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头脓(糖尿病患者头部长了个脓包)

中医耳鼻喉科李医生 0
文章目录:

鼻炎,鼻塞,流脓鼻涕怎么办?说1个中医调理常用的方子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鼻炎的高发季,一是季节交替,二是倒春寒,又有不少人提前减衣,所以门诊上看鼻炎的患者也较平日有明显上升。

今天主要讲一讲,最近看诊的这么多鼻炎患者里,都有的一个共同的症状——鼻塞。

咱们平常人出现【鼻塞】不一定是疾病,有可能是受风、受寒了,亦可能是有其它疾病诱发的,如果短暂出现或间断性的出现,可以先以观察为主;

但时间一长,就要重视了!一旦出现长时间、不见缓解的鼻塞,都应尽快找到专业医院、医生治疗。而且鼻塞在临床和生活中还有明显区别,有的是交替性的,有的是两侧同时出现的,但不论哪种,时间一长......

不管是交替性的鼻塞还是双侧的鼻塞,这都是慢性鼻炎的表现。

鼻塞也算得上是最折磨人的鼻炎症状之一,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严重还会对睡眠、呼吸等生命体征造成危害,出现呼吸不畅、窒息等危机情况。

咱们在这说,总觉得“不就是个鼻塞吗?有这么严重吗?”

但很多慢性鼻炎的朋友应该都有类似的感受:用了各种鼻喷鼻滴、每天都洗鼻子、很多通鼻的药吃了一瓶又一瓶,鼻子就那一会儿好,药效一过或者身体一不舒服,立马就不通气,甚至呼吸都受影响。

想要解决慢性鼻炎鼻塞的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慢性鼻炎鼻塞的原因。

我们经常在临床的医生经常会说的一句话是:鼻炎,就是一种特殊的感冒。

慢性鼻炎的主要发病原因大多是感冒鼻塞后,余邪不清,内舍于肺,有可能患者本身又素体虚弱,出现有肺虚及脾湿浊滞的情况,最终留在鼻窍导致;在分证型时属于【虚实夹杂】之证,西医调理起来往往顾此失彼,经常是好了一边另一边还在犯,或者是断断续续好转,但是中医调理鼻炎恰恰有其独到之处,不仅能改善症状,还可以降低甚至使鼻炎不再复发。

中医上认为,慢性鼻炎是一个“阳化气,阴成形”的过程,因为鼻炎的出现一般病程都较久,前面也说了“虚实夹杂”之症。

所以在用药上所有用药上应该谨慎,但是所有思路都离不开一句:温散与降收,恢复鼻子的开合。如何温散和降收?

先分享一个慢性鼻炎的中药方,慢性鼻炎流浓稠鼻涕的患者特别适合!

苍耳子、辛夷花、薄荷、鹅不食草、白芷

黄芪、白术、防风、路路通、丝瓜络

陈皮、半夏、茯苓、生甘草、败酱草

炒薏苡仁、淫羊藿、川芎、当归、佩兰

一共二十味,这是一个大方,但是会根据临床患者的具体症状、具体病症进行加减,一般我很少用到这么大的方子,在此举例用。

说这个方子是因为前阵子接诊了一个有十多年老鼻炎的阿姨,她的症状就比较典型:常年鼻塞、鼻涕怎么都擤不干净,还都是浓稠鼻涕,鼻咽交接处总感觉有异物感、还偶有头痛的情况。正是在此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两周后复诊反馈:鼻涕少了,鼻子通气也恢复了一些,便根据她的情况再次调整药方继续观察。

当然,中医上讲究辨证,意思就是要根据每一位患者,每一个人的情况辨证后,再进行使用。

这个方子是如何调理鼻炎的?

以小见大,这个方子,看似只是在治鼻子,其实中医理论中五脏相关的升清降浊、正虚邪实,生痰之源、以及除痰之路,都统统考虑了进去。

方子里的苍耳子和辛夷花能使鼻窍通透,把药引至鼻;薄荷疏肝,能透郁热;鹅不食草是治疗鼻炎的要药;白芷消肿排脓,燥湿止带,所以可以排出鼻炎的脓疮。这五味药是以散透为主。

而黄芪、白术和防风是玉屏风散,大名鼎鼎的防治验方,在此可守中气。而且一般九窍不利,均从脾胃考虑,玉屏风散恰能从脾到肺再到鼻窍,为鼻提供一股正气。

路路通力量比较平淡些,在此用它主要相中的是它的通畅之性,通行十二经水湿。丝瓜络能解除络脉中的痰热,这两味药以疏通经络为主。

败酱草,以其气如败豆酱味得名,能够消痈败浊,化脓为水。在此配合其它诸药进行深层次清热解毒,解除郁伏日久的脓毒。

尤其慢性鼻炎产生的那些浓浊之物,败酱草可以败浊邪下行。

《伤寒论》上记载:“薏苡附子败酱散”。即败酱草配上炒薏苡仁,这两味药用活了,效果会相当妙,败酱草降浊肠道、炒薏苡仁渗湿尿道,能起到“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的效果。

陈皮、半夏、茯苓和甘草四味药是二陈汤,是治疗痰湿的总方,临床上很多鼻炎患者的症状都可依这个方剂做加减,在此作用是往下疏导痰湿浊阴,再配上败酱草就能降浊,令其败走于肠中。

考虑到慢性鼻炎疮痈日久,肯定会有血气不足、肾阳亏损,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久病必虚”的情况,故用淫羊藿来补命门之火,用当归来养周身之火。

最后是川芎、佩兰这两味药,二者芳香走窜,可起到升清阳、开郁结和化湿浊的作用。

中医的治疗正是因为这样灵活才会对症,这也是中医调治鼻炎的优势所在。当然还是那句老生常谈,中医调理要先辨证再用药,建议大家在专业大夫指导下使用。

为什么建议长期鼻炎鼻塞要及时干预?

长期鼻炎鼻塞,一方面影响小孩子是影响生长发育,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有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打呼噜,另一方面大人容易引起慢性鼻炎或者是慢性扁桃体炎打呼噜。

然后你的心脏缺氧就会形成血压高,你的内分泌缺氧它就形成了糖尿病,还有的就是说头昏头沉,或者就是说甲减甲亢或者是女同志不明原因的这种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都和它有关系。

因为整个身体是一种缺氧状态,在男同志最主要表现一个是高血压,一个是糖尿病,一个是内分泌紊乱。

想要鼻炎少复发,这些日常生活习惯不能忽视!

慢性鼻炎除了用药调理,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也要注意,也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鼻炎的复发。

1.少抽烟少喝酒、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比如爬山、户外慢跑等运动,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强身健体,预防鼻炎的发生。

2.保持好鼻腔的卫生,不要频繁用手挠鼻孔,以免感染。

3.慢性鼻炎容易随着天气的变化反复发作,平时早上洗脸的时候可以尝试冷水洗鼻,能提高鼻腔适应天气变化的能力。天气转凉或者空气不好的时候,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一定要戴口罩。

提醒大家,中医调理讲究辨证论治,引起慢性鼻炎的原因不同,方子也会有诸多变化。不会辨证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症状。

糖尿病痈

#头条创作挑战赛#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抵抗力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乘虚侵入毛囊,沿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受感染的毛囊与皮质腺相互融合,进而形成痈毒。

有的患者最初的就诊可能就是因为疖或痈肿。疖和痈是有区别的,首先,疖是主要发生在毛囊周围及毛囊深部的局限性炎症,而痈往往是由多个毛囊发生炎症,而且彼此互相融合形成的感染。所以痈往往更为严重,表现为边界不清、炎症性的肿块,逐渐扩大,中间会出现溃烂、坏死、软化、破裂,形成溃疡。有的时候,局部红、肿炎症的斑块中间会出现筛孔状的脓尖。所以痈相对来讲,炎症更加严重,有可能引起全身的症状。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引起败血症、发烧等症状。

疖和痈都是由化脓性的细菌感染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所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不管是疖和痈,在发现之后,都要及时使用内服、外用的抗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控制局部的感染,促使其尽早痊愈。

这例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餐后2小时超过10mmol/L,大腿及背部相继出现痈肿,逐渐破溃,因长期不愈前来就诊。

大腿部的痈,已破溃。

糖尿病患者注意,没听过背痈?跟着这个病例涨知识!

2023年1月底,61岁的邓先生发现自己左肩背部有一个小包块,自行挤压后出现局部红肿,家人用艾灸治疗后,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红肿范围不断扩大,疼痛不适,并逐渐出现多个脓头,还有脓水流出。为求治疗,邓先生来到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院外一科就诊。

外一科医生接诊时,见邓先生左肩胛一块20cm*22cm的皮肤肿大区,色暗紫红,上面有多个皮肤破口伴脓水流出,皮温较高,触之疼痛。追问病史得知,邓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一直吃药控制,血糖控制一般。为了控制血糖,邓先生平时不敢大吃大喝,严格控制饮食,以致于患上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外一科遂以“背痈(左肩背蜂窝织炎)”将邓先生收治入院。

背痈

入院后,医生将背痈切开排脓,切除脓腐组织,疮口用生肌拔毒的院内自制剂定期换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降糖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内服调补身体,增强免疫力。待疮面腐败组织清除,肉芽生长良好时缝合疮面促进愈合,缩短治疗时间。目前,邓先生的背痈正在愈合,血糖控制良好,正在康复中。

医生为邓先生定期换药,目前伤口已愈合,正在康复中

背 痈

痈,《灵枢》中说:“营安滞而不行气……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痈发于皮肉之间,初起时肿块无头,红肿热痛。如肿块按之中软,为化脓征象。易溃易敛属阳证,类似浅部脓肿。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失宜、外伤染毒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凝聚,气血凝滞,热胜肉裔而成。

通俗地讲,背痈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是发生于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病迅速,局部红肿,疼痛剧烈,渐至破溃流脓。在古代,背痈往往是难以治愈的恶疾绝症。此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多见。

由于这类疾病多发于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治疗不及时,感染扩散的话,很容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血症进而危及生命。

中医治疗痈病,不仅重视局部脓毒的清除,还要对全身清热祛湿,扶助正气。这样才能达到内外兼治,彻底治愈的效果。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魏祖龙

外一科主任 副主任中医师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医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皮肤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研究型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研究型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擅长治疗各种痔疮,肛瘘,肛周脓肿,习惯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下肢溃疡,糖尿病足.褥疮,丹毒,带状疱疹及后遗症,男性病等。

陈晓文

外一科 主治中医师

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及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委员。曾进修中医外科、皮肤科、肛肠、男科,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及痈肿疮毒、皮肤性病、混合痔、肛瘘、肛裂、阳痿早泄等常见病,多发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主持省卫计委课题1项,于国家统计源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


来源: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谢涛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