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国学(糖尿病与中医)
国医大师张大宁谈治学与临床
张大宁,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市中医药学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
1990年8月,张大宁作为首位大陆杰出学者赴台湾讲学会诊,架起海峡两岸的第一座桥梁,受到中央领导表扬。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提名,国际天文学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大宁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以医学家命名的小行星。
张大宁指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中,医学科学属性是根本属性,传统文化属性是辅助属性,辅助属性要为根本属性服务。
认识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在天津中医药研究院的门诊大厅中,一个巨大的花岗岩上镌刻着一段文字:“中医学,从学科的属性上讲,属于自然科学中应用科学的范畴,即属于医学的范畴。但由于它在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具有的特殊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这就是它的传统文化属性。前者属于中医学的根本属性,后者即文化属性,属于中医学的辅助属性,这就是中医学的双重属性。”这是张大宁对中医学双重属性的经典论述。
张大宁自小受家庭影响,国学修养深厚,学贯中西。在多年的中医药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他对中医学属性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说,中医学是一门防病、治病、预防、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科学,与西医学同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即医学科学,这是中医学的根本属性。但由于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如古代哲学思想的引入、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等,使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精气元气等古代先进哲学理论架构并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又赋予了中医学文化属性。张大宁强调,中医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肥土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正视中医的传统文化属性,学好中医、用好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史哲功底。
张大宁认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中,文化属性主要反映在中医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对待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和诊病治病防病的临床思维上等,既可以独立存在,更主要是为医学属性服务即为防病治病服务。辅助属性要为根本属性服务,即传统文化属性要为医学科学属性服务。所以说中医学是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完整的医学科学体系。
熟读经典还要勤于临床
“一个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中医尤其如此。”张大宁自小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熟读《论语》《中庸》《老子》等。学习中医后,对中医经典更是烂熟于心。1964年他学习中医时,祖父给他的一幅字“天才来自勤奋”,成为他终生的座右铭,至今仍然挂在书房正中。医圣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也是张大宁治学行医的最高准则。
张大宁家中藏书一万多册,几十年来他经常手不释卷,几乎每天读书至深夜,评上国医大师后依然如此。尽管他现在已经是一位75岁的老人,但每天仍读书不止,耕耘不辍。作为国医大师,他何尝不知道要“睡子午觉”,但却做不到,深夜对他来说是个读书、写作的好时机。他说:“中医学博大精深,是一门由众多人文学科内容组成的综合科学,它需要学习者具有更多、更广泛、更扎实的功底和广博深厚的知识,尤其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和历代名著都要经常反复学习。”张大宁和弟子近年出版的《医经必读》一书,汇集了张大宁对中医四大经典的学习心得、研究内容,其中所选的经文是“习医者必读之经典、必读之经文、必读之内容。”张大宁叮嘱学生们一定要系统、认真地一篇一篇学习,只有仔细揣摩品味才能有所体会和收获,才能真正提高中医疗效。
对临床上的阳痿病人,张大宁说不能一味地补肾填精、助阳壮火,还要考虑有些病人阳痿后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而肝主筋、肝经绕阴器,肝气郁滞则不能行气活血于阴器从而加重阳痿,应立肝肾并治、疏肝活血、辛温香窜法,以大剂量“血中气药”川芎为主,佐以牛膝和乌药等,则可使疗效大增。“不论是读国学著作,还是中医经典,都要反复‘心悟’,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深意。读得越多,才能领悟的越深。”他常说:“要读经典、读历代医学著作,学老中医经验,多临床、多实践、多总结,这是学中医、用中医、传承中医、发展中医的必由之路。”
“从个体上、现象上讲,是病人求医生;但从整体上、内涵上讲,是医生求病人。世界上是先有的病人,后有的医生,医生的经验都是从病人身上获取的,脱离了病人,医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张大宁对学生和弟子们常说,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要勤于临床,结合临床学习经典,才能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才能有所进步。正如清代名医喻嘉言说过:“读书三年,没有不治之病;行医三年,没有可治之症。如此再读书、再行医,不断往复,方知何病可治,何症不治?”
“我是个中医大夫,任务就是给病人看病。每个病人也都是我的老师。”张大宁常年坚持门诊,至今仍然每周两次门诊,常常从早上8点看到下午3点多钟。十几年前,他周三的门诊甚至从早上8点一直到次日早晨四五点钟。张大宁说:“所谓大医精诚,实指心术诚,医德当慈怀;医术精,技术当上乘。精诚相合,方可为大医生、大专家也。”他准确、科学地诠释大医精诚,也是这样躬身践行的,正是在这种不断学习、不断临床、反复思考、反复体会中成为一代名医的。
坚持中医疗效是根本
第一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评价说,张大宁教授多年坚持在中医临床工作第一线,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显著的疗效,赢得广大患者赞誉。张大宁认为,广义的疗效包括防病、治病、康复、养生和延年益寿的效果,疗效是医学的根本宗旨与归宿。医学若没有疗效,就没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中医学两千多年的发展,靠的就是疗效。
“哪里疗效好病人就去哪儿。”张大宁说:“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现在比张仲景、李时珍时代要难。那时只有中医,现在不同了,病人可以选中医或西医,谁的疗效最好、最快、最方便、最省钱,就找谁看。现在还有许多先进医疗设备,提供详细的检验报告,许多病人也都懂,这更加大了中医临床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那种“不承认西医检验”的观点,在临床实践中是不现实和行不通的。所以中医学要存在要发展,疗效是根本。
张大宁指出,中医与西医竞争的五个层次中,首先和最根本的一条是疗效,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副作用、疗效速度、诊治方法的简繁和经济性。张大宁提出和实践的“补肾活血法”,在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等肾脏病上,都有着卓著的疗效,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他用实践证明了只有坚持疗效才能得到病人、社会的认可,才能持久发展。
关于中医“治未病”问题,张大宁也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医的“上工治未病”是一种理念,即要重视防病养生,而不是说“好医生是搞防病的,一般大夫才治病。”这种理念如同我们常说的“预防为主”一样。中医自古以来就是既治未病,又治已病,只有会治已病,才会治未病。试想一下,一个连疾病都不清楚的医生,何谈预防疾病?所以中医学必须从未病、已病上同时发展,以疗效为根本,才能与现代医学同步。
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尤其是慢性肾病是西医的劣势,甚至是西医的“盲点”。张大宁从青年时代开始从事中医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几十年来在各种肾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肾脏疾病、性功能障碍和中医“肾虚”研究方面成果突出。20世纪80年代,张大宁在系统继承了中医学经典著作、古代名医论述和近现代中医大家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实用中医肾病学》和《中医肾病学大辞典》,科学严谨地阐述了“中医肾病”的概念、范围和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以及常用方剂、药物和肾病的预防、养生等,从而使“中医肾病学”从中医内科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系统、完整的中医临床学科。他提出的“肾为人体生命之本”“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和补肾活血法”等理论,已被学术界所公认,被称为“中医肾病学奠基人和领头人”。尤其是补肾活血法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多学科共同研究,现已在100多种病症中得到广泛使用,获得良好效果。
对于科研,张大宁强调“在临床实践有效的基础上,从事基础研究”。他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在中医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临床科研中,张大宁查阅了数以万计的古籍文献,拜访了众多名医专家,进行了数以百计的反复实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曲折。有时为了一个方剂、一味药、一个病例,要查上百余篇文献典籍,要做几十次临床实验。他研制的新肾康宁胶囊、补肾扶正胶囊、活血化瘀胶囊、补肾止血胶囊、肾衰排毒胶囊、糖肾康胶囊等二十余种成药,疗效显著,驰名国内外。
张大宁说,中医靠疗效,疗效是根本,在有了好的、高的临床疗效后,还要进行基础研究,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拿出让西医、让社会信服的数据,我们才能更有话语权。他在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作为首席专家负责国家多项“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课题,研究证实中医药对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以及血管病变等,都有着良好的效果,从而打破了西医“不可逆”的理论,也为其他脏器硬化和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其领衔研究的“肾衰系列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先后荣获国家各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近二十项,发明专利多项。这些科研成果再一次证明了中医药的显著疗效和优势特色。
张大宁说,我们生活在好时代,中医药遇到了发展好时机,要“坐下来,安下心,念好书,多临床,多总结,多研究”,传承发展好中医药。(海霞)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喝风辟谷治病”咋获官方双创奖?
背景:
西安曲江有一家宣扬不吃饭、不吃药,通过喝风、辟谷来治疗癌症、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国学文化传播公司,交25800元可成为会员。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近日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曲江新区双创券兑付名单,这家“喝风辟谷”公司赫然在列,引发热议。11月18日,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正核查此事。
新京报发表陈广江的观点:
在这个营养过剩的时代,偶尔尝试下“轻断食”未尝不可。但一旦辟谷与迷信思想、商业力量、精神传销等因素“苟且”在一起,可能就变味了。这家公司虽然在公号上大肆宣扬喝风辟谷能治癌症,但员工守则的第一条“铁律”就是“不承诺任何效果”——这是自扇巴掌,还是推卸责任?一种养生方式被打造成“灵丹妙药”,仅从科学常识即可判断,这是非常不靠谱、不负责任的,还涉嫌违法。辟谷培训班需交25800元成为会员,会员“出徒”后可成为讲师,其模式还有传销嫌疑。据悉,今年夏天有人举报该公司涉嫌传销。让疑点重重的喝风辟谷公司享受双创扶持政策,是否太不认真了?曲江新区推介“双创券”时曾称,“一‘券’在手,任性创业!”项目审核管理如此粗枝大叶,岂能实现鼓励创新创业、优化营商环境的初衷?有权不可任性,有钱也不可任性,否则最终会陷入尴尬境地。这家喝风辟谷公司不仅进入了2019年第二季度曲江新区双创券兑付名单,还进入了第一季度的兑付名单。该公司如何进入名单、领取了多少补贴的问题,需要相关方面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此外,针对该公司宣扬喝风辟谷能治疑难杂症的问题,监管部门更应介入调查。不吃饭、不吃药,通过喝风辟谷治病,一旦有人迷信这种做法,后果或不堪设想。
小蒋随想:
“双创”是指创新和创业。政府和社会鼓励“双创”,是为了寻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创造更多面向未来的就业岗位。这家“喝风辟谷治癌症”公司,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否沾边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如果其宣称是真的,不仅应获世界医学最高奖,而且医院和医生都该歇了。这事靠不靠谱,其实很容易分辨。进一步看,这些年打着国学文化的幌子,散布糟粕乃至伪科学,借机捞钱的人和事,并不少见,也不难识别。对于存在问题嫌疑的公司和人员,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查处。最起码,一家文化公司宣称能治病,有“超范围经营”之嫌。更何况,还被人举报有传销嫌疑。这么多“辫子”,是抓不住,还是没有认真去抓?这种公司反倒成了地方“双创奖励”的获得者,极为吊诡,怎能不引发争议?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便利服务,实行税费减免,吸引企业入驻,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劳动就业……在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管理者实行上述举措,积极意义无需赘言。但是,管理者也要明确对违规、不法经营说“不”,不能让“草台班子”和不法分子钻了政策优惠的空子。当地管理部门何时能核查清楚,涉事公司将被如何处理,人们将拭目以待。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 。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远离“国学”,珍爱生命!
最近这些年来,国学热甚嚣尘上!当然熟悉汉语的朋友都知道甚嚣尘上不是一个褒义的词汇,我为什么会用甚嚣尘上这个词呢?就是因为在所谓的国学热中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自觉,其中有合理的成分。但是进入新的千年以后,不断膨胀的国学热背后却让人看到了值得忧虑的乱象!形形色色的国学大师满天飞,各种各样的国学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这些都无所谓,关键是他们在讲些什么呢?他们到底是不是在讲国学呢?经历了几代人不读书之后造成的文化断层,普通民众已经彻底失去了判断力。那就让我来揭开这些所谓“国学”的画皮吧!
目前所谓的伪国学之中,最多的一种就是打着国学的旗号,干着弘扬佛法的勾当。有人问我,佛教是不是国学的一部分?我说,是,又不全是!之所以说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因为佛教中一些合理的因素已经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收,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在对佛教进行改造。禅宗就是中国化佛教的典型代表。至于佛教的世界观,始终没有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所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儒家的底线是不讲天堂、地狱,不讲果报,不讲轮回,不讲戒律,不讲灵魂。儒家吸收了很多佛教的智慧,理学之中佛教的影响非常明显,但是儒家的根本世界观并没有被佛教改造。
很多所谓的国学鼓吹者都号召人们不杀生,甚至主张放生以求福报!一听到这些鼓吹,大家就要警醒,他们不是真国学!原因很简单,因为孔子也是杀生的!你没听错,孔子真的杀生,《论语》里说的清清楚楚,“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他老人家钓鱼,他还打鸟!只不过,他老人家很仁慈,所以他只是去钓鱼,却从来不撒网,他打鸟却从来不打晚上已经睡觉了的鸟。
你或许会说,那是因为孔子的时代里还没有佛教,如果孔子听了佛的教诲,他也会放下鱼竿,收起弹弓的。好吧,不说孔子,我们来说说苏轼。苏轼号东坡居士,从居士二字就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的态度,在他的诗词之中也可以感受到非常清晰的佛教色彩。但是,对于佛教的基本世界观,苏轼并没有接受,他只不过是在仕途受挫以后去佛教之中寻求安慰罢了。请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苏轼“左牵黄,右擎苍”干嘛去了呢?他去打猎了!而且是大规模的打猎,“千骑卷平冈”!
苏轼画像
还有我经常看到一些学国学的人,动辄就宣扬素食。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孔子吃肉,而且吃的很讲究!《论语》中说到孔子的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他老人家对肉食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干净卫生,而且颜色不对不吃,闻起来味道不对不吃,烹饪的方法不对不吃,不是吃它的季节不吃,切割的不正确不吃,没有好的调料不吃!后来鲁国祭天的胙肉没有及时送给孔子一份,孔子就愤然离开了鲁国!
我们也再来看看经常和佛教徒做朋友的苏轼吧!有一年东坡居士跑到一个和尚的住处,给人家写了一首诗,结果在诗中还一再讲吃肉的事:“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苏轼本人喜欢吃肉那更是出了名的,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人熟知的“东坡肉”据说就是苏轼的发明,如今你到杭州旅游,如果没有进到西湖孤山岛上的楼外楼饭店里吃一顿东坡肉,都不好意思说你去过杭州!
那些国学宣讲者宣称吃肉会造下很多杀业!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好吧,你吃素就不是杀生了?植物的种子都是有生命的,你一顿米饭吃了多少生命?至于你吃青菜,那是人家还没成熟就把人家给吃了,何其残忍?如此说来,按照他们的理论,人们最好直接种植皮肤叶绿素,到那个时候大家亲自光合作用,多好!
我还发现,那些打着国学旗号弘法者的一个标志就是鼓吹戒淫,他们放在嘴边上的话就是万恶淫为首。比如他们会跟你讲,淫的恶果,身体会得糖尿病,会得炭疽等等。有一次我就对一个听信者说,照他们的理论,李莲英最健康,人家把病根儿都除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如果一个男人失去了性能力,被称为不能人道,或者直接称之为不能为人!按照佛教的理解,是要根本上灭绝人类社会。而儒家认为夫妻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起点。马克思主义也说,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两大再生产之一就是自身的再生产。
你或许会说,人家佛教说的是邪淫。好吧,对于一个在家的居士来说,五戒之一就是戒除邪淫。我当然不是号召大家邪淫,但是过去的那些达官显贵妻妾成群,也没见几个得炭疽的!康熙皇帝从十二岁开始生孩子,一直生到六十多,生了三十多个儿子十几个女儿!乾隆爷也是六十多岁也还在生孩子,他最后的一个孩子就是和珅的儿媳妇。也没见康熙皇帝得炭疽,也没听说乾隆爷得了糖尿病!刚才提到的苏轼也是纳有妾室的,也没听说他因此而得病的。那些人们的说法完全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
晚年康熙皇帝
再次声明,我在这里并不是号召大家虐杀,放荡,而是希望大家按照世俗的道德正常的生活就行了,不要听佛教徒打着国学的旗号在那里瞎忽悠!今后大家一定要记住,凡是向你宣扬戒杀、素食、戒淫的,都不是在讲国学,他们是在进行宗教的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