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巨腿(糖尿病患者的腿)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六旬糖友双下肢肿成“大象腿”,医生将淋巴管“改道”连接静脉成功消肿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刘姗姗

六旬“糖友”双下肢水肿多年,近一个月来肿胀严重成“大象腿”,检查发现竟是双下肢淋巴管回流障碍。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足专病中心的内分泌科、创伤外科专家协作,在40倍显微镜下巧妙地将0.2毫米的淋巴管“改道”,与相邻的细小静脉连接起来,重建淋巴回流通路,帮助患者摆脱了“大象腿”的困扰。

创伤外科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武汉市中心医院供图)

张女士(化姓)今年60岁,因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正常站立行走。10年前,她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长期服用利尿消肿的药物进行治疗,但水肿并没有明显改善。两年前,她又查出糖尿病,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前段时间,她的双下肢水肿明显加重,肿得像“大象腿”一样,伴有口干、多饮、多尿、四肢麻木乏力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家人带她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足专病中心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明确患者为双下肢淋巴水肿,淋巴回流障碍,同时合并有糖尿病。为从根本上改善淋巴水肿的问题,经过内分泌科、创伤外科等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了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为淋巴回流开通“新路”。

术中,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郭清皓团队在40倍显微镜下小心解剖分离,游离细如发丝的淋巴管和临近的细小静脉。由于淋巴管壁薄如蝉翼,稍有不慎就容易损伤,如此精细的手术操作犹如在发丝上“绣花”。经过4个小时的精细操作,专家团队成功将多根直径0.2毫米的淋巴管与相邻的细小静脉精细吻合,重新建立淋巴回流通路,让淋巴液得以进入静脉回流。术后,经过专业的淋巴引流疗法和康复运动,张女士原本肿胀发硬的下肢皮肤逐渐变软,淋巴水肿明显减退,已顺利出院。

专家介绍,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的局部水肿,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淋巴水肿通常为淋巴管发育异常所致,此类患者较少。继发性淋巴水肿通常是因为感染、损伤、手术、恶性肿瘤、放疗、丝虫病等原因造成的淋巴管阻塞。

该院糖尿病足专病中心、内分泌科王中京主任介绍,糖尿病人出现下肢水肿除了少数原因外,大多与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关,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等。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水肿时,除了积极治疗糖尿病外,还需寻找下肢水肿的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专家提醒,淋巴水肿是呈进行性进展,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肿胀疼痛,皮肤增厚,肢体变粗形成“象皮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可继发感染,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破溃的现象。一旦肢体出现紧绷感、长时间肿胀等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筛查和治疗。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健康享晚年 | 老年糖友在家也能“迈开腿”

“今天太冷了,我就不锻炼了”“外面刮大风,不适合出门跑步”……随着气温降低,不少老年糖友开始了自己的“猫冬”计划。其实,即便不出门,我们也可以通过室内运动“迈开腿”。

锻炼的时间和强度有讲究

时间 室内运动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左右。这段时间,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较快,特别是糖的吸收最快,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会明显升高。如果在餐后1小时左右开始锻炼,随着运动消耗能量,糖的分解代谢增强,餐后升高的血糖也会随之下降,有助于稳定血糖。至于在早餐后、午餐后还是晚餐后运动,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您早餐后的血糖水平是一天中最高的,那么,您可以选择在早餐后运动。

强度 由于老年人活动耐量较年轻人下降,所以选择低强度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较合适。

频次 建议老年糖友每周运动不少于3~4次,每次30~60分钟。

这些项目在室内也能做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的运动。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调心、调气、调身“三调合一”的运动。练习八段锦有助于排出身体湿毒,提高人体阳气以及代谢功能,达到强健体魄、使气血流畅的目的。

散步 散步并不是只能在室外进行。您可以从阳台到客厅再到卧室散步,这样反复进行,就能让您的运动步数轻松达标。如果您觉得单纯散步有些枯燥,可以在散步过程中播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边走边唱。

广播操 网络上有很多简单易学的广播操教程。做广播操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各器官的功能,还可以帮助您陶冶情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温馨提醒

1.运动前不要忘了做准备活动,时间在5分钟左右即可。

2.不宜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

3.在运动的同时,老年糖友还要注意控制饮食,坚持服药。

4.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昏、心慌、乏力、手抖、强烈的饥饿感,就提示身体出现了低血糖反应,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进食或吃含糖食品。

5.进行伸展运动后,再缓慢停止运动。

6.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或者进行冷、热水浴,而是应该先把汗水擦干,待脉率恢复到正常后再进行温水淋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糖友不宜运动:

1.未补充胰岛素的Ⅰ型糖友。

2.血糖极不稳定的糖友。

3.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眼底出血的糖友。

4.有糖尿病肾病,出现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糖友。

5.血压控制不佳者。

6.合并急性感染、心力衰竭、严重心律不齐、酮症酸中毒、肺心病的糖友。

希望老年糖友都能坚持科学饮食、遵医嘱用药,管住嘴、迈开腿,拥有美好的明天!


来源:《老年健康报》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内分泌科 陈慧玲 张佳妮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爱平教授

策划:王俊聪 谭嘉

编辑:王千惠

简说内分泌 | 糖友腿如“大象腿”,是什么样的病?

64岁的糖尿病患者钱伯,中风后出现行动不便,平时喜欢久坐久卧,不愿运动,172cm的身高,体重达到了101.8kg,BMI:34.4kg/m,属于肥胖症。近20余天出现右下肢小腿处疱疹,伴皮肤破溃,双下肢重度水肿,双下肢肿胀紧绷感明细,导致钱伯行动更加受限制。遂至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是一种淋巴液回流障碍的疾病,诊断为——“象皮腿”,也和肥胖、糖尿病有关。

01 什么是“象皮腿”?

“象皮腿”即下肢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所引起的局限性软组织非凹陷性水肿, 并以质地坚硬与表皮增生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干燥、粗糙、坚韧如象皮,因而被形象地称为“象皮腿”。

02 “象皮腿”的分类

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

(1)原发性淋巴水肿:主要是淋巴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所致。

(2)继发性淋巴水肿:多由其他疾病引起,如慢性丹毒、淋巴管及淋巴结炎、淋巴结摘除、恶性肿瘤压迫、丝虫病、静脉曲张等。

03 哪些因素容易诱发“象皮腿”?

感染:感染既是淋巴水肿的直接原因,也是发生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肥胖:肥胖是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会导致皮下淋巴液储存增加,增加淋巴回流负担,从而易出现淋巴水肿。

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直接压迫或远处转移导致淋巴液回流不畅出现淋巴水肿。

肢体创伤或损伤:创伤后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从而导致淋巴结出现肿大。

04 得了“象皮腿”应如何治疗

1.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减重和锻炼、药物改善循环、合并感染时抗感染治疗、烘绑疗法、手法引流、复合理疗、间隙气压治疗、激光治疗等。手术治疗是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的补充治疗。

2.中医治疗:主要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

“象皮腿”属于中医“大脚风”“脚气”“象皮肿”等范畴,多因湿热之邪侵淫肌表,流注四肢,或脾虚水停,遏阻气机,致使气血滞塞不通,水津外溢而发。

中医内治疗法主要是应用活血、消肿的中药制剂。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辨证论治,将活血利水法同益气养血、养阴清热、温阳化湿、化痰通络、疏肝健脾等法巧妙地结合应用,调整脏腑阴阳,达到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

中医外治法主要有外敷疗法、熏洗疗法、艾灸疗法、推拿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等。

除了中西医治疗,日常护理也十分重要!

1、建议患者平素适当抬高双下肢10-15度促进淋巴回流。

2、日常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

3、患肢皮肤保持清洁,适当涂抹润肤乳,防止皮肤干燥、破损。

4、正确使用弹力绷带或穿戴弹力袜。

5、勤修剪指甲,避免甲沟炎。

经过系统的诊疗,钱伯的“象皮腿”考虑和局部皮肤软组织感染、肥胖相关,经过调整了具有减重效果的降糖药物、抗感染及中医内外治法联合治疗,钱伯的皮肤破溃痊愈了,双下肢水肿也完全消失!

简说内分泌 | 除了吃药,糖友还可试用下中医特色疗法!

简说内分泌 | 糖友胃口不好,中药调治稳血糖

简说内分泌 | 糖友头晕震颤,除了检查脑神经还要考虑这个病!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采用中医药辨证和中药烫熨、熏洗、针刺、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对以下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四肢未梢麻痹、疼痛,灼热等感觉异常。

对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及早期糖尿病,配合中医治疗,保护胰岛功能,强化控制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变,中医药治疗改善患者长期便秘、腹胀。

对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痛风性关节炎,采用中药内服和梅花针治疗,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糖尿病足,采用中西医外治保守治疗,减少截肢风险。

糖尿病骨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见腰背及双下肢疼痛乏力等。

其它诊治疾病: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状腺炎、甲亢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特发性水肿、高泌乳素血症等。

刘振杰 主任医师

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肠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代谢综合征、痛风、多囊卵巢、甲状腺炎等内分泌病代谢疾病。

朱樱 护士

世界中联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饮食指导。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朱樱

执行编辑:刘 佳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