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微型泵(糖尿病微量泵方法)

岭南名医 0
文章目录:

“I型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省了八成费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雯

生活在广州的小敏今年12岁,去年年底,她持续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口渴饥饿、疲乏无力等症状。今年1月8日,小敏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诊断为“I型糖尿病”。从此,她的治疗便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而孩子自己也为此苦恼。

“I型糖尿病”患儿常常需要多次注射胰岛素 图/视觉中国

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成家常便饭

“I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丽介绍,该病多在儿童期开始发病,一经确诊,在现医疗水平下,需要终身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

据了解,目前“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式主要包括每天多针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方式。

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每天多次注射的治疗方式时常让她们难以坚持,首先学校一般无处存放药品,也无地方注射,有的孩子为了回避老师和同学,躲着藏着甚至在厕所不规律地悄悄注射胰岛素。而同学的过度关注也容易让患儿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或抑郁。

小敏的主治医生向记者表示,像小敏这样的患儿就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全天监测血糖情况。

患儿渴望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据介绍,除了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外,目前对于“I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治疗也是目前临床上推荐的强化治疗方案,给药方便快捷,但胰岛素泵费用约需6-9万元,相关耗材费用约需3万元/年,许多患儿家庭因为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无法为患儿提供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刘丽介绍,现在“穗岁康”将“I型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及相关耗材的费用纳入保障范围,不设起付线,符合规定范围的费用按70%比例报销,胰岛素泵最高支付限额4.2万元,相关耗材最高支付限额1.3万元/年。据统计,“穗岁康”减轻I型糖尿病患儿家庭相关费用负担率高达80%,切实有效地缓解这些家庭高额医疗费用的负担。

今年1月13日,小敏的家属向“穗岁康”提交资料申请特殊医用耗材报销购买资格,当日审核便获通过。随后,家属在“穗岁康”指定的药店多次购买胰岛素泵及相关耗材,共获得待遇支付34464.11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I型糖尿病”患儿使用的胰岛素泵 图/受访者提供

使用穗岁康,I型糖尿病患儿成最大受益者

小敏在接受了专业的治疗后,病情已经稳定,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刘丽呼吁家长,平日不仅应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业,更应抽多点时间了解孩子的健康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并购买保障范围广、理赔方便、患病也能保并续保的医疗保险,这样才能在遭遇疾病时家庭不至于陷入困境,并给予孩子及时、完善的治疗。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穗岁康上已有84名“I型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及相关耗材获待遇支付,其中购买胰岛素泵待遇支付17人,待遇支付金额47.6万元;购买相关耗材待遇支付70人,待遇支付金额24.72万元,总体减轻个人负担率约80%。

人造“胰腺”来了

允许细胞按需分泌胰岛素

一种新装置能增强移植细胞的营养运输,改善胰岛素分泌。图片来源:美国布里格姆妇女医院/Randal McKenzie

目前,许多1型糖尿病患者不得不依靠胰岛素泵维持日常的血糖水平。不过,好消息来了。近日,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设备,可以持续地让胰岛素分泌细胞“沐浴”在需要的营养中,进而提高这些细胞的承载力、存活率和葡萄糖敏感性,并促使它们及时分泌或停止分泌胰岛素。

“该设备有潜力成为一个自治系统,患者将不需要不断地充填和替换胰岛素盒。”参与了该研究的韩国仁川国立大学的Kisuk Yang说。而且,这种设备可能对某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有用,他们的血糖水平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波动。

全世界有超过4000万人患有1型糖尿病。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其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被免疫系统破坏。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一种名为MED的装置,它能用来容纳和保护胰岛素分泌细胞。就像骑士穿的盔甲,MED在保护细胞免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同时,允许营养物质进出,使细胞得以继续生存。但这种医疗器械有局限性——目前,只有少数细胞可以借助MED接收营养物和氧气,并反过来分泌胰岛素,因此将此类设备用于人体一直是一个挑战。

此次,来自美国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哈佛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设计了一种对流增强MED(ceMED)。在动物模型中,该设备在植入后能让小鼠胰岛素分泌细胞快速对血糖水平作出反应。近日,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由于最近的进展,我们越来越接近拥有无限来源的β样细胞,下一个挑战是如何以一种微创、长寿命、功能最大化的方式将这些细胞导入体内。”论文通讯作者Jeff Karp说。

“干细胞衍生的胰岛能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现在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保护这些细胞免受免疫排斥,并在移植后最大限度地提高它们的生存和功能。”论文合作者、哈佛大学的Doug Melton说,“ceMED可能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方法。”

研究人员表示,ceMED能通过连续流动的液体向被封装的细胞提供营养,允许多层细胞生长和生存。该团队的原型机有两个重点部分—— 一个平衡室(EqC),收集周围环境的营养物质;一个细胞室(CC),容纳受保护的细胞。

EqC被包裹在聚四氟乙烯中,这是一种可选择性允许液体进入孔隙的半透膜。CC周围的额外内膜能选择性地允许营养物质运输和避免免疫反应。灌注液体流经孔隙到达CC,其营养物浓度与植入物周围组织相似。这些孔隙允许胰岛素和葡萄糖自由通过,但不允许关键免疫分子攻击被包裹的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与传统胰岛素泵相比,该设备有许多优点,例如,允许细胞按需分泌胰岛素,并在血糖水平下降时迅速停止分泌。在1型糖尿病鼠模型中,ceMED可以提高细胞的存活率和胰岛素分泌,并且小鼠在移植两天后开始降低血糖水平。(唐一尘)

来源: 《中国科学报》

“I型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省了八成费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通讯员 李雯

生活在广州的小敏今年12岁,去年年底,她持续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口渴饥饿、疲乏无力等症状。今年1月8日,小敏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诊断为“I型糖尿病”。从此,她的治疗便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而孩子自己也为此苦恼。

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成家常便饭

“I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遗传与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丽介绍,该病多在儿童期开始发病,一经确诊,在现医疗水平下,需要终身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

据了解,目前“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式主要包括每天多针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治疗方式。

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每天多次注射的治疗方式时常让她们难以坚持,首先学校一般无处存放药品,也无地方注射,有的孩子为了回避老师和同学,躲着藏着甚至在厕所不规律地悄悄注射胰岛素。而同学的过度关注也容易让患儿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或抑郁。

小敏的主治医生向记者表示,像小敏这样的患儿就必须每天注射胰岛素,全天监测血糖情况。

患儿渴望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

据介绍,除了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外,目前对于“I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治疗也是目前临床上推荐的强化治疗方案,给药方便快捷,但胰岛素泵费用约需6-9万元,相关耗材费用约需3万元/年,许多患儿家庭因为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无法为患儿提供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刘丽介绍,现在“穗岁康”将“I型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及相关耗材的费用纳入保障范围,不设起付线,符合规定范围的费用按70%比例报销,胰岛素泵最高支付限额4.2万元,相关耗材最高支付限额1.3万元/年。据统计,“穗岁康”减轻I型糖尿病患儿家庭相关费用负担率高达80%,切实有效地缓解这些家庭高额医疗费用的负担。

今年1月13日,小敏的家属向“穗岁康”提交资料申请特殊医用耗材报销购买资格,当日审核便获通过。随后,家属在“穗岁康”指定的药店多次购买胰岛素泵及相关耗材,共获得待遇支付34464.11元,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使用穗岁康,I型糖尿病患儿成最大受益者

小敏在接受了专业的治疗后,病情已经稳定,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刘丽呼吁家长,平日不仅应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业,更应抽多点时间了解孩子的健康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并购买保障范围广、理赔方便、患病也能保并续保的医疗保险,这样才能在遭遇疾病时家庭不至于陷入困境,并给予孩子及时、完善的治疗。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穗岁康上已有84名“I型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及相关耗材获待遇支付,其中购买胰岛素泵待遇支付17人,待遇支付金额47.6万元;购买相关耗材待遇支付70人,待遇支付金额24.72万元,总体减轻个人负担率约80%。(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