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气短(糖尿病气短乏力怎么办)
糖尿病,多是因为气阴两虚!一张妙方,益气养阴,巧妙降血糖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中医是怎么调理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气阴两虚?顾名思义,就是气虚加上阴虚,这种状态一般是由于久病而导致机体的元气和阴精都造成了损伤而导致的。
气虚则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苍白、气短、四肢乏力、头晕、出汗等症状,阴虚则表现为口渴想喝水、舌头干燥,大便干燥等症状。
这类体质的舌苔一般是舌淡或暗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舌面津液少。如果你的舌苔也是这样的话,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气阴两虚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中后期的状态基本上是气阴两虚。
我们先来看一个医案吧:
患者刘某,男,45岁,四川人。患有10年的2型糖尿病,一直有口干、气短、燥热等症状,有服用格列齐特及拜糖平来控制血糖。空腹血糖一般在7.5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左右。
但是近期血糖不太稳定,空腹血糖近期症状加重,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0 mmol/L。使用降糖药也控制不好,于是就想着用中药试一下,看看可以控制血糖吗?于是就找到我这里来了。
见诊:看到患者消瘦,面色晦暗,口干,乏力,便溏,再观察他的舌苔,舌紫暗,苔薄白。饮食呢也是非常注意的,按照降糖食谱进食。
了解完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患者的病程已经很久了,耗气伤阴日久,这就容易导致气阴两伤的局面出现。阴虚有热,热扰神明,就容易感到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夜不能寐。这就是典型的虚热症状。
舌紫暗,苔薄白。这是阴虚的症状。
综上,于是给患者开了一张方:
人参、茯苓、白术、木香、葛根、天花粉、山药、山茱萸、麦门冬、北沙参、五味子、黄连、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炙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再搭配格列齐特及拜糖平服用。
患者服用半个月后,口干、烦热、乏力这几个症状有所减轻,空腹血糖7.2 mmol/L。效果不错,就让患者继续服用15剂。
半个月后,患者体力增加了,烦热的症状消失了。二便也正常了。看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
根据上述症状,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用药,继续服用28剂。西药也要搭配服用,一个月后来检查,空腹血糖为5.8mmol/L。又减了两味药,让患者再服用一个月,巩固疗效。
1年后患者发来消息,血糖已经稳定正常,没有再反复。
这个医案就是典型的气阴两虚的类型,患者病程过久,从而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气阴两虚往往夹瘀,“瘀”是导致消渴的一个重要病因。许多并发症也是因它发生的。
这时,中医的治疗就要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主。
再让我们来看看方子的治疗原理:
方中人参既能补气,又能生津,特别适合与热病气津两伤、口渴的的症状。此外,也是补脾的一大好药,可以调理倦怠乏力、便溏等脾虚的症状;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山药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山茱萸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之效;
葛根对降血糖有良好的作用;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北沙参补可清肺热,生津止渴;
黄连清热泻火解毒;五味子益气生津止渴,治热气伤阴;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行气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良好功效,对于气阴两虚的症状尤为有效。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大家有相关的病症,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随意用药。
糖尿病人「胸闷气短」都会来看呼吸科,但很可能是另一器官惹的祸
61岁的肖大爷年纪不算太大,但已是1型糖尿病的「老病号」,自30岁那年,他就确诊为糖尿病,服药30余年,血糖控制尚算良好。前段时间,他总是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偶尔还感到皮肤瘙痒。皮肤瘙痒这个症状他已经见惯不怪了,糖尿病患者的「老毛病」。但胸闷气短这个症状让他心里很不安,是不是得了其他肺上的疾病?他连忙赶到家附近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挂了呼吸科门诊。
「初步怀疑他胸闷气短不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建议看肾内科……该科室主任杨拴盈教授告诉我们,1型糖尿病的患者最明显的典型症状就是「三多一少」,这样的患者往往起病急,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却偏偏还减轻,这样的患者如果不加以重视常会引发肾、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目前该疾病是无法治愈的,确诊后还必须终身服药。
既然不属于呼吸系统疾病,那肖大爷为什么会胸闷气短呢?
杨教授告诉我们,导致肖大爷胸闷气短的正是糖尿病肾病这个「罪魁祸首」。像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疾病出现胸闷气短的,呼吸科来的患者十分常见,最终都被转去肾内科医治。因为这是一种慢性高血糖造成的肾脏血流动力学以及葡萄糖本身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系列的改变,它会损伤人体的全肾。如果是患1型糖尿病的患者往往是10年以上的长期患病的患者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肾内科的大夫也常和我们交流,临床上以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严重的患者还会面临长期血液透析的治疗折磨。所以他这样的情况及时转诊是最重要的,时间根本耽误不得。
「肖大爷的这些疑问很多来呼吸科看胸闷气短的糖尿病患者都会问……最想提示的是哪些医嘱?」看过门诊的肖大爷还是不放心自己究竟是不是因为糖尿病的原因引起的胸闷气短,他一会怀疑自己心脏除了问题,一会怀疑自己是肺上的问题。因为自己几十年来糖尿病也没有出现过特别危急的情况。他最想知道的是,糖尿病患者是不是一定会发生唐尼癌病肾病?
「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在做科普,也会与肾内科的医生交流。我们正常的肾脏表面是平滑光洁的,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肾脏的表面是犹如一层加了水的白糖黏附在肾脏表面上,并不是平滑光洁的。所以首先要知道,有没有糖尿病肾病,到肾内科做个检查就可以查出来。我们能告诉患者的是,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一部分罹患糖尿病肾病。而通常就是1型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的或者是2型糖尿病诊断时或就合并与其他损害肾脏的危险因素,比如平时的血糖控制不好,血压血脂过高,出现视网膜病变等等的情况,都会比较容易导致。」杨教授告诉我们。
据患者肖大爷回忆称,自己夜晚有时候注意到出现过「蛋白尿」的情况,但因当时睡意朦胧,自己也没太看清楚。想问是不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就说明一定发生糖尿病肾病了?
杨教授回答说,根据多学科会诊时肾内科医生的解释,其他肾脏疾病也可以表现为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此,想要明确是否为糖尿病肾病,还是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肾病,亦或是糖尿病肾病合并其他肾病,还是需要进行肾活检,用病理检查来区分诊断。无论什么内科疾病,要想确诊,病理诊断都是金标准。假如患者不能进行肾活检,就需要专科医师进一步来会诊和鉴别了。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些表现就要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预防发生是老生常谈的事,但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杨主任告诉我们,现在是一个多学科联合协作的时代,许多疾病往往都不是一个科室能解决的问题。面对患者较为复杂的病情,我们不仅需要多学科会诊(MDT),进行讨论,有时候甚至需要转诊其他科室进行进一步的细致检查,所以患者朋友也要多多理解,做到尽量配合。像呼吸科常常遇到的糖尿病患者前来看胸闷气短的问题,我们也要排除是属于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原因,不能因为患者来看呼吸方面问题,就一定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该做的检查做完后,一旦发现没有出现呼吸系统问题,患者的病人是不能耽误的,应及时会诊、讨论,及时转诊、治疗。
但在此杨主任也想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了胸闷气短的问题,要注意观察自己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观察小便是否带泡沫,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容易注意到的异常表现。此外还要注意是否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频、皮肤瘙痒、颜面部或肢体水肿等问题。如果有这些问题,你又出现了胸闷气短,那是一个道理,还是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最大,建议最好及时挂肾内科。如果出现尿量减少、血压难以控制、低血糖,甚至都意识不清了,及时拨打120,一刻都不要耽误时间,说明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会危急生命。
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方面,相信患者心知肚明,但还是要再次叮嘱大家,一是控制饮食,戒烟限酒;二是适宜运动;三是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目标要严格观察;四是药物治疗一定要遵医嘱,不能擅自停用;五是如果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及早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也不失为一个办法。而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尤其呼吸科临床遇到的来看胸闷气短的,有时候到了呼吸科,有时候跑到心内科去看病。这就说明一些症状容易被忽视。但逐渐进展则可以导致大量的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这也是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因此,无论哪个科室,都要对糖尿病患者提高警惕,注意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防治,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减少这些患者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后果。
糖尿病,疲倦、气短,脾胃虚弱,治疗上健脾益气
大家好,我是中医张国海教授。
在糖尿病患者中,脾胃功能虚弱会导致气血和津液的不足。脾胃不能有效地运输精气至肺,也无法为胃提供足够的津液,因此患者通常会感到口渴并饮水频繁。此外,脾胃功能不全也会导致体内干燥和热感,食物消化迅速,因而容易感到饥饿。
由于脾胃无法将食物的营养输送至肾脏,这些营养物质会沿着体内的水道流向膀胱。长期下去,肾脏功能可能受损,导致频繁和甜味的小便,甚至可能出现混浊的情况。肾脏的元气不足也会影响其温煦和滋养脾胃的能力,使脾胃的损伤更加严重。
此外,脾胃主管四肢肌肉的营养供给。如果脾胃功能不良,肌肉可能因为营养不足而逐渐萎缩,导致患者出现消瘦的情况。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小便不仅没有臭味反而有甜味,这可能是脾气下陷的症状,也是较为严重的表现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病症患者常常伴随着疲倦、气短、出汗多、大便不成形等脾虚的症状,治疗上健脾益气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我曾治疗过一位58岁的男性患者。他自述患糖尿病已有3年,虽然三消症状并不显著,但血糖高达16.7mmol/L,尿糖呈现 。西医使用胰岛素治疗,每日注射20单位。
目前症状包括:口渴想喝水,小便频繁,食量大但体重不增,形体消瘦,身体疲倦,大便稀薄,舌淡胖且边缘有齿痕,脉象细缓。根据辨证,这属于中焦脾伤,脾精不摄。治疗应以养脾益气,摄气生津为主。
我曾为这位患者开了参苓白术散加减的药方。所用药物包括:太子参、白术、山药、炒薏苡仁、炒扁豆、石斛、麦冬、天花粉、乌梅、僵蚕、地骨皮。
患者服用上述药物30余剂后,身体疲倦乏力的症状显著好转,大便也变得正常,且停止使用胰岛素。随后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服消渴丸,每次15粒,每日3次。再服用药物2个月后,各项症状进一步改善,尿糖降至( ),血糖降至8.9mmol/L。根据患者情况对原方稍作增减,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