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糖尿病却(身患糖尿病却能活多久)
35岁大哥身患糖尿病7年不忌口,脖子长出碗大脓肿!
小疖肿摇身一变大溃烂,流脓不止如泄洪
王哥今年35岁,年纪轻轻,却已经是个有7年糖尿病史的“老糖人”了。
糖尿病听上去可怕,却没吓住王哥,他照样该吃吃该喝喝,完全不在意,面对家人的关心,他也是草草应付了事——
“现在人吃那么好,得个糖尿病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看我,这么多年过来,也没出什么大事啊!”
王哥语气满是不在乎,一副掌握全局的自得神色,看着他的样子,王哥家人也不好开口再劝,无奈之下,只好任由他去。
可让王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体内正在酝酿一股巨大的“风暴”。
这天早上,王哥起床洗漱,突然摸到自己的脖子后面长了几个小包包,圆鼓鼓的,里面窝了一包脓液,摁下去还有点痛。
王哥靠着镜子和手机一看,像是几个“火疖子”,问题不大,于是也没太在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火疖子”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平常手闲下来时,王哥总是忍不住摸上一摸,可摸着摸着,却摸出不对劲了,这“火疖子”似乎越摸越大,从原来的黄豆大小,渐渐成了杏核大小,还越长越多了!
心大的王哥给脖子抹了点药,便没再管它,又过了几天,原本的小脓包早已“野蛮生长”,远远超出了王哥的意料——
碗大的脓肿扎根在他的脖子上,脓液滴滴答答,溃烂黑紫一片,后颈像是一截被蛀虫啃蚀了大半的老树桩!
这该怎么办?这下王哥彻底吓坏了,可这脓肿不仅是表面看着吓人,不知所措的他还没来得及去医院,就两眼一黑,晕倒在了家里,不省人事……
疖肿扎堆融合酿大祸,感染失控险丧命
王哥是幸运的,晕倒后不久,他就被家人发现,送往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脓肿的真面目终于水落石出——
巨大痈。
痈是一种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由多个相邻的毛囊深在感染或聚集的疖组成,好发于颈、背部、臀部和大腿等皮肤厚韧处,常见于糖尿病、肥胖等患者。
疖是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细菌感染,又称疖肿,俗称“火疖子”,多由皮肤毛囊附着的表皮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会迅速繁殖侵入毛囊,好发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颈、面部、背部、腋下、腹股沟、会阴和小腿。
简单来说,王哥后颈的疖因为拖着没治,玩起了“合成大西瓜”,由几个小的脓包,融合而成了一个大脓包,烂在了脖子上。
而王哥时常摸一摸的动作,更是将手上的细菌亲自送进了脓肿处,为敌方细菌补充了“兵力”。
在这接二连三的“作死”行为加持下,王哥被巨大痈一举击沉,由于感染严重,甚至出现了脓毒性休克,一个不慎,就有生命危险!
好在入院后,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主任医师熊兵立即为王哥切开了脓肿,进行了负压治疗,之后又完成了4次清创手术,总算控制住了感染。接下来,王哥还要继续进行清创、抗感染,等到脓腔愈合、血糖稳定后,才能恢复出院。
甜到“发虚”扛不住,控糖绝不能掉以轻心
小小的一个疖,为啥有这么大的破坏力,直接把王哥的大半个脖子都“腐蚀”了呢?
除了王哥亲自送上的“助攻”外,关键原因在于,王哥早就“虚”透了。
患上糖尿病的7年来,王哥从来没对控制血糖上过心,他的血管神经在高糖环境的侵蚀腐化之下,早已是外强中干,轻轻一碰,就能碎成一地渣。
高糖的危害还不止于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会导致血管硬化、狭窄,血液中的营养渐渐无法顺利供应全身,“饿”极了的组织器官既没有力气防御,也没有力气修复,细菌一打进来,只能缴械投降,连战后重建都做不到。因此,糖尿病人格外容易惹上感染并引起并发症,伤口愈合也更加困难。
哪怕只是黄豆大小的疖,对于糖尿病人而言,都有可能进展为严重感染。积极控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才能从源头对付细菌感染!
想要尽早制服TA,以下几点要记牢
不管是抵抗力低下的糖尿病人,还是既往身体健康的普通人,如果对身上小小的不适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大麻烦,与其等到症状严重之后懊悔不已,不如在早期就做好预防、科学处理。
当皮肤只是冒出小疖肿时,能做的有——
1.每天温水热敷三到四次,每次敷上几分钟;
2.正确使用外用药膏治疗,用敷料保护脓肿位置;
3.注意手部与脓肿位置周围皮肤的干净卫生;
4.如果有流脓,及时清洁和消毒;
5.千万不要擅自挤破脓肿。
一旦疖肿变大、疼痛异常,那就不是自行在家就能解决的了,这时应尽快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请医生进行排脓引流处理。
早期的疖肿不算什么大问题,但防患于未然是最好不过的,要想预防疖肿,能做的有——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在出汗较多时,如夏季或运动后,更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爽,避免油脂堆积;
2.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3.避免被传染:不要和疖肿患者或葡萄球菌感染者共用床上用品、毛巾、面巾和衣物,经常彻底清洗床上用品和毛巾,并做好消毒工作。
来源 丨 晶报APP
记者:黄佳仪
身患糖尿病 他仍奔波在抗疫一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 通讯员 黄媛
(叶伟(左二)奔波在抗疫一线。)
面对严峻的疫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的旗帜。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党员叶伟就是一个“缩影”。
“你们两个打电话核实下这几户湖北返长人员的情况,其他人随我和社区一道上门入户搞好疫情知识宣传。”大年初一一大早,叶伟就带着办公室同事来到联点的东澜湾社区,加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其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瞬间将社区的整个防疫工作直接提到高潮。
东澜湾社区内有楼盘、酒店、商业中心、学校,人员流动较大。为了让居民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叶伟和社区工作人员跑遍了每一个楼盘,逐楼逐栋,逐门逐户进行摸排、宣讲和劝说,指导督促商业中心和周边酒店做好宣传和消毒工作。
东澜湾小区2栋,有一户业主小孩13号从武汉回长,出现了感冒发烧症状,却没有及时送医,叶伟得知这一消息后,立马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劝说。经过反复作家长工作,顺利将小孩送往医院,最终检查结果为普通感冒,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不少同事都知道,叶伟身患糖尿病。看到他如此劳累奔波在一线,同事们来“策”他:“老叶,你不怕啊?你这种得了糖尿病的,最容易被传染啦。”叶伟回答:“怕啊,怎么不怕,怕就不去了罗,这个小区里面那么多学生、居民,出了问题怎么得了?”说完,叶伟又马不停蹄地带着工作人员走门访户去了。
作为一名老党员,叶伟素来以工作认真负责、敢闯敢干著称,这次疫情防控也不例外。他每天早出晚归,和社区沟通商量当天工作计划,部署安排人员配合社区开展工作,一件件事都不缺他的身影。
[责编:封豪]
身患糖尿病却只“迷恋”保健品 宿迁一男子患上搭背疮住院
(速新闻记者 张又千)今年55岁的肖先生是名糖尿病患者,认为长期吃药、打针会有依赖,他一直“迷恋”保健品可以“不吃药不打针,控制糖尿病”的强大功效,便停了降糖药。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搭背疮,最后躺倒在医院里。
据了解,肖先生患上糖尿病已经5年了,一直正常吃着降糖药控制。后来他从电视上看到有种保健品可以不用吃药打针便可控制病情,肖先生便买来开始吃。“停药后我就吃些保健品,也没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肖先生说。12月初的一天,他突然感觉脖子后面的毛囊炎似乎变严重了,便去诊所开了药膏涂抹。12月10日,抹药的患处不仅越来越疼痛,还开始红肿扩大。12日上午,肖先生来到市区某医院就诊,医生发生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搭背疮,需要立即住院,切开伤口引流。
“ 搭背疮”或称“手够疮”是民间对后背痈疽疮的俗称,意为患者本人反手后背能够着的地方出现的疮疖。搭背疮因生在背部肌肉及脊椎神经较密集的地方,所以破坏性较大,初起会出现红肿热痛,后逐渐化脓突起直至溃破。”医生告诉肖先生,正常人吃点消炎药或者输液,红肿便可以消失了,但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免疫力低下伤口便会感染严重,而且治疗起来很麻烦。这都是他没有好好用药控制住血糖,而去盲目相信保健品的后果。
“大家要对糖尿病重视起来,一旦确诊后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不要怕有依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还得定期做并发症筛查。千万别去听信所谓的保健品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虚假广告。”医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