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羊肉(妊娠糖尿病孕妇能吃羊肉吗)
科普知识 ▏当妊娠期遇上高糖期
当前“三孩政策”已在我国全面放开,孕产妇数量出现剧增。研究发现全球育龄女性GDM发病率越来越高。在糖尿病孕妇中有6%-9%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其中约90%是妊娠期糖尿病,好发年龄为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5.1mmol/l,则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与胎儿均有较大危害,对母亲可能会造成流产、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难产、产道损伤、酮症酸中毒等疾病,对于胎儿可能出现致畸、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因此,积极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管理方法
饮食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首要手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目标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想要血糖控制达标,绝不是靠饥饿疗法,饮食方式及种类选择至关重要。那么根据以下参考,合理分配每日膳食。
1) 计算每日总能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2) 确定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分配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三大营养素分配原则为:
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保证以上摄入量为前提,餐次分配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为原则。每日可选择3-6餐,加餐热量占总量的5-10%,避免发生餐前低血糖。
3) 碳水化合物--主要供能物质(1g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kcal热量)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谷类:大米、面食和五谷杂粮;糖类:葡萄糖、白砂糖、水果糖等;水果类:苹果、梨、桃子、橙子等;部分蔬菜:豆类(黄豆、绿豆等)、淀粉类(土豆、山药、南瓜等)。主食类尽量少选用小米粥、玉米粥、白米粥、糯米类、米粉类食物。
4) 脂肪—高热量来源(1g脂肪可产生9kcal热量)
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肉类及植物种子。植物油、鱼类脂肪中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又称为(好脂肪),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摄入过多禽畜类脂肪(坏脂肪),可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5) 蛋白质—需每日充足补充(1g蛋白质可产生4kcal热量)
蛋白质对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细胞更新有重要作用。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日常十大优质蛋白来源:鸡蛋、牛奶、鱼肉、虾、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及大豆。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属于平衡膳食,每位准妈妈们应维持标准体重,选择摄入和各自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切不可为了追求血糖达标,采用饥饿办法,这样会使得自身营养被消耗,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不利于糖尿病控制,反而加重病情。如果在饮食、运动基础上仍不能达到理想血糖,建议及时内分泌及代谢科室专科治疗。
最后,祝愿每位准妈妈都能拥有健康、可爱的宝宝。
文:内分泌科
编辑:宣传科 毕祯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羊肉是糖尿病的催化剂,糖友能不能吃呢?今天一次性讲清楚!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血糖高”,但它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并非单纯的血糖问题,而是会对全身各个系统造成威胁的“沉默杀手”。
而羊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热量较高的食材,不少糖尿病患者会心存疑虑:羊肉究竟能不能吃?吃了会不会让血糖飙升?这些疑问背后,其实隐藏着对糖尿病管理的深刻学问。
糖尿病的典型表现,除了大家熟悉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还包括疲劳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体检时才发现血糖飙高。
而羊肉作为一种高嘌呤、高热量的肉类,确实容易引发一些隐患。它的热性属性,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它的脂肪含量,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有人甚至戏称羊肉是“糖尿病的催化剂”,不过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羊肉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它的升糖指数并不高,属于低升糖的食物。但问题在于吃羊肉时,往往会搭配大量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比如火锅底料、羊肉汤里的油脂,甚至蘸料中的糖分和盐分,这些才是真正让血糖失控的“幕后黑手”。
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受到的威胁,不是血糖本身,而是并发症的连锁反应。比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归根结底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血糖一旦控制不好,血管内皮会变得脆弱,大大小小的血管都可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流不畅、组织缺氧,久而久之,器官功能就会出现问题。
而羊肉作为一种高热量的肉类,如果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脂肪代谢异常,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让血糖更加难以控制。此外,羊肉的高嘌呤含量,也可能诱发痛风,而痛风本身又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糖尿病患者吃羊肉,必须有讲究,不能“大快朵颐”。
预防糖尿病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首先,要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全谷物、蔬菜和低糖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或游泳,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更是重中之重。羊肉并非完全不能吃,但一定要控制好量。每次摄入不宜超过100克,搭配清淡的烹饪方式,比如清炖、蒸煮,尽量避免油炸或搭配高热量的蘸料。
同时,吃羊肉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芹菜、白菜或萝卜,帮助降低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
除了饮食,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作息规律,减少熬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进而影响血糖控制。很多糖友因为控制饮食而变得郁郁寡欢,其实,科学管理饮食和生活方式,完全可以让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案例分享:科学管理让糖尿病患者重获健康张大爷今年62岁,患糖尿病已有10年。过去,他喜欢冬天吃羊肉火锅,每次都吃得满头大汗,结果血糖总是飙升,甚至引发了痛风。
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学会了科学饮食。每次吃羊肉前,他都会先吃一些绿叶蔬菜,避免血糖迅速升高,羊肉也改成了清炖的方式,既健康又美味。现在,张大爷的血糖控制得很好,痛风也没有再发作。
像张大爷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不管,甚至错误地认为某些食物是“禁忌”。只要掌握科学的饮食方法,糖友同样可以享受美食。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持久战。羊肉并不是糖尿病的催化剂,但如果吃得不对,确实可能成为“帮凶”。糖友们只要科学饮食、合理搭配,完全可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享受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糖尿病饮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21年)
《膳食纤维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营养学杂志,2022年第4期)
《糖尿病并发症的成因与防治》(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23年第2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 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羊肉是糖尿病的催化剂?糖友能不能吃呢?今天一次性讲清楚!
文 | 医师话健康
编辑 |医师话健康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话说,你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细胞帝国”,每天都在上演一场热闹非凡的冒险大片。白细胞是“战斗英雄”,负责打怪病毒;脂肪细胞是“仓库管理员”,抱怨着日夜加班囤货;而胰岛细胞呢?它可是个“超级厨师”,负责给全身上下分发“能量套餐”——血糖。不过,今天的主角是羊肉,听说它是某种“糖尿病催化剂”?这锅羊肉背得冤不冤,咱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先来看看胰岛细胞的日常工作:它们是胰腺里的“顶级厨师”,专门分泌胰岛素,帮忙把吃进去的糖分子安排得明明白白。胰岛素就像个“快递小哥”,把血糖送到细胞里,供它们烧火取暖(产能量)。可是问题来了——如果血糖太高,快递小哥忙不过来了,血液里的糖分就像堵车一样,越积越多,这就是糖尿病的前奏。
那么,羊肉到底是怎么卷进这场“血糖风波”的呢?有些人说,羊肉热量高、油脂多,吃了会“催化”糖尿病。听起来很吓人对吧?
但其实,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羊肉是高蛋白低碳水的食物,它的“油腻感”只是脂肪含量稍高,但它对血糖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糖尿病的“元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不是羊肉这种大块头的蛋白质。
所以,胰岛细胞们表示很无辜:“羊肉根本没干啥坏事,别乱甩锅行吗?”
脂肪细胞这个“仓库管理员”最近很忙。它负责储存身体多出来的能量,平时安静地躺着,关键时刻还能“分解燃烧”供能。但如果你经常大吃大喝,脂肪细胞就会被逼疯狂囤货,甚至撑到“扩容”,变成你肚子上的游泳圈。
羊肉虽然不是“糖尿病催化剂”,但它的确是个能量大户,100克羊肉的热量在200大卡左右,加上火锅里常见的各种蘸料,分分钟让一顿饭的热量飙升到上千。这时候,脂肪细胞就不开心了:“你让我囤这么多货,我还怎么保持身材?再囤下去,胰岛素兄弟都快被拖累得罢工了!”
没错,肥胖会让胰岛素变得“不灵光”,导致胰岛素抵抗,这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所以,羊肉本身没问题,关键在于吃多少、怎么吃!
别忙着给羊肉扣帽子,咱们先来看看它的“营养档案”:
- 高蛋白:羊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对身体修复和免疫力提升都有帮助,特别适合冬季进补。
- 低碳水:羊肉几乎不含碳水化合物,升血糖?不存在的。
- 富含微量元素:比如铁、锌、维生素B族,能让你气色好、元气满满。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羊肉呢?”答案是:可以!但要注意“吃法”!
胰岛细胞表示:“羊肉没问题,但你们这些吃货的‘操作’常常出问题!”以下是糖友吃羊肉的注意事项,赶紧记好:
- 控制量:别让脂肪细胞崩溃!
每顿羊肉的量最好控制在50-100克(大约一小盘),别把它当主食狂吃。脂肪细胞已经够累了,咱得让它喘口气。 - 少油少盐:火锅蘸料是‘隐形大BOSS’!
羊肉本身没啥问题,但火锅配的芝麻酱、辣椒油、糖醋蘸料往往热量超高。糖友们最好选择清淡的蘸料,比如蒜泥或生抽调料。 - 搭配蔬菜:让血糖稳得住。
羊肉和蔬菜是绝配!比如白菜、萝卜、冬瓜,不仅能中和油腻感,还能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 避免高糖高碳水的“死亡搭档”
羊肉配米饭?羊肉配馒头?别闹了!碳水化合物才是血糖的“真凶”,糖友们最好选择全谷物或低GI(升糖指数)的主食,比如糙米、藜麦。
你是不是觉得冬天吃羊肉特别暖和?其实这是因为羊肉富含一种叫“左旋肉碱”的物质,它能促进脂肪代谢,让身体产热。加上羊肉性温,吃完后全身暖洋洋的,简直是寒冬里的“暖宝宝”!不过,这种“发热”体质对糖友们来说也是双刃剑,吃多了可能导致体内“上火”,所以千万别过量哦!
总结:羊肉到底能不能吃?咱们来敲敲黑板!- 羊肉不是糖尿病的催化剂,它几乎不影响血糖,但热量较高,吃多了可能间接引发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羊肉,但要适量、清淡,搭配低升糖的食物。
- 冬天吃羊肉既暖身又补营养,但别贪嘴,把脂肪细胞撑爆了可不行!
最后,给大家留句话:“身体里的细胞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咱们能不能对它们好一点?”少熬夜、少暴饮暴食,好好吃饭、好好运动,你的胰岛细胞会感激到哭!羊肉没问题,但别让它成为你的‘背锅侠’哦!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2022)》
《糖尿病管理与饮食健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