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米饭糖尿病(糖尿病不吃米饭血糖会降低吗)
糖尿病病人不吃饭,光吃菜,血糖会怎样?
现在很多人存在一个习惯——“光吃菜不吃饭”,觉得这样既能减肥也可以防止糖尿病。
光吃菜,不吃饭,为何更易得糖尿病?
专家指出,1克油中,大约有9个热卡的热量,而在1克蛋白质中,大约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这样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
饭少吃了,菜吃多了,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导致热量超标,营养过剩。另外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
专家的建议
①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总摄入量的1/3。(注意:土豆、山药、芋艿、藕等淀粉含量较高的食物,如食用,需相应减少主食量)。
③常吃鱼、禽,畜肉和蛋类适量,限制加工肉类。每日红肉量不应超过90克,最好以鱼肉和家禽肉代替红肉。
⑤清淡饮食,足量饮水,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推荐饮用白开水每日1500~1700ml,也可选择淡茶水。
另外,最好从天然食品中摄取纤维。
糖尿病人吃米饭也会升血糖?吃饭时注意几点,血糖或会变得更平稳
米饭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主食,很多家庭基本上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米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日常吃的米饭都是经过精细加工的,人体在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有的朋友在医院体检的时候,查出了身体出现了糖尿病的情况,那么这个时候还能够吃米饭吗?会导致体内血糖升高吗?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人还能够吃米饭吗?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米饭里的淀粉含量比较高,并且人体很容易消化吸收。那么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还能够继续吃米饭吗?其实虽然吃米饭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但是糖尿病人群如果因为担心血糖升高,而拒绝吃米饭,身体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人体还容易缺乏营养,身体出现抵抗力下降的情况,对于血糖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还是需要吃米饭等主食的,关键在于吃米饭的方式方法。那么糖尿病人群,在平时吃米饭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糖尿病人群想要维持血糖稳定,吃米饭时该注意哪些事情?
用部分粗粮代替米饭。其实很多人担心米饭进入身体后,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大米经过了精细加工后,很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而一些常见的粗粮则没那么容易被身体给消化吸收。经常吃粗粮能够很好的增加人体的饱腹感,同时促进身体肠胃蠕动,对于稳定人体血糖是非常有帮助的。
粗粮里含有的膳食纤维很丰富,人体肠胃需要多次进行蠕动,才能够逐渐吸收粗粮里的营养,同时粗粮里的热量和淀粉含量比较低,人体在食用后,不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建议大家在平时吃饭的时候,选择一些糙米、薏米、燕麦、黑米、紫薯等粗粮,来代替部分的大米。
煮饭时少加一些水,将米饭煮的硬一些。很多人在煮饭的时候,喜欢多加一些水,煮出来的米饭会非常的软糯,吃进嘴里的口感也比较好。但其实煮饭时间长,加的水比较多,米饭会呈现比较粘腻的状态,人体更加容易消化吸收,体内血糖就容易出现上升的情况。
但是大家如果能够在煮饭的时候,少加一些水,这样煮出来的米饭会偏硬一些,进入人体后肠胃消化吸收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样一来餐后血糖上升的指数会降低,对于人体稳定血糖是比较有益的。
吃饭前适当吃一些新鲜的蔬菜。蔬菜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在饭前适当吃一些蔬菜,人体的肠胃系统会提前进入工作的状态,这样等我们开始吃主食的时候,就能够很好的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身体出现血糖上升的情况。
建议大家在餐前半小时左右,吃一些番茄、黄瓜、芹菜、西兰花等食物,这些食物里的纤维素含量很高,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对于淀粉的消化吸收,对于保持人体血糖稳定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对于糖尿病人群来说,虽然吃米饭可能会导致,身体内血糖升高,但是如果长期不吃米饭,人体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对于健康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掌握好吃米饭的方法很重要,大家在平时可以用一些粗粮来代替米饭,这样能够很好的稳定体内血糖水平,在吃饭前半小时内,吃一些新鲜的蔬菜,这样能够避免血糖突然上升。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多吃米饭易患糖尿病?日本人爱吃米饭,为何糖尿病发病率却较低?
白米饭是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之一,但近年来有不少研究都显示,过多食用白米饭对血糖不利,米饭吃多了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再加上米饭的热量高,容易被吸收消化,吃多了容易胖,于是不少人就把白米饭打入了冷宫,视米饭为洪水猛兽,吃饭时几乎不怎么吃白米饭。
不过也有人发出质疑,认为既然吃米饭对身体如此不好,日本人那么爱吃白米饭,他们却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肥胖率很低,且糖尿病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中并不算高,明显低于我国,近年来还呈现递减的趋势,并发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全球平均水平,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天吃米饭,真的容易使人患上糖尿病吗?日本人爱吃米饭,为何糖尿病发病率却较低?
白米饭的升糖指数为83,血糖负荷为63.9,属于升糖指数比较高、血糖负荷高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血糖负荷越高的食物,吃了对血糖的影响越大,吃了容易使人血糖升高,所以白米饭吃多了确实对健康不利,容易使人血糖升高。近年来有不少的研究都显示,过多的使用白米饭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再加上白米饭热量高,碳水高,饱腹感差,吃了容易使人发胖,从健康的角度来说,白米饭并不是种很健康的食物。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白米饭就一定会患上糖尿病,日本就是例子。为什么日本人爱吃白米饭,为什么身体还很好呢?有研究发现,这可能和他们爱吃凉米饭有关。
日本人很少会吃热米饭,他们的米饭往往都是放凉了或者冷藏之后再吃。米饭冷藏之后,米饭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其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会升高,这种物质不容易被消化,吃了后会延缓身体吸收米饭中葡萄糖的速度,因此吃了之后血糖往往不会上升的太快,对稳定血糖有帮助。这种物质比较难以消化,吃了之后饱腹感会稍微强一些,不容易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控制食欲,继而限制热量的摄入,有助于控血糖。我们吃饭的习惯是趁热吃,热腾腾的白米饭配菜,吃起来很享受,但可惜的是,这样吃并不健康。热腾腾的白米饭很容易被吸收和消化,吃了之后血糖会很快上升,不利于稳定血糖。
除了爱吃凉米饭,日本人虽然爱吃米饭,但一顿饭所吃的米饭量并不算多。日本人吃饭都是用的小碟子、小盘子,一顿饭会吃很多种食物,但吃的总量比较少。他们一顿所吃的米饭量,往往都在100克左右。米饭吃多了容易使血糖升高,但也不是说一定不能吃米饭,适量的吃米饭,其实是不会让人患上糖尿病的。米饭可以吃,但一定不能吃多,每天最多吃六两,也就是三百克。
另外,日本人血糖控制的好和他们吃饭时细嚼慢咽也有关系。日本人吃饭都是比较慢的,吃饭时会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每口饭会充分咀嚼之后再下咽。别看这个习惯很不起眼,但却是对健康很有益的习惯。吃饭时细嚼慢咽,饱腹感来得快,无形中会少吃一点,不仅可以减少肠胃的负担,还有助于控血糖。
总之,白米饭吃多了却是对健康不利,容易使人血糖升高,但白米饭也不是不能吃,吃白米饭时要注意,尽量放凉一些再吃,吃的时候控制好量,少吃一点,吃米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可以放心吃米饭。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