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多钱(糖尿病一般多少钱)
如枫日记【1.15】糖尿病人每月花费有多少
#来头条商城囤年货过大年#2025年1月15日 星期三 农历腊月十六 晴 气温0— -4℃
不知不觉,被查出血糖高已经一年有余了,这一年来,真的是经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和摧残。
也是怪自己没有在意,其实头一年体检的时候空腹血糖就已经偏高了,只是自己当时不太懂,也一直没当一回事儿。
去年九月份,丫头说要去给我做个体检,我去了,第二天,体检中心就打电话让我去复查,在医院里我看着空腹血糖数值是15.6,医生很严肃地建议我住院治疗。
经过一周的调整,医生给我一支胰岛素笔带回家,并告诉我每次餐前要注射8个单位的胰岛素,这如同晴天霹雳一样,把我炸的外焦里嫩。
刚开始不太会用,医生教我两次,每次吃饭前就打一针,这感觉真tm的不好。
刚开始我还幻想着会恢复,可是天不遂人愿。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餐前血糖控制住了,可是餐后血糖却一直居高不下。
我又去医院找医生,他给我换了一种药,可这种药还是要一天注射三次,但效果也是不好。
后来,药用完了,我换了一家医院去开药,这个医院的曹医生给我换了长效药,就是一天只需要打一次的,换了这个药后,感觉血糖稳定了很多,虽然有时候餐后还是超标,但都在我预期的范围之内,餐前血糖已经正常了,这让我很开心。
我听说现在有长效药了,半个月吃一次的那种,但药很贵,一个月要800多,其实,也有一周打一次的针,只是这种针有减肥的功效,有些没有病的人用做减肥,所以医保不给报销,这药也是八百多,能用多长时间我没问过。
再说一说我每月的花费吧,先说针头吧,一盒针头七支,23.6元,4盒能用一个月,23.6*4=94.4,血糖仪我买的时候300多,当时有四盒试纸和针,用完后再去买,50个试纸,50个针,62元,我不是每天都测血糖,感觉不太舒服的时候测一下。
胰岛素我不记得多少钱了,大概也是五六十元吧,一瓶用28天,打开之后只能用28天,剩下的也只能扔掉。
抛开这些花费,给身体和精神方面带来的伤害更大。
再说吃的,现在米饭不敢吃,馒头不敢吃,面条不敢吃,每天早上一个煮鸡蛋,雷打不动,每天吃玉米面饼子,生菜叶子,就是觉得太难了。
糖尿病(合集)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病因、主要分型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此外还有妊娠期发病的妊娠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1型糖尿病
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主要由胰岛b细胞遭到严重破坏使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
2、2型糖尿病
即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
【糖代谢状态分类、糖尿病诊断和临床表现】
正常血糖空腹<6.1mmol/L,餐后两小时或任意时刻<7.8mmol/L。
糖尿病空腹≥7.0mmol/L,餐后两小时或任意时刻≥11.1mmol/L。
葡萄糖调节受损是指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也称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
2、糖尿病及其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升高和渗透性利尿而出现多尿、口干和多饮,因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充分氧化供能而导致易饥多食,因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而出现体重减轻,形成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1型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30岁以前发病的糖尿病以1型占多数。
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的症状较典型,易出现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
【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使血糖在全部时间内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使物质代谢恢复正常。
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的基本标准为空腹和餐后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具体目标应根据病情个体化。
对病情危重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适当放宽治疗目标,但只要获得目标后无明显的低血糖发生,则可制定更为严格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患者必须通过综合治疗达到控制代谢紊乱,防止发生严重急性并发症、减少病痛和致残以延长“健康寿命”的目的。
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该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一、胰岛素
短效:正规(普通)胰岛素(RI)
中效:低(中性)蛋白锌胰岛素(NPH)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作用机制:
激活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酪氨酸激酶,通过细胞内信号通路蛋白的级联磷酸化反应产生生物效应。
可加速葡萄糖转运和利用,促进糖原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促进氨基酸转运、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等。
二、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长效: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
作用机制:
与胰岛素类似,通过激活胰岛素受体发挥作用
三、双胍类
代表药:二甲双胍
作用机制:
促进外周组织摄取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葡萄糖在肠内吸收、增加靶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糖原合成酶活性,抑制胰高血糖释放等。
可能与激活腺苷酸活化的蛋白激酶有关。
四、噻唑烷二酮类(TZD)
代表药:吡格列酮、罗格列酮
作用机制:
选择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r,调节胰岛素反应基因的转录。
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五、磺酰脲类(SU)
代表药:
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
作用机制:
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结合,阻滞与受体偶联的ATP敏感钾通道,阻滞k 外流,使胰岛b细胞膜去极化,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促进Ca 内流,引发胰岛素分泌。
六、格列奈类(餐时血糖调节剂)
代表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机制与磺酰脲类相似,促进胰岛素分泌。
起效快而维持时间短,更适合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七、GLP-1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艾塞那肽、利拉鲁肽
作用机制: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肠道分泌的重要肠促激素。激动GLP-1受体可促进胰岛素合成与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控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等。
八、DPP-IV抑制剂(格列汀类)
代表药: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
作用机制:
抑制Ⅵ型二肽基肽酶可减少GLP-1的降解,提高其血浆含量,进而促进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九、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
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作用机制:
抑制小肠a-葡萄糖苷酶,阻止碳水化合物水解产生葡萄糖,延缓其自小肠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可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依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十、SGLT2抑制剂(格列净类)
代表药:
达格列净、坎格列净、恩格列净
作用机制:选择性抑制钠葡萄糖同向转运蛋白2,阻止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而降低血糖。
4块钱的维生素B是糖尿病的顶尖药,真假?新研究证明:便宜还好用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糖尿病,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个老熟人,走哪儿都能碰到它。每年体检,血糖高的人一抓一大把,医生一句“注意饮食”就把人打发了,结果过几年再见,已经变成了“老糖友”。可最近,有个消息炸翻了养生圈——4块钱一瓶的维生素B,竟然能成为糖尿病的救星?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毕竟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治疗通常伴随着昂贵的药物、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长期的生活调整,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但科学研究并不看价签,事实胜于雄辩,今天就来聊聊这个“4块钱的传奇”,到底是神话还是真相?
糖尿病的本质其实就是“血糖管控失灵”。正常情况下,吃完饭血糖升高,胰岛素像个严谨的财务总监,立刻安排细胞把糖分存起来,保证血液里的糖浓度不会超标。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要么不够用,要么细胞根本不听它指挥,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
糖尿病的“分类小课堂”- 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直接被免疫系统“锁喉”,胰岛素几乎停产,患者只能靠注射胰岛素续命。
- 2型糖尿病:占比90%以上,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糖分进不去细胞,血糖只能在血管里“裸奔”。
- 妊娠糖尿病:孕期激素变化,导致血糖管理失控,生完孩子后有些人会恢复,但也有可能变成2型糖尿病的“预备役”。
不管哪种类型,血糖高了都不是闹着玩的,它会悄无声息地破坏血管、神经、肾脏、眼睛,甚至让伤口久不愈合,严重的甚至要截肢!所以,控制血糖,真的不是小事。
维生素B:糖尿病的“隐藏高手”?4块钱的维生素B,凭什么能在糖尿病的战场上占一席之地?
1. 维生素B1:神经的“保护伞”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不是“甜蜜”,而是“痛”——糖尿病神经病变。一到晚上,脚底像针扎一样疼,走路像踩在火炭上。这个痛,吃止痛药都不一定管用。
维生素B1,别名硫胺素,是神经系统的“润滑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B1,而补充硫胺素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神经疼痛。有一项英国的研究[1]表明,高剂量硫胺素(300mg/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炎症,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也就是说,疼痛感能大大减轻。
胰岛素就像细胞的“钥匙”,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有时候形同虚设,细胞就是不开门。这时,维生素B6(吡哆醇)就像个“开锁匠”,帮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
研究表明,维生素B6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尤其是那些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补充B6后血糖波动会更稳定[2]。
3. 维生素B12:防止糖尿病药物“挖坑”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王牌选手”,但它有个不太光彩的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进而引发贫血、神经损伤,甚至记忆力下降。
补充维生素B12,可以有效弥补二甲双胍留下的坑,确保糖尿病患者在降糖的同时,不至于搞坏神经系统[3]。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冲去药店一口气买十瓶维生素B了,先别急!怎么吃,吃多少,还是有讲究的。
1. 日常饮食也能补充维生素B族广泛存在于瘦肉、鸡蛋、奶制品、坚果、绿叶蔬菜中,日常饮食均衡的话,基本不会缺乏。但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异常,确实比普通人更容易缺乏某些B族维生素。
2. 维生素B族最好搭配补充B族维生素是个“团队”,单独补充一种,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所以,市面上的复合B族维生素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剂量要合适,不是越多越好比如,维生素B1的推荐剂量一般是10-100mg/天,高剂量补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维生素B12的补充量因人而异,口服一般在500-1000μg/天,严重缺乏的可以选择肌肉注射。
糖尿病是个“烧钱”的病,降糖药、胰岛素、血糖仪、试纸,一个月下来钱包都要哭了。现在发现,4块钱的维生素B就能帮上大忙,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当然,维生素B不是神药,它不能让糖尿病“消失”,但它能帮助缓解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某些药物副作用,光是这几点,就值回票价了!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妨试试这4块钱的“小帮手”,也许它能给你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文献
Thornalley PJ, et al. "High-dose thiamine therapy for diabetic complications". Diabetologia, 2007.
Liu S, et al. "Vitamin B6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diabetes".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0.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 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