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尿病高(糖尿病患者血糖高)
血热血瘀,导致血糖升高!一张方,解热降浊,请你细品
我今天说一说肝胃郁热型糖尿病,其病机为血热、血淤,导致血糖升高。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发生率很高,普遍有口干口苦、便秘、失眠、焦虑这些特点。
门诊上曾有位病史7年的糖尿病患者,女,43岁,是名人民教师。
平时一直吃拜糖平,控糖也比较好。
但因为近几个月工作压力大,再加上饮食上吃太多油腻食物,导致体重上升,血糖上升。
口干口苦、牙齿前后还掉了2颗,明明喝了水,还是觉得咽喉干。
晚上睡不好,大便干结、小腿酸软、脾气焦躁。遂诊。
刻诊:舌嫩红、苔黄腻、舌下络脉迂曲。
调理思路:清肝泄胃、解热降浊。
辨证后开方:柴胡、黄芩、大黄、丹参、牛膝、地龙、降香、瓜蒌皮、清半夏、生石膏、天花粉、黄连、赤芍、知母。
一共开了7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空腹血糖降到14mmol/L,而且患者口干、口苦、睡眠差的问题改善了,但舌仍红苔黄腻。
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做调整:去丹参、牛膝、地龙、降香、加用桑白皮、桑叶、茵陈、虎杖、鬼箭羽等。
又调理了2月,在测血糖,空腹血糖稳定在5.5~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稳定在9.7~11mmol/L
三诊:上面说的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腿酸软、脾气焦躁等都没了,诸症消失,且舌淡红,苔薄白。
糖化血红蛋白7.4%,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
方中用了黄连、知母、赤芍、鬼箭羽等通泄降浊;
因为郁热入血,导致舌下络脉迂曲,用丹参、地龙、降香等配合知母、赤芍,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最后用桑叶、桑白皮、虎杖实现三焦同治。因为糖尿病史长,所以配伍中药材用量适当多些。
友好提示:文中方剂仅作为科普,如有需要,请在专业中医人士辨证下加减运用,切勿盲目套方。
血酮升高别只想到糖尿病酮症,这两种情况也不容忽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作者丨岳继鹏
在临床上我们通常认为血酮升高>1.0mmol/L为高血酮,>3.8mmol/L提示可能有酸中毒。但你以为只有糖尿病才会引起酮症甚
至是酸中毒的发生吗?下面的这两种情况同样也会,千万不要忽略了!
不饮酒了,血酮却升高,这是怎么回事?
患者,男性,38岁,以“纳差、恶心、呕吐3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3天前开始渐出现纳差、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明显腹痛、腹泻、发热等症。酗酒10余年,每日酒精摄入量大于100g,近1周来停止饮酒;4年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6.5-8.5mmol/L之间,不规律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偶尔自测空腹血糖6.0-8.0mmol/L之间。
查体:T 36.0℃、P 102次/分、R 18次/分、BP 114/86mmHg BMI 25.1 kg/m,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次/分。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9×10/L,肾功、电解质、血淀粉酶正常;肝功:AST 116U/L、ALT 78U/L;血脂:CHO 5.71mmol/L、TG 17.94mmol/L、HDL-C 1.69mmol/L、LDL-C 0.94mmol/L;随机血糖: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7.2%;快速血酮体:2.8mmol/L;血pH值7.38;尿常规示:葡萄糖2 ,酮体2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彩超示:脂肪肝。
【分析】患者年轻、男性糖尿病患者,病程短,血糖升高不显著,本次以消化道症状入院,入院后血酮体明显升高,但血糖在16.0mmol/L以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难以解释。患者有10余年酗酒史,近1周来停止饮酒,并且进食较少,入院后查肝功能受损,乳糜血,故酒精性酮症、2型糖尿病诊断更为准确。
酒精性酮症,发生在胰岛素分泌有潜在损害的患者,停止饮酒和饥饿联合作用于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并刺激游离脂肪酸(FFA)释放增多及生酮作用增强。特征性病史是大量饮酒引起呕吐,不能进食或戒酒超过24小时后发生,发病时血糖<16.7mmol/L,常伴有血淀粉酶、转氨酶升高,发生酸中毒时通常为轻至中度。
酒精性酮症在治疗上: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加用维生素B1和其他水溶性维生素,必要时补钾;对伴有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应用胰岛素,但该类患者通常对胰岛素敏感,应使用较小剂量胰岛素,使用过程中注意加强血糖监测,避免出现严重低血糖。
【治疗效果】该患者经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应用等治疗1周,症状消失出院。院外嘱其逐渐戒酒,糖尿病饮食,降糖药物改为格列齐特缓释片口服。
血糖不高,血酮却升高,这是怎么回事?
患者,女,32岁,以“纳差、恶心、呕吐10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10天前渐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并有心悸、乏力、精神萎靡等症,无腹痛、腹胀。 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T 36.1℃、P 92次/分、R 18次/分、BP 98/65mmHg Ht 168cm Wt 52kg BMI 18.42kg/m,体型瘦,心、肺(-),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次/分。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2g/L(红细胞体积小、色素含量低),肝功、肾功、血脂、血淀粉酶、血HCG正常;电解质示:钠130.0mmol/L、氯85mmol/L,血钾、血钙正常;空腹血糖:3.0mmol/L,糖化血红蛋白4.1%;快速血酮体:1.4mmol/L;血pH值7.36;尿常规示:葡萄糖-,酮体3 。
【分析】患者年轻女性,以“纳差、恶心、呕吐10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无糖尿病等病史,体型偏瘦,血酮轻度升高,尿酮明显升高,血pH值在正常范围,尤其是发生酮症时血糖正处于低值3.0mmol/L。仔细询问患者发现,为追求身材苗条,患者入院前1个月在进行节食减重,1个月以来进食谷物等主食极少,主要进食所谓的减肥餐。结合患者病史特点,考虑饥饿性酮症。
较长时间的饥饿致使能量摄入严重不足,人体会动员体内脂肪、蛋白质水解提供能量,使代谢产物中丙酮类物质增加,出现类似糖尿病酮症的相关症候群。饥饿性酮症特点为血糖正常或偏低,有酮症,但酸中毒多不严重。增加谷物类食品或补充葡萄糖后,尿中酮体迅速消失。
【治疗效果】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葡萄糖静脉输入治疗3天,患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至此,两个病例分析完毕,你在临床上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欢迎在文章底下留言!
参考文献
[1]《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九版;
[2]《内分泌代谢病学》第4版,主编:谬二元 袁凌青 P1462-1488;
[3]《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第11版,主译:向红丁 P1362-1367。
医生站网页版上线啦
无需下载便可浏览更多肾病前沿资讯👇
责任编辑丨cindy
征 稿
医学界肾病频道欢迎您的投稿!
https://titan.yishengzhan.cn/#/public_contribution
请按征稿界面填写真实信息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如何选降压药?药师:首选2类降压药中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表明,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24. 3%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既有高血压病人的特点,而且同时也有着糖尿病病人的表现。由于有相似的发病因素,比如说长期高热量饮食,大量饮酒,肥胖少动等,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一起出现,相互并存。研究显示,55.9%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而58%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同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那么,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选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每下降10毫米汞柱,糖尿病相关的任何并发症风险下降12%、死亡风险下降15%。
一些诊疗指南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但是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患者,最好采取更宽松的降压目标值140/90毫米汞柱。
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的糖尿病患者,可进行不超过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节、运动等);若血压不能达标,应采用药物治疗。
血压≥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应该立即使用药物治疗。
首先考虑使用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如需联合用药,应以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为基础,加用利尿剂或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合并心绞痛者可加用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反复低血糖发作者,应慎重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避免掩盖低血糖症状。有前列腺增生且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这2类药物中的一个:
(1)普利类药物:
常用的普利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西拉普利等。普利类药物被推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因为普利类药物能够有效延缓肾小球病变,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对同时患有肾病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来说也是安全有效的。
但是,普利类药物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持续性干咳、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妊娠期妇女、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动脉狭窄者、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史者禁用。
(2)沙坦类药物: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普利类药物类似,临床上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奥美沙坦等,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
沙坦类药物尤其适用于伴随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预防,以及用普利类药物会引起咳嗽者、代谢综合征者。ARB克服了普利类药物可能产生干咳等不良反应,更具特异性,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沙坦类药物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微蛋白尿/蛋白尿的作用。不过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多,需要警惕肝损害、血肌酐和血钾升高,孕妇不能服用,否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对沙坦类药物过敏者、双侧肾动脉狭窄、孕期高血压患者禁用。
总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服药期间特别这两点:①普利类和沙坦类只能任选其一,不能联合使用;②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健康科普排位赛# @头条健康情报局 @头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