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餐后血糖值(糖尿病餐后血糖高怎么解决呢)
餐后血糖,控制到多少最合适?医生带你看看《指南》怎么说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不算少数,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人在为血糖发愁。
根据统计研究显示,预估到203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甚至可能达到5.52亿人。
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其实就是血糖了,因为血糖控制不好,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问题。
比如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餐后血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餐后血糖控制到多少才合适呢?
这有很多讲究,因为餐后血糖的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康复Therapy就一起看一下《国际糖尿病联盟餐后血糖管理指南》,看看餐后血糖到底应该控制到多少?
一、餐后血糖重要吗?毫无疑问,医生和患者都会关注患者的餐后血糖,因为餐后血糖更能反映问题。
我们所说的餐后血糖,其实就是吃饭之后2小时的血糖值。
如果可以有效地控制住餐后高血糖,就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糖尿病的预后非常好。
餐后血糖升高的话,具有慢性血糖增高和急性血糖波动的双重特点,对身体负荷非常大。
很多研究都表明,餐后血糖升高会造成氧化应激,增加颈动脉中层内膜的厚度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很明显的关系。
上述问题当中无论哪一种,都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很大的关联性。
在一些前瞻性队列资料当中,甚至发现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更可以有效地预测心脑血管疾病。
而两项日本的研究表明餐后血糖比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有效地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而餐后血糖如果超过11.1mmol/L,那么发生胰腺肿瘤的风险比不超过6.7mmol/L的人会高出2.15倍。
另外,研究显示,餐后血糖升高和认知功能有很大的联系。
很多研究都显示,如果在早期强化控制餐后血糖的话,会获得很大的好处。
这种优势最主要是在血管方面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以前有人觉得只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没什么问题了。
但实际上根据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单纯控制好空腹血糖是不够的,特别是对糖化血红蛋白来说,如果可以控制好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三、餐后血糖的控制目标是多少?餐后血糖的监测方法其实有很多,目前最主要的就是自我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可以用指尖血测量血糖的水平。
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血糖控制的多好才能安心呢。
在2017年的研究当中,建议把血糖控制目标定在7.8mmol/L,而在之后的指南当中建议餐后血糖目标定为9.0mmol/L。
可以说跟之前相比,对血糖的控制其实更宽泛了。
除此之外只看餐后血糖也不够,在日常的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也应该注意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之前,学者们认为糖化血红蛋白如果不超过6.5%是最好的,但近几年的建议指出糖化血红蛋白如果不超过7%也是非常不错的。
而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4.4~7.0mmol/L之间。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妨拿出血糖仪看一看自己吃饭之后的血糖是多少?
今天你的血糖达标了吗?
有的人觉得血糖高低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对控制血糖这类的言辞嗤之以鼻。
但其实血糖如果偏高的话,会对血管造成损伤,短期内并没有什么变化,也看不到什么反应。
长期以往,在高血糖的作用下,血管损伤慢慢加重,最终会出现各类问题。
等到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时候再后悔,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参考文献
[1].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餐后血糖管理指南发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06):31.
#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守护者##谣零零计划#@头条健康
50岁以上男性有啤酒肚,就要警惕前列腺癌?医生教你防癌招数
9岁男孩儿眼睛视力下降,几乎失明?原来是眼睛里有寄生虫
躺在枕头上感觉头痛?医生教你1个简单小方法,缓解枕下肌群疲劳
康复科医生:脑卒中后不要慌,康复期避免6大误区,别掉入陷阱
空腹血糖5.9,餐后2小时血糖9.3,严重吗?如何诊断糖尿病
【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有朋友问: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5.9,餐后小时血糖9.3,严重吗?如何明确诊断糖尿病?
家用血糖仪为人们日常检测血糖提供了方便,但血糖仪只能作为监测血糖来用,要对糖尿病作出明确诊断还是要在医院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来进行,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以静脉血测量结果而制定的,通常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空腹测量血糖后,口服75克无水葡萄糖进食2两面粉做的馒头,检测半小时或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这种检测法称为葡萄糖耐量试验或馒头餐试验,与此同时还可进行的一项检查称为胰岛素释放试验,两项检查加在一起是最为标准的糖尿病诊断方法。
进餐后随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不断升高,在餐后30-60分钟血糖会达到最高峰,但最点因人而异,无法找出统一的时间点;随后逐渐下降,绝大多数人至餐后2小时胃中的食物基本排空,小肠吸收葡萄基本完成,因此把餐后2小时的血糖作为衡量餐后血糖的标准时间,之后血糖会进一步下降,至餐后3小时基本接近空腹时水平。
血糖升高后会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胰岛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利用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分泌量的多少与血糖变化相一致,即也是在餐后30-60分钟达最高峰,随后不断下降,至餐后3小时时接近空腹时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血糖变化的曲线与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曲线是相吻合的,如果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能随血糖的升高而增加,即会造成血糖无法被充分利用,导致血糖升高,这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糖尿病诊断时,两项检查应同时进行,以便根据胰岛素分泌情况判断糖尿病的轻重。
那么,如何判断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呢?
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6.1mmol/L;糖尿病前期是6.1-7.0mmol/L;糖尿病是大于7.0mmol/L
餐后1小时:通过小于9.4mmol/L,最高不超过11.1mmol/L,超过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4.4-7.8mmol/L;糖尿病前期是7.9-11.1mmol/L;糖尿病是大于11.1mmol/L
这位朋友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3mmol/L,提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水平,虽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表明血糖发生了异常升高,如不加干预治疗将很快发展为糖尿病。如果需要对血糖高低及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做更明确的了解,可以到医院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饮食,减少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摄入,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而检验干预效果是否有效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降低体重,如能在3-6个月对减轻5-10公斤体重,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将得到有效控制。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尿病餐后血糖,最好不要超这个数,否则损危害大!
餐后血糖,这个看似简单的指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健康信息。它不仅是衡量我们身体对糖分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意义,以及它在我们整个控糖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什么是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水平。这个指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我们的胰岛功能是否正常,以及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它负责将血糖转化为能量储存起来,或者促进身体组织对血糖的利用。当我们的胰岛功能受损,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时,血糖就会在餐后持续升高,从而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二、严格的餐后血糖时间和数值是多少?
那么,一个正常的餐后血糖值到底应该是多少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血糖在餐后的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当我们开始进食后,血糖就会逐渐升高。特别是那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米饭、馒头等,它们会被迅速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大约在餐后1小时左右,血糖会达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回落。到了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已经基本降至正常范围,即7.8 mmol/L以下。
这个7.8 mmol/L的门槛,就是我们判断餐后血糖是否正常的关键依据。如果你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低于这个数值,那么恭喜你,你的胰岛功能和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都处于正常状态。但如果你的血糖值高于这个数值,那就需要引起警惕了。
当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超过7.8 mmol/L,但还未达到11.1 mmol/L时,这被称为糖耐量减低。糖耐量,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对糖分的处理能力。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能够迅速分泌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但如果糖耐量减低,就意味着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不够敏感,或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类人群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因此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而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直接飙升至11.1 mmol/L或以上,那就基本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损害我们的血管、神经、肾脏等多个器官系统,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一旦发现自己的餐后血糖值异常升高,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能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糖尿病人餐后血糖意义重大,要控制到多少?
那么,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来说,餐后2小时血糖值又意味着什么呢?它在我们整个控糖计划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调整胰岛素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医生会根据他们的餐后血糖值来决定餐前应该注射多少胰岛素。如果餐后血糖偏高,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增加胰岛素剂量;而如果餐后血糖偏低,则可能需要减少剂量。这样可以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其次,餐后2小时血糖值也是评估患者饮食控制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通过定期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值,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饮食控制是否有效,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
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值还可以反映患者的运动效果。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变化,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运动计划是否合适,是否需要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餐后2小时血糖值并不是唯一的评估指标。在糖尿病的管理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多个指标,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健康状况。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专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要及时就诊
如果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长期超过11 mmol/L,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包括血管病变、神经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史等多个方面,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可能包括饮食调整、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旨在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复查。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水平,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总之,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标。它不仅能够反映我们的胰岛功能和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还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餐后血糖值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血糖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