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4糖尿病(饭后糖尿病症状)
饭后出现4种症状,警惕胰腺癌!尤其是这类人
胰腺作为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
不应该被忽视
胰腺癌更是号称“癌中之王”
恶性程度高、生存几率低
一定要及时排查
饭后出现 4 种症状
警惕胰腺癌
胰腺的位置大概在胃的下方,主要作用是辅助消化和代谢。胰岛素也是从这里产生的,它是平衡血糖不可或缺的一环。
胰腺癌很难早期发现,有这些表现基本上晚期可能性极大。胰腺癌早期的症状非常不显眼,有数据显示,超过 60% 的患者存在误诊,都以为是胃病、胆囊炎、胆结石。
而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症之王”,是因为在已知的所有癌症当中,胰腺癌的治疗效果都是垫底的,病死率更是数一数二。
近10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平均生存期仅4个月到6个月。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早期胰腺癌患者与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别。在临床中,初诊的胰腺癌的患者做手术切除的比例不足20%,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仅有8%。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国家癌症中心 2021 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 7 位,女性第 11 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 6 位。
出现这 4 种症状,就要小心了:
1
腹痛
胰腺癌最典型,也是最容易混淆的症状,就是经常出现持续性的饭后腹痛、腹胀,位置集中在中上腹或者左上腹,向背部和腰部辐射。
拖着让它继续发展,还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
2 大便异常,出现脂肪便
要是你注意到大便有点油腻,甚至水面都有一层油膜那种,还浮在水面上,这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已经无法分解饮食中的脂肪了。很多胰腺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暴瘦的情况。
3 吃油腻食物犯恶心
胰腺出现病变时,可能有例如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症状。同样,胰腺是参与脂肪、蛋白质消化的器官,当它这项功能出现异常,患者就会感觉一点油腻食物都受不了。
4
黄疸
大多数胰头癌患者都可能出现黄疸,典型症状是皮肤、眼白变黄,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当心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胰腺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 2 倍,胰腺癌患者当中,有超过 30%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怎么导致胰腺癌的?
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身体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就会更卖力地分泌胰岛素,浓度过高的胰岛素就可能诱使胰腺癌发生。
另外,高血糖也会间接给癌细胞提供能量来源,再加上本身糖尿病就会破坏免疫系统,就更容易给癌细胞留出发挥空间了。
如何预防胰腺癌?
●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
● 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肥胖是引起糖尿病和胰腺癌的重要因素,可能会让二者合并出现。
● 戒烟戒酒。酒精可能导致慢性胰腺炎,让胰腺癌风险大大提高,吸烟更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
2025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监制/志飞
饭后4种症状别大意,警惕“癌王”降临!这些人群需当心
胰腺作为人体的重要消化器官,起到辅助消化和代谢的作用,可以分泌各种消化酶。相比于心肝脾肺肾,胰腺的存在感似乎并不高。可别小看平常“一声不吭”的它,一旦出问题就很严重,让人猝不及防,而且当觉察到时,大多已是胰腺癌晚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非常有限,除此之外,术后复发也是困扰诸多患者的难题。
胰腺癌发生时,有哪些预警信号?如何预防胰腺癌?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周敬强给予了解答。
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是一组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可以有新发糖尿病、背痛、黄疸等表现。
1.起病隐匿,较难发现
胰腺体积较小,“躲”在胃、肝脏、脾脏等器官的后面,后方是错综复杂的血管和神经组织,位置隐秘。在B超等常规检查中,早期直径较小的胰腺肿瘤难以被捕捉到,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属中晚期。
2.恶性度高,生存率低
胰腺癌侵袭性强、进展迅速,容易扩散转移,难以控制,是我国生存率最低的恶性肿瘤之一。
3.晚期难治,预后极差
胰腺癌早期病例少,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或转移发生率高。一旦到了胰腺癌晚期,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效果都很不理想。
早期胰腺癌易与胃病、胆囊炎、胆结石混淆
饭后出现这4种症状,需高度警惕!
1.腹痛
中上腹或者左上腹经常出现持续性的饭后腹痛、腹胀,向背部和腰部辐射,继续发展还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
2.出现脂肪便
当胰腺受损,无法分解饮食中的脂肪,就会出现大便异常,比如大便变得油腻,甚至在水面浮有一层油膜。由于营养吸收出问题,胰腺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暴瘦的情况。
3.吃油腻食物犯恶心
胰腺参与脂肪、蛋白质消化,当发生病变时,会出现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特别是吃不了油腻食物。
4.黄疸
大多数胰头癌患者都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白变黄,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除胰腺癌之外,某些肝脏病、胆囊病、血液病都有可能导致黄疸。
胰腺癌高危人群有4类
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建议定期筛查
1.吸烟、酗酒,爱吃高糖、高脂、高热量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
2.慢性胰腺炎、遗传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等胰腺炎患者。
3.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
4.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
划重点:预防大于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周主任表示,胰腺癌早期诊断是通过影像学检查,结合肿瘤标志物进行综合判定,主要还是依靠影像学检查。
预防胰腺癌,应去除一切与胰腺癌发生相关的自身和环境因素,戒掉烟酒,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进食水果、蔬菜,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和血糖。
饭后总犯困,难道是糖尿病的前期信号?
很多人每次吃完饭后总是感觉困意袭来,眼皮子直打架,恨不得立刻躺下来睡一觉?但你知道吗,这可能并不是你懒,而是胰岛素抵抗在悄悄作怪……
犯困与胰岛素有关系?
当我们吃饭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转化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中,导致血糖水平上升。为了维持血糖的稳定,胰脏会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而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影响着血糖水平,还会促使大脑中色氨酸水平升高,转化为具有调节情绪和促进睡眠作用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褪黑素。因此,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升高时,人们会感到困倦和想要睡觉。对大多数人来说,吃饱犯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胰岛素抵抗则是指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胰岛素在努力降低血糖时,细胞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响应,导致血糖水平居高不下,以至于饭后特别容易出现犯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等情况。
如果你也存在饭后犯困的情况,可以先调整饮食,减少精制碳水摄入,多吃一些蔬果、粗粮。如果调整后依旧持续存在,很可能就是胰岛素抵抗的一个信号。
胰岛素抵抗有哪些表现?
胰岛素抵抗的症状通常涉及代谢、皮肤及内分泌等多个方面,会出现以下这些表现:
1. 口渴且多尿
高血糖刺激肾脏排出大量尿液,导致机体失水过多,进而引发口渴感,形成多饮多尿的循环。
2. 多食与体重增加
胰岛素抵抗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下降,导致细胞能量不足,进而增加食欲。但由于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血糖,身体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储存,最终导致体重增加,尤其是腹型肥胖。
3. 血糖波动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血糖水平可能出现不稳定波动,患者可能经历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出现的情况,特别是在吃饭前。
4. 皮肤改变
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皮肤棘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过度生长,使皮肤变得粗糙,表面出现黑褐色的斑块,主要发生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这种被称为黑棘皮症。
5. 疲劳乏力
由于细胞无法充分利用血糖提供能量,常感到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6. 血脂异常
常伴有脂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胰岛素抵抗的症状多种多样,涉及多个方面。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转自人民网科普
来源: 哈密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