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追奶(糖尿病产妇如何使奶水变多)
新妈妈们必看:如何成功追奶?与饮食有关系吗?
一位妈妈刚生完宝宝50天,奶一直很少,两边吸一个小时也就20毫升
出了月子去医院通乳成功,吸奶器也从百元机换成了千元机,依然只能吸出20毫升,一天亲喂4-5次,每次两边加起来20-30分钟
饮食方面吃不进,胃口不好,出了月子基本吃的炒菜,牛奶鸡蛋鱼肉等都没吃,是否是饮食方面的问题?
没有奶水总感觉我的宝宝不需要我,心情很低落
这个案例在文末会讨论,我作为一个曾经奶水不足又成功追奶的妈妈和母乳喂养咨询师,我先来分享我以前的经历和现在所学,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产后追奶经历产后我经历了很严重的生理性乳涨,但是那时的我认为我的奶量是完全OK的了,没想到现实打脸了。
我单边乳头有凹陷问题,孩子只愿意吃了一边,吃完了还哭,我感觉乳房已经空了没有奶了,孩子一直不肯自己放开乳头,都是我主动让她松开乳头的,那时我就意识到奶水不足的这个问题。
家人说我奶不够时,我的心是很虚的,我也知道单边的奶量确实可能不够孩子吃,我一直在寻找很多资料,去问一些母婴平台问妈妈,怎么样才能追奶,他们说就是让孩子多吃。很多科普上也是说坐月子的宝宝需要吃半小时以上的,甚至会吃1小时的。
那时就感觉找到了救命稻草,那我让孩子多吃,每次吃我都看时间,要吃半小时以上,我婆婆告诉我,她以前奶多好,几分钟就搞定了,那时我也质疑过,真的能几分钟搞定吗?后来我表妹给我家孩子喂了一顿奶,我相信了,她奶很多,几分钟豆豆就吃饱了,吃饱了还会主动松开乳头,还会笑。我不甘心呀,我要追奶,要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自己的宝宝。
不论白天黑夜,我都坐起来抱着喂奶,让她吃够半小时为止。虽然很累,腰酸背疼的,但是我也怕她吃不饱生长发育有问题。我持续了半个多月,然后在出月子的时候,我感觉奶慢慢多起来了,孩子在吃奶时,听到很明显的吞咽声。孩子吃完了奶还会主动松开乳房。我感觉我追奶胜利了,婆婆和家人看着我那长大的乳房,不说话了。
因为是单边喂养,所以我的大小胸是非常的明显的,整个胸很不平衡,感觉胸都不是我的了。穿衣服太难看了,我也不敢外出。
我的详细的追奶经历请看这篇:
新手妈妈、哺乳期妈妈必看:我单边纯母乳喂养3年的追奶经历
我在月子里没有吃啥补的东西,如果你是山西人,你会非常的清楚,这边坐月子只喝小米汤,米汤里放有花生,核桃鸡蛋,只吃过1-2次排骨汤和鱼汤,我记得还是我想喝才做的。坐月子跟我想得差很多,因为我是广西人,我看到我堂姐们坐月子都是吃鸡吃鸭喝汤的,但是我一个月,每天8顿左右的米汤。其实山西这边坐月子是坐百天的,我在这百天里80%都是喝的米汤,其次是面条。
在我学习了母乳喂养指导以后,我才知道饮食对奶量的影响其实很小,最大的影响是水分的摄入,这是很重要的,每个哺乳期的妈妈每天的饮水量需要保证在2.5升左右,喝太多也是没用的,还有副作用哦。
母乳喂养理论与实践
那要怎么喝呢?
很多妈妈是一大碗一大杯一口一次性灌下去,实际上很快就通过尿量排出量了,所以没有很好地补充到身体里去产奶。我们需要小口慢咽地喝 ,每次40-50ml就可以,这样可以很好地补充到身体的水分。
要吃什么呢?
什么都可以吃的,营养要均衡,蔬菜水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食物只是是辅助产奶的,我们的身体不缺营养,只要让自己吃饱就可以了。乳汁生产的原料是足够的,乳房就像一个工厂,重要的是产生足够的订单。订单怎么增加,看下面的追奶方法。
如果你怕胖,可以科学饮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哦。
新妈妈、哺乳期妈妈必看:产后快速减肥的科学有效方法
关于追奶方法很简单,就是泌乳原理,简单来说宝宝吃多少就产多少。宝宝下订单多,吸奶器或者手挤奶移出的多,那我们就能产的多。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产奶三要素:宝宝有效吸吮,妈妈的乳房,妈妈的大脑。
宝宝吸吮妈妈的乳房,乳晕上的神经传导到妈妈的大脑,产生两种激素,一个催乳素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一个是催产素促进乳汁的排出,就是产生奶阵 。
只要这个过程是完整的有效的,妈妈就可以产奶。也就是宝宝吃多少,妈妈产多少。
那怎么来提升这个奶量呢?就是去提高这个有效移出的量。
那具体如何来做呢?
1、宝宝吃奶有效
宝宝含乳姿势要正确。
有很多宝宝是含乳很浅,或者口腔结构有问题,吸吮效率很低,所以也没有办法吸到很多的奶,所以奶量不见长。
调整哺乳和含乳看这篇:
喂奶姿势,巧用一招搞定3贴1露!
哺乳疼痛:新妈妈不能忍,及时找到疼痛原因是关键!
在宝宝吃奶时候,我们可以增加手挤压乳房,增加流量,让宝宝短时间内吃到更多的奶。
每天至少要保证8-12次的有效吸吮刺激,每次至少20分钟以上。
2、吸奶器吸出来
在宝宝吃完后,你感觉乳房排空度不是很高,那我们再借助吸奶器来增加移出。
很多妈妈说吸奶器越吸越少,这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吸奶器本身不合适你,二是吸奶器没有操作正确。
合适好用的吸奶器是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追奶的,如果是不合适的吸奶器操作不当确实也会是回奶神器。
关于吸奶器的选择和使用可以参考这两篇文章:
哺乳期妈妈必看:吸奶器会把奶越吸越多吗?怎么正确使用吸奶器? 新妈妈必看:吸奶器需要提前买吗?怎么挑选合适的吸奶器?
3、手挤奶增加移出
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吸奶器,可以利用手挤奶增加移出。
在宝宝吃完奶后,你用手刺激奶阵然后去手挤奶把奶移出来。手挤奶会比较累一些,如果操作熟练,也是效率很高的。
刺激奶阵的视频,欢迎私信领取
把这三步做了以后,还是奶量提不上来为什么?
我们来看看这3个产奶要素:宝宝有效吸吮刺激就不用说了,说说其他那两个。
妈妈的乳房
需要的乳房是怎么样的呢?正常产奶的乳房应该是状态放松的,没有疼痛的,能很容易刺激产生奶阵的,有足够的乳腺组织的。
如果妈妈一天挂喂,那乳房肯定是疲劳的,还可能有疼痛的,奶阵也不容易刺激出来,那是没办法产生更多的奶的。
说到足够的乳腺组织,可能很多妈妈没法自己判断,这个要看你在青春期和孕期乳房是否有发育变大,你还可以用手去感受下乳房内部是否有颗粒的感觉,那个就是乳腺。
当然不是说胸大的妈妈乳腺多,很多大胸的妈妈反而乳腺组织少过小胸的妈妈,很多我指导的小胸妈妈反而是大奶牛哦。
但是真正乳腺发育不良的妈妈只占3%,所以大部分的妈妈都是可以产足够的奶给宝宝的。
妈妈的大脑
妈妈的大脑需要放松,比如妈妈紧张、焦虑、担心都会影响到催产素和催乳素的释放,进而会引起乳汁无法很好地移出,也无法增加产量。
所以需要放松心情,放松心情,放松心情,为什么很多妈妈出月子后反而奶量多起来了呢,就是这个道理,心情好,催产素高,奶阵哗啦啦
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以上的部分,还是奶水不足,那需要考虑一下你的激素水平问题,比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分娩出血过多、胎盘残留、甲状腺、多囊等疾病的影响。
状态不好,奶是没法追上来的,你的状态好,大脑的状态才好,才能更好地指挥我们的身体去产奶哦。
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最开始的那个妈妈的问题:
来看下妈妈的问题:如果这个妈妈找我做咨询,需要收集很多信息,所以做一个母乳喂养指导,不是简单地给你方法就可以了,你需要去全方面地了解这个妈妈的哺乳经历,喂养情况,才能给出合适的建议和方案。
1、生完孩子50天,奶一直很少,两边吸一个小时才20ml
这个情况看起来不太乐观,两边才吸20 ,和前期的泌乳启动有很大的关系,前期是否有足够的吸吮刺激,每天的刺激频率又是多少?有研究表明,越早频繁地刺激乳房,更早建立泌乳启动,产奶量更高,产后第6天的奶量可以预测产后1个月的奶量。产后在1-6小时内开始吸乳,在产后一周的奶量是2.3倍。
2、出了月子去医院通乳成功
这句话不代表通乳成功不代表乳腺通畅就可以产更多的奶哦,最重要的还是泌乳的建立和频繁有效的移出乳汁。
只有堵奶的时候才需要去通乳,其他的时候不需要去通。
3、吸奶器也从百元机换成了千元机,依然只能吸出20毫升,
吸奶器从百元机到千元机,不知道合适吗?能刺激产生奶阵吗?有请专业人士去指导过吸奶器的操作吗?
4、一天亲喂4-5次,每次两边加起来20-30分钟
一天亲喂4-5次,这个频率是远远不够的,喂奶的时间倒是可以,不知道效率如何。需要评估一下宝宝吸吮的效率。
5、饮食方面吃不进,胃口不好,出了月子基本吃的炒菜,牛奶鸡蛋鱼肉等都没吃,是否是饮食方面的问题?
炒菜和牛奶,鸡蛋鱼肉没有多大关系,只要均衡饮食,营养足够就好。素食的妈妈也是可以产足够的奶的,不过可能需要补充维生素B12。
我们的饮食需要有营养,蔬菜水果蛋白质都要有摄入,水分需要补充。
6、没有奶水总感觉我的宝宝不需要我,心情很低落
手动抱抱你,是的,我们是孩子的妈妈呀,我曾经也有那个感觉,很多妈妈也会有这样的感觉,瓶喂奶粉任何人都可以做,只有亲喂母乳,我们才感受到了当妈妈的快乐。
你的心情低落是很正常的,很多妈妈都会有,但是我们如果需要追奶,那需要调整这个状态,才能正向循环。如果状态调整不了,奶也追不上,会更低落,陷入恶性循环,反而奶越来越少。
总之,如果你的身体条件没有问题,那产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你持续地去做正确的事情,时间会给你答案。
你可以做的就是:
1,和宝宝多在一起,多做肌肤接触,让宝宝帮助你追奶。
2、找一个专业人士去指导你正确使用吸奶器,能产出更多的奶。
3、找一个母乳指导陪你追奶,给你更多支持。
我是一个母乳喂养咨询师,已经帮助100 位妈妈解决母乳育儿难题,希望母乳育儿的路上与你同行!
想学习更多母乳喂养干货,欢迎关注我
私信免费赠送价值299元的《母乳喂养的正确打开方式》记得找我来领取哦!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启发,点个赞,让更多妈妈看到这篇文章,一起为母乳喂养大环境出一份力!
喝不到母乳早产儿更易患糖尿病
(Gettyimages供图)
母婴分离期,多种方法可助妈妈增加产奶量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委陈运彬教授,澳大利亚爱德华国王纪念医院产儿科Karen Simmer教授
对早产儿来说,母乳不仅仅是营养品,更能起到治疗作用,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减少宝宝出现败血症等并发症和成年后患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记者从日前举行的“推动早产儿母乳喂养实施”的中澳分享会上获悉,在我国,由于医学界和公众长期未认识到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重要性,导致新生儿监护室(NICU)中收治的早产儿有八成喝不到“亲妈奶”。专家呼吁,早产儿母亲积极参与对早产儿的治疗中,在母婴分离期尽量送母乳给宝宝喝,而利用一些“追奶”技巧,也有助于增加产奶量。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现状
怕感染 基层医院拒绝母亲送母乳
初乳对新生儿增强免疫力、维持肠道功能良性运转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许多早产的低体重儿还没等到妈妈分泌初乳,就被送入NICU抢救。广东有些基层医院为免增加感染风险,拒绝母亲送初乳给孩子,首选给孩子喂早产儿专用奶粉。
“许多基层医生在早产儿治疗上的观念已经落伍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抢救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委陈运彬指出,这些基层医院对早产儿喂养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错误地认为“喂母乳会加重早产儿肠胃功能的负担。”
实际上,国际新生儿学界已认识到,母乳喂养可预防和改善坏死性肠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从而令早产儿死亡风险降低五至七倍。
危害
喝不到母乳 早产儿更易患糖尿病
过去,人们常认为,先天不足、体重过低的早产儿为了实现“追赶生长”,应服用热量高的早产儿奶粉,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然而,人们忽视了一点——早产儿奶粉的热量虽高,但肠道吸收效果不如母乳,母乳所含热量不如奶粉,但胜在好吸收、营养均衡。
研究发现,早产儿获得的能量并非越多越好,体重也不是长得越快越好。早期高能量摄入,体重快速增长,可能导致早产儿在步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现糖尿病等代谢问题。
“对早产儿来说,母乳最棒,经过巴氏消毒的捐赠母乳次优,最后的选择才是早产儿配方奶。”澳大利亚爱德华国王纪念医院产儿科 Karen Simmer 教授表示,母乳对于疾病患儿或早产儿来说是最好的食物,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抗感染能力更好,可降低败血症、脑膜炎等的危险程度,且对于远期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非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在成长后期容易患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此外,进行母乳喂养的妈妈,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责任感更强,对母子间的关系建立也更有益。
问题
亲情压力 令妈妈早早“回奶”
陈运彬说,一些率先开展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医院也在为缺母乳而发愁。“相当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告诉患儿妈妈可以送母乳到监护室来,她却一脸愕然地回答‘我没奶了’。”
由于母婴分离,没有宝宝吮吸的刺激,加上缺乏有效的哺乳指导,有些妈妈开奶难、产量低,而心忧孩子、焦虑自责等心理压力,也会影响母乳的正常分泌,导致以后想喂奶时也没奶了。另一方面,孩子在抢救中,生死未卜,“别受涨奶之苦”、“早点备孕,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亲情压力,令一些妈妈早早喝下回奶茶。陈运彬指出,有些妈妈不懂得正确收集、储存和运输母乳,也导致送入NICU的母乳质量不佳。
“母亲必须积极参与到对早产儿的救治中。特别是要尽可能多地与宝宝肌肤接触,这对促进早产儿母乳喂养非常重要。”Simmer 教授说,西澳的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对家长24小时开放,医生更鼓励家长尽可能多地与宝宝肌肤接触,这样对母婴均有益。相应地,澳大利亚社会对早产儿妈妈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如,从怀孕开始,澳大利亚妈妈就会接受母乳喂养的教育,社区有澳大利亚母乳协会为妈妈们提供母乳喂养知识和支持。这些做法使得想要实施母乳喂养的妈妈不会孤立无援。
话你知
早产儿妈妈可以这样做
1.产后头三天无奶、奶水稀少是正常现象,别为此气馁,甚至早早放弃母乳喂养。没有宝宝的帮助,首选能模仿宝宝吸吮模式的负压泵奶器,或者用手工挤奶的方式进行开奶。产后一个月内,母乳产量会慢慢增加。
2.“袋鼠式育儿”(即母婴皮肤接触)有助于提高产奶量。如果宝宝不在身边,可通过观看宝宝照片、视频等方式增加母婴情感联系。哺乳母亲应饮食均衡,休息充足,心情保持愉悦。挤奶前,需对吸奶器清洁消毒,充分清洗双手,清洁乳房。请先喝一大杯温水,情绪放松。挤奶时,可边看宝宝照片,边听愉快的音乐。
3.晚10时到凌晨2时,是泌乳素分泌高峰,可在不影响休息的前提下进行“追奶”,即通过增加挤奶次数来提高产奶量。
4.用经过消毒的储奶器储藏多余的母乳,广东地区春夏季节可使用冰包等冷藏方式,将储存的新鲜母乳送至医院。
吃了不容易饿,又不快速升血糖的办法来了,快拿小本本记好
经常会有糖尿病朋友追着我问,
“孙医生,你告诉我什么东西吃了不容易饿,又不升血糖的,我就按照你说的吃。”
通常来说,我会告诉他们一两种食物,但是同时我也会告诉他们,
“即使这种食物很好,确实不容易升高血糖,也不能每天就吃这一种食物呀!”
所以掌握糖尿病人吃饭的原则非常重要。即控制总热量,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增加优质蛋白量,保证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维持血糖稳定。
所有的食物都会升高血糖,这是确定无疑的,所以期望吃进去食物来降低血糖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饮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它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的享受。科学的饮食就是让患者能够充分享受饮食的乐趣,同时将血糖控制好。
但是饮食有时个人非常独立的事情,往往因为个人的口味、感觉、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我们提出的饮食享受,就是在满足口味的同时,与每日营养物质的来源相联系。
吃进食物血糖就会升高,但饭却不能不吃,因此选择那些不使血糖升高过快的食物就至关重要。
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粗粮,同样的热量所占的体积比较大,很快就容易出现饱腹感,这样就能满足那些食量比较大的人的需求。
因为吃进的热量不高,因此血糖升高幅度就不会太大。
蔬菜量建议每天的量为500-1000g胃肠功能比较好的,可以达到1500g,这样摄入的热量才270千卡,但是食物体积却明显超过糖分,并且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满足糖尿病人的需要。
粗粮要根据每天所需要的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来确定。不能全吃粗粮,这样的纤维素较为粗糙,胃肠不容易耐受,并且粗粮会带来很不舒服的口感,建议和细粮按照1:1的比例进行搭配。并且要做成不同的花样,增加吃进主食的种类。
有些人吃这样的饭血糖不高,吃那样的饭血糖就直接飙升。吃同样的饭,有人血糖不高,有的人就升高明显。
这就是食物选择和吃饭技巧的不同所导致的。
如无特殊需要,不建议喝稀糊样的食物,如粥、面汤等,这样的食物吸收比较快,会迅速的升高血糖,升高的血糖会刺激体内胰岛素大量分泌,而延迟分泌的胰岛素会引起下一餐餐前的低血糖。这也是部分患者在吃的很饱、很多的情况下反而很快就会饿的原因。
养成健康的吃饭顺序可能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建议先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薯类,然后吃鱼、肉、蛋、虾等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吃进去一些面食,这样的营养素搭配均衡,而且会有明显的饱腹感,餐后血糖升高也不会太明显。
对于非常容易饥饿,食欲有比较好的糖尿病朋友来说,餐前一杯温开水可能也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水能够冲淡胃液,减轻饥饿感,这样进食的速度就不会太快,吃进的食物量就能相对少一些。
每天尽量做到定时定量进餐,在餐后进行血糖的检查,根据血糖的情况,进行饮食品种和饮食量的调整,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