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打针的时候(糖尿病打针的时间是多久)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有了这个东西,糖尿病患者还怕打针吗?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长期注射胰岛素确实会带来一些生活上的不便,还可能导致出血、断针、注射部位感染、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等问题;还有少数患者有“打针恐惧症”,一看到注射针,立刻全身瘫软,注射时甚至出现“晕针”。

那么,除了心理沟通、加强患教、提高注射操作技术培训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德国科学家率先研发了一种无需金属针头的注射方式——无针注射器,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使用。除此之外无针注射器还被广泛应用于疫苗注射、牙科和医疗美容领域。

无针注射器是没有针头,注射的时候通过注射器主机产生压力将胰岛素注射器药管(医用塑料材质的)前端极细的小孔压进体内,整个注射过程没有金属异物入侵肌体,从而实现微创微痛,舒适注射,没有针头彻底避免恐针现象。

无针注射器特点:

避免针头刺入皮肤,消除金属过敏和针头带来的恐惧,避免针头划伤和断针带来的伤害。无针注射消除了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提高了注射依从性,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

药物是弥散式进入体内的。传统针头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后,在针尖的位置聚集成一个药池,而无针注射胰岛素进入体内是呈现一个5cm直径的雾状均匀分布区域,跟皮下组织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吸收更充分。糖尿病患者用普通针头注射胰岛素,在餐前通常要提前30分钟注射,因为吸收慢,药效会延迟。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在饭前5分钟注射即可。

无针注射方式,胰岛素吸收的更充分,无胰岛素残留,可以预防皮下脂肪增生。糖尿病患者注射的胰岛素,本身是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如果胰岛素注射到皮下组织以后,没有被充分吸收有残留的话,会导致组织增生,产生硬结,时间久了,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无针注射方式可以延缓这种现象出现。

无针注射方式由于是弥散式注射,吸收充分,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会节省15-20%的胰岛素使用量,降低费用。

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重复使用所导致的感染几率,使用更安全。无针注射方式避免了针头对糖尿病患者肌体的伤害。

无针注射器避免了针头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升了患者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有利于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让糖友们也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无针注射给恐针的糖友们多了一份选择,多了一份舒适!所以建议害怕打针的糖友们看看这篇文章,应该恐针的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吧~记得转发身边也有恐针情况的糖友看哦~

注射胰岛素消毒有讲究

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给自己注射胰岛素都成了常规动作。虽然操作熟练了,但并不意味着你都做对了。

1.酒精并非越浓越好

“护士护士!我特别听你的话,专门去药房买来的高度酒精消毒呢!”目前市面上有两种浓度的医用酒精,一种是75%的,另一种是95%的。但是并非酒精浓度越浓,消毒效果越好。浓度过高的酒精会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快速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会对细菌产生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反而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对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来说,消毒效果最好的是75%的酒精。

2.酒精最好买小瓶

“这个胰岛素天天都要打,我索性给自己买个大瓶的酒精,能用好久呀!”遗憾地告诉您,酒精属于易挥发物质,酒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挥发,若酒精浓度过低,也会影响消毒效果。而且反复开瓶盖,还会增加细菌进入酒精的机会。

3.棉签选择独立包装的

“这棉签不会挥发,我选择一个大包装的总可以吧?”就像酒精反复开盖会进细菌一样,棉签也会受到细菌的污染。棉签开包后4小时就会滋长细菌,一大包棉签用一两周,可能上面就已经长满了细菌。因此,买棉签尽量选择小包,独立包装最好,尤其现在有那种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和酒精棉棒,省事又干净。

4.消毒部位要画圈

“我做这么多准备,就是怕消毒不到位。我每次都要把要打针的地方来来回回涂几遍我才放心呢!”打针消毒不是擦桌子,来回反复地涂抹不仅不会让打针的部位更干净,反而会把外侧的细菌又带回穿刺部位。正确消毒方式应该是从穿刺点由内向外螺旋画圈涂抹,消毒的范围直径不能小于5厘米,且要重复两遍。 据人民网

注射胰岛素,糖尿病人可要掌握好这项“技术活儿”!

注射胰岛素,这是一些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事情,以维持血糖的平稳。

其实注射胰岛素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它还是个需要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如果注射不规范容易带来一些麻烦。

注射部位要经常轮换

如果经常在一个部位注射,可能会导致这一部位红肿或出现脂肪垫。因此,注射部位要经常轮换,腹部、臀部、大腿两侧和上臂可以一周轮一次注射。

注射针头的长短影响注射方式

如果注射针头比较短,需要垂直注射,如果注射针头比较长,需要把皮肤稍微捏起一点儿,取45度角注射,而且注射时间要在10秒以上,推药的时候要缓缓地推,因为皮下都是比较致密的脂肪组织,推药太快没有空间,药容易被顶出来。

注射部位出血怎么办

如果打针的时候出血了就得换个部位注射,若继续注射直接就入血了。胰岛素是需要通过局部吸收慢慢入血的,一下入血很快容易发生低血糖。

注射前要注意消毒

注射之前的针头需要消毒,局部皮肤也需要消毒,可以使用一次性消毒纸巾。

注射胰岛素,除了注射方式上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对于注射本身, 还有很多人存在认识误区。下面我们再来盘点一下~

误区一、打胰岛素会上瘾?

胰岛素是胰岛茁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是人体内原本就有的蛋白质。胰岛素恰似葡萄糖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健康人体内自己生产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胰岛素生产系统有问题,需要从外部补充,这是维系健康的有效治疗手段,与“上瘾”无关。

误区二、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情严重?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不控制,不仅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通过单独或者联合使用胰岛素的方法,血糖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尽早使用胰岛素能够降低疾病的风险,并不意味病情严重。

误区三:注射胰岛素使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增多?

任何降糖药物过量均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果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可改用长效胰岛素,因为长效胰岛素相对于其他胰岛素来说,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要小,比较安全。另外,患者也可以学习预防低血糖的方法,这样可以积极应对万一出现的严重反应。

误区四、胰岛素导致并发症?

目前临床资料显示,并发症和胰岛素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患2型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也越需要使用胰岛素。相对于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来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反而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