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粥有糖尿病(粥糖尿病的人不吃为什么)

熊猫医学 0
文章目录:

长期喝小米粥,会使身体患糖尿病,这是真的吗

对于经常喜欢喝粥的人来说,小米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一方面,用小米熬出来的粥,味道不仅可口,而且还能够帮助填饱肚子。另一方面,小米粥本身含有的能量也足够身体运用,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喝一碗小米粥绝对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元气。但是,有些人则认为这样的粥对身体不好,因为长期喝会导致身体出现糖尿病,真的是这样吗?

1.小米中含糖并不高

其实,人们经常用来煮粥的小米,没有其他的不同,关键就在于它含有的淀粉,可能要多一些。所以,人们会认为,既然淀粉多了,那么自然糖分也就多了,这样对于有糖尿病的人,自然是不好的。而且,如果长期这样吃下去,会不会导致血糖一直飙升呢?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中,多多少少会含有一些碳水化合物,所以

{!-- PGC_COLUMN --}

即使是每天喝一碗,这些能量早就被身体的代谢“抢购一空”了,还来不及被身体储存,可能就已经没有了。所以,关于喝小米粥会使血糖飙升的问题,大家是可以不用去担心的。

2.小米粥水分含量高

粥跟米饭不同之处在于,粥里面含有的水分,要明显多一些,所以人们才会觉得,喝粥好像要饿的更快一些。其实,不仅是这方面的原因,还在于粥本来含有的热量就不高,如果被身体吸收之后,又有多余的水分,这些水分可以在身体里面,帮助加速身体的代谢,所以人们才会觉得,喝了粥好像没管多久,就又出现了肚子咕咕叫了。因此,大可不必去担心血糖偏高的人,是否应该适合去喝小米粥,适当的喝一些,对于身体肯定是没有什么危害的。

3.不宜在小米粥多放糖

有的人可能并不喜欢喝淡粥,所以会往粥里面加糖,其实这样是可以刺激味蕾,但是对于血糖不好的人,最好是不要这样去弄,因为糖分多了以后,身体自然吸收的糖分也会随之增加,到头来还是会使血糖的值飙升。因此,喝清淡的粥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去喝放糖的小米粥。

【本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慕秋,未经书面授权,任何(自)媒体不得转载、复制】

糖友能喝粥吗?

粥是国人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但是很多医生会告诫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糖友们也流传这样一个说法:“一碗粥就是一碗糖水”。那么,糖友为什么不宜喝粥?喝粥对糖友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传统煮粥主要以白米为原料,煮的过程使得白米容易消化,也容易使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很多糖友视粥为饮食“禁忌”。其实,糖友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只要合理地选择和搭配就能保持血糖平稳。所以,糖友可以喝粥,但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煮粥时不要加碱。很多人认为加碱能让粥、汤变得更黏稠,但是煮粥时加碱很容易破坏粥里的蛋白膜,让粥中的淀粉全部释放,继而增加淀粉的糊化作用,最终导致餐后血糖升高速度加快。再者,糖友也不宜喝较黏稠的粥类。

煮粥食材宜多样。有研究数据表明,单喝大米粥时,在健康人中测定的大米粥血糖指数可高达102,而加水煮烂的红小豆只有24。糖友可以食用加入豆类的谷豆混合粥。为了严格控制餐后高血糖,糖友煮粥需使用一半以上的杂豆原料,包括红小豆、绿豆、芸豆、豌豆、蚕豆、小扁豆等,也可以选择花生、芝麻、莲子、百合等低生糖食材。少加枣和葡萄干等甜味食材,更不要加糖。可以选用燕麦、大麦来增加黏稠感,也有利于控制血脂。此外煮粥时在将食材充分煮熟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保持豆子的完整性,豆子、米粒越完整,消化吸收越慢,血糖越稳定,因此煮粥时间不宜长。

喝粥时速度宜慢。尽可能搭配其他食物一起进食,不要空腹喝粥,以延缓食物进入肠道的时间,减慢消化、吸收速度,从而减轻喝粥对于血糖的影响。也不要多喝,一小碗即可。

尽量避免进食餐馆的粥品。一是这样的粥品大多经过反复、长时间的熬煮,糊化程度较高。二是这样的粥品有可能为了追求口感,额外添加糖、盐等调味品,不利于控制血糖。

注意监测血糖。可在喝完粥后2小时监测血糖,以判断喝什么样的粥、喝多少粥对血糖的影响有多大。

其实粥和馒头、大米饭一样,都是碳水化合物,既然馒头、大米饭能吃,当然粥也能喝。只要注意以上几点,糖友也可放心喝粥。

文: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风湿免疫科 李霞 杜瑞琴

整理:莫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长期吃粗粮粥据说会引起高血糖,是真的吗?

题主应该还是做了功课的,不少朋友认为粗粮杂粮那绝对是稳定血糖的利器,吃了对控糖有利,但实际上粗杂粮吃多了可对血糖并没有好处,它们毕竟都属于淀粉较高的食物,淀粉最终会转化为葡萄糖,照样对血糖不利,所以粗杂粮可不是随意吃的,它们要吃对地方,还应当要控量。另外,“粥”也不是适合糖友食用的食物,粥给人一种清淡刮油的印象,不过粥是用主食类食物长时间熬制,其中的淀粉因为长时间熬煮、微晶结构被破坏,糊化程度提高,淀粉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升糖速度较快,很容易影响血糖,一般不推荐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喝粥,建议吃干饭,而且最好“粗细搭配”。

但是虽然高血糖、高血脂和饮食密切相关,不过它们并不是诱发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唯一因素,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遗传因素等也决定了是否会患上高血糖、高血脂。或许有些人爱吃甜食,经常吃也没吃出个什么问题,但有些人还算在意自己的饮食,可偏偏就患上三高。所以,即便是长期早晨喝粗粮粥的话也不一定会诱发糖尿病或高血脂症,只能说可能会提高高血糖、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当然,这和每个人的情况也有联系,例如一些体力劳动较大的人群,喝了粥直接开始搬砖,他们消耗糖分迅速,血糖平稳速度也更快,他们也不是喝了粥就诱发高血糖的一类人。

吃粗杂粮我们应当选择更合理的方式,例如把它们混合“细粮”一同食用,但不要长时间蒸煮。粗杂粮虽然富含碳水化合物,不过比起经过精细加工的细粮来说,它们保留了更丰富的矿物质、麦麸成分,膳食纤维含量更丰富。膳食纤维无法直接被消化吸收,它们能拖延食物的消化速度,延缓糖分的吸收速度,有助平稳餐后血糖,虽然它们也不属于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但比起细粮来要好不少,例如山药的升糖指数在50~60,白米饭,白馒头的升糖指数能高达80~90。粗粮杂粮的摄入量也应当控制,粗粮杂粮混合谷物每餐推荐1~2小捧,可增加一个拳头大小的薯类食物搭配。

如果想要预防高血糖也并非选择无糖或低糖食物就完事了,含糖食物可适当食用,不必刻意避免,但一定注意控量,每日精制糖(直接加入食物中的糖,如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摄入量推荐25g以内,上限不超过50g,另外还应当注意避免过多摄入高油高脂食物,它们容易引起肥胖,而肥胖同样是三高的治病因素之一,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同样可引起高血糖或糖尿病;最后还应当坚持适当锻炼,久坐久躺、懒惰都是诱发三高疾病的因素,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来说更应当注意。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