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带娃(糖尿病老人带孩子体力能行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血糖超6倍!3岁娃竟确诊糖尿病

说到糖尿病

大家一般想到的群体

应该都是中年人、老年人、肥胖人群

但最近在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一名只有3岁的孩子

因为持续犯困、干呕

被家长送到医院检查

检查的结果

却让家长和医生都非常惊讶

孩子的血糖数值

竟超过正常范围6倍!

孩子父母说,女儿小爱(化名)在几天前出现鼻塞、咳嗽的症状,吃药一周之后也没有好转,还一直想睡觉,经常恶心干呕。父母感觉不对劲,便赶紧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检测血糖时血糖仪“爆表”,数值比正常范围高出足足6倍多。考虑患儿伴有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症状,当班医生立即意识到这是一名首次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儿。

温丽华 儿科主任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患者来到以后,我们就给予了补液抢救,胰岛素控制血糖,预防脑水肿发并发症的发生。经过抢救,在小朋友酮症酸中毒纠正以后,我们请了内分泌的专科,进行了多学科的会诊。

血糖目前控制理想

发病前没有明显症状

好在经过医院治疗,小爱酸中毒缓解,血糖在两天左右的时间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家长说,孩子发病时,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因此根本没往糖尿病的方向去想。

谢翠松 内分泌科主任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现在采取的是出院以后胰岛素泵治疗,以及动态血糖监测,然后我们会根据她的血糖情况,每天再细调治疗方案,胰岛素方案饮食也会做相应调整。如果小朋友很馋,想吃点甜东西的话,可以偶尔用木糖醇代替。

定期给孩子体检

排查基础疾病隐患

医生提醒,儿童糖尿病不易被发现,常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因此,家长要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排除一些基础疾病隐患。平时也要多留意观察,如果孩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的“三多一少”现象时,要及时到正规的儿童医院查明病因,避免危急重症发生。

2型糖尿病的发生很多时候还是与肥胖饮食相关。少吃油炸高糖的食物、少吃含糖饮料,也是我们平时应该要注意做到的。

记者丨黄顺钰、李贵峰

来源: 第一现场

最全攻略!孩子患上糖尿病,该如何饮食?

记者 韩虹丽 通讯员 周桂藏

糖尿病的发生是没有年龄的差异的,从儿童到老人都是有可能患上糖尿病的。

当宝宝不幸患上了糖尿病后,家长除了需要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还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谈“糖”色变要不得,认为接受药物治疗就不需要控制饮食的认知也是不对的。下面有几个常见误区,希望家长们帮助患儿避开。

甜食不能吃、无糖食品可以不控制?

“孩子患了糖尿病并不是不能碰甜食。”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梁向荣表示,甜食可以吃,只是要限制量、选择好时机、做好食品交换就可以了。

梁向荣介绍,医学概念里“糖 ”指的是碳水化合物 ,包括单糖如葡萄糖 、果糖;双糖如蔗糖和麦芽糖;多糖如淀粉类、米面。“所谓甜食,是指含有大量的蔗糖和葡萄糖的食品,这些食物在吃的时候要控制总量,两餐中间、细嚼慢咽可以避免血糖升高。”梁向荣说,没有真正无糖的食品存在,所谓无糖指的是无葡萄糖、果糖或者蔗糖而已。无糖食品也有碳水化合物、也有能量,更没有降糖的食物存在,即使是无糖食品,依然需要严格控制进食总量。

接受药物治疗就不需要控制饮食?

有些家长对饮食控制不以为意,认为已经在接受药物治疗了,控制饮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梁向荣介绍,如果多吃就势必加大胰岛素的剂量,而胰岛素在降糖的同时还具有促进脂肪、蛋白质、糖原合成的作用,久而久之会增加体重,容易造成胰岛素抵抗 ,同时增加其他伴发疾病的发生。即使使用了药物治疗,依然需要科学饮食。

水果能不能吃?

有些水果虽甜,但糖分却不一定高,而某些食物吃起来没有甜味,糖分却不低。“西瓜要比米饭甜,但是都是 100 克,西瓜的糖分比米饭要低。”梁向荣说,且水果含有很多微量元素,这是主食、蔬菜、肉类等等不能提供的。因此,水果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选择吃什么水果,在什么时候吃,吃多少水果合适。梁向荣建议,一般来说“糖宝宝”要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草莓、柚子、猕猴桃、西瓜等,在两餐之间适量加餐水果是可以的。

粗粮代替细粮、蔬菜代替肉?

粗粮和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粗粮比细粮的血糖生成指数低,多数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对控糖、调节血脂和润肠通便有作用。梁向荣说,但进食过多会增加肠胃负担,长此以往会造成机体的营养不良。细粮和肉食中同样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减少,会导致机体的蛋白质不足,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易发生感染。“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饮食应粗细搭配和荤素搭配。”

粥和汤益于健康,可以多喝?

“虽然汤和粥益于健康,但是建议糖尿病患儿尽量少喝 。”梁向荣表示,汤内油脂或淀粉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而粥食消化过快,不仅会出现餐后高血糖,还容易出现下一顿餐前低血糖。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综合措施之一,为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础治疗。还需结合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宣传教育等综合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因此,需要医生、家长和患儿密切配合,帮助患儿树立信心,使其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和治疗,定期随访复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2岁多双胞胎同吃同住 一个健康一个患糖尿病

(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凌梓)在大多数人印象里,糖尿病是成年人的“专利”,其实儿童也很容易得糖尿病,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被发现。

近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诊室来了一对2岁4个月的姐妹双胞胎。据母亲反映,大宝近4个月以来没有小宝长得好,同吃同住的双胞胎,体重却相差了1.75公斤。在医生询问病史以及进行查体后,没有发现瘦小的大宝有其他异常之处,医生还是让家长带孩子做了进一步化验检查,果然,大宝的血糖为34.94mmol/L,远超正常儿童的血糖值。儿科紧急启动危急值处理预案,通知家长尽快带孩子到院进行救治。

孩子再次来到医院时已是深夜,且出现了糖尿病酮症,精神差,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救治会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死亡率很高。经过一天的紧急救治,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血糖逐渐下降,酮症消除,目前孩子已经出院。

神奇的是,同卵双胞胎,姐姐得了糖尿病,妹妹却正常,且这对双胞胎没有家族史,这可能与自身免疫力有关。医生建议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基因检查。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内分泌专业组主治医师王新玲介绍,该院儿科每年都能接到14岁以下的儿童糖尿病患者,5岁以下的糖尿病患儿也有上升趋势。儿童糖尿病以I型为主,并且极易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其死亡原因中70%为酮症酸中毒所致。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急骤,表现为突然明显多尿、多饮、多餐、体重下降,简称为“三多一少”。该疾病与家族性发病有很大关系。同时,因为饮食不合理导致的肥胖,也是儿童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王新玲提醒家长,预防儿童糖尿病,要学会吃,避免挑食、偏食,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培养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并鼓励孩子持之以恒;特别要注意的是,儿童糖尿病的确不易被发现,但只要家长多留意观察,还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如果发现儿童出现口渴、视力不佳、多尿、消瘦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测定血糖,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