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头癣与糖尿病(头癣和头皮糠疹的区别)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看是否这6种疾病惹的祸,如何防治你得知道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低,很容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以皮肤瘙痒症状最为明显,同时手部和足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脱屑、严重者还有小水疱,部分患者有灰指(趾)甲等。

真菌感染是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导致皮肤真菌感染的6种疾病

1.手癣

发生在手掌、手指掌面,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严重时有小水疱或皮肤开裂伴出血,有瘙痒感或疼痛感,可通过接触传染。

手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有双手长期浸水、摩擦受伤、接触洗涤剂和刺激性溶剂等。

对策

适当清洁双手,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涤剂,手部皮肤干燥时涂护手霜,维持手部皮肤正常抵抗力,必要时口服抗真菌药物。

2.脚癣

发生在脚掌、足趾间,足背发生较少,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有时可见圆形小干疱、严重时出现小水疱或足跟皮肤皲裂,足趾间皮肤发红,有严重瘙痒感,表皮破损会有疼痛感,合并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有这些感觉。

可通过接触传染,脚癣感染的重要诱因是不注意个人卫生,在卫生不合格的公共场所洗脚,用碱性的肥皂洗脚导致皮肤过分干燥而降低皮肤抵抗力等。

对策

不去公共场所洗脚,洗脚用具单独使用,每天洗脚后先用干毛巾擦干足及足趾间,每天更换袜子,鞋子每晚通风、晾干,有条件者多准备几双透气的鞋子换着穿。

皮肤干燥的患者应注意在足部皮肤涂抹润肤霜,特别是足跟,避免皲裂。有神经病变的病友要每天查看足部及足趾间,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3.股癣

发生于腹股沟、大腿内侧上部及外阴部,夏季温热潮湿,容易发病,男性多汗者、肥胖者多见。

开始出现为小片红斑,有脱屑,并逐渐扩展向四周蔓延,其上有丘疹、水疱、结痂,常有瘙痒感。可通过接触传播。

对策

经常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不要穿别人的内衣、内裤,新衣服清洗后再穿,不用别人的洗浴用品。

4.体癣

发生在人体躯干,腰背部最常见,是由致病性真菌侵犯人体表面的角质层引起的很轻的炎症反应,有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等表现。接触传染。

对策

注意个人卫生,有手癣、脚癣等真菌感染时避免搔抓,避免没洗手又抓身上其他部位引起自身感染。

5.头癣

发生在头部,是头皮和头发的浅部真菌感染,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

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主要通过被污染的理发工具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患癣的猫、狗等家畜感染。

对策

避免与患病的病人及家畜接触。

6.灰指甲

又称甲癣,发生在手指甲和脚趾甲,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表面凹凸不平,脆、易碎,甲床分层、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等,还可引起甲沟炎。

对策

保持个人卫生,手足发生真菌感染及时治疗,预防灰指甲的发生;一旦患上,顽固难治,必须坚持疗程治疗,不要拖延。

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9个生活细节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控制好血糖、加强个人卫生外还需注意以下9点:

1.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只有管理好了体重,控制肥胖,才能防止身体折皱处因汗水、油脂等积聚,不给真菌繁殖留下合适的环境。

2.控制好血糖,皮肤表面糖分过高是细菌繁殖的基础,只有很好的控制好血糖,才能防止各种细菌在皮肤上造成感染。在选择降血糖药物时,应避免使用引起皮肤过敏的药物,避免皮肤因搔抓而破损,继发皮肤细菌感染。

3.饮食注意:忌食鱼、虾、蟹之类的海鲜产品,禁食辣椒、生姜、大葱、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水果宜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者。

4.避免摩擦:穿宽松、透气性强、柔软的衣裤,避免穿衣料过硬的衣服,防止衣物摩擦刺激患处皮肤。

5.洗浴注意:水温合适,不能用热水烫洗,皮肤干燥的患者减少洗澡,洗澡时只用清水淋浴即可,不要过分搓擦皮肤,皮脂分泌多的患者可适当多洗澡,但要避免使用碱性大的肥皂,家里的洗浴盆和毛巾专人专用

6.忌搔抓:经常搔抓皮肤,会让病变皮肤增生、变厚增粗,这样又会加重瘙痒感,结果越抓越痒,越痒越抓,使皮肤问题久治不愈,抓破的皮肤还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7.勤更换衣物和床单:皮肤病常常有较多渗液,加上经常涂药,容易弄脏衣裤和床单,应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

8.防传染:皮肤真菌感染都有传染性,但并不是所有接触者都会患病,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容易被真菌感染,已患皮肤真菌感染患者应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自身蔓延和交叉感染,按皮肤科医生指导积极按疗程治疗。

9.避免潮湿:潮湿有利于皮肤上真菌的生长,保持皮肤清爽,不要睡湿地,不涉水,避免手、脚浸泡在水里,洗衣服时戴橡胶手套,以免皮肤病转为慢性,长期不愈,甚至症状加重合并感染。

总之,导致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湿疹、尿毒症晩期代谢废物刺激、药物过敏等,而皮肤真菌感染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皮肤瘙痒,应及时去医院看皮肤科和糖尿病科,不要自行用药,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刘雅珣 副主任护师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员审校:向建平 主任医师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国家代谢性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

我在门诊碰到一个“皮肤病”患者,一测血糖13.8!皮肤出现这个症状,警惕糖尿病!

我最近门诊遇到一个男患者,他说腰上长了个“癣”,痒得要命。

一看,整个腰上都布满了小疹子、红斑、鳞屑,边界清楚但边缘不规则,还有白色脱屑。

他说已经看了皮肤科,医生说是真菌感染,用了抗真菌药三个月,但病情时好时坏

我让他测了空腹血糖,结果竟然高达13.8mmol/L!

结合病史,他的皮肤真菌感染久治不愈,是因为糖尿病在作怪。

皮肤出现真菌感染,可能是糖尿病在作怪!

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真菌感染现象较为普遍。

皮肤病专家弗勒尔教授说:“患有慢性瘙痒的真菌感染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标志性疾病。”

长期的高血糖使患者的皮肤黏膜处于慢性脱水、缺血缺氧和营养不良的状态,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显著减少,免疫力下降,皮肤的再生能力和抗感染屏障作用均减弱。

这样的皮肤环境为真菌的入侵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糖尿病病友较非糖尿病人群更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

一旦表皮受到真菌感染,极易引发深部和广泛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

感染部位有口腔黏膜、外阴、指甲,可引起口角炎、舌炎、口腔溃疡、外阴炎、龟头炎、甲沟炎等。

其中,有些女糖友外阴炎为首发症状而发现糖尿病,男糖友龟头炎为首发症状而发现糖尿病。

体癣、股癣、甲癣、头癣等均属于此类,其中足癣、甲癣尤其需要注意,脚趾甲真菌导致的指甲板增厚、污渍、脆裂,对糖尿病病友特别危险。

指甲损伤可能导致细菌侵入,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在足底或脚趾端出现溃疡,可能诱发糖尿病足。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足部坏疽、骨髓炎,甚至需要截肢。

如何预防皮肤真菌感染?

1.控制血糖达标

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病友皮肤抵抗力下降,皮肤感染真菌的的重要原因。

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疗本病的重中之重。

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

平时尽量按照医生要求,做到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定期就诊调整降糖方案,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以避免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

2.适度清洁、注意护肤

对糖友来说,照顾皮肤很重要,不然容易让真菌感染。

用热水洗澡会把身上的油脂洗掉,让皮肤变得更干更痒。所以,如果皮肤病严重的话,要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

如觉得皮肤干燥,洗完澡后可以用一些常规的护肤乳液,但不要涂在脚趾缝里,过度湿润的环境可能造成真菌滋生。保持足趾缝干燥,且不要和患“脚气”的人共用拖鞋等。

清洁脸部之后也要重视护肤,最好是选择凡士林、硅油这些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

容易出汗的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可适当使用爽身粉,保持干燥。

3.不要抓挠皮肤

皮肤痒的时候,别使劲抓,不然容易弄破皮肤导致感染。

万一抓出感染来了,要赶紧采取措施,用点外用药膏,比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啥的,或者涂点安尔碘消毒。

严重的感染可能还得吃抗生素,那就得去医院看病了,千万别自己乱来,不然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4.必要时用抗真菌治疗

针对皮肤真菌感染,外用制霉菌素咪唑类药膏疗效较好,推荐外用1%特比萘芬,因其可以杀死真菌,而不仅仅抑制真菌。如果感染难以对付,可考虑口服特比萘芬或氟康唑

皮肤真菌感染瘙痒难忍者,可内服抗组织胺药物,一般情况下不外用激素类药膏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卤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因为经常使用激素类药膏除了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影响外,也会改变皮肤状态,使皮肤变薄、降低局部的抵抗力,抓破后更易引起感染。

如果皮肤真菌感染长期不愈,要及时测下血糖,看是否有糖尿病。

作者:陈泉峰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龙眼树皮治头癣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 胡世云

龙眼果实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另外,龙眼的叶、花、树皮也有各自的疗效。

龙眼叶是龙眼的嫩芽,味微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利湿的功效。用其作茶叶,随时泡饮,可预防流感等。龙眼叶外用还可治疗阴囊湿疹。

龙眼花是龙眼的花蕾,味微苦、甘,性平,具有清热利水的效果,主要用在淋症、白带多、糖尿病等病症上。《泉州本草》记载,诸种淋症,如小便不畅、艰涩、疼痛,可以用龙眼花煎水服用。如果出现消渴、小便像豆花状,可以用龙眼花1两,与猪肉一起炖服,3~5次即有较好疗效。

龙眼树皮是龙眼树的韧皮部,味苦、微涩,性平。《岭南采药录》记载,它可以杀虫消积、解毒敛疮,可用于疳积、肿毒。将其煎煮后外洗,可以很好地渗入毛囊,清除内皮脂,使嗜脂肪性真菌失去活性,可用于治疗头癣。具体方法为:用新鲜或干龙眼树皮500克,加清水3升,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开,再用小火煮30分钟,晾凉后清洗头部,每天2~3次,一般一周左右就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