现问题,提示早期糖尿病肾脏病。
3、糖尿病胃肠病变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腹泻,然后再出现便秘,有些患者以便秘为主或表现为腹胀。
4、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表现为下肢发凉、皮肤无光泽,颜色暗淡、皮温降低,行走一段距离后感觉肌肉酸痛,休息后可逐渐缓解等。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可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下肢麻木、烧灼感、电击样疼痛,脚上有棉絮感、蚁行感等,早期可没有症状,晚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可以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查。
6、糖尿病足足部皮肤干燥,有裂口、裂纹,足部皮肤的颜色变化、温度降低,一个小的伤口也会引起大面积的溃疡,需要及时就医,防止症状加重。
7、脑梗死出现言语不利、持物不稳、行走歪斜、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头晕等表现,与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有关。
8、心肌梗死常见胸闷、憋气、心慌、持续不缓解的心前区疼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牙痛或胃肠道反应,应立即到医院就诊。部分患者因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上可没有任何症状,需定期到门诊进行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心电图改变并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