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骨头(糖尿病足骨头烂了能恢复吗)
默默无闻的狠“脚”色——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足呈现出治愈率提高、截肢率明显下降,但发病率却逐年升高的趋势。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据估计,全球每20秒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
其实,患病前患者会有多种前兆信号症状。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防患未然吧!
01
间歇性跛行:就是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主要是因为下肢缺血,致使肌肉血供不足所致。
02
足部畸形:患该病者,肢端会营养不良、肌肉会萎缩,屈肌跟伸肌的牵引张力平衡会失去正常,导致骨头下陷,趾间部位的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鸡爪趾等足部畸形。
03
皮肤症状,患该病者下肢会因为缺血,发生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导致皮肤干燥,弹力变差,皮温降低,色素沉着,下肢末端动脉的搏动变弱或消失。血管狭窄的地方,还可闻及杂音。此外,当患者病情严重的时候,患者还会出现坏疽症状。
上述就是糖尿病足患者
可能会出现的前兆信号,
发现这些信号的时候,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那么糖尿病足究竟如何治疗呢?
一般治疗
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严格控制在7%左右,同时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营养支持:血糖、血压、血脂及白蛋白的个体化控制目标要达成并保持体重目标值,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药物治疗
通过生物制剂或者是生长因子类的药物,可以治疗该病所致的溃疡,促进90%的神经性溃疡愈合。
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主要方法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内成形术,或在球囊扩张的基础上进行支架成形术等。
血管旁路手术:适用于不能进行下肢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且远端流出道通畅的严重缺血性溃疡患者。
截肢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小范围截肢术(如截趾术)和大范围截肢术(如踝以上小腿截肢术)。
清创术及植皮术: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全身情况较好时,适当进行清创术或植皮术,可有效去除坏死组织,尽早封闭创面,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糖尿病足危害大,伤害性极强,
所以一定要提早预防!
1
●尽早积极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戒烟,进行综合代谢控制。
2
● 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特别对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需筛查CAN。
3
●加强足部护理,DPN患者都应接受足部护理的教育,以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Tips
选择透气性良好质软的合脚的鞋袜,必要时定制减压鞋垫或鞋子。
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异物。
患者应每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
可用中性润肤霜均匀涂擦,防止干裂。
文丨内分泌科 肖莎
图丨内分泌科 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糖尿病患者脚趾变黑是什么原因?真的要截肢了吗?医生告诉您真相
#头条创作挑战赛#
老孙是个退休教师,年轻时为人和善,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可是,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他的性格变得孤僻了许多,朋友也不愿意再与他交往。
几年前,老孙的糖尿病被发现,医生要求他每天注射胰岛素并控制饮食。
可是,老孙总是觉得自己能够通过锻炼和控制糖分的方式来控制血糖,于是他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
最近,老孙的右脚趾变黑了,感觉很不舒服。
他开始担心可能会失去这只脚,于是决定去医院看看。
在医院,医生检查了他的脚趾,告诉他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需要截肢。
老孙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阵慌乱,他意识到自己的糖尿病是不能再忽视了。
@康复Therapy
一、糖尿病患者有多少?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了4.65亿,其中有约95%的糖尿病患者是2型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更是高居全球第一,据中国糖尿病预防与治疗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0.9%。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如此之多呢?
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方式因素,如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
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也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加上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习惯。
同时,对于已经发现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和控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障自身的健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进而导致脚部组织坏死甚至截肢的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长期存在,导致了多种病理改变。
其中,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
- 首先,长期高血糖会引起神经病变,即神经系统的损伤和退行性变化。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
当感觉神经受损时,患者可能无法感觉到脚的疼痛或刺痛,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脚部的损伤或感染。
运动神经受损时,可能会导致脚部肌肉的萎缩,使脚的骨骼结构受到损害,进而增加了足部受伤的风险。
- 其次,糖尿病还会导致血管病变,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
高血糖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增加血管阻力和狭窄,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和缺血。
缺血会导致组织坏死,容易发生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足的形成是由多种病理因素交织而成的,其中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注意足部卫生和检查、预防脚部损伤等措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预防感染,创面清创,保持创面干燥等。
一般情况下,治疗糖尿病足首先要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过高或过低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或感染加重。
其次,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长期压迫等。
当糖尿病足伴随感染,创面出现严重坏死、组织坏死、感染无法控制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截肢治疗。
截肢的程度取决于感染的范围和程度,如切除足趾、截去一部分足部或截肢到小腿以上。
截肢虽然是最后的治疗手段,但对于一些糖尿病足严重的患者,截肢可以拯救他们的生命,并减轻疼痛和避免感染扩散。
因此,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保持血糖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头条创作挑战赛##糖尿病#@头条健康
太神奇了,把骨头“搬”个家,糖尿病足病人避免截肢了
糖尿病足严重感染,多处求医,被告知要截肢后,江苏省中医院骨科医生用最新的骨头“搬家”技术,结合术前术后中药内服、外治,结果肢没截而且恢复很好,行走如常人。现在的他逢人便说,真是遇上再世华佗了,否则我的后半生将因身体残缺而陪伴终身。
为患者检查
铁钉刺脚后感染,多处求医被告知要截肢
今年50岁的王先生,有糖尿病史10年余,平时血糖控制不太好,自己也没重视。今年初在工作时不小心被铁钉戳破脚,后感染化脓,在多家医院诊治过,曾在南京一家医院抗生素输液一个多月。虽然医生已经尽力,然而感染始终未好转,溃疡疮面仍然较大,而且皮肤发黑,最终医生无奈地告知只有截肢了。想到自己正值壮年,如果截肢势必影响今后的工作生活,想到这里老王万念俱灰。“我不能截肢,我还要工作,还要养家”。后经过多方打听,朋友推荐他找江苏省中医院骨科茆军副主任试试。
让骨头“搬家”,再生后的组织使溃疡“起死回生”
接诊病人后,茆军副主任带领手术组决定为其进行中西医综合诊治。通过辨证论治和分期论治相结合,也就是中药内服、外治再进行手术。早期温通经脉、活血化瘀,中期补气养血、托毒消肿,后期补气养血、温补脾肾,给予中药经方加减;同时,通过中药外治,根据创面类型,选用不同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肢端皮肤开放性病灶采用中药膏剂治疗,如生肌玉红膏等。深层肌肉组织感染采用中药水剂治疗,如疮灵液等。经过术前综合治疗评估后,茆军副主任决定为患者行Ilizarov胫骨横向搬移技术,通俗地说,医生在病人胫骨下端截断一根10cm长的骨块,把这块骨块进行“搬家”,使用一种特殊的支架进行牵控,以每天1毫米的速度连续牵控14天,然后再反向以每天1mm的速度将骨块恢复到原位。术后不影响胫骨稳定性,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通过这种对骨、血管、神经、肌肉、皮肤等多种组织进行缓慢、持续、稳定牵控,刺激组织再生,使大血管明显增粗,微血管网大量再生,皮肤温度明显增高,溃疡面自然愈合。一般糖尿病足3个月左右即可痊愈。术后,老王恢复较好,行走自如,并且已经正常工作了。
医生团队讨论病情
糖尿病应防治并举,切勿“亡羊补牢”
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所带来的疾病负担越来越严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高居全球首位。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在我国发病率高达5%以上。糖尿病下肢远端神经、血管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及深层组织的破坏,严重者可致残、致死,截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糖尿病防治并举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各种新型技术能够帮助解决糖尿病并发症,然而“亡羊补牢”并不提倡。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应重点关注糖尿病前期人群。积极有效早期生活方式干预:1、减重。2、健康饮食。非淀粉类蔬菜为主,淀粉类少量,足够的蛋白质,鸡、鱼或豆类。杜绝碳水化合物。3、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4、适度睡眠。5、戒烟,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通讯员 冯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