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底麻木(糖尿病脚底麻木怎么办)
糖尿病脚为什么麻木,怎样保养和治疗
#健康科普排位赛#
大家好!临床上很多糖尿病病人具有脚麻木的症状。并且在血糖控制不好时感觉麻木更重一些。在此,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糖尿病会出现脚麻木,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怎么预防和对症下药了。
一,糖尿病导致脚麻木的机制:脚麻木是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好在下肢的一种症状。表现为皮肤发木,感觉迟钝,尤其是对痛觉和温度觉感知迟钝。
糖尿病脚麻木一般由两种原因引起:
1. 是糖尿病导致的下肢末梢神经损害,比如神经脱髓鞘改变等,医学上称为“糖尿病性神经性病变;
2.是糖尿病导致的下肢血管微循环血运障碍,即下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微小血管阻塞,导致供血出现了问题。医学上称为“糖尿病性血管病变”。
糖尿病病人出现下肢或脚麻木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信号。如果不慎外伤或合并有感染,就发展成了可怕的糖尿病足。
二,预防发展为糖尿病足的措施:
1.注意脚部及下肢的冬季保暖,以免冻伤。
2.平时注意避免脚或下肢的外伤;烫脚水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
3.积极治疗脚气(足癣),防止脚部感染。
4.坚持每天徒步运动锻炼,改善下肢及脚部的血液循环。
三,治疗:首先要对下肢末梢神经及下肢微循环做一下详细检查和功能评估。包括下肢神经传导、下肢动脉血管彩超、动脉血管成像(CTA)、末梢微循环等检查,然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一定要有效控制好血糖:注意糖尿病饮食,根据个人情况应用有效地降血糖药物,最好将血糖(空腹)控制在8以下。
2.营养下肢末梢神经:可以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的药物。
3.口服改善微循环及防止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丹参片、丹参滴丸、银杏叶片,西洛他唑、潘生丁、前列地尔等。
4.如果CTA检查存在下肢大动脉血管硬化性狭窄,则应采取下肢动脉血管球囊扩张,严重的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糖友注意 脚麻脚痛或是失明前奏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病例,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当时我自己从事疼痛专业有五年了,一个要好的朋友介绍了一个患者,60岁,男性,糖尿病八年,一直没能控制好血糖。
半年前他开始有一些手麻、脚麻伴疼痛,也没太在意,直到一个月前,突然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个月内几乎完全失明,只有简单的光感。雪上加霜的是,一周前开始出现一只脚坏疽,来就诊时,查体发现右足拇指湿性坏疽,右侧踝关节及以下皮温低,肤色青紫伴有剧烈疼痛。请了血管外科和骨科医生会诊,建议右膝关节以下截肢。
后来疼痛科综合考虑后,先给予抗感染
及右足创面处理,紧接着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右侧腰交感神经节酒精毁损,手术后,右侧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感染控制,最后截掉了右足大拇指,保住了右脚。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由这件事,引出两个问题,糖尿病人出现脚麻、手麻疼痛,到底问题大不大?跟眼睛失明又有啥联系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产生并发症。而手足麻木疼痛,又往往最先出现症状,却又常被人忽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引起的手足神经痛有啥特点:
初期可能仅仅是若有若无的麻木感,轻微的间断出现的刺痛,如果不重视并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有的轻微疼痛和麻木,逐渐加重为持续性症状,疼痛麻木特点开始多样化;
可出现双侧手足自发性烧灼样疼痛、闪痛或电击痛;有针刺感或刺痛;
也可以表现为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就算穿最宽大舒适的鞋,也会觉得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
进一步发展,轻微刺激就可引起重度疼痛,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常于夜间加重,导致患者无法入睡。疼痛症状偶尔也可累及双手,指尖常最先受累。
当手足麻木疼痛伴有如上特点,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糖尿病的多种机制诱导的线粒体产生反应性氧化产物生成增加,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造成微血管炎,大血管与神经病变,并且有可能已经形成相当程度的损伤。
糖尿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并会在某一时期凸显出来,正如本文开始提及的患者,就是在长达八年时间无明显症状,先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其后半年很快就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和足部溃疡。
此外,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等。这些并发症进展缓慢,但有可能会在疾病某一个阶段突然爆发,造成重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上医治未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手足麻木疼痛这样的早期并发症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防患于未然。
文/岳剑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不懂糖尿病脚麻木怎么办?医生:知道这6点让您避免截肢
糖尿病脚麻木是糖尿病足的表现之一,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治疗费用最多的并发症之一,大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足的并发症,也就是说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人是会出现糖尿病足的,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而且很多患者因为糖尿病足而截肢。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仅仅要了解糖尿病脚麻木怎么调理,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更关键,下面我从这两方面跟大家聊一聊。- 糖尿病患者脚麻木是糖尿病足及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之一,其实就是脚部的感觉神经异常了,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跟各种“通路”“炎症因子”有关,但是具体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够明确。不过有一点是很明确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关键因素,就是说血糖控制不好,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就容易出现糖尿病脚麻木。
- 这种神经异常往往是对称的,左右脚都有,脚上的感觉像穿了袜子一样,严重情况下走起路来可能感觉不到自己的脚,到这个程度时往往建议坐轮椅更适合,走路很容易摔倒。
- 如果已经出现了脚麻木,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血糖。这种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最好是选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每天监测血糖,至少是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情况。另外,我需要给大家普及一个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是反映您近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的,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这个值就会比较高,正常在4%-6%。一定要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保证这个数值在7%以下。
- 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采用甲钴胺、贝前列素钠等,可以改善患者脚麻木的症状。但是要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要因为看了科普文就擅自去买药服用,用这些药物是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采用的,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中医治疗在糖尿病脚麻木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针灸的办法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进而缓解脚麻木的情况。有研究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有麻木症状的脚上配合1-2个穴位针灸,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2.5%。
- 除了上述的治疗,饮食控制也很重要。之所以会出现糖尿病足,其实大部分情况是患者自身没有“管住嘴”,饮食控制不当,血糖的控制也好不了。尽可能定时、定量、定餐进食,不要毫无规律可循,食物选择上要以低糖、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同时要富含维生素和适当的脂肪量。
- 已经出现麻木症状的患者,足部感觉灵敏度要差很多,所以足部护理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泡脚时对水温的控制,尽可能在35℃左右,患者自身手部感觉正常时可自己调好水温,如果手部感觉异常则需要家人协助,千万不要在不确定水温的情况下泡脚。在冬天可以穿软一点的袜子保证双脚温暖,如果脚部皮肤干燥,可以涂上润滑油避免摩擦。
- 有脚麻木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还会出现疼痛、感染甚至溃烂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相应的止痛、抗感染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截肢哦。
- 前面说到高血糖是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关键因素,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每天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每天监测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尽可能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以下,餐后血糖控制11.2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 饮食上以低糖食物为主,像包子、馒头虽然不是直接的葡萄糖,但是可以很快转化为葡萄糖,尽可能少吃。富含食用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大豆等,可以适当多吃,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高峰哦。
- 适当的体育锻炼,尤其是肥胖患者,但是要避免运动量过大或者剧烈运动,最好是餐后半小时后运动,以免引发低血糖。而且要选用舒适的运动鞋,以免足底部摩擦过大反而加重足部损伤。
- 戒烟戒酒,因为烟酒对血管尤其是微血管损伤很大,是诱发血管神经病变的不利因素。
- 注意关注足部变化,比如有无皮疹、感染、破溃,皮肤颜色有无异常,足部有无疼痛、麻木等感觉,如果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评估是否出现了糖尿病足的并发症。
我是@肿瘤医生橙橙妈,将持续为您分享更多医学相关知识,欢迎点赞、关注、转发。
#健康科普排位赛# #真相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