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知识最新(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宣教)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这些和糖尿病有关的知识你都了解吗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今年的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

旨在警醒人们,

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提高患者自我治疗、

自我监测的技能,

做到早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吃糖太多会得糖尿病?

降糖就得少吃主食?

糖尿病是富贵病很难预防……

诸如此类的流言您中招了吗?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此外,患者还往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糖尿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缺陷、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作用能力下降。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还会引发诸多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主要可以总结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截至目前,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换言之,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作用下降的机制还未被完全揭示,其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等。

得糖尿病和吃糖有关系吗?

很多人以为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或主食太多,事实当真如此吗?非也。

其实是高脂等高热卡食物吃太多,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所致。因此,盲目地减少乃至不吃主食,改吃蔬菜加肉类的饮食方式是不均衡、不正确的。总体来看,应适度减少高热卡、高能量食物的摄入。

文章综合自 | 央视新闻、新华网、新华社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做好这9点,远离糖尿病

健康源于生活细节【做好这9点,远离糖尿病!】数据显示,全球每11位成人中就有1位患糖尿病,患病人数达4.25亿。说到糖尿病,我们一直都将它以老年病对待。但近年来,糖尿病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缺乏运动、作息混乱、体重超标……这些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今天,世界糖尿病日,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转发,重视! 健康微科普 (来源:头条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健康八桂

这几条关于糖尿病的冷知识,帮您科学控糖,减轻“甜蜜”的负担

在我国

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

糖尿病患者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因此,关注糖尿病

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这些关于糖尿病的冷知识

您知道吗?

空腹8小时以上,血糖才准确?

空腹血糖要求空腹8个小时以上,所以很多人为了测血糖常常前一天晚上早早吃完饭,就等着第二天检查。

但其实,研究显示:空腹时间过长,测的血糖也不准确!

如果测量时间过了早上10点,则属于超空腹状态。空腹时间超过14小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尤其对使用长效胰岛素或是长效的口服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

此外,空腹时间过长,肝脏产糖会有不同程度增加,也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导致测量结果不能反映日常的血糖状态。

因此,来医院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最好于清晨8~9点间测量。

测空腹血糖,啥都不能吃?

有些患者听说空腹血糖啥都不能吃,索性药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但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

测量空腹血糖时,如果口渴可以少量喝水。同样有高血压的患者也应该按时服用降压药。不过,食物确实是不能吃的!

吃饱才开始计时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重点关注的一项指标。很多人吃饱后就开始计时,但其实餐后血糖应该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

每个人吃饭时间不同,有的人一顿饭吃1小时,有的人15分钟就搞定了,这中间产生的差异就会让餐后血糖不准确,所以一定要弄清测量时间。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

不少糖友每年都会体检,空腹血糖正常,偶然查了一次随机血糖或餐后血糖,吓了一跳,竟然比正常值高!

大多数人患病初期,都是先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人体进食后血糖会逐渐上升,胰岛应对餐后血糖高峰的能力下降了,所以餐后血糖先升高。但是对于空腹血糖的调节还能应对,所以空腹血糖正常。

所以,空腹血糖正常并不是就没有糖尿病的风险了。

天气变冷也会影响血糖?

是的。天气凉了,血糖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只是大多数人的变化并不明显。

随着体内激素的微小变化,天气凉了,糖尿病患者的“胃口”也会比热天好很多,随之血糖也会有微小的变化,但不用太担心,若血糖变化明显,及时寻找医生适当调整治疗即可。

预防糖尿病的饮食建议

1

全谷物食物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①可以小米、玉米、全麦粉等为主。

②成年人每天摄入量48~80克。

③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天摄入量85~270克。

2

蔬菜、水果都要吃,果汁不能替代水果

①多吃绿色蔬菜,比如菠菜、油菜。

②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有利于降低肥胖、超重的情况。

3

含糖饮料,能不喝就不喝

每天多喝一份(250毫升)含糖饮料会使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18%。

4

肉虽好吃,一定要适量

①畜禽类每天建议摄入肉40~75克,特别是畜肉(猪、羊、牛等的肉和内脏)不可过量。

②可以用白肉(如鱼肉、鸡肉)代替畜肉。

5

少油少盐,牢记心

①建议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②减少烹调油和动物脂肪用量,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

③少吃油炸食物、蛋糕、加工肉制品等。

6

食不过量

①超重、肥胖的人,每天热量摄入至少减少400~500千卡。

②定时定量吃饭,每顿少吃一两口。

综合:人卫健康、腾讯医典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