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饭包(糖尿病人适合做饭包)
糖尿病人不能一味拒绝主食,但要食之有方!不仅能吃饱,还能控糖
本来享受美食是一件让人感觉很幸福的事,可邻居张阿姨去年体检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后,享受美食对她来说,不仅没有多少愉悦感,还增加了不少心理负担。看着白糯糯的米饭,以前总能吃上一大碗,现在只能望梅止渴。
后来和张阿姨的聊天中发现张阿姨还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也坚持按时服药,血糖波动也不大,但就是人要受很多条条框框约束,饮食上很少吃主食,稍微糖分多一点的食物张阿姨也不会碰,血糖的确控制住了,但却总感觉身体乏力,经常提不起精气神。
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多是因为饮食不均衡,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很多营养需求没有达标,身体也会慢慢变虚弱。像张阿姨这样的控糖方式,从长久来看,多是弊大于利的,还可能会因为身体能量不足反过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糖尿病人主食该怎么吃?
我们平时吃的主食多是以大米白面为主,而大米白面这些细粮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它们进入体内被身体消化吸收后,就会产生大量的糖分,影响血糖波动。但同时这些主食又是身体能量的来源,是人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有效保证,一味地拒绝主食,很容易出现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的症状。因此,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能离开主食的供养。
1.主食加入谷物、豆类、薯类等
为了防止血糖值飙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还需要格外控制才行,特别是在主食选择上,要学会合理搭配。比如细粮的碳水含量很高,可以适当减少它们的饮食占比,增加一些粗粮类谷物、豆类、薯类食物,像这些粗粮还含有很多其他的营养,像膳食纤维等等,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有很大的帮助。就拿燕麦来说,营养也很多,还富含膳食纤维,给身体带来饱腹感的同时还能促进肠胃消化,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做燕麦粥来辅助降糖。
2.主食摄入量需把关
都知道主食吃多,摄入过多碳水会变胖,血糖也会升高。但如果主食吃太少或者不吃,则也会不利于健康。柳叶刀的研究发现不吃主食会缩短寿命。主食毕竟是人体能量来源之一,更是大脑的能量来源。因此主食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如果是女性糖友,每天主食的摄入量控制在150—200克,男性糖友控制在150—250克是比较适中的。当然,如果是经常要进行体力活的糖友,可在这个基础上适量增加。但
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吃主食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拳头做一个简单的衡量,大概每餐的主食量控制在一个拳头大小,一天的主食量控制在2—3个拳头大小即可。同时,粗粮的食用量每天最好不超过100克,不能贪多。
3. 食用速度不贪快,最好先吃菜,后吃主食
健康的饮食习惯最好是细嚼慢咽,吃的慢要比吃的快更有利控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吃的太快容易身体加速消化,从而破使血糖快速上升。如果你选择慢慢吃,给肠胃多一点消化吸收的时间,也会减缓血糖升高的速度。在吃主食的同时,还要搭配蔬菜一起使用,像一些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还有助于调节血糖。另外,不要先吃主食,因为主食的升糖速度较快,可以选择先吃蔬菜,或者先吃肉也可以,把主食放在最后吃。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方案要遵循以上3个原则。马上过年了,糖友饮食也要格外注意,这几种主食尽量不要吃。
1、糯米制品
过年了,很多地方会用糯米做糯米饼,或者做一些糕点。糯米本身升糖指数就高,还不好消化,并且糯米制品普遍会放比较多的糖,比如糖糕。这东西吃了血糖会飙升。
2、糕点
过年期间的一些糕点,比如开酥、沙琪玛。虽然很多人会把它们当成零食吃,其实这些东西应该算是主食。这些属于典型的高糖、高热量、没营养的食物,糖友最好不吃。如果血糖控制的还不错,可以吃一口两口解馋。如果血糖不稳定,就一口别吃。
3、豆沙包
糖友过年可以选择吃一些素菜馅的包子,肉包也可少量摄入,但尽量不要吃豆沙包,糖分含量比较高。
提醒:过年期间别忘了按时吃药 测量血糖
过年很多糖友由于要忙家里的事情,可能会忘记吃药,也会忽视血糖的测量。但要知道,无论多忙,这两件事都不能懈怠。尤其是年假期间很多人的饮食管控不是很严格,这很容易让血糖钻空子。可以设置手机提醒,以免自己忘记。
总之,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不少盲目控制饮食,而是要学会合理搭配,主食也是每天能量重要来源,不能丢。过年期间也要注意合理饮食,把血糖稳定住。
参考资料
[1] 《糖尿病人学会正确吃饭》.人民网-生命时报.2017-02-10 09:31
[2] 《10招搞定餐后血糖 每天1斤瓜果、小口吃主食》.环球网-生命时报.2015-02-08 06:50
胃胀、恶心、吃几口就饱,出现这些要小心胃轻瘫,尤其糖尿病患者
作为一名医学健康科普作者,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老学究”,比如今天给大家说一个新的名词儿:胃轻瘫。这词儿挺新鲜的,至少在我的科普作品里第一次提到。医生有时候会给一些表现出反复胃胀、恶心、呕吐的患者下“胃轻瘫”这个诊断,也会称之为“胃排空延迟”。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消化不良““功能性胃病”吗?此话虽有理,但也不完全正确。胃轻瘫的诊断还是比较严格的,绝大多数的消化不良都不能算作胃轻瘫(要么怎么说咬文嚼字呢),不过在一些特殊的人群中,患胃轻瘫的比例可不低。
所以今天咱们就着这股新鲜劲儿,来聊聊“胃轻瘫”吧,在文章最后我会给出6个技巧帮助大家缓解症状。
胃轻瘫就是功能性胃病吗?
首先解决一个问题,胃轻瘫是功能性胃病吗?
功能性胃病一般指的是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有相关上消化道症状的胃病。简单说就是做了胃镜没发现什么毛病,但是就是反复有恶心、腹胀、上腹痛等不适。胃轻瘫虽然也没有胃部器质性病变,但是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功能性胃病。因为它之所以会有反复恶心、呕吐,胃胀、吃点东西就饱(我们称为早饱)的表现是因为支配胃部运动和消化的神经受损,从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瘫这个词,可以很形象的表现出此时胃部的状态——动力不足。
在胃轻瘫的诊断上,目前临床还是更强调胃轻瘫的患者存在一些典型的发病因素,再结合胃动力检测结果才能给出明确诊断。所以虽然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消化不良,但是它跟功能性胃病还是有些区别的,有着相对明确且特殊的病因。
哪些情况算胃轻瘫?
与我们想象的可能略有不同的是,根据大数据统计,胃轻瘫的实际发病率其实只有9.6~38人/10万人年,比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低。
根据报道,胃轻瘫的发病还是有一定的集中倾向,比如在糖尿病或者腹部大手术病史等患者群体中,胃轻瘫的发病率较高,这也是它的主要病因。据报道,约50~65%有胃部不适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胃排空延迟,这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增高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影响了胃蠕动有关。而腹部脏器手术带来的副作用就更加简单粗暴了,据报道先前接受过胃部手术的患者可因有意或意外损伤迷走神经而发生胃潴留(很多时候是无避免的)。此外神经系统病变、病毒感染和药物影响也是胃轻瘫的病因之一。
由此看来,虽然胃轻瘫并不是常见诊断,如果是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状,胃镜检查又没有什么异常,同时还有糖尿病、腹部手术史或者其他常见病因的基础,医生就会考虑胃轻瘫。如果通过进一步做胃排空闪烁成像(蛋餐后4小时时胃潴留>10%和/或2小时时胃潴留>60%)、胃十二指肠测压(胃窦收缩平均<40mmHg)或13C呼气试验(不是查幽门螺杆菌)等胃动力测试证实存在胃排空延迟、胃动力不足的话,就能够明确诊断了。
不过由数据来看实际确诊病例如此之少,而我们生活中具有这样的症状的人可不少。个人分析的原因还是在于胃轻瘫的诊断是比较严格的,它需要在胃镜检查排除胃部器质性病变后再结合胃动力的评估才能确诊。虽然“胃动力的评估”这几个字比较好写,但是检查起来可是很麻烦的;又由于胃轻瘫早期治疗方案与其他功能性胃病无异,因此很多的临床医生在给患者做完胃镜检查后就直接诊断为功能性胃病了(节省患者检查开销,与此同时治疗效果差别并不大)。
缓解消化不良的六个技巧
虽然咱们咬文嚼字了半天,体现了医学的严谨,但其实在患者看来,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这些症状。所以无论是胃轻瘫还是功能性胃肠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吴医生就给大家总结一下我们早期能做到的缓解症状的小技巧。如果症状不缓解,持续很久或有加重趋势,请及时就医。
小技巧如下:
●每日摄入4-5次小餐而非2-3次大餐。
●用搅拌机搅碎食物后再食用。
●减少摄入富含脂肪的食物,如乳酪和油炸食品。
●减少摄入富含“不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某些水果、蔬菜和豆类。
●避免喝苏打水等起泡饮料,因为这可产生更严重的腹胀感和更多气体。
●避免饮酒和吸烟。
好,大家先别急着吐槽,这个是权威的循证医学数据库给出的官方建议。看着有些不接地气哈?其实吴医生简单给你拆解一下,明白中心思想就好办了。
前四条,无论是少食多餐还是搅碎食物,无非就是为了减少胃消化食物的负担。有消化不良症状的,尤其是胃轻瘫的患者,如果无视胃动力下降而继续保持每餐吃的很嗨皮的话,那难受绝对是自找的。所以每次少吃一点,多吃两次,每次吃饭时细嚼慢咽,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自然是解决问题的法宝。第五条少喝碳酸或苏打水饮料也是避免过多的产气引起胃部不适。
而戒烟戒酒则是为了减少烟酒对于胃粘膜的伤害,具体的伤害机制可见这两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tem/6899409515502993924/,https://www.toutiao.com/i6750223880540930574/),保护好胃粘膜,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消化功能。
所以,掌握“促消化,不伤胃”的原则后,相信更多的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也都能举一反三出来。
总结一下
综上,胃轻瘫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名词儿,只不过诊断起来确实比较麻烦,在更多的时候被功能性胃病给覆盖了。不过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刚刚经历了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或者存在其他病因的人,如果出现反复的恶心、呕吐、胃胀、早饱等症状,还是要警惕是否出现了胃轻瘫。
而无论是胃轻瘫还是其他以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病,“促消化,不伤胃”是生活调整的重要原则,如果按照上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后仍然不缓解,记得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糖尿病患者需要“加餐”吗?
我们正常人每天都是吃三顿饭,当然了,爱美的女孩为了减肥,也可能每天只吃两餐。那么,糖尿病患者每天吃几餐合适呢?需要在正餐之外加餐吗?这也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慢性病,可以说它直接与“吃”有关,大多数糖尿病都是“吃
出来的,而且所有糖尿病都需要通过“吃”这条途径来辅助治疗。关于吃,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吃什么,而且还在于怎么吃才合适,也就是建立符合糖尿病患者特点的营养饮食方式和习惯。
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在一日三餐之外加餐,使每日进餐次数增加到4餐或5餐,这是因为糖尿病虽然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糖代谢紊乱性疾病,但又是一种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疾病,糖尿病患者既要积极控制高血糖,又要重视防范低血糖。
饮食可以引起血糖的波动,进餐量与血糖波动成正比,因此进餐量越大,血糖波动越显著,越容易引起餐后高血糖,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概率。因此,为了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血糖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多餐,每餐应吃六七分饱。
少量多餐比集中吃要好,少量多餐会使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所用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也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低血糖反应。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两餐之间,且在睡前加用胰岛素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还会增高,因此夜间低血糖要比白天低血糖的危害性更大。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在白天适当加餐,还要在睡前用胰岛素后少量进餐,以降低夜间出现低血糖的风险。
此外,当患者在非用餐时间出现明显饥饿感、运动量过大,或血糖值过低时,应立即进餐。
但是需要注意,上述加餐情况中除已发生低血糖外,其余的加餐都应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比如主食有牛奶、豆浆或粗粮等,蔬菜有白菜、菠菜、苦瓜、芹菜等,水果有橙子、苹果、李子、草莓和樱桃等。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