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面容变化(糖尿病病人的面容)
警惕!糖尿病的这8种皮肤病变,你一定要知道!症状治疗都在这了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升高,皮肤干、痒、过敏等情况,临床遇到这种情况,应警惕糖尿病的皮肤病变。
本期嘉宾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糖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及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病人皮损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糖尿病人所特有,有些则属于非特异性表现。
皮肤病变(如黑棘皮病、皮肤瘙痒等)还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因此,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对阻止患者病情进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皮肤瘙痒症多是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在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人当中比较常见,据统计,瘙痒症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生率可达7%~43%。
患者表现为全身瘙痒或只局限于外阴及肛周,因有尿糖的刺激和局部感染的影响,外阴部瘙痒更加多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酌情服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对鱼虾、海鲜过敏者也应忌食。
2、 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糖尿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引起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其中又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
皮肤真菌感染可引起手癣、脚癣、甲癣、股癣、体癣、口腔及外阴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等;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等;病毒感染则是以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最为常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杀菌或抗病毒治疗。平日要注意皮肤、口腔及外阴卫生。
3、 胫前色素斑多见于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糖尿病的特征性皮损,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特征为双下肢胫前多发性色素沉着斑,
起初皮损为大小、数目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红斑、丘疹,随后皮疹表面出现鳞屑,并逐渐呈现局部萎缩,最终遗留色素沉着而自愈,但新的皮损可陆续发生。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无需治疗。
4、 类脂质渐进性皮肤坏死本病发生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是由于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皮损好发于小腿胫前及外踝部,偶见于大腿及足部。
本病呈渐进性发展,最初表现为多发性、边界清楚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逐渐融合成硬皮样斑块,中央凹陷呈蜡黄色,边缘呈暗红色。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己酮可可碱。另外还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5、 糖尿病性水疱病通常发生在重度糖尿病且伴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患者往往在毫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无痛性水疱,
水疱好发于四肢肢端,多发或者单发,直径0.5~10厘米不等,疱壁菲薄,疱液清亮,颇似烫伤引起的水疱,但周围无炎症性红晕。1~2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小水疱可自行干瘪,不必处理;
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清洁、更换敷料。
6、 丹毒样红斑发生于糖尿病人小腿胫前或足背的界限清楚的红斑,看上去颇似“丹毒”,但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使之有别于丹毒。
其发生可能与下肢微循环受累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改善微循环。
7、 糖尿病性黄瘤病糖尿病性黄瘤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四肢伸侧、躯干、臀部的皮肤上,群集或散在分布,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斑块。
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质地比周围皮肤略硬,大多不痒。患者常常伴有严重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8、 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是指局部皮肤变黑、增厚,呈疣状增生,好发于颈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与肥胖所致的严重胰岛素抵抗有关。
本病多见于严重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黑棘皮征是预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减肥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此外,这类患者降糖宜选择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用胰岛素。
如果您还有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皮肤改变预示糖尿病?医生直言:皮肤出现7种表现,糖尿病不远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疾病之一,不只是因为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还因为患病的年龄段越来越年轻。因此,对于糖尿病所有人都应该重视起来,即使是健康人群对于糖尿病的一些警示信息也应该充分了解。
糖尿病患者在还没有被确诊前其实就会对患者提出警告,皮肤变化就是最直接的表现,以下七种皮肤病变都应该就警惕,患者要警惕是糖尿病找上身。
1、黄色的瘤
这种皮肤病变只是听起来就很可怕了,黄瘤主要出现在人体的背部、臀部、关节。黄瘤的面积不大,大小大概和黄豆粒差不多,但是非常的硬,黄瘤不会让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却是给患者的警告。
2、红丘疹
人体会长丘疹就是因为体内血糖过高,过高的血糖导致人体皮肤表面血管畸形,丘疹主要长在大腿内侧,大多是红色,这样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发现,患者应及早检查控制血糖。
3、黄丘疹
黄丘疹和红丘疹的不同之处在于颜色,黄丘疹的大小和黄豆差不多,看起来与黄瘤差不多,但是黄丘疹会不断的长大,最大的甚至可以长到鸡蛋大小,看起来非常的骇人。
4、身体发红
人体内的血糖超标时会造成人体的血液流通不流畅,流通不畅就会堵塞,严重的患者还会血管破解,这个时候人体表面的皮肤就会发红,所以出现了不正常的皮肤变红现象要警惕是糖尿病已经来临。
5、溃疡
这里说的溃疡不是口腔溃疡,是面部溃疡。会出现这样的溃疡是因为高血糖对皮肤表层造成的伤害,当脸上或是脚上受伤后伤口总是不愈合,而伤口长时间的无法愈合就会出现溃疡。
6、暗黄
高血糖造成的皮肤变暗和污垢很类似,看起来就是皮肤被弄脏了,但是其实是清洗不掉的。皮肤变暗是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表现。
7、水泡
不是只有烫伤才会造成皮肤出现水泡,糖尿病也可以。糖尿病会让患者无故出现很多水泡,并且水泡的大小不一,水泡内是透明液体。水泡不只是糖尿病向患者发出的警示,水泡自身也需要及时的治疗,否则会成为血水,引发健康危机。
糖尿病的超高发病率和严重后果让人闻之色变,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预防糖尿病,以上七种皮肤表现也应该重视起来,不管出现了哪一种表现都应该及时诊治,控制血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血糖高的人,看脸就知道?糖尿病人面部一般有5个特征
王敏,是一位45岁的上班族,每天都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度过。她总是把自己的健康放在次要位置,忙碌的生活让她忽视了自己的身体状况。然而,一次偶然的体检改变了她的一切。
在一次例行的体检中,医生发现了王敏血糖偏高的情况。王敏本以为自己只是偶尔感觉疲倦,没有想到居然是患上了糖尿病的前兆。面对医生的告知,王敏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她开始回想起自己最近的生活习惯,发现自己确实忽视了饮食和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这次体检的结果让王敏意识到,她不能再忽视自己的健康了。她开始主动了解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并寻找方法来控制自己的血糖。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有关糖尿病患者面部特征的信息,这让她更加警觉起来。
肤色变化面部肤色的变化可能是高血糖影响的明显迹象之一。人体皮肤中含有的色素决定了我们的肤色,而高血糖可能干扰这种色素的正常生成和分布。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肤色变化,主要体现在面部。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面部肤色晦暗,失去了原本的健康光泽,甚至可能出现黯沉和灰暗的情况。
肤色的变化往往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所致。血糖水平长期升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障碍,从而影响了血液的供应和循环,进而影响了皮肤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供应,使得皮肤失去了原本的健康光泽。
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影响皮肤的角质层,使得角质层增厚和脱屑不畅,从而导致皮肤干燥和角质堆积,进一步影响了皮肤的光泽度和柔软度,使得面部肤色显得晦暗和不均匀。
因此,当我们注意到自己面部肤色出现异常变化时,尤其是长期存在的情况,应该及时进行血糖检测,排除是否存在血糖异常的可能性。同时,积极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改善面部肤色和预防糖尿病相关的皮肤问题至关重要。
皱纹和松弛除了肤色变化外,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导致面部皮肤出现更多的皱纹和松弛现象。皮肤的弹性主要依赖于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支撑,而高血糖可能干扰了这些蛋白质的正常生成和分布,导致了皮肤的弹性减弱和皮肤组织的松弛。
研究表明,高血糖会增加皮肤中糖化终产的生成,进而影响了胶原蛋白的稳定性和弹性纤维的弹性,使得皮肤失去了原本的紧致度和弹性,出现了皱纹和松弛的现象。这些皱纹主要集中在面部的表情部位,如眼周、嘴角等地方,给面部增添了岁月的痕迹。
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影响皮肤的水分平衡,导致皮肤失水和干燥,使得皮肤更容易出现皱纹和松弛。因此,除了控制血糖水平外,还应该注意保持皮肤的水分平衡,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的充足水分和营养供应,从而延缓皮肤的老化过程,减少皱纹和松弛的发生。
毛细血管变化高血糖状态下,毛细血管的健康状况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面部出现一些特征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了解。
扩张与红血丝
血糖异常可能引起微血管扩张,尤其在面部容易观察到这一现象。患者可能出现面部皮肤潮红、微血管扩张,甚至出现红血丝。这是由于血糖的不稳定导致了毛细血管壁的损伤,从而影响了血管的正常收缩与舒张功能。
色素沉积与暗沉
此外,高血糖状态下,毛细血管周围可能发生色素沉积,导致面部皮肤出现暗沉、色素沉着的情况。这种变化可能在额头、颧骨等部位尤为明显,使得面部肤色不均匀,给人一种疲惫不堪的感觉。
血液循环不畅除了外观上的变化,血糖异常还可能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由于微血管的异常扩张,血液循环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导致面部皮肤气色不佳,显得暗淡无光。
综上所述,毛细血管变化是糖尿病患者面部特征的一部分,其出现可能与血糖控制不良、病情加重等因素相关。因此,除了注意面部外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和控制,以预防并减缓这些变化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皮肤干燥的问题,尤其是在面部。这种现象可能与血糖异常导致的皮肤水分流失有关,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水分流失增加
高血糖状态下,机体内部的水分流失可能增加,这会直接影响到皮肤的水分含量。面部皮肤的干燥往往是由于皮肤水分蒸发速度过快,而导致的水分不足。
皮脂分泌减少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皮脂分泌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皮肤表面的油脂层减少,也会加剧面部皮肤的干燥程度。缺乏足够的皮脂保护,皮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侵害,进而出现干燥、脱屑等问题。
血液循环不畅
此外,血液循环不畅也可能是导致皮肤干燥的原因之一。高血糖状态下,微血管的异常扩张可能影响到血液的正常流动,使得皮肤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皮肤瘙痒的症状,这给患者带来了不适和困扰。瘙痒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控制。
神经损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神经损害的情况,这会导致皮肤感觉异常,出现瘙痒等不适感。神经末梢受到损害后,皮肤的感觉传导可能受到影响,使得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出现异常。
皮肤干燥
此外,皮肤干燥也是导致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干燥的皮肤表面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进而引发瘙痒感。因此,保持皮肤的充足水分和适当的保湿十分重要,有助于减轻瘙痒的症状。
感染
最后,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皮肤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引发皮肤瘙痒。因此,及时处理皮肤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减轻瘙痒症状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