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下载(搜索糖尿病)

央广网 0
文章目录:

一图读懂:你以为的糖尿病VS实际上的糖尿病

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 雷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以上成年人的患病率更高。

糖尿病是吃糖吃出来的吗?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甜食了?糖尿病已然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但很多人对糖尿病并不完全了解。央广网带你一图读懂:你以为的糖尿病VS实际上的糖尿病。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供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21科普|中国患者超1.4亿,糖尿病何时进入可治愈、可逆转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超1.4亿,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近年来,我国新发糖尿病患者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两头”(老年人和年轻人)突出,糖尿病也“盯”上了年轻人;二是农村糖尿病患者增多,城乡差别比过去缩小。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升高,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不规范等挑战,我国糖尿病防治挑战严峻。

据了解,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糖尿病从一种可致命的疾病到现在成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胰岛素的发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时至今日,胰岛素仍是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一直不断被改良和优化。

深圳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已经来到了糖尿病可治愈和可逆转的时代。首先,基因诊断技术能让分型更精准,能更有针对性进行治疗以及管理。其次,目前糖尿病领域的药物特别多。另外,糖尿病管理模式也在发展,比如说健康饮食、运动医疗、数字化管理、再生医学等都会助力糖尿病的逆转和治愈。

胰岛素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糖尿病从一种可致命的疾病到现在成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胰岛素的发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了解,192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班廷教授和助理贝思特从狗的胰脏中成功提取了胰岛素,1922年胰岛素被成功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1923年2月,礼来公司获得授权,向全球推出第一支动物胰岛素因苏林并进行大规模生产。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胰岛素的国家之一,就在礼来将胰岛素商业化的5个月后,北京协和医院开出了第一例胰岛素因苏林处方,几乎和世界同步。

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挽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存获益,提高了生活质量。时至今日,胰岛素仍是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一直不断被改良和优化。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教授冯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指出,胰岛素作用非常多。比如,一是降糖,其是唯一一个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二是促进身体发育,如果小孩缺乏胰岛素,其整个发育功能就会下降;三是调节所有能量的代谢。另外,胰岛素能调节骨骼肌、脂肪,以及大脑,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大脑内的胰岛素不发挥作用。

冯波表示,因为正常人体内胰岛素会跟着血糖水平而相应地变化,但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就不能跟着血糖相应地调节,所以需要胰岛素。

“糖尿病每年有很多新的药物上市,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多的选择,但没有一个药物能把胰岛素赶下神坛,为什么?因为这些药物都是通过对体内的胰岛素产生作用,能延长胰岛素使用时间,如果体内没有胰岛素,那么任何药都没有效果。” 冯波称。

谈到胰岛素的创新方向时,冯波等专家认为,未来将在剂型创新、智能型注射装置、注射技术等方面不断迭代,可让胰岛素的作用更加精确、更加符合生理要求,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更加方便地进行疾病管理和规范治疗。

精准诊断治疗提升糖尿病管理质量

张帆表示,目前对于糖尿病的认识还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引起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其中生活方式不健康和情绪压力增加等是近年2型糖尿病发生增加的主要因素。2型糖尿病恰恰是我国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对于2型糖尿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健康化的干预积极防治,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包括健康饮食饮食管理、保持规律运动和积极减重等。张帆表示,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和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具备任一因素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应注意预防管理。

对于糖尿病诊治,张帆表示,第一,在糖尿病的分级诊疗制度上,我们希望社区能够管得住,拿得稳;中心级医院的内分泌代谢专科能有效解决疑难重症,实现有效的双向转诊。第二,专家队伍要更加接轨国内外的前沿技术帮助解决疑难复杂的问题。

其中,精准诊断、精准治疗能提升糖尿病管理质量。“例如,2015年,我们接诊了一位注射胰岛素15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判断,她可能不是经典的1型糖尿病,可能是单基因糖尿病,经过我们的基因精准检查、临床的精准诊断,最终确定是单基因糖尿病MODY3,这个诊断,让病人完全摆脱了注射15年的胰岛素,更改为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大大减少了注射胰岛素的痛苦,改为简单的口服药物治疗有效并且安全。这就是精准诊断的重要价值。”

另外,冯波提醒,糖尿病患者是肿瘤的高发人群。“糖尿病病人得肿瘤的患病率要比一般人高2到4倍以上,所以糖尿病多肿瘤也一定会多,而且都是实体瘤,现在不光要把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下来,同时要减少并发症。”

对此,冯波表示,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过去把治疗目标和手段混为一谈,一直仅以降低血糖指标为目标对病人并没有好处。现在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治疗方案,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谈到对糖尿病治疗的未来展望时,冯波指出,首先,患者教育非常重要;其次,应发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使其与医疗领域联合更紧密,让病人的管理更上一层楼。

张帆也表示,我们已经来到了糖尿病可治愈和可逆转的时代。首先,基因诊断技术能让分型更精准,能更有针对性进行治疗以及管理。其次,目前糖尿病领域的药物特别多。另外,糖尿病管理模式也在发展,比如说健康饮食、运动医疗、数字化管理、再生医学等都会助力糖尿病的逆转和治愈。

礼来中国糖尿病事业部副总裁蒋逸飞指出,礼来正在加速引入全球创新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从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到注射笔等多个品类,满足患者不同的治疗需求。

实际上,要想突破糖尿病的管理难点,需要临床医生、医药企业、医疗平台、患者组织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建疾病管理创新体系,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精准、智慧的互联网 平台与工具,提高疾病管理水平,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规范治疗。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五种方法“逆转”糖尿病

对糖友来说,减药甚至停药一直是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望。不过,最近出台的首部《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指出,只要糖友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不吃药也能有效控糖,实现糖尿病缓解。心动了吗?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达到标准后仍要定期复查

“所谓缓解,过去的提法是‘逆转’。”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雪峰说,指的是在不服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下,血糖仍处于达标或正常状态,“糖友可以像健康人群一样生活”。

具体来说,糖尿病缓解指的是糖友在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维持在6.5%以内。但这里的缓解既不是治愈,也不是完全逆转,可以理解为一种长期缓解的状态。部分糖友仍可能出现血糖再次升高或波动,需重新服用药物。糖尿病缓解的糖友仍要每3个月或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还要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

想实现缓解要满足4个条件

李雪峰介绍,《共识》指出,可通过以下方法评估是否满足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条件。1.无自身免疫反应:在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阴性;2.超重或肥胖:即“胖糖人”,体重指数(BMI)≥25或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3.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空腹状态下C肽水平≥1.1、餐后2小时C肽水平≥2.5;4.病程短: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内。

“‘胖糖人’比‘瘦糖人’更有希望实现缓解。”李雪峰说,肥胖型糖友和瘦型糖友的致病原因不同,前者多为胰岛素抵抗,后者多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肥胖型糖友减轻体重就能满足其中一个重要条件。

5种方法有助于实现缓解

《共识》指出,可以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重药物干预、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干预、胰岛素干预、代谢手术干预等方法,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

李雪峰表示,《共识》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方案,包括饮食营养和运动两个方面,糖友可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生酮饮食等方法,并定期评估效果、及时调整。同时,《共识》还推荐使用经评估和国内相关权威部门认可的辅助控糖食品或功能食品,如减重食品、半代餐食品、阶段性代餐包等,有助于减重和缓解2型糖尿病。运动则是控制体重的手段之一,《共识》建议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每周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抗阻运动。

在减重药物方面,对于体重指数≥27的2型糖友,《共识》推荐短暂应用(12周至24周)奥利司他,作为辅助方法。

此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未有效落实的2型糖友,《共识》推荐短期(8周至12周)辅助应用具有显著改善体重的非胰岛素药物联合治疗,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其联合方案。对于糖化血红蛋白≥10%,空腹血糖≥11.1毫摩尔/升的2型糖友,短期(2周)辅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体重指数≥32.5的2型糖友,如药物等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重和代谢紊乱,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缓解2型糖尿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