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慢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代谢)
健康丨糖尿病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在糖尿病治疗中,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在炎炎夏日,糖尿病患者应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呢?以下是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杨营军主任为我们介绍的----关于糖尿病患者夏季饮食的注意事项:
一、规律进餐要坚持。糖尿病患者的夏天饮食原则与其他季节一样,仍需控制每天主食量和总热量的摄入。主食总量要固定,品种可经常更换,建议多吃粗粮。蛋白质摄入方面也应做到总量固定,宜选择鸭肉、鲫鱼、虾、瘦肉等。糖尿病患者夏季最好少喝稀粥,对于浓汤或勾芡食品也避免食用。食欲下降的患者,可少食多餐,切记不可随意减少主食,以免出现低血糖。
二、食用蔬果依情况。瓜类蔬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可以相对多吃一些。糖尿病患者夏天吃水果,应根据血糖情况而定,不可贪食,更要注意水果的含糖量。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量不宜多,最好在两餐之间或睡前食用,同时应相应减去正餐中主食的量。对于严重高血糖、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禁食水果,可以以番茄、黄瓜等蔬菜来代替。
三、饮食卫生须注意。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差,夏季消耗大,体质相对较弱,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剩饭剩菜最好不吃,生吃瓜果要洗净削皮,做凉拌菜时要洗净,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四、饮水补充体液流失。夏天天热出汗较多,体内水分的流失量很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或茶水,不宜过食冷饮及饮料(可乐、雪碧等含糖饮料)。养成少量多次主动饮水的习惯,切忌一次饮水过多。多饮水不仅可以及时补充体液的流失,防止发生脱水,还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同时能稀释尿液, 预防尿路感染,亦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的作用。
睡眠不好,血糖代谢差,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5~6倍
睡眠不好,血糖代谢差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陶红
随着现代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的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38%,也就是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问题。研究发现,睡眠不足或者睡眠质量不高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5~6倍,并且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更加难以控制。
睡眠不足究竟是怎么加速血糖恶化的?睡眠不足可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会释放出肾上腺素,引起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变化。同时肾上腺素会抑制身体胰岛素的分泌、促使肝脏中储存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此外,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会让体内释放出炎症因子,这些因子加重了胰岛素抵抗。人体处于低度的炎症状态是导致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而研究已经证实,如果睡眠充足,可通过神经调节效应来减轻身体的炎症状态,改善血糖。睡眠不足也使身体的肾上腺产生出大量的皮质醇。皮质醇是人体一种非常重要的糖皮质激素。顾名思义,糖皮质激素肯定是对血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皮质醇可抵消胰岛素的效果,阻碍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促使发生胰岛素抵抗。同时,肾上腺皮质醇也作用于肝脏,使肝脏释放过多葡萄糖,导致血糖值上升。
另外,人在睡不好的情况下,会出现磷脂酰肌醇激酶通路受损的现象,这种通路是胰岛素发挥某些生理功能非常重要的化学途径。该变化会阻断两种胰岛素的功能,即分泌瘦素(脂肪细胞所释放的一种能抑制食欲的激素)和脂肪酸的正常代谢机制。也就是说,睡眠不足会让体内瘦素水平过低或是瘦素抵抗,导致容易饮食过量;造成游离脂肪酸过高的状态,从而引发肌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知晓了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对糖尿病造成的影响,那如何能提升睡眠质量?一旦出现睡眠不足时应及时设法弥补。成人每天保证7~8小时充足的睡眠时间,工作、学习、娱乐、休息都要有规律作息,注意起居有常。为保证夜间的睡眠,白天应适当运动、晒太阳。白天让眼睛接触阳光,这样信号会通出下丘脑调整生理时钟。减少午睡,晚上睡眠时保证处于黑暗环境,以促进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改善睡眠。另外,有睡眠障碍的人晚间少喝茶及咖啡,睡前一小时不要使用电子产品。出现严重睡眠问题及时就医,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改善睡眠。
睡眠不足的人易肥胖
◎睡眠不足导致的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会阻碍脂肪细胞分泌抑制食欲的瘦素,同时会促进肠道分泌可增强食欲的胃促生长素。这种双重影响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睡得少的人比较容易肥胖,也就是说两种激素的失衡会产生强烈的饥饿信号,促进食物摄入和体重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在熬夜之后容易感到饥饿,吃下宵夜后会导致摄入过多不必要的热量,造成热量囤积,进而引发肥胖的原因。众所周知,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长期睡眠不足易导致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机体处于慢性压力状态。而为了改善情绪,人体在并不需要能量摄入的时候,会主动吃甜食等美味的食物,以此来激活调控情绪的大脑“享乐系统”,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令人产生欣快感,使得情绪更加稳定和愉悦。但长此以往,会导致体重增加及血糖恶化。
◎睡眠不足导致肥胖的另一个因素是,长期疲劳的人不仅运动量少,而且休息时燃烧的热量也不多。肥胖也是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可能肥胖进一步阻碍了正常睡眠,造成恶性循环,更难控制血糖。
好睡眠标准:时间、深度、节律恰到好处
人为什么要睡觉?因为睡眠对每个人来讲,都是生存所必需的。人在睡眠的时候并不是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新陈代谢、恢复身体和心理功能,从而为第二天积聚能量的积极过程。在睡眠状态下,肌肉放松、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呼吸平缓、体温降低、各种代谢减低,全身的功能仅维持在必要的最低水平,使机体获得充分的营养供给,并修复损伤,提高机体对疾病和衰老的抵御能力。
好睡眠有三大标准:
合适的睡眠时间长度
睡眠时间过短、过长都不好。成人每天平均需要睡6~8个小时。长期睡眠不足可引发生理改变,促使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睡眠的深度
研究发现,睡眠分为非快眼动相(慢波睡眠)和快眼动相(快波睡眠)两部分。正常人在睡眠一开始先进入慢波睡眠,由浅入深,进入深睡眠,经过60~90分钟,转成快波睡眠,持续时间只有10~15分钟,然后又转成慢波睡眠。就这样周期性地交替出现“慢”和“快”波睡眠,一夜出现4~6次,直到清醒为止。这是正常睡眠的基本规律。
慢波睡眠主要是大脑皮层的休息,而快波睡眠基本上是全身性的休息。如果这种最基本的规律出现紊乱,那么就是睡眠障碍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总是觉得自己睡不好觉,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睡眠时间少,而是脑电波比较乱,尤其是缺乏深睡眠。睡眠剥夺,特别是慢波睡眠剥夺,可导致正常人认知功能障碍,如学习记忆障碍。
正常的昼夜节律
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随自然界建立了有规律的昼夜周期,觉醒和睡眠节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如果夜间睡眠节律遭扰乱,会导致食欲下降、白天工作效率降低,甚至烦躁易怒。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5时是睡眠的黄金时间,应保证这段时间的充足睡眠。因为这段时间为各个脏器排毒时期,排毒在人体熟睡中进行最佳。白天睡觉所起的作用远不如晚上睡眠所起的作用。所以,并不是一天之中任意时间睡足8小时就够了。就算在白天补觉,也已经错过了黄金时间。因此一定要保证夜间睡眠,不要熬夜。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糖尿病前期可逆转 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
新华网北京9月24日电(王坤朔 孙慧)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过亿,更为严峻的是,糖尿病还有数量庞大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人群。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如何控制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近日,由天士力控股集团冠名支持的“健康大讲堂”邀请到了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心脏科原主任、主任医师蔺静,与大家共同聊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话题。
以下为访谈内容:
糖尿病前期人群庞大 症状易被忽视
主持人:什么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它会有哪些症状?
蔺静: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糖代谢和糖尿病之间一种中间代谢状况。对于正常的糖代谢人群来说,空腹血糖要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要小于7.8 mmol/L,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 mmol/L。而糖尿病前期血糖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之间,如果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或全天24小时任意时间血糖大于11.1mmol/L,这时就是糖尿病前期。由此不难看出,处于这种中间状态的人群,血糖数值比正常糖代谢人群要高,但是比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要低。打个比方,如果将正常人群比喻为站在马路上,糖尿病人群比喻为站在海水里,那么在沙滩上的就是糖尿病前期人群。
糖尿病前期人群远大于糖尿病患者人群数量,如果通过适当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治疗,可以转变为正常的糖代谢人群;如果控制得不够好,血糖继续升高,那么就会进展为糖尿病。因此对这个范围的人群进行干预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糖尿病前期有哪些征兆?
蔺静:生活中糖尿病前期的很多症状可能都被我们忽视。例如,最近经常口干舌燥,有的人认为是上火了,实际上是一些人的血糖水平在升高;一段时间以来总觉得乏力、四肢有沉重感,体重下降,这也很常见,劳累、感冒、没休息好,都可能出现这些症状,但这也是糖尿病前期的常见表现。不要忽视,尽早去查血糖。
由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后延,不能与进餐后的血糖升高相重合,当餐后血糖逐渐下降时,胰岛素分泌还在继续升高,就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因此,当在规律饮食的情况下,在餐前出现饥饿、心悸、大汗等低血糖的症状时,应该及时检查血糖。
此外,糖尿病前期人群容易感染,如果出现一段时间里经常反复出现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或者小伤口久治不愈,也要警惕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的症状很多,又缺乏明显的特殊性,容易被忽略。
糖尿病前期是种身心疾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
主持人:糖尿病前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前期?
蔺靜:糖尿病前期是血糖异常的初期阶段,遗传、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压力大等原因都会导致糖尿病前期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前期的产生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更需要关注自己血糖的变化。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40岁~45岁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在逐渐下降,这时如果体重再增加,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会使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下降,这些现象都会增加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几率。
“吃得多,活动少,体重大”的人群也比较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的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人们在饮食上不节制,食物摄入量增多,糖的摄入量增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等在身体里积累下来就会转变成脂肪,导致体重增加,体重增加又使得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出现糖代谢的异常。血糖异常的初始阶段是糖尿病前期,其中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如果继续发展就会成为糖尿病。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感觉到来自生活的压力,如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研究显示,当精神紧张度增高时,身体的应激激素也会分泌增加,而这些应激激素的分泌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身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这也跟糖尿病前期的发生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糖尿病前期也是一种身心疾病或是心身疾病,和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等都有关系。
同时,睡眠不好的人也容易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其次是经常过敏的人群,需要一些糖皮质激素来控制过敏,也会容易出现糖尿病前期。
虽然糖尿病前期听起来比较严重,但如果采取良好的手段进行干预,提高个人的自控能力,有部分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可以逆转的,成为正常的糖代谢。如合理饮食,合理的运动,把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禁烟限酒,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好糖尿病前期的关键因素。
科学饮食 适当运动 糖尿病前期需积极干预
主持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生活中应该如何科学管理?
蔺静:糖尿病前期阶段,生活中主要从饮食、运动两方面进行积极干预。
饮食上讲求科学合理的饮食。从饮食的量来讲,应该做到几点:第一,多吃蔬菜,保证每天能够摄入一斤到两斤的青菜;第二,少吃碳水化合物,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身高、体重等情况,选择一个合理的摄入量。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的量在四两到六两之间。第三,脂肪应摄入非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脂肪,尽量要避免摄入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脂肪。第四,蛋白质摄入方面,每天需要一到两袋牛奶,一个鸡蛋,二两左右的瘦肉。
从饮食的方式来看,也需要十分注意。现在都市里的人每天忙于上班上学,早餐吃得很随意,中餐往往在单位、学校解决,他们把一天中的饮食重心放在了晚餐上。晚上做上丰盛的一桌饭,一家人坐在一起,高高兴兴,边吃边聊,吃得很饱很满足,而且饭后没有什么运动,这样很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大幅度增高。所以我们建议改变进餐习惯,如果把一天的饭分成十份,建议早晨四份、中午四份、晚上两份,或者早晨五份、中午三份、晚上两份。
同时,我们还建议科学合理的运动,在这里特别强调有氧运动。什么是有氧运动?就是身体里血液循环可以带给心脏充足的氧气供应的这种运动。有氧运动是一种慢节奏、持之以恒的运动,例如散步、慢跑。另外像骑自行车、唱歌、跳舞,一些球类运动,例如保龄球、乒乓球、排球等都可以。每天大约需要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3到5次,这样的运动对我们糖尿病前期有很大的益处。如果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血糖还不是很理想,就需要进行药物干预。
除此之外,据了解,喝茶也可以减轻体重,尤其是普洱茶对辅助降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其中卓清速溶茶是普洱茶的提取物,研究发现,该茶中含有与糖代谢相关的一些物质,能够对α-葡萄糖苷酶、蛋白酪氨酸磷酸脂酶等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一定作用。
主持人:对于健康群体而言,还有哪些自我管理的方式来规避糖尿病的风险?
蔺静:除了科学饮食、适当运动,还有一些情况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现在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经常会看到他们脖子上脂肪堆积形成褶皱。这样的褶皱两侧皮肤是黑的,中间有细细的白色,看上去似乎没有洗干净,但是无论如何清洗也无法去除,这种情况叫黑棘皮症。患有黑棘皮症的人群常合并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期的状况,所以建议尽早去医院查血糖。
对于工作紧张、过度劳累的人群,他们身体分泌的胰岛素拮抗激素水平高,这部分人群也容易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因此建议大家劳逸结合,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
睡眠跟糖尿病有很密切的关系。睡眠不好,空腹血糖容易升高。所以睡眠非常重要,培养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对于防止糖尿病前期有很大的意义。
每个人都应关注血糖,出现糖尿病前期的相关症状就应该及时检查。例如,老年人如果频繁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老年女性如果出现阴道感染,一定要注意查血糖。如果血糖高了,成为糖尿病前期,就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另外,如果年龄超过4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就需要经常查血糖状况,最好每年化验血糖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