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脉沉(糖尿病脉搏)

心血管专家罗继红 0
文章目录:

血糖高,多是“脾虚”所致,中医名方:健脾化湿,巧妙稳血糖

看到主题的时候,相信已经知道,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糖尿病与脾虚夹湿”的关系。

直接进入正题,先给大家讲医案:

该女子姓何,年龄23岁,但已经患糖尿病2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呢,效果一般,可以说是“忽好忽坏”。

于是就决定投中医调理一下看看,初次见该女子的时候,只见身材纤瘦,坐着的时候弯腰弓背,看起来特别的没有力气,乏力,问诊的时候话也不多,说多了就感觉累。

最厉害的是该女子旁边的两个大水壶,自从开始问诊就一直喝水,询问得知,一天喝水差不多有5000ml左右。

主要的症状:食欲不振,嘴巴发甜,腹胀,大便稀,小便多,月经色淡延迟,乏力,困倦。脉沉细,舌苔白润

检测了一下空腹血糖,竟然高达18点多。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见方:

扁豆,茯苓,苍术,藿香,佩兰,莲子肉,陈皮,白术,薏苡仁,桔梗,砂仁,党参,山药。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月余之后,患者口渴、小便的现象明显减轻,大便也有了成型的趋势,血糖也降到了14点多。

既然有效果,那就继续投用月余,患者再服用30剂,结束后,血糖降至9点多

之后,又根据患者的表现,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配上“金匮肾气丸”进行改善,血糖再次检测将至7点多,也逐渐稳定。

一年以后复诊,病情没有再复发,已经稳定。

从症状上来看,该女子血糖出现异常,主要因素是因为“脾虚湿盛”,因为水湿不化,才导致出现糖尿病诸证。

口甜说明水湿困于脾脏,脾之味泛于口。大便稀,是因为湿邪不被运化所致,腹胀,中焦之气升降无权,舌苔白润,是因为水湿泛于舌面

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湿邪困于脾脏的时间越长,脾就不能生化气血,气血不足,人就容易乏力,犯困。

该女子喝水还多,脾又不运化水,就直接变成了尿液排出体外,于是患者的小便就特别的多,同时,身体得不到应有的水分滋养,于是就会口渴,不断喝水,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脾的运化能力越来越差,以至于身体内的能量无法被正常运用,于是血糖就会开始升高。

缘由清楚了,下面就来看下方子:

扁豆,茯苓,苍术,藿香,佩兰,莲子肉,陈皮,白术,薏苡仁,桔梗,砂仁,党参,山药。

方中的党参、白术、山药、苍术等有利于强健脾气;薏苡仁,茯苓利水渗湿;陈皮理气和中除湿;佩兰、藿香芳香化湿;砂仁理气化湿消胀。桔梗引脾精入口腔,解决口渴。

这就是整个用药的思路,非常简单明了。

因为糖尿病是“代谢类”疾病,代谢也就是中医讲的“运化”,而体内所有器官,掌管运化的就是“脾脏”。

也因此,脾和糖尿病之间可以说有非常密切的关联,尤其是一些“腹型肥胖”的人,通常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大家如果有相应的问题,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切勿随意用药。

我是@心血管专家罗继红,您身边靠谱的中医师!

女子糖尿病肾病水肿反复,中药温补肾阳康复,糖尿病中医经方疗法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高血糖。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人体的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时间的高血糖而导致蛋白尿以及肾小球滤过率 (GFR) 进行性降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普遍认为是多因素参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以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病。

糖尿病肾病分为5期,1期为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2期为正常白蛋白尿期。GFR高出正常水平,休息后恢复正常。如果控制血糖良好,病情可以长期稳定。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糖尿病早期发病隐匿,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不适,不易被发现。有的人发现血糖升高也不会重视。由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或糖尿病后期大血管、小血管、微血管出现硬化,最终发生肾损伤。出现肾小球硬化伴尿蛋白排出,肾脏结构、功能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受损,早期肾功能指标通常没有异常,肌酐正常。这时采用中医疗法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多数可以康复。如果不重视,等到肌酐升高后,往往肾功能损伤比较严重,单靠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都不佳,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病情。

女子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水肿肾损伤,中药治疗控制稳定

患者xxx,女,51岁,有,糖尿病11年病史,一直服用降糖药。3年前3月的一次体检,发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当时也没太在意,没有听从医院的建议,觉得药物吃多了会对身体带来影响,只服用降糖药。

2022年1月,连续一周夜尿增多,出现水肿,特别是手和脚肿了不消,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是糖尿病引发了肾脏并发症。服用西药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听说糖尿病肾病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生肾衰竭。这才感到问题严重。为了尽快控制病情,在朋友的介绍下,同年2月来到了某医院就医。

初诊患者自述患糖尿病 10多年,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症见:双下肢水肿,神疲乏力,倦怠嗜睡,面色萎黄,怕冷,视物昏花,口干,欲饮而饮不多,腹胀,腰酸,肢体麻木,夜尿多,尿有泡沫,便溏,舌苔黄腻,脉沉细。血压:155/90mmHg。尿常规:蛋白( )。肌酐偏高136umol/L,肾功能其他指标正常。

因为患者湿气太大,身体虚弱,水排泄障碍,发生水肿。观察舌头有齿痕,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苔黄腻。中医辨证为阴阳两虚,水湿内蕴。治法以温阳益阴、活血利水为主。方用右归丸加减,组方药:制附片、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当归、泽兰、桃仁、红花、益母草、水蛭等。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同时用西药控制血糖、血压,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用上方服药后,水肿渐消,精神好转,恶寒减轻,复查尿常规示蛋白( )。调整药方继续服药,1个月后,尿蛋白转阴,水肿消了,肾功能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出院回家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医生表示,患者由于阴阳两虚导致水湿内蕴,中药方的主要作用是温补肾阳,填精益髓。方中以制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养血、和血,助鹿角胶以补养精血。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功。

提醒,糖尿病超过五年的患者需要定期体检,并且在饮食上,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肾毒性药物,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这样有利于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保护肾功能。

糖尿病的中医经方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IDF(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糖尿病总体发病率超过10%,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1亿,是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血糖明显增高时就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三多者多饮、多食、多尿;一少者身体消瘦,肉少。如果血糖持续升高会发生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因此,应积极控制血糖。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自古就重视消渴的治疗,消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完善了消渴辨证和治疗,经方治疗糖尿病口渴多饮,理法方药完备,效果卓越。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中医通过观察患者口渴情况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口干多饮,喜热饮多为寒证、虚症,喜冷饮热证、实证;口干而不多饮,多为阳虚、瘀血、痰湿;口不渴多为气虚、阳虚或者正常体质。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多饮对应肺、中消多食对应胃、下消多尿对应肾。口渴多饮的患者在《伤寒论》中用经方治疗。辨证治疗方法:

1、肺热津伤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渴多饮,身体多壮实,口燥咽干,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生津 除烦止渴。方药:白虎汤加减。组方药: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等,加减:口渴甚者加芦根、麦冬、天花粉;乏力甚者加太子参、黄精。生石膏,清热生津止渴。

2、胃肠燥热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渴多饮,喜冷饮,大便秘结或不畅,心烦腹胀,舌苔正黄,脉滑数有力。治法:清热泻火 润燥止渴。方药:增液承气汤。组方药: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等,加减:服药大便仍燥结者合大承气;口渴甚者加玉竹、天花粉。中药锦纹大黄,清热泻热通便。

3、肝肾阴虚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渴多饮,五心烦热,腰膝酸痛,头晕耳鸣,体型偏瘦,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肝益肾 滋阴止渴。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组方药:山茱萸、山药、地黄、茯苓、丹皮、泽泻,加减:气虚甚者合生脉饮;阴虚火旺甚者加知母、黄柏。生地黄滋阴清热止渴。

4、水饮内停口渴证。主证:糖尿病,口干口渴,但不多饮,身体沉重,下肢浮肿,头目眩晕,胸闷心悸,舌体胖,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法:温阳化饮、祛湿止渴。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组方药:茯苓、桂枝、甘草、白术等,加减:浮肿加泽泻、车前子、冬瓜皮;胸闷加葶苈子、枳实、薤白。中药茯苓,健脾利湿。

(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400字)

经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中)

经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中)

3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如何运用经方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络脉瘀阻, 所以我们的防治观念是:

1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在并发症出现前, 运用水蛭、 大黄等药物起到清除污血、 保护脉络的作用, 减轻高糖、高脂、 高粘血液对血管的损伤,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在并发症发生后, 瘀血达到较重程度, 不间断的化瘀通络治疗, 使受损器官病变进展大大放慢。

2从诊断糖尿病之日起, 即开始预防并发症的药物治疗。 以抵当汤治疗剂量的半量长期应用。

3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渐进发展的, 所以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证型, 无论有无舌质紫暗、 瘀斑和涩脉, 均可应用活血通络药物。

4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如何运用经方

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包括心、 脑、 下肢等大血管病变(脉损), 眼、 肾、 神经等微小血管病变(络损)。 络脉损伤是该病的病理基础及基本核心, 并且不论是肝胃郁热、 气阴两伤还是阴阳俱损都可伴发血行不畅、 血液瘀滞, 故活血化瘀通络贯穿该病的整个治疗过程。 可使用抵当汤、 抵当丸加减藤类药物作为该病的基础方剂, 即不论证型如何, 都要适当使用活血化瘀通络。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24: 太阳病六七日,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 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 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伤寒论》 第1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为有血也, 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宜抵当丸。 )

4. 1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心肌病变等.

(1)糖尿病肾病: 早期用抵当丸, 其中水蛭粉的用量可用至39—log, 且可长期应用而无毒副作用。 晚期用抵当丸合金匮肾气丸。

运用要点: 糖尿病发展到肾脏并发症阶段, 不但肾虚情况显著, 而且均出现严重的瘀血证候, 突出表现为舌底脉络的迁曲、 怒张、 青紫, 所以治疗时应补肾化瘀并举, 宜合当归芍药散益气活血, 血水同治。 出现水肿时, 阳虚显著者合五苓散温阳利水、 气虚显著者合防己黄芪汤益气利水, 阴虚显著者合猪苓汤滋阴利水。 发生尿毒症后瘀浊上逆, 用大黄附子汤灌肠, 往往能取得良效。

经验方:

水肿合并蛋白尿: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白术、 茯苓、 泽泻、 芡实、 金樱子、 桑螵蛸、白果、 熟地、 山萸肉、 三七粉、 水蛭、 生大黄。肾性贫血: 肾气丸加生大黄

屎毒症灌肠方: 生大黄、 制附片、 煅龙牡等。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 斗,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炎热》 第5条: 妇人怀妊, 腹中绞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痉湿喝病》 第22条: 风湿, 脉浮, 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4条: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宜Nd,便发汗, 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13条: 脉浮发热,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痂宿食病》 第15条: 肋下偏痛, 发热, 其脉紧弦, 此寒也, 以温药下之, 宜夫黄附予汤主之。 )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代表方: 肾气丸去附子、 肉桂, 合瓜萎牡蛎散合抵当汤。

运用要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肝肾阴虚合并血瘀为常见证型, 故我们用肾气丸去温热的附子、 肉桂, 合瓜萎牡蛎散滋补阴津, 用抵当汤活血化瘀。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 轧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百台狐惑阴阳毒病》 第7条: 百合病, 渴不差者, 瓜蒌牡蛎散主之。 )

(3)冠心病: 代表方: 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抵当丸或炙甘草汤合桂枝茯苓丸。

运用要点: 痰瘀重者瓜蓥薤白半夏汤台抵当丸; 虚损重者宜炙甘草汤合桂枝茯苓丸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 第4条: 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伤寒论》 第177条: 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 妇女妊娠病》 第2条; 妇人宿有瘾病, 经断未及三月 , 而得漏下不jE, 胎动在脐上者, 为瘾痼害。 妊娠六月 动者, 前三月 经水利时, 胎也。 下血者, 后断三月 瘸也。 所以下血不止者, 其瘾不去故也, 当下其虾。 桂枝茯苓丸主之。 )

4. 2大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心脑和周围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足筹)

(1)脑梗塞: 代表方: 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

运用要点: 早期用此方可通腑泻热, 活血化瘀; 后期肝肾不足, 肝阴血虚时, 应用风引汤清肝益阴镇肝。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06条: 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 血自下, 下者愈。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 宣桃核承气汤。《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 , 风引汤: 除热瘫痫。 )

(2)下肢血管闭塞: 代表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抵当汤。

运用要点: 本病常见肢冷症状, 但病因是因瘀致塞, 故宜抵当汤逐瘀, 再考虑瘀血的原因, 属气虚血瘀者多见, 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痫》 第2条: 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3)腓肠肌痉挛: 代表方: 芍药甘草汤。

运用要点: 芍药酸寒, 益阴养血, 甘草甘温, 缓急补虚。 二物配伍, 酸甘化阴, 而能滋阴养筋、 缓解拘挛, 专治阴虚筋脉失养所致拘急之证。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29条: 伤寒脉浮, 自汗出, 小便数, 心烦, 微恶寒, 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 此误也。 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 其脚即伸。 )

(4)糖尿病皮肤病变: 代表方: 大黄蛰虫丸。

运用要点: 本方对糖尿病皮肤病变的肌肤甲错、 缺血性溃疡、 营养不良性皮肤溃疡均有很好效果, 但必须【丈期坚持服用。 本病常伴发皮肤瘙痒, 用苦参汤、 蛇床子散外洗效果很好。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第18条: 五劳虚极赢瘦, 腹满不能饮食, 食伤, 忧伤, 饮伤, 房室伤, 饥伤, 劳伤, 经络营卫伤, 内有干血, 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 大黄蛰虫丸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ll条: 蚀于下部则咽下,苦参汤洗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第20条: 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

4. 3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涉及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胃肠病变、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反复低血糖: 多汗等)。

(1)糖尿病周闱神经病变:

代表方: 抵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运用要点: 麻为气4i至, 木为血不通, 此二方合用, 气皿并治, 配合麻黄汤去杏仁、 芎归胶艾汤去阿胶、 生地外洗, 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经验方: 炙庥黄、 川桂枝等水煎泡洗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一血痹虚劳病》 第2条: 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伤寒论》 第35条: 太阳病, 头痛发热, 身疼腰痛, 骨节疼痛, 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4条: 师日: 妇人有漏下者, 有半产后园续下血都不绝者i有妊娠下血者, 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 胶艾汤主之。 )

(2)糖尿病胃肠病变:

代表方: 大柴胡汤或甘草泻心汤或葛根芩连汤。

运用要点: 糖尿病患者胃肠病变常较突出, 脘腹胀满, 便秘等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胃失降浊的功能。 临床上表现为便秘者居多, 体质较实者适宜用大柴胡汤。 肠枯便秘属虚者适宜用麻子仁丸。 糖尿病腹泻的患者胃热脾虚者多见, 故以甘草泻心汤寒热并治。 腹泻属湿热者常用葛根芩连汤。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伤寒论》 第158条: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心V痞硬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卜|痞, 复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 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34条: 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丰之。 《伤寒论》 第247条: 趺刚脉浮而涩, 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 大便则硬, 其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 )

(3)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台文蛤散。

运用要点: 本方对阴阳两虚, 不兼湿热的患者最为适宜。 阴血不足兼有湿热的患者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合文蛤散常能获得良效。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予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6条: 渴欲饮水不止者, 文蛤散主之。 注: 文蛤即五倍子。 《金I鞋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

(4)反复低血糖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合黄芪建中汤

运用要点: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反复低血糖, 中医辨证属于脾肾两虚, 故以此二方加减治疗, 同补脾肾。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小便“‘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 第14条: 虚劳里急, 诸不足, 黄芪建中汤主之。 )

(5)多汗:

代表方: 文蛤散敷脐。

经验方: 当归、 黄芩、 黄连、 黄柏、 黄芪、 生熟地、 五味子、 五倍子。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6条: 渴欲饮水不止者, 文蛤散主之。注: 文蛤即五倍子。 )

4. 4反复感染:

(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代表方: 薯蓣丸

运用要点: 糖尿病患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是气血阴阳亏虚造成的免疫力下降, 故以薯蓣丸补益气血阴阳。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第16条: 虚劳诸不足, 风气百疾, 薯蓣丸主之。 )

(2)反复泌尿系感染:

代表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

运用要点: 糖尿病反复泌尿系感染, 多属阴血不足兼有湿热, 敬以当归补血, 苦参祛湿热,贝母宣肺润燥。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7条: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

苦参丸丰之。 )

5针对血糖难控因素如何运用经方 .

血糖难控因素通过神经、 体液、 免疫途径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使胰岛素的作用被抵消, 血糖继而升高, 我们运用经方治疗血糖难控因素颇具疗效, 血糖难控因素一旦得到控制, 血糖自然下降。

5. 1经方治疗失眠: 失眠引起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失控。

代表方: 黄连阿胶汤

运用要点: 本方最适用于心肾不交的患者, 但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不拘舌脉, 抓住心烦、 失眠的主症即可应用。 即使形体肥胖的病人, 配合小陷胸汤或, 』 、 半夏加茯苓汤即可使用。胃不和别卧不安者用泻心汤类, 皮肤瘙痒致失眠用苦参汤、 蛇床子散外洗。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303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主之。 《伤寒论》 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金匮要略・疲饮咳嗽病》 第28条: 呕家本渴, 渴者为欲解, 今反不渴, 心下存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F血胸满瘀血病》 第17条: 心气不足, 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第lo条: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158条: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心下痞硬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 复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154条: 心F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条: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第20条: 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

5. 2经方治疗便秘: 便秘影响降糖药物的吸收, 使血药浓度高峰降低, 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是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原因之一。 同时, 严重便秘的病人, 往往影响情绪和睡眠, 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难以控制。大便不干但难解, 证属气虚便秘者宜用黄芪建中汤合麻子仁丸; 大便干燥如羊屎, 证属阴虚便秘者宜用麻子仁丸; 大便干而臭, 证属肠热便秘者宜用承气类。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 第14条: 虚劳里急, 诸不足, 黄苠建中汤主之。《伤寒论》 第247条i趺阳脉浮而涩, 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 大便则硬, 箕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 《伤寒论》 第238条: 阳明病, 下之, 心中懊慑, 而烦, 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 腹微满, 初头硬, 后必溏, 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 第13条: 阳明病, 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 大便必硬, 硬则谵语, 小承气汤主之。 若~服谵语止者, 更莫后服。 《伤寒论》 第248条: 太阳病三日, 发汗不解, 蒸蒸发热者, 属胃也, 调味承气汤主之。 )

5. 3经方治疗情绪波动: 抑郁焦虑、 精神紧张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生长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抵抗胰岛素, 使衄糖升高。以肝郁为主要表现韵患者适宜用四逆散{以肝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适宜用大柴胡汤: 以肝经湿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适宜用当归贝母苦参丸。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318条: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_'2--_-下之,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

5. 4经方治疗夜尿多: 夜尿增多往往严重影响睡眠, 造成心情烦躁, 继而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升高, 其病机多是肾气衰惫, 开阖失司, 缩泉无能。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合抵当汤。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 《伤寒论》 第124: 太阳病六七日,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 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 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

5. 5经方治疗过劳

代表方: 小建中汤, 薯蓣丸。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里急, 悸, 衄, 腹中痛, 梦

失精, 四肢酸疼,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诸不足, 风气百疾, 薯蓣丸主之。 )

5. 6经方治疗急、 慢性感染: 呼吸系统

代表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小青龙汤; 泌尿系统代表方: 当归贝母苦参汤; 胆囊炎常

用大柴胡汤加减。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63条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第如条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满, 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伤寒论》 第t0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

5。 7经方治疗月 经不调;

代表方: 胶艾汤、 温经汤、 桂枝茯苓丸、 当归芍药散、 小陷胸汤、 下瘀衄汤、 四逆散、

当归散、 百合地黄汤。

运用要点: 妇人冲任不摄, 经水过多, 以血虚为主用胶艾汤, 补血理血调, 可见月 经量多, 色淡而清稀, 或点滴不至延续十余日, 面色萎黄, 腹胀丽空痛, 头晕, 舌淡, 苔白, 脉虚。妇人宫寒血瘀月 经后期用温经汤, 温孙冲任, 行瘀养血, 可见少腹满而冷痛。 入暮则热,经行愆期而量少, 血色暗淡而伴有血块, 血块未下, 少腹疼痛尤显, 得下则稍减, 舌紫, 脉涩。

妇人胞中癃病, 辨为血瘀者用桂枝茯苓丸, 活血化瘀, 消瘤散结, 可见经水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 或经行不定期, 或~月 再至, 或经水当行不行, 少腹痞块, 按之坚硬有物,或拒按, 舌紫或边有紫斑, 脉涩或沉。

胞中瘀血内阻腹痛, 辨为血瘀用下瘀血汤, 破血下瘀, 通络止痛。 可见少腹胀满或刺痛,入夜尤甚, 固定不移, 拒按, 或恶露不尽, 时有血块, 色紫黑, 或经水不利而疼痛, 舌质青紫边有瘀点或瘀斑, 脉沉涩。

另外, 糖尿病引起的月 经减少常与肥胖引起的气滞血瘀、 痰湿阻滞有关, 故可四逆散行气, 小陷胸汤化痰, 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湿, 下瘀皿汤去胞宫瘀血, 则月 经复常。 糖尿病引起的月 经增多, 常与阴虚热郁有关, 故可当归散养血清热, 咀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9条: 妇人妊娠, 宜常服当归散。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4条: 师日: 妇人有漏下者, 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 有妊娠下血者, 假令妊娠腹中痛, 为胞阻, 胶艾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5条: 妇人怀妊, 腹中绞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 第5条: 产后腹痛, 法当以枳实芍药散, 假令不愈者, 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 宜下瘀血汤主之。 亦主经水不利。 《伤寒论》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 第318条: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金匮耍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5条: 百合病, 不经吐下发汗, 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第9条: 问日: 妇人年五十所, 病下利数十日不止, 暮即发热, 少腹里急, 腹满, 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 何也?师日: 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绎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十燥, 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2条: 妇人素有瘾病, 经断未及三月 , 而得漏下不止, 胎动在脐上着, 为瘾痼害。妊娠六月 动者, 前三月 经水利时, 胎也。 下血者, 后断三月 虾也。 所以血不】 _}=者, 其瘢耷去

故也, 当下其瘕, 桂枝茯苓丸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