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中医糖尿病专家(中医糖尿病专家张兴夫)

广东中医药 0
文章目录:

七位国医大师:治糖尿病的经验方

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病因比较复杂,治疗起来也并非易事。现将邓铁涛、方和谦、朱良春等七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邓铁涛:经验方

邓铁涛 首届国医大师(1916.10-2019.01)

【组成】熟地黄12g,生地黄12g,怀山药60~90g,黄芪30~60g,山茱萸15g,泽泻10g,茯苓15g,牡丹皮10g,玉米须30g,仙鹤草30g。

【功效】滋阴益肾,健脾益气。

【主治】消渴,证属肾气阴两虚者。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和谦:四君子汤

方和谦 国医大师(1923-2009)

【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10g,生白芍6g,炙甘草5g,当归6g,炒谷芽15g,焦神曲6g,竹茹10g,麦冬10g,柴胡5g,生黄芪10g,山茱萸10g,大枣3个,薄荷5g。

【功效】补气培元。

【主治】消渴,证属脾肾两虚者。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症见多食善饥,乏力困倦,大便干燥,唾液多,舌苔稍腻,脉平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朱良春:斛乌合剂

朱良春 国医大师(1917.8-2015.12)

【组成】川石斛5g,制首乌15g,制黄精15g,生地黄15g,生黄芪30g,怀山药30g,枸杞子10g,金樱子10g,紫丹参10g,桃仁泥10g。

【功效】益气养阴,和血通脉。

【主治】消渴,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脉者。临床多见于2型糖尿病。症见形体消瘦乏力,不耐烦劳,心慌气短,懒言少动,头昏目眩,心烦少寐,多汗口干,肢体发麻疼,腰膝酸软,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多沉细或细弦、细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李玉奇:经验方

李玉奇 国医大师(1917.8-2011.2)

● 经验方一:

【组成】苦参10g,槐花25g,胡黄连15g,葛根15g,冬瓜仁20g,藕节25g,泽兰15g,枇杷叶20g,天花粉15g,茯苓20g,白茅根20g,桃仁15g,浮萍15g,乌梅10g,青蒿20g,青黛5g。

【功效】清燥救肺生津。

【主治】消渴。症见大渴引饮,饮一溲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经验方二:

【组成】苦参15g,黄连15g,槐花25g,当归10g,桑白皮20g,五灵脂10g,浮萍15g,鹿角霜20g,阿胶15g,黄柏10g,茯苓20g,乌梅10g,山药25g,山茱萸20g,石斛20g,天冬20g,知母20g。

【功效】润燥生津。

【主治】消渴。症见饥饿难忍,食后旋即复饿,伴随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 经验方三:

【组成】山药25g,鸡内金20g,石莲子20g,菟丝子15g,五味子10g,茯苓20g,泽泻20g,黄连15g,萆薢15g,覆盆子15g,当归20g,山茱萸20g,鹿角霜20g,黄柏15g,熟地黄15g,阿胶15g,桃仁15g。

【功效】除燥生肾水。

【主治】消渴。症见身形消瘦。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周仲瑛:经验方

周仲瑛 国医大师(1928-2023.10)

● 经验方一:

【组成】生地黄12g,玄参12g,麦冬12g,天花粉15g,制大黄5g,鬼箭羽15g,桃仁10g,丹参15g,芒硝5g(冲服),知母10g,炙僵蚕10g,炙水蛭3g,地龙10g,木瓜10g。

【功效】清热通腑,凉血化瘀。

【主治】消渴,证属瘀热互结者。症见双下肢麻木,时有拘急,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彻夜不眠,手足心热,舌苔黄薄腻,边尖红隐紫,脉细弦涩。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 经验方二:

【组成】桑叶15g,地骨皮20g,天花粉12g,知母10g,黄连3g,藿香10g,佩兰10g,炒苍术10g,鬼箭羽20g,水蛭3g,泽兰12g,炙僵蚕10g,玄参12g,煨葛根12g,生黄芪12g,太子参12g,生地黄15g,山茱萸6g。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化湿通络。

【主治】消渴。临床多用于2型糖尿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颜正华:经验方

颜正华 国医大师(1920.2-)

【组成】生黄芪30g,生晒人参9g,炒白术15g,怀山药30g,茯苓30g,生、熟地黄各12g,山茱萸10g,天花粉12g,五味子10g,炒薏苡仁30g(打碎),补骨脂10g,泽泻12g。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补肾。

【主治】消渴,证属气阴两虚者。症见多饮、多食、多尿及形体消瘦,双下肢肿胀麻木,劳累后、午后更甚,纳可,眠安,便稀,日二三行,尿微黄,舌暗红,苔黄腻,脉细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颜德馨:消渴清

颜德馨 国医大师(1920.11-2017.4)

【组成】苍术15g,白术15g,升麻9g,生蒲黄9g,知母30g,地锦草30g,黄芪30g,柴胡9g,川黄连3g,丹参15g,怀牛膝9g,山药9g,熟大黄9g。

【功效】补肾清热,益气补脾。

【主治】消渴,证属热盛者。症见口干引饮,体重减轻,消瘦,易出汗,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悦读中医,内容选自《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气血津液与头身肢体病分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宁泽璞、蔡铁如主编】

著名中医专家祝谌予,曾跟师施今墨,开出首张糖尿病中医方剂

祝谌予(1914年-1999年)北京市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内科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教务长,首都医院首任中医内科主任,中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

祝谌予是著名的内科、妇科专家,擅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其对糖尿病有深入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糖尿病的专家之一,开出了中国第一张治疗糖尿病的处方,收获了显著疗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祝谌予出生于一个非常殷实的家庭,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母亲的一场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为了医好母亲的病,家里遍请中西名医。但是,只有当时闻名京城的施今墨治好了母亲的病。从此,祝谌予就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跟随施老学医的梦想。

高中毕业后,19岁的祝谌予如愿拜施今墨为师。他每天抄方侍诊,晚上回家后就背方剂,并且在施老的指导下学习《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此外,对施老当天的医案进行整理。

整整跟随施老学习6年之后,祝谌予尽得其真传,于1937年正式在天津悬壶济世。两年后,祝谌予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了5年西医,并获得学士学位。从此,他成为一名中西医贯通的大医。

祝谌予教授在临床中遵经但是不唯经,师古而不泥古。既以中医理论为法度,又极富创新精神。更为难得的是,祝谌予思想开明,从无门户之见,特别善于汲取各家各派之精华,融各家学说于一体,同时有自己独立、独特的见解,使之臻于致善。这就是他能够成为医学大师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祝谌予在继承总结历代名医,特别是施今墨治疗糖尿病的理念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首次提出糖尿病“血瘀证”的学术思想,同时提出了治疗糖尿病的“活血化瘀”疗法。

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研制出了我国治疗糖尿病的首张中医方剂,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极大推动了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进展。

早在1976年时候,祝老就治疗过多例糖尿病。比如一位48岁的糖尿病患者,一直服用西药进行控制,但是近来有加重的迹象,西医认为只有加重药量,但副作用也随之突显。久闻祝谌予大名,于是请其医治。

先后通过9诊,多次调整药方,前后历时4月,服药100余剂,最终成功控制住病情,而且可以停用西药。这种的案例,数不胜数。而且,随着研究的加深,效果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祝老诞辰一百周年,中医界还隆重庆祝的重要原因。

在施今墨的指导下,祝谌予会同翟济生、施如瑜等,对施老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整理。从施老临床诊治的3万多例有完整记录的医案中,精选出诊治思路独特、疗效非常显著的病案300余例,先后五易其稿,最终形成《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一书,是后世非常珍贵的学习资料。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医大师吕仁和:治疗糖尿病经验

吕仁和 国医大师(1934.9-)

吕仁和,第三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曾师从著名中医施今墨、秦伯未、祝谌予,并曾随西医名家张乃峥教授临床学习,擅长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慢性疾病,并且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辨治经验体系——“六对论治”,

现将吕仁和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六对论治”是吕仁和教授在长期诊治疾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常用的六种方法,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的灵活融合:①对症论治。②对症辨证论治。③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④对病论治。⑤对病辨证论治。⑥对病分期辨证论治。这六种方法简称为“六对论治”。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肾脏病及其他杂病的长期诊治中,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的辨证思路常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对症论治,即对症状临床加减,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口干渴,可用葛根、天花粉,血脂高可用泽泻、茵陈。对症选药,常可在原方思路中旁及诸症,调理全身。

对症辨证论治,即对不易解除的复杂症状精细化地辨证用药,如糖尿病患者出现咳嗽,当分外伤内感,外感重疏风宣肺、清肺化痰,内伤重养阴益气、润燥止咳。糖尿病患者出现腹泻,又需分清湿热中阻、肝脾不和、脾虚湿盛和脾肾阳虚,随证治之。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辨清胃肠实热、肺脾气虚或血虚阴亏,重用清热润肠、补气健脾或润肠通便。

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即将某个症状放置于疾病和证候进展的视角下看待,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治疗。以血尿为例,从疾病来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核、肾囊肿、肾炎等均可以导致血尿,每种疾病也各有其演化规律和常见证候,故治法也应从辨病和辨证综合入手,用药必然有所差别。如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常见湿热伤络、肾虚火旺灼络、气郁化热伤络及湿热下注伤络,用药有清热止血、滋阴降火、疏郁清热及化湿清热之别,绝非一味凉血止血,但同时,不论是哪一种证候类型,均可加入金钱草、生地黄榆、连翘、泽兰活血凉血之辈,以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在治疗血尿的同时,当找准病因,控制泌尿系感染,兼顾合病,常规治疗糖尿病,才能取得远期效果。

对病论治,即针对疾病较为明确的病因或病机,直击病所,选用具有良好疗效的药物。如2 型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在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作用减弱,则可选用具有明确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改善胰岛素利用,或减轻胰岛素拮抗的药物。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提示,玉竹甲醇提取物和番石榴叶中的黄酮苷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起到降血糖作用,可借鉴用于现代中医临床。

对病辨证论治,即对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分证候,按照不同证型和证候论治。如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当分清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及肝肾亏虚证,灵活选用调补气血、活血通络、补肝益肾等药物。

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即借鉴现代理化检查指标,将慢性、复杂性疾病划分明确阶段,在各阶段基础上采用中医传统的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

不得

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悦读中医,内容选自《京城名医馆名医经验集.②,毕尽余生奋斗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耿嘉玮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