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浆(糖尿病药的用法)
配料表有葡萄糖浆,还敢宣传自己是“0卡0糖”?背后原因不简单
很多中老年人食用的营养品标签上,都会标注自己是“0糖食品”、“0蔗糖食品”。当人们看到这些字眼时,就会默认为,糖尿病也能吃,因为它没有糖。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仔细看看产品的配料表,上面赫然写着“葡萄糖浆”、“麦芽糊精”,这难道不是虚假宣传吗?
“0糖”和“0蔗糖”是两个概念,要分清
蔗糖主要包括白砂糖、冰糖、赤砂糖等食用糖,有甜味会产生能量。大约每1g的砂糖能够产生17千焦的热量,人体想要代谢摄入的糖分,需要协调肠胃、肝脏以及肌肉促进代谢,存储能量。“0蔗糖”食物中不能含有这些糖分,只能使用代糖。
既然提到了代糖,就要说一说“0糖”。一些人吃东西的时候会发现,虽然标注着“0糖”,但是喝起来还是有甜味。这或许就和其中的代糖有关。代糖可以分为营养性的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的甜味剂,前者和蔗糖一样,会产生少量的热量,后者不会产生热量。
营养性的甜味剂包括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等,甜味和蔗糖相近,但是每公斤产生的热量比蔗糖低。而非营养性的甜味剂中也可以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不产生热量。比较安全的是天然的甜菊糖、罗汉果甜苷等。而人工合成的有安赛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等。
看到这里,其实就已经能够解答很多人的疑惑了。为什么有些食品写着“0糖0卡”,但是配料表中还有“糖”的存在。
第一个原因,虚假宣传。混淆“0糖”和“0蔗糖”的概念,虽然没有用蔗糖,但还是用了其他的糖分,比如木糖醇、山梨醇等。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0卡0糖”了。
第二个原因,用的糖不同。根据国家规定,无糖的食物中,需要每100ml/g中含有的糖分在0.5克以下,能够符合这个标准,就可以称自己是“无糖”食品。这就让一些用了非营养型甜味剂的食物,能够跻身“0糖0卡”食品的行列。
你在购买食物的时候,会刻意找那些“0糖0卡”或者“0蔗糖”的食物吗?
小周表示,自己自从查出妊娠血糖高之后,就特别关注这件事,严格控制自己摄入的糖分,生怕血糖继续升高。为了稳定血糖,又能一饱口福,她去超市买东西都会挑“0糖0卡”的饮品,食物也尽可能选择“无糖”、“无蔗糖”的,以便于控制糖分摄入。
但一段时间后再去复查的时候,医生却表示血糖还是比较高,一问才知道,原来小周这段时间吃的食物,不少都会升高血糖。
比如无糖饼干,虽然其中确实只添加了一些代糖,但是因为食物本身的特点,含有较高的碳水含量,这样的“无糖”食品,如果肆无忌惮的食用,摄入的热量也不低。要知道能够影响人体血糖的,可不仅是食物中的“添加糖”,还包括食物中原本就含有的淀粉、脂肪等,也可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糖分,升高血糖。
为了减肥、控制血糖,保护血管,而选择“0卡0糖”的食物,不一定就是安全的。甚至有一个概念需要被澄清,“0糖”不等于健康。
有的人觉得自己买来的0糖食品不管怎么说,肯定要比添加了蔗糖、代糖之类的游离糖的食物要健康吧?不见得。
一些“0糖”食品中添加的代糖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这些甜味剂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热量,食用后也可能对减肥不利。其次,人们在长期摄入这些甜味剂后,能够刺激大脑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是身体却没有摄取到糖分,很可能因为这种反差,让人出现更强的进食的欲望。
而且很多人觉得0糖食品比较健康,完全采用这样的食物来代替日常饮用水或者食物,这也可能造成人体摄入的营养不均,并且可能因为食品中其他的物质而给健康带来威胁。比如0糖可乐中糖分虽然少了,但是碳酸饮料对人体的伤害还是不会减少的。
与其盲目的相信“0糖0卡”食物就是健康食物,不如在日常饮食中多下功夫,擦亮眼睛选择真正“0糖”的食物,适当进食,也能对健康更有好处。尤其是存在糖尿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多留心。
止咳膏浆,分清寒热燥湿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无痰肺燥用川贝枇杷 痰黄咽痛服急支糖浆
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李 萌
进入秋冬季节,支原体、流感病毒接连来袭,儿科、呼吸科候诊区咳嗽声此起彼伏。很多孩子即使发烧症状好了,咳嗽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于是总有家长来药学门诊咨询,想给孩子买些止咳口服药或糖浆,但又不知该如何选择。
咳嗽是一种良性条件反射,可以协助清除呼吸道的病菌和分泌物,它可能贯穿整个病程,甚至与疾病发展并不一致,有些患者不管是起病前或治愈后,都会咳嗽。频繁咳嗽,尤其夜间咳嗽影响睡眠时,可短期选择镇咳药,但1岁以下一般不予止咳,2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止咳药,2岁以上儿童可谨慎选择右美沙芬,5岁以上可选择喷托维林。由于大部分中枢镇咳药在抑制咳嗽的同时,对呼吸中枢亦有抑制作用,因此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尽量单次使用,切勿随意用药。
缓解咳嗽也可选择中药,尤其是很多OTC类的中成药,在市面上十分常见。中医认为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具体证候需由中医辨证。总体来说,止咳祛痰类的糖浆或口服液分为以下几类,可对照参考使用。
1.风寒犯肺,选杏苏止咳糖浆、川贝止咳糖浆、通宣理肺膏、半夏止咳糖浆。风寒犯肺主要表现为痰稀薄、色白,伴鼻塞、清涕、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这类成药多含有荆芥、苦杏仁、紫苏叶、陈皮、前胡、桔梗,可宣肺散寒。其中,通宣理肺膏含麻黄,麻黄发汗能力较强。特别提醒,小儿多为纯阳体质,风寒易从热化,该类药辛温燥热,不宜久服,若已转为风热,需重新对证选药。
2.风热犯肺,可选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清热镇咳糖浆、治咳枇杷露。风热犯肺表现为痰黏黄稠、咽痛口渴、鼻流黄涕、舌红苔黄、脉浮数。该类药大多含桑叶、菊花等凉性中药,服用不超过3天,脾胃虚寒者久服可引起腹泻。
3.风燥伤肺,可选蜜炼川贝枇杷膏、雪梨止咳糖浆、川贝清肺糖浆、秋梨润肺膏。若表现为无痰干咳、唇鼻干燥、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则为风燥伤肺。贝母、杏仁、梨皮、麦冬等都是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生津的药物。
4.痰湿蕴肺,可选杏仁止咳糖浆、橘贝半夏颗粒。痰黏腻、稠厚,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后加重,呕恶食少、脉滑,为痰湿蕴肺。陈皮、白芥子等可健脾燥湿、宽中下气、化痰止咳。此类药温燥易伤津,不宜长期服用。
5.痰热郁肺,可选复方鲜竹沥液、止咳平喘糖浆、鱼腥草合剂、清肺化痰口服液。若痰多色黄、咳时引痛、面赤、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宜清热肃肺。知母、石膏等可泻火,竹沥、鱼腥草等可化痰,寒咳、脾虚便溏者慎用,以免造成疾病加重。清肺化痰口服液也含有麻黄,运动员禁用,孕妇、高血压患者慎用。
6.肺阴亏耗,可选养阴清肺膏、二冬膏。该证表现为咳嗽日久、午后咳甚、五心烦热、消瘦耳鸣、舌红苔少、脉细数。五味子、鳖甲、海蛤粉、玄参等具有滋阴润肺功效。
最后还需提醒读者注意以下事项:
1.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止咳糖浆。
2.儿童患者服用止咳糖浆易出现饱腹感,影响食欲,可改为饭后服用。
3.止咳糖浆需覆盖在咽喉表面,方可起到最大疗效,服用后不宜用大量水冲服,需半小时后再饮水。
4.糖浆含糖量较高,易滋生细菌,开封1月后,无论是否服用完毕,皆需丢弃。
5.止咳膏浆皆为缓解症状之药,如使用超过3天,体温上升或咳嗽加重、痰量增多等症状未好转,需及时就医。
6.痰多时,不宜使用止咳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延长病程。咳嗽初期也不宜食用温补食物,以免闭门留寇;最好在疾病后期食用,此时方可补虚固本。
7.孕妇,尤其是临产孕妇,需严格禁止使用含罂粟壳(如强力枇杷露、长城止咳喘糖浆、固肠止泻丸、止嗽立效丸、克咳胶囊)、可待因(联邦止咳露)的止咳糖浆,以免引起新生儿呼吸抑制甚至出生后停药的戒断症状。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汤面、浆面、烩面、卤面、酱面、捞面,哪种最适合糖尿病人吃?很多人搞错了
得了糖尿病,医生都说少吃面食,可我是个“狂热”的面食爱好者。
烩面、卤面、汤面、捞面......这么多面条种类,哪种更适合糖尿病病友吃呢?
我的经验是:
1.软烂汤面、浆面条禁止吃
很多糖友觉得清汤小面清淡不油腻,尤其是没胃口时很适合来一碗,但是水煮的面条对餐后血糖影响很大,是不推荐吃的。
晚餐时不少糖友喜欢来一碗浆面条(糊涂面),觉得量不大,适合晚上吃,但是浆面条熬煮的非常稠糊,往往一碗面条只见淀粉不见菜叶,这种面条简直就是一碗糖水,吃下去血糖可能会飙到20多。
这种稠糊、软烂的面条是禁止糖尿病病友食用的。
2.烩面不适合吃
烩面是河南的特色美食,也是很多人的主食选择,往往三五好友尤其是男同志聚餐选择吃烩面。
烩面一般都是由羊肉汤熬制浓厚的汤底,汤碗中漂浮着厚厚的一层油,并且烩面里常添加粉条作为配菜,粉条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这样一看烩面油脂含量高,淀粉含量高,对于糖友来说是非常不适合食用的。
如果糖尿病病友想吃烩面,记住以下2个技巧:
1.建议在聚餐中两人分吃一碗面作为主食,切记不要喝油腻的烩面汤。
2.搭配其他辅食吃,如绿叶蔬菜、豆腐、鸡蛋、鹌鹑蛋、鱼肉、鸡肉等。
3.蒸卤面不适合吃
卤面最大的问题是高油且食物种类太单一,缺少蔬菜、肉类,也正是由于其食材种类单一,往往厨师通过高油来增加食物的美味度,不适合糖尿病病友食用。
如果糖尿病病友想吃卤面,要注意以下3点:
1是少量,卤面作为主食要刻意减少摄入;
2是注意搭配菜肉类食物,即多吃绿叶菜、清淡的肉,增加饱腹感;
3是顺序,先吃菜、肉等辅食,再吃主食卤面。
4.各种酱面拌面不适合吃
以热干面、炸酱面、老碗面为例,这些酱面中缺少蔬菜,饮食配比不合理,都是面加酱的组合,酱一般是甜面酱、豆瓣酱、芝麻酱、花生酱等等,油脂含量高,含糖量高,虽然吃起来比较香,但是不利于控制血糖血脂,不适合糖友食用。
5.捞面可以吃
捞面的一般做法是一锅水把面煮熟(不要过于软烂),捞出来,另一锅用来准备辅食配菜,其中辅食的选择的选择多种多样,蔬菜、红肉、蛋类、鱼、豆制品都可以烹饪,然后像吃米饭一样,用辅食配面吃。
建议有条件的可以把面条过一遍凉水再吃,因为凉面的升糖指数低于热面。
综上,糖尿病病友如果想吃面,就选择捞面,对血糖影响更小。
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面类做法各不相同,糖尿病病友吃面的总体原则要把握好:
1.吃干不吃稀;
2.不加各种酱;
3.面汤不要喝;
4.多吃副食少吃面。
作者:武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