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精虚(糖尿病精力旺盛)
糖尿病,多半是气阴两虚,送你一方,益气养阴,巧妙降血糖!
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被归类为消渴症,其病因涉及肺、脾、胃、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失调,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
中医认为,肺为气和水之上源,若燥热伤肺,则津液无法正常输布,出现口干舌燥;胃为水谷之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胃受燥热所伤,则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导致口渴多饮,多食易饥,身体消瘦。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肾失濡养,水谷精微随小便排出,导致尿多且甜。因此,消渴症多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之症,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为主。
案例分析:
上月,一位58岁的患者在门诊就诊,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的症状,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诉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伴有乏力、气短、口渴等症状,家族中也有糖尿病史。
检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辨证为消渴症(气阴两虚)。根据其情况,开出了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的方剂,包括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药材,并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复诊时表示“三多一少”的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和体力都有所改善。复查血糖指标也显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接近正常范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对原方进行了适当调整,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此方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结合了生脉散和六味地黄丸的功效,旨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同时健脾利湿,综合调理患者的整体机能,控制血糖。
方中的药材各自发挥作用,如西洋参益气养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收敛固涩,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补益肝肾,山药健脾益肾,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渗湿,丹皮清热凉血。
同时,治疗过程中也强调了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通过这种综合治疗和调理,患者不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也提升了整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不应随意用药,以免影响病情。
糖尿病,多半是气阴两虚,送你一方,益气养阴,巧妙降血糖!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讲糖尿病,在肺、脾、胃、肾相互影响,导致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的症状,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三多一少”。
肺主气水之上源,主分布津液。如果受燥热所伤,津液无法输布,口干舌燥症状出现;胃为水谷之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如果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脾阴不足,导致口渴多饮,多食善饥、消瘦;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肾失濡养,水谷精微直接随小便排出,导致尿多味甜;因此这类消渴症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所致,当以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为主
门诊案例:
上个月门诊来了位患者,58岁,因近期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来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述平素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常有熬夜加班,还伴有乏力、气短、口渴等症状,且家族中有糖尿病史。
刻诊:患者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辩证:消渴症(气阴两虚)
根据患者情况开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同时叮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服用一个疗程后,上周复诊,自述“三多一少”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体力增强;复查血糖指标,发现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接近正常范围,根据患者情况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几味药材,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为何有如此疗效?
方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旨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同时兼顾健脾利湿,以达到调理患者整体机能、控制血糖的目的;方中的西洋参益气养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补益肝肾;山药健脾益肾;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渗湿;丹皮清热凉血。
同时,强调饮食调理和运动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通过综合治疗调理,患者不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还改善了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各不相同,切勿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糖尿病,多是因为气阴两虚!讲一张方子,益气养阴,巧妙降血糖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中医调理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思路。
什么是气阴两虚?
简单来说,就是气血加上阴虚。这种状态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元气和阴精耗伤而导致。
因为气虚,可能乏力、气短、心慌、爱出汗,腰膝酸软。因为阴虚,所以患者可能口渴、舌头干燥,特别想喝水,大便也可能跟着干燥。
这类人的舌脉,往往脉细弱或沉细,舌淡或暗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舌面津液少。这个状态,就是气阴两虚。
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发展中后期,都容易呈现的状态。
对于这种证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医是有办法解决的。
什么办法?下边我给大家分享一则医案,看完你就明白了。
曾经有一位患者,男性,42岁,姓陈。
这位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已经有10年时间了,一直伴有口干、气短、五心烦热等症状,平时一直再用格列齐特及拜糖平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6.5 mmol/L~7.5 mmol/L之间波动。
但是近期症状加重,空腹血糖7.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3 mmol/L。联合降糖用药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家里人决定试试中医方法,于是来到我的门诊。
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口干,乏力,便溏,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数。问患者平时饮食怎么样,患者回答说自己一直都在按照降糖食谱来规律生活。
听到这里,我心里有底了,就给患者写了一张配伍。方用七味白术散、生脉散、桃红四物汤化裁。
见:人参、茯苓、白术、木香、葛根、天花粉、山药、山茱萸、麦门冬、北沙参、五味子、黄连、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炙甘草。水煎服。降糖西药格列齐特及拜糖平同前使用。
上方用21剂后,患者口干、烦热、乏力诸症明显减轻。空腹血糖6.8 mmol/L。效不更方。西药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14剂,这个时候体力增,烦热除;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黄连、人参,继续口服。西药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28剂,空腹血糖5.2 mmol/L。.上方去桃仁、红花,再服1个月,巩固疗效。
好了,这则医案,我就给大家说完了。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糖尿病中医并没有这个病名,而是归属于“消渴症”范畴。具体病因,中医是这样说额,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情志内伤,感受外邪均可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
消渴日久,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气阴两虚往往夹瘀,消渴病中,瘀是标实中较重要的病理因素。
所以,这个时候,中医治则多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上文中患者病程日久,耗气伤阴日久,很容易就会出现气阴两伤的局面。阴虚有热,热扰神明,所以他就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夜不能寐。那是典型的虚热所致。
看舌头,舌紫暗,苔薄白。这是阴虚的表现。脉象细数,更说明问题。细脉,主气虚。数脉,主有热。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用药了。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对热病气津两伤,口渴尤宜,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善行脾胃之滞气,因气芳香能醒脾开胃,在补益剂中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消渴与脾肺肾有关,本品能调补三脏,为治疗消渴常药;
山茱萸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为平补阴阳之要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常用于消渴病证属阴津不足者;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尤善清肺胃之热,可用于燥热伤津之消渴证;麦门冬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善养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
北沙参补肺阴,清肺热,补胃阴,生津止渴;黄连清热泻火解毒,善清胃火可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因益气生津止渴,治热气伤阴,可用于口渴多饮之消渴证;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行气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可明显缓解气阴两伤之消渴病。
总得来说,益气养阴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
气阴两虚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有的阶段。当然,平时除了做好预防外,大家也可以寻求祖国医学来帮忙,中医擅长的就是慢性病。
上文中的方剂仅代表个案,大家要在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运用。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