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补钾糖尿病(补钾糖尿病饮食)

九博士糖尿病逆转团队 0
文章目录:

缺钾比缺钙还可怕,尤其对糖尿病人,6种补钾的食物,立刻补

人体缺钾可引起钾缺乏症,表现为血糖、血压异常、肌肉无力或瘫痪、心律失常、横纹肌肉裂解症及肾功能障碍等,那我们如何用食物来补钾呢?

1、紫菜:在海藻类的食物当中,紫菜是含钾比较高的食物,每100克的紫菜就含钾1640毫克,因此,适量多食用紫菜可以避免因钾缺乏而引起钾缺乏症。

2、毛豆:钾含量很高,吃毛豆可以帮助补充因出汗多而流失的钾元素,缓解因为钾流失引起的疲乏无力食欲下降。

3、绿豆:不仅钾元素很丰富,还含维生素B蛋白质淀粉酶氧化酶等营养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排泄体内的毒素,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

4、豆腐皮:是钾元素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每100克当中含有钾元素高达877毫克,除了钾元素,它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适量多食用豆腐皮可以避免因钾缺乏而引起钾缺乏症。

5、脐橙:不仅钾含量较高,还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视黄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镁等,每100g中含热量197kJ,适合糖尿病人吃。

6、柚子:不仅钾含量较高,还富含维生素B1、B2、C、P、胡萝卜素、钙、磷等。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凉,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适合糖尿病人吃。

钾为糖尿病患者的“保护伞”?

最新研究表明,基线时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钾排泄越高,肾功能不全及心血管(CV)并发症的风险越低。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钾的摄入可能对这些患者有益。该研究于12月6日在线发表在《美国肾脏病学会临床杂志》上。

日本滋贺医科大学Shin-ichi Araki博士说道:“在临床实践中,通常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卡路里摄入量并且建议低钾饮食。但是低卡路里和低钾饮食可能引起钾的缺乏。”

同时,我们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增加膳食钾是否对患者有益。在最新研究中我们发现,肾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钾排泄增高与肾功能下降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相关。

高钾排泄等同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降低

滋贺研究是针对日本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开展的一项探究新的生物标志物、遗传及临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观察性、随访研究,上述研究则为滋贺研究的一部分。

研究共纳入623名患者,这些患者在1996-2003年注册纳入研究并随访至2013年,基线时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

这项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首次发生任何肾脏或心血管事件,包括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和/或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血管疾病及由于心血管原因死亡。在中位随访的11年中,共有134个主要终点发生。

与尿钾排泄四分位数最低的患者相比,第三四分位数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可能性减少44%。而那些第四四分位患者即尿钾排泄的最高的四分位患者在研究区间末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可能性减少67%。

尿钾排泄量(g/d)和调整后的主要终点危险比(HR)

相反,将尿钠排泄水平分层后,校正后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比在四分位不同亚组间无显著差异。

Araki博士说道:“对于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决定吃什么。我们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增加钾的摄入量同时限制摄入总能量可以防止肾脏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而高尿钾排泄一般与高钾食物的摄入相对应,如新鲜的水果、蔬菜。

钾:被遗忘的电解质?

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Jessica Kendrick评论该研究时说道:“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在基线时只测定了一个24小时的尿量。因此,这一个数值在接下来11年疾病并发症 的预测作用有点猜测的意思。但是,其他研究也是如此,便不再多说。该研究同时反应出钾是一种被遗忘的电解质(钠经常出现在报道中),但钾却更重要。”

Kendrick博士认为内科医生建议无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食用含钾丰富的食物是安全的。

Araki博士等人认为在研究中高钾饮食对患者的影响可能不受患者血压下降的影响。因为在校正血压后,高钾饮食的获益影响依然存在。

文献来源:医脉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何补液、降糖、补钾、纠酸?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1型糖尿病(T1DM)有发生DKA 的倾向;2 型糖尿病(T2DM)亦可发生DKA。

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

★ 感染:为最常见的诱因,多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常见感染包括肺炎、胃肠道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化脓性皮肤感染等。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胰岛素缺乏时,会导致严重的高血糖,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病程长、胰岛功能差的患者,需要每天坚持胰岛素治疗,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应中断胰岛素的使用,否则,极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饮食不当:如饮酒过度、过多进食含脂肪多的食物、暴饮暴食、无节制进食、短时间摄入大量高热量食物等均有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胃肠道疾病:如急性胃肠炎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导致重度失水和进食热量不足;肠梗阻、肠道严重感染时会使糖尿病病情加重,从而进一步导致酮症酸中毒。★ 各种应激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卒中、手术、创伤、精神紧张、妊娠和分娩等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其他不明原因:有接近10%~30%的患者可没有明确诱因而突然出现酮症酸中毒。

DKA主要临床表现

DKA常呈急性起病。在DKA起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临床如何诊治呢?

如血酮体升高(血酮体≥3 mmol/L)或尿糖和酮体阳性( 以上)伴血糖增高(血糖>13.9mmol/L),血pH(pH<7.3)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HCO3-<18 mmol/L),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都可诊断为DKA。诊断标准见下表:

治疗

DKA 的治疗原则为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无酸中毒的糖尿病酮症患者,需适当补充液体和胰岛素治疗,直到酮体消失。补液

能纠正失水,恢复血容量和肾灌注,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清除酮体。治疗中补液速度应先快后慢,第1小时输入生理盐水,速度为15~20 ml·kg⁻¹·h⁻¹ (一般成人1.0~1.5 L)。随后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电解质水平、尿量等。要在第1个24 h内补足预先估计的液体丢失量,补液治疗是否奏效,要看血流动力学(如血压)、出入量、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表现。对有心、肾功能不全者,在补液过程中要监测血浆渗透压,并经常对患者的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状况进行评估以防止补液过快。在DKA治疗过程中,纠正高血糖的速度一般快于酮症,血糖降至13.9mmol/L、DKA 得到纠正(pH>7.3,HCO3->18.0 mmol/L)的时间分别约为6h和12h。当DKA患者血糖≤11.1mmol/L时,须补充5%葡萄糖并继续胰岛素治疗,直至血酮、血糖均得到控制。胰岛素

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与静脉注射胰岛素在轻~中度的DKA患者的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已推荐将小剂量胰岛素连续静脉滴注方案作为DKA的标准治疗,指南推荐采用连续胰岛素静脉输注(0.1U·kg⁻¹·h⁻¹),但对于重症患者,可采用首剂静脉注射胰岛素0.1U/kg,随后以0.1U·kg⁻¹·h⁻¹速度持续输注,胰岛素静脉输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糖,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输液速度以保持血糖每小时下降2.8~4.2 mmol/L。若第1小时内血糖下降不足10%,或有条件监测血酮时,血酮下降速度<0.5mmol·L⁻¹·h⁻¹,且脱水已基本纠正,则增加胰岛素剂量1U/h。当DKA患者血糖降至11.1 mmol/L时,应减少胰岛素输入量至0.02~0.05U·kg⁻¹·h⁻¹,并开始给予5%葡萄糖液,此后需要根据血糖来调整胰岛素给药速度和葡萄糖浓度,使血糖维持在 8.3~11.1 mmol/L,同时持续进行胰岛素滴注直至DKA缓解。DKA缓解标准参考如下:血糖<11.1mmol/L,血酮<0.3mmol/L,血清HCO3-≥15mmol/L,血pH值>7.3,阴离子间隙≤12mmoL/L。不可完全依靠监测尿酮值来确定DKA的缓解,因尿酮在DKA缓解时仍可持续存在。DKA缓解后可转换为胰岛素皮下注射。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DKA再次发作和反弹性血糖升高,胰岛素静脉滴注和皮下注射之间可重叠1~2 h。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开始胰岛素及补液治疗后,若患者的尿量正常,血钾<5.2 mmol/L即应静脉补钾,一般在每升输入溶液中加氯化钾1.5~3.0g,以维持血钾水平在4~5mmol/L之间。治疗前已有低钾血症,尿量≥40ml/h时,在补液和胰岛素治疗同时必须补钾。严重低钾血症可危及生命,若发现血钾<3.3mmol/L,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当血钾升至3.3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以免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呼吸肌麻痹。纠正酸中毒

DKA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治疗后会抑制脂肪分解,进而纠正酸中毒,如无循环衰竭,一般无须额外补碱。但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会引起心肌受损、脑血管扩张、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以及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推荐仅在pH≤6.9的患者考虑适当补碱治疗。每2小时测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维持在7.0以上。治疗中加强复查,防止过量。去除诱因和治疗并发症

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脑水肿和肾衰竭等。

酮症酸中毒的预防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坚持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酮症酸中毒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多数的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都是有一定诱因的,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到积极预防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应掌握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提高对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一旦怀疑出现了酮症酸中毒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严格遵守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治疗方案,不擅自终止或随意调整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剂量。★ 注意血糖、尿糖、尿酮的监测,了解尿量、体重的变化。★ 遇到手术、妊娠、分娩等应激状态时,应首先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坚持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如果发生急性病,特别是严重的感染,必须尽早治疗。


来源:急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