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助眠(糖尿病人吃什么助睡眠)

湖南医聊 0
文章目录:

睡觉不好的糖尿病人,这个助眠法一定要知道!帮你一觉安睡到天亮

#长沙头条##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2%,糖尿病总人数超过1.4亿,居世界首位。调查显示,失眠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发生率高达52%-77.4%,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醒后不易入睡等。

失眠等睡眠障碍可以通过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活、交感神经活动、褪黑素信号改变、瘦素分泌改变等引起糖代谢紊乱,影响血糖的控制。睡眠障碍还可导致疲乏、工作效率下降,老年人可增加跌倒风险,长期睡眠剥夺,还可增加死亡的风险。

正念是一种对于当下经验的意识状态,不加评判地对待此时此刻的经历或体验。冥想起源于佛教禅修的练习方式,是一类旨在通过身心自我调节、有意识地

使躯体放松或心智宁静的修习或训练方式,具有情绪和注意调节的功能。

正念冥想是基于正念理论的一种心理干预手段,通过集中自我注意力、关注和体验身心活动及感受,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减少负性情绪,可有效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机体过度觉醒状态,达到自我接纳、放松减压和改善睡眠的目的。

如果糖友正被失眠困扰,请在专科护士的引导下,在睡前进入一段奇妙的正念冥想之旅,让自己一夜好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邹艳波 唐瑜 刘灿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有糖尿病还总失眠,容易引起血糖波动,5个办法改善糖友睡眠质量

近些年来,患上糖尿病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是一种以体内血液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一旦患病,会导致患者的肾脏、血管、神经、心脏等一系列器官出现慢性损伤,对健康危害非常大。

还有不少患者由于血糖持续不稳,很容易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睡眠问题,比如失眠、容易早醒

而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这些睡眠问题,就会引起血糖异常波动,导致病情加重。

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糖尿病患者如何改善睡眠质量

一、增加运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每天一定要适当的增加运动量,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达到辅助稳定血糖值的功效。

而且适当运动,还能够提升血液循环速度,并且提升患者的代谢、消化功能,可以降低患有一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而且适当运动可以释放糖尿病患者的一些不良情绪,还能调节患者的中枢神经,达到稳定情绪以及促进睡眠的作用。

二、饮食调整

患者一定要注意一日三餐的调整,不能吃任何高糖食物,也不可以吃过多高油、高盐、高胆固醇等食物,这些食物都会影响到患者的血糖值,很容易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问题。

一日三餐要以各类蔬菜以及粗粮、豆类食物为主。这些食物升糖指数非常慢,而且所含有的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其他矿物元素非常多。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代谢功能,既可以预防一些糖尿病并发症,还有着改善睡眠的功效。另外,患者在晚上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饮用一小杯牛奶,能够起到稳定情绪以及促睡眠的效果。

三、适当喝茶

患者在日常中可以适当的喝一些茶,比如刺五加茶。这种茶当中含有很多的人参皂苷,既能够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可以增加血流量,有效避免出现一些血管类并发症

这种茶中含有很多的活性成分,能够起到抗疲劳以及安神助眠等一系列功效。

四、情绪调整

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体内就会释放出大量的激素,包括一些拮抗胰岛素,会使的患者的血糖值不稳,很容易导致出现并发症,还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就会严重影响的睡眠。

所以患者一定要注意情绪方面的调整,不可以出现任何不良情绪,要学会释放一些压力,并注意劳逸结合,出现身体和大脑过度劳累现象。

五、环境调整

患者应注意所处环境的调节,室内空气一定要流通,每天要开窗透气,让室内有新鲜的空气流入。

尤其是睡眠环境要注意调整,不能出现噪音或者是一些刺激性气体,并且要注意室内温度干湿度的调整。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一旦出现睡眠问题的话,必须注意做好生活各方面的调整。

除了以上5点以外,患者还应该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值。一旦血糖不稳的话,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用药治疗。只有血糖值稳定,才能够有效预防出现一些并发症,达到改善睡眠的作用。

睡眠好胰岛素敏感性也好,7个妙招助糖友好睡眠

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有一个好的睡眠也能够保障好的身体。

在“世界睡眠日”(每年的3月21日)来临之际,我们来说说睡眠其实与糖尿病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睡眠好,胰岛素敏感性也升高

我们熟知的糖尿病治疗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大疗法,现今又增加了“治心”和调节睡眠。

临床医学发现,“治心”可以升高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产生迷走—胰岛作用,调节机体和细胞功能,阻断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障碍(紧张、压抑、恐惧和悲观)。

睡眠医学证实,慢性睡眠剥夺、长期睡眠质量差,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并增加糖尿病发病危险。

睡眠质量好,胰岛素敏感性升高。“治心”和调节睡眠都可以增加机体对糖的利用,起到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那糖友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睡眠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助眠小妙招吧,希望能帮助到糖友摆脱失眠的困扰!

人体脏器工作时间表

21:00-23:00

免疾系统排毒时间,尽量保持安静,或是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

23:00-1:00

肝脏排毒时间,最好处于熟睡之中。

1:00-3:00

胆的排毒时间,建议深度睡眼,保持睡眠质量。

3:00-5:00

肺部排毒时间,不要吃任何的止咳药,避免抑制排出废物。

5:00-7:00

大肠的排毒时间,最好上厕所排便。

7:00-9:00

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间,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吃早餐。

一、晚餐不宜太饱

晚餐应清淡,不宜过多,因为辛辣富含油脂的食物也会影响睡眠。睡前勿猛吃猛喝。如果睡前血糖比较低,需要加餐的话,时间应该尽量控制在睡前的一个小时,不要喝太多的水,因为晚上不断上厕所会影响睡眠质量。

因此,晚餐要注意三点:早吃、多素食、少吃点!

二、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晚睡,在12点以后睡觉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常事。糖友应尽量在晚上10时前入睡,禁止熬夜到12点,否则对肝的损害很大,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具体可参考上方人体脏器工作时间表)。

三、睡前喝牛奶

机体在睡觉之前,五脏六腑都处于工作状态,尤其是心脏每天工作最为辛苦。如果睡眠不好会给心脏带来很大负担。建议糖友睡前喝1杯牛奶,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起到补钙的作用。

四、睡前泡脚,按摩穴位

建议糖友睡前用热水(水温不宜超过40度)泡脚,并且按摩脚部穴位,每天坚持按摩15分钟,有助于促进睡眠。

洗脚的时候两只脚对搓,也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而且多搓搓脚还可以舒肝健胃!

五、睡前要避免以下兴奋因素

睡前要放松精神和大脑,还要避免以下兴奋因素,如饮茶、酒、咖啡、吸烟以及看刺激性的电视和书等。

咖啡和尼古丁会使1,可能会使你久久不能入睡。

六、放松心情,听听音乐

睡觉之前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呼吸,呼吸最好缓慢且均匀,有助于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如果呼吸慢了,心跳速度也会变慢,人体的气血运行也会随之减慢,这样的状态利于机体进入睡眠。

此外,睡前最好不做剧烈的运动,或是情绪波动太大,应当适当调整心情,睡前听轻柔的催眠音乐,使心情平静,有利于睡眠。

这点我深有体会,有时难以入睡之时,就会找一些放松的的轻音乐或催眠的音乐听听,不一会就能进入梦乡。

七、注意睡觉的姿势

睡觉时宜采取右侧卧位睡眠,心脏不受压迫,呼吸通畅,血中氧气含量升高,有利于正常脑循环和循环功能的调节。右侧卧还有利于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同时注意睡觉的枕头不宜高,因为血糖过高的人,血液会随之变得黏稠,流速自然比正常人慢了,睡眠时尤甚。

此时如果再睡高枕头,那么血液流向头部的速度就会减慢,血流量也会减少,大脑可能发生缺氧,不仅睡醒后很容易产生困倦、疲劳的感觉,严重时还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

“健康睡眠”如何定义?

简单来说,就是感觉夜间睡眠让人舒适、满足,能够通过夜间的睡眠彻底消除一天的疲劳,使疲惫的身心得以彻底释放,并且第二天醒来后精力充沛,可以很好地应付第二天的工作、学习,那就是一个好的、健康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