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控制范围)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怎么办?4个应对方法,维持指标正常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怎么办?4个应对方法,维持指标正常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带来的并发症,尤其是合并高血压时应该做好生活和饮食上调理,合理使用药物,以免增加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怎么办?
1、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不能过度压抑,能维持血糖和血压正常。以宽广胸怀来接纳一切,不能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当遇到烦心事时可多和朋友家人聊天,帮助排解。另外也可根据兴趣爱好来选择文艺活动,比如打太极拳、散步或养养花草、练习书法等陶冶情操,让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必须要戒掉吸烟喝酒的坏习惯,不能熬夜,保证有充足睡眠,远离辛辣刺激性以及重口味食物,以免引起血压和血糖升高。另外要控制钠盐摄入,以免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每天的吃盐量不能超过6克,远离隐形盐和腌制食物。
3、保持规律作息
大部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伴有睡眠质量差的情况,容易紊乱神经功能,升高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从而升高血糖和血压。保持规律作息,晚上10点之前上床入睡。尽量不要看刺激性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睡觉前4个小时不能喝浓茶浓咖啡。若睡眠质量太差的话可选择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严重失眠应该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并且针对治疗。
4、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导致全身水肿。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会带来明显的不良反应,比如体重增加、低血糖和水钠潴留,不仅加重水肿,升高血压而且增加心脏负担。避免出现水钠潴留,尽量选择既能降血压又能降血糖的药物。另外掌握好使用药物剂量,以免诱发脑卒中或者心梗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温馨提示
平时要减少主食量,因为主食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持续性升高血糖,主食每顿不能超过二两,不容易控制血糖。在吃主食时可加入粗粮,能控制餐后血糖升高。另外要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适当的吃蔬菜水果,含有的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能让血糖水平维持健康状态。吃饭时细嚼慢咽,能延长血糖升高速度,不能吃容易生血糖的食物。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如何选降压药?药师:首选2类降压药中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表明,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24. 3%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既有高血压病人的特点,而且同时也有着糖尿病病人的表现。由于有相似的发病因素,比如说长期高热量饮食,大量饮酒,肥胖少动等,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一起出现,相互并存。研究显示,55.9%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而58%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同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那么,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选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每下降10毫米汞柱,糖尿病相关的任何并发症风险下降12%、死亡风险下降15%。
一些诊疗指南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但是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患者,最好采取更宽松的降压目标值140/90毫米汞柱。
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的糖尿病患者,可进行不超过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节、运动等);若血压不能达标,应采用药物治疗。
血压≥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应该立即使用药物治疗。
首先考虑使用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如需联合用药,应以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为基础,加用利尿剂或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合并心绞痛者可加用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反复低血糖发作者,应慎重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避免掩盖低血糖症状。有前列腺增生且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这2类药物中的一个:
(1)普利类药物:
常用的普利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西拉普利等。普利类药物被推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因为普利类药物能够有效延缓肾小球病变,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对同时患有肾病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来说也是安全有效的。
但是,普利类药物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持续性干咳、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妊娠期妇女、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动脉狭窄者、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史者禁用。
(2)沙坦类药物: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普利类药物类似,临床上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奥美沙坦等,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
沙坦类药物尤其适用于伴随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预防,以及用普利类药物会引起咳嗽者、代谢综合征者。ARB克服了普利类药物可能产生干咳等不良反应,更具特异性,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沙坦类药物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微蛋白尿/蛋白尿的作用。不过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多,需要警惕肝损害、血肌酐和血钾升高,孕妇不能服用,否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对沙坦类药物过敏者、双侧肾动脉狭窄、孕期高血压患者禁用。
总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服药期间特别这两点:①普利类和沙坦类只能任选其一,不能联合使用;②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健康科普排位赛# @头条健康情报局 @头条健康
我国过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宁光院士牵头探寻降压目标
2月24日,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降压治疗目标研究:一项多中心、开放、平行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简称BPROAD研究)正式启动,全国200多家研究中心参与。该研究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宁光院士团队发起,旨在探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问题。
图为BPROAD研究启动仪式-蓝心照耀
过半成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民众生命健康最主要的慢病之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的“中国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达1.14亿,其中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
宁光院士强调,糖尿病、高血压经常如影随形,其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或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眼底、肾脏、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且并发症的程度也严重得多。如果将糖尿病、高血压引起并发症的危险性各自定为1,那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害性不是1 1等于2,而是远远大于2。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后,既要控制血糖,也要控制血压,而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控制血糖,尤其是已经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仅是保护肾脏的关键,而且是防止糖尿病眼病加重的手段。
国际尚无统一的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
宁光院士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多项国际研究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很多争议。
根据宁光院士介绍,著名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平均收缩压每下降10mmHg,所有糖尿病相关结局风险下降12%,糖尿病相关死亡风险下降15%;糖尿病患者收缩压低于120mmHg时,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最低。然而,2010年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行动研究(ACCORD)发表结果显示:将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风险增加患者的收缩压强化降低至
“2015年发表的收缩压干预研究(SPRINT)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至
BPROAD研究探寻中国糖尿病降压目标
宁光院士强调,糖尿病合并血压升高患者的降压目标究竟如何,是当前心血管代谢病防控领域讨论最多且亟待回答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降压治疗目标(BPROAD)研究”旨在制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血压控制目标管理方案与指南规范,用以指导临床2型糖尿病血压管理,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
据宁光院士介绍,此项研究为期5年,为全国多中心、开放、平行组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通过入选超过12,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收缩压升高的患者,随机接受强化降压治疗(收缩压降低至
宁光院士强调,这是一个国际级别、国际水准的研究,也希望该研究的结果能够为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控压问题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在研究设计之初就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调研,在研究方案的设计、样本量的计算、研究的执行计划等方面都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讨论和计划。相信,BPROAD研究将从多个层面促进我国糖尿病防控工作,指导我国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降压治疗。宁光院士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高水准的研究,带动更多医疗机构开展糖尿病临床研究,整体提升国内糖尿病科学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