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工作(糖尿病工作总结和计划)
患糖尿病的人 有不宜做的工作吗?
一般情况下,一般工种工作类型,轻微糖尿病人,都基本没有问题可适应的。
但可虑后期恢复力、收复力关系影响,还是有选择性建议特色的。
按重轻影响关系顺序排列为:
1.不适合经常上夜班熬夜的工作,因为熬夜对生物钟功能伤害密切相关。
熬夜影响心脑肝肾功能“阴精稳定”,对其新陈代谢分泌异物邪素的解毒作用机制起副作用,加速耗损眼睛、心脑血管功能影响。
熬夜还具有影响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失调而损害,所以糖尿病人,不做夜班最好。
2.不做刺激性或不良工作环境与情志关系影响密切的工作。
因为糖尿病多由内分泌功能胰岛素失调影响引起,内分泌失调与情志情绪及刺激性环境等因素作用相关。
3.不做与饮食制作相关有油腻气味工作。
因不适当气味积累对糖尿病具有一定副作用影响。
4,不宜高温出汗、伤津液工种等工作。
5.糖尿病人也不宜做高强度,节奏感强化性的工作。
对较严重的糖尿病人,在工作工种安排上,应考虑宜缓解身心压力,有利于病情好转恢复的工作工种。
观点建议参考,并有请评论讨论。
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原创作者 罗占光中医生。
1型糖尿病患者,不该被入职体检“断后路”
当隐瞒实情才能获得公正待遇时,该不该撒谎——这是一个经典的伦理学之问。在现实中,这个问题也时常困扰很多人。
今天,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聚焦1型糖尿病的“糖友”,他们多青少年时期发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但囿于入学、公务员体检等硬指标,为了正常学习和工作,他们中很多人只能选择隐瞒病情。有着15年糖龄的陈凡就“隐身”参加了高考,研究生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他说,“如果不隐瞒,我可能根本没有现在”。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1.14亿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分1型和2型,我们常见的是2型。2型糖尿病往往是在中年以后发病,这时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经大致成型,很多单位虽然设有入职门槛,却无跟踪淘汰制度。所以,2型糖尿病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似乎不大。
但1型糖尿病则不同,这个病又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没有明确的病因,有人与生俱来。大多数是在35岁以前发病,六七岁、十几岁的都有,他们的身体几乎不能产生胰岛素,所以,他们要想存活就必须终身依赖胰岛素。
将他们归于正常人,不符合逻辑。可在胰岛素可以轻易获取的今天,将他们归为“另类”显然也不合理——只要他们胰岛素使用得当,他们的身体与普通人无益。说他们可以从事一切工作可能绝对,但大众化的工作,没有问题。
客观说,遭遇病患的人,其身体机能大多会有所下降。所以,一些职业对一些疾病患者设立门槛,本无可非议。比如入伍对视力有要求,一些强体力劳动需要对心脏病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拦截。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摆脱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即便是罹患渐冻症的霍金也可以凭借现代技术,著书立说,成就斐然。给不幸患病者提供学习和工作机会,为他们打造适当的平台,也应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应有选项。
曾经很长时间,乙肝等也是很多单位“卡人”的指标,这些年随着人们对乙肝患者的保护呼声增强,很多单位取消了这些体检项目。更何况,1型糖尿病并非不良习惯导致,没有传染性,更不具有公共危害性,只是自身运气欠佳。相比于乙肝,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拦截就更显得理由不足。
今年开学,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上了“头条”,原因是为患糖尿病新生准备医用冰箱存放胰岛素。对于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来自社会的公正对待和关爱,是他们坚持治疗、积极生活的强大动力。
“糖尿病只是病,不是罪”,遭遇疾病是世间不幸。从正视到理解,从释放善意到改变制度,希望社会可以让“糖友”们看到更多希望。本质上,关注“糖友”们的境遇,也是关注我们自身的命运。
(来源:新京报)
这些职业是糖尿病重灾区!做好这几件事,能防75%的2型糖尿病
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
工人、司机更易患糖尿病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这意味着工作环境的改善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尤其对于糖尿病的高危职业。发表于英国《糖尿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
职业是糖尿病更具体的一种风险因素,与大学教师和理疗师相比,职业司机、制造业工人和清洁工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3倍。研究者表示,职业不同的人其糖尿病风险不同,主要是生活方式中的危险因素不同。
1 不同职业人受不同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影响
为了揭示不同职业人群的糖尿病风险,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索菲娅·卡尔松博士对瑞典两个全民登记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展开了梳理分析。
这些数据库涉及1937~1979年出生的所有瑞典公民,研究数据涉及患病情况、死亡原因、健康保险以及就业等情况。研究人员于2006~2015年对年龄至少为35岁的参试者的糖尿病患病率进行了随访。
结果发现,不同职业人群中糖尿病发病情况有所不同。男性中,制造业工人、机动车驾驶员、个人护理人员、店员和运输职员发病率较高,而大学教师、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发病率较低。女性中,制造业工人、清洁工、厨师、女服务员及管家和个人护理人员发病率最高,而理疗师和牙科保健师、作家和创作或表演艺术家的发病率最低。
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瑞典劳动人口总体相比,男女制造业工人糖尿病风险分别高出49%和80%。相比之下,男性大学教师糖尿病发病率低46%,女性理疗师和牙科保健师糖尿病发病率低45%。
研究人员认为,不同职业间2型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明显差异,与这些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不同有很大关系,涉及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超重/肥胖比例、吸烟比例、饮食状况、运动、睡眠状况、工作压力和收入水平等。
2 不同职业对同一个危险因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高危职业人群较低危职业者相比,其超重、吸烟的比例更高,身体素质更差,这些危险因素可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但有趣的是,这种不同职业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早在年轻时(还没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就已存在,因此,职业仅仅是作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提示,而非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不同职业对同一个危险因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汽车司机长期久坐不动增加糖尿病风险,但从事计算机工作的职业人群同样也可能久坐不动,其2型糖尿病风险却相对更低;制造业工人也许久坐并不多,但2型糖尿病风险却比白领职员更高。这就与具体的危险因素有关,如高危群体还同时有熬夜、压力大、心理素质差等其他特有因素的综合作用。
本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来自卡罗林斯卡学院流行病学系的副教授索菲亚·卡尔松博士说:“2型糖尿病的罹患风险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差异很大,发病率高的职业往往伴随着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生产工人、司机和清洁工群体2型糖尿病罹患风险显著高于其他职业,属于高危群体。改善生活方式,可能会带来降低高危人群糖尿病罹患风险的获益。”
3 保持健康身体指数和习惯能防75%的2型糖尿病
一项针对超过40万人的研究显示,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良好的腰/臀比和饮食、不吸烟可预防75%的2型糖尿病。
体重指数(BMI)又称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的米数的平方。其可以用来帮助判断人体的体型是否正常,是否有超重或者偏瘦的情况。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岁)的BMI正常值应在18.5~23.9kg/m²之间。
一个人体重指数过高(BMI在24~27.5kg/m²之间超重或BMI在28~34kg/m²之间肥胖)或体重指数过低(BMI小于18.5kg/m²)都是不健康的表现。而超重和肥胖与糖尿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腰臀比是判断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臀围,即男性>1.0、女性>0.9定义为内脏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又称为腹型肥胖、向心性肥胖,过多的脂肪不仅堆积在皮下,更重要的是堆积在内脏,从而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2015)专家共识》指出,对于肥胖者的饮食治疗有三种膳食模式。
一是限能量平衡膳食,是指一类在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基本营养需求的膳食模式,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应符合平衡膳食要求。
二是高蛋白膳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40%,但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慢性肾病患者慎选。
三是轻断食膳食,指每周5天正常进食,其他两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的饮食模式,轻断食可有效减重并预防2型糖尿病。
本项研究表明,职业似乎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指标,对于高风险人群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燕声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