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糖尿病(糖尿病贴敷哪些部位)
三伏贴敷“趁热”好治病
每年三伏穴位贴敷时间,前来神谷中医院的患者都络绎不绝,今年也不例外,其中有不少人进行贴敷治疗已经六、七个年头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传统中药穴位贴敷为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带来的益处,并带动身边人进行这种绿色疗法。但仍然还有很多人,对“三伏贴”存在疑惑,甚至一无所知。为了让更多人对三伏贴敷有全面的了解,7月10日,大连神谷中医院中医专家丁丽受邀来到中山区春德社区,为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何为三伏贴、三伏贴的好处以及适应症、禁忌症,深受大家欢迎。
何谓中药穴位贴敷
三伏贴,属于中医特色治疗之一,是一种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的“治未病”方法。药物通过穴位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病所;激发全身经气,起到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最终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习惯上称之为“冬病夏治”。
贴三伏贴有哪些好处
“冬病”患者体质多偏于虚寒,加上冬日寒凉,两寒夹击,毫无解冻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很困难。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体内阳气正旺,此时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来养阳温阳,蕴结在体内的积寒就很容易驱除。但若机体阳气衰弱,没有驱邪之力,就会错过祛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本身阳气不足,夏天再去痛饮祛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水果冰、雪糕等,甚或整日呆在空调房间里,陈寒未去,又添新寒。机体被寒气侵袭必会气血凝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导致关节疼痛,停留在脏腑就会导致功能失调,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不畅,而致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会内外交困,陈疾就会发作或加重。
三伏贴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呼吸系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风湿、免疫力低下等;
皮肤科: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花粉症、硬皮病、白塞氏病、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消化系统: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等;
内分泌:慢支、脾胃、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小儿等;
耳鼻喉科:气管炎、过敏性咽喉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甲状腺结节、复发性口腔溃疡、传导性耳聋、卡他性中耳炎、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症、声带小结等;
儿科:小儿免疫力低下、反复发作性呼吸道感染、预防和治疗哮喘、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顽固性哮喘、反复感冒、小儿肺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增生、过敏性鼻炎等病症小儿哮喘、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小儿脾胃虚弱等;
禁忌症:
1、两岁以下儿童、孕妇禁用。
2、糖尿病、皮肤过敏者慎用。
3、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适宜。
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传染性疾病患者等慎用。
中医三伏贴注意事项
1.一般贴药成年人1-3小时;儿童30分钟-1小时左右即可。
2.若局部小泡破溃,须保护好敷贴面,注意卫生,保持干燥,避免抓挠感染。可涂绿药膏或锡类散防止局部感染,注意局部发痒、辣、发红时应把药物取下。
3.天灸疗程药贴治疗至少坚持(连续三年为一个疗程)每年三伏贴药,对巩固疗效、增加机体功能、抗病能力非常有利。
4.三伏贴药物在敷药处会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腹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如敷药处烧灼或针刺样剧痛、发红、起泡,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三伏贴”贴敷时间 “初伏” 7月12日至7月21日 “中伏” 7月22日至8月10日 “末伏” 8月11日至8月20日 加强贴 8月21日至8月30日 共计4次,10天/次。
大连神谷中医医院三伏贴开展至今,已服务人数众多。经过长期发展,现不但具有“名科 名医 名药 名方”四大特色,正宗的三伏贴配方、名老中医坐诊,保障了穴位定位的准确性,进而保障了三伏贴调治各种疾病的效果,冬病夏治,事半功倍。
西苑穴位贴敷之内分泌科
穴位贴敷是用特制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预防、保健、养生、治疗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疗法。“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根据《黄帝内经》中“冬病夏治”与“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高温,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将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通脉、调节脏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适应症
内分泌系统疾病:肥胖、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结节
贴敷时间及地点
头伏:2016.7.17(日)- 2016.7.26(二)
二伏:2016.7.27(三)- 2016.8.05(五)
闰中伏:2016.8.06(六)- 2016.8.15(一)
末伏:2016.8.16(二)- 2016.8.25(四)
地点:一层进门诊大厅正门靠右侧
贴敷物品及贴敷方法
每粒丸药重3克,2丸共6克,平均分为6份,每份约重1克,压成圆形药饼,大小近似壹元硬币,放入空白贴膜中备用,未用的药丸及药饼注意密封保存,以免干燥变硬。
每伏前3天连续贴敷3日,共12日,每次贴敷2个穴位,每次贴6小时后取下。
贴敷穴位
肥胖症取穴神阙穴;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取穴足三里;
甲状腺结节取穴人迎穴。
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疗法结合三伏时间,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贴敷,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贴敷效果最佳,可达到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之效。贴敷时间:成人每日一次2-4小时,每伏7天。
2、贴敷对象:肥胖、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甲状腺结节成人患者。
3、禁忌人群:孕妇及皮肤过敏者禁用、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
4、贴敷期间,忌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若见皮肤红肿、烧灼感明显,应尽快揭下药膏,观察或外用抗过敏软膏,如贴药时间长出现起泡、起疹、化脓,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应到门诊就诊,同时换用其他穴位,减少贴敷时间。
6、贴敷是一个逐渐起效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作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内分泌科
“三伏贴”并非人人都适合,糖尿病人切勿盲目贴敷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出现在每年的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进入三伏,很多人都有贴“三伏贴”的习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最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渗透。而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老慢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选择在一年中阳气最盛时将温热助阳的药物直接贴敷于穴位,使两阳相加,体内阳气充足,从而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宿疾,使冬季不发病或少发病,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治病、强身的双重功效。
哪些人适合三伏贴?
三伏贴适合的人群是中医辨证属阳虚者。有些慢性疾病,在秋冬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阴天下雨之时病情加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可反复发作,其原因就在于人体阳气不足。这些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都可以使用三伏贴,即冬病夏治,这些疾病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各种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反复感冒等),老胃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寒湿痹症(风湿病、关节炎、老寒腿),其他(冻疮、陈旧性伤痛、腰痛)。其中冬病夏治效果最好的是各种呼吸道疾病。
糖尿病人不宜贴三伏贴
三伏贴对很多冬病都有不错的疗效,但如果本身体内阳气过盛,再贴三伏贴就会打乱自身的阴阳平衡。因此,并非所有的冬病都适合夏季贴敷,如虚热引起的疾病就不应“夏治”,呼吸道疾病有掌心发热、晚上盗汗,不适合夏季敷贴。糖尿病在中医属“消渴”范畴,其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宜贴三伏贴。而且,三伏贴属于温热、发散性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敷贴后容易引发皮肤起泡、溃疡等,皮肤一旦破溃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会导致伤口迁延难愈。
内容来源于随糖平台,更多健康资讯可下载随糖App,或关注随糖微信公众号(suitang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